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宋暘 報導 日前,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編制完成了《2013年度全國電力建設行業統計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2013年度施工、監理、調試企業當年完成的經營、財務及實物工程量指標和企業資質、人力資源、執業資格、技術裝備、信用評價等基本情況,進行了量化分析,較系統地反映了我國電力建設行業及施工、監理、調試企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和發展趨勢。
《報告》指出,同2012年相比,2013年施工企業板塊總體保持平穩態勢。其中,人均工資提高8.69個百分點,全年應付職工薪酬增長13.22%,與營業收入13.89%的增長率基本同步。
營業收入增幅較大
施工企業板塊2013年總營業收入比2012年和2011年分別增長13.89%和24.41%,新籤合同額分別增長22.06%和72.37%,表現出整體向好發展態勢,得益於主輔分離後集團化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其中,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有5家,超50億元的有13家,超30億元的有12家;送變電企業超20億元的有5家。
境外營業額同2012年相比,水電、火電企業增幅不大,進展緩慢,「走出去」意識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其中,水電企業下降4.43%;雖然送變電企業境外營業額基數小,但增長68.6%,表現出國際電網建設市場的需求。
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
施工企業板塊總資產2512億元,同比增長9.36%;總負債2060億元,同比增長10.63%,高於總資產的增幅。2013年施工板塊總體資產負債率高82.01%,與2012年相當。其中水電、送變電企業分別降低0.52和1.38個百分點。火電企業雖然總資產比2012年增長16.51%,但負債也同時增加,資產負債率高達95.68%,比2012年提高3.38個百分點,且有繼續惡化的趨勢。在116家施工企業中,資產負債率超過100%的企業有12家(最高達321%),全部集中在火電。
電力建設施工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在第二產業中是最高的,債務負擔沉重,已制約了我 國電力建設的良性發展。
2013年施工企業板塊實現利潤總額61.25億元,產值利潤率1.9%,比2012年降幅達11.48%,其中,水電增長2.33%。問題最嚴重的是火電企業,2013年實現利潤-5.55億元,比2012年降低254%。
2013年共有18家虧損企業,其中,水電2家、火電14家、送變電2家,佔企業總數的16%,比2012年的13家增加5家。虧損超過億元的企業有6家,虧損5千萬至1億元的有3家企業。
履約風險不容忽視。2013年的統計資料表明,雖然在建火電、水電項目總計還有9600萬千瓦餘量,其中,大部分未完工程本計劃在2013年竣工,但受市場形勢和能源政策影響而延期投產。其中,除供熱項目能保證工期外,其餘項目工期不可預見因素增多,尤其是地方企業的自備電廠融資能力相對較弱,極易發生延長合同工期的現象,企業要特別關注在建工程的履約風險。
電力結構調整效果顯現
2013年,施工企業投產裝機總容量比 2012年增加1460萬千瓦的原因:一是火電在建規模發展的慣性;二是地方企業自備電廠投產約700萬千瓦,是最多的一年;三是燃機投產17臺機組、480萬千瓦,是最多的一年;四是2013年水電投產比上年增加662萬千瓦;五是投產核電200萬千瓦,2012年為0。2013年投產30萬以上火電燃煤機組4400萬千瓦,基本與2012年持平。風電裝機增速遞減,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效果已經顯現,2014年這一趨勢可能更加明顯。統計數據表明,各發電集團火電建設積極性明顯降低,特別是大型火電預計投產項目。
地方及企業自備電廠建設項目有較大幅度上升,比例達1/2,特別是鋁業自備電站預計投產項目較多,是典型經濟發展慣性所致。
責任編輯:廖紅興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