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你的工資還好嗎?李蘭娟院士:這些人最該漲薪!

2020-11-26 網易新聞

摘要:最近,有些人還在「宅」,有些人已經陸續復工了。除了關心疫情進展,大家還在關心一件事:這麼長時間不上班,還能領到多少工資?疫情期間,疫情下哪些行業在漲薪?哪些行業在降薪?

最近,有些人還在「宅」,有些人已經陸續復工了。除了關心疫情進展,大家還在關心一件事:這麼長時間不上班,還能領到多少工資?疫情期間,疫情下哪些行業在漲薪?哪些行業在降薪?

薪酬分析平臺薪智3月初發布的《疫情後各行業薪酬情況及應對策略》報告顯示,有些企業對績效薪酬、加班費、即時激勵薪酬等變動薪酬起伏比較大,但固定薪酬部分變化比較小。

報告統計了近1500家各行業公司,其中一線城市佔比50%,二線城市佔比30%,三線及以下城市佔比20%。數據以3月初發放的2月份薪酬為完整支付周期,這個時間段也是假期延長和返崗受影響最大的月份。

一、疫情下各行業薪酬變動如何

變動薪酬主要包含績效薪酬、加班費、各項即時激勵薪酬等,2020年2月各行業實發變動薪酬是相較於之前三個月(2019年11月、12月,2020年1月)月度實發變動薪酬平均值的變化率。

從各行業實發變動薪酬變化率數據來看,製造、教育和金融行業的變動薪酬發放幾乎腰斬。其中製造業的變動薪酬下降72.26%,金融業下降63.78%,教育業下降59.84%。

消費品行業由於電商渠道的支撐,變動薪酬下降38.21%,但看細分數據線下渠道幾乎清零,而且春節期間囤積的巨大庫存會使得線下店鋪現金流壓力增大,未來幾個月變動薪酬的發放情況仍不樂觀。

從月度實發薪酬情況看,受影響最大的是製造和教育行業(培訓類),分別下降23.83%和22.09%,其次是消費品、金融和房地產行業。

報告顯示,疫情下的兩個亮點行業是醫藥和傳媒行業,變動薪酬變化率都有上漲。這說明因生產防疫物資和疫情報導,這兩個行業加班費和特殊津貼都有上漲,上漲幅度分別為8.64%和6.51%。甚至像醫藥和傳媒行業,在疫情中普遍加班加點,無論是變動薪酬還是固定薪酬都有增長。

目前看,疫情對員工薪酬影響最大的還是變動薪酬部分,實發固定薪酬影響相對較小。這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調整固定薪酬程序比較麻煩,可能容易觸發勞動糾紛;二是很多企業還在觀望,在人力資源是核心競爭力的大背景下,很多企業不敢輕易動用減薪這一不得已的招數來緩解困難。

二、疫情過後哪些崗位最應該漲薪

至於疫情過後哪些崗位最應該漲工資,目前來看這幾個行業有可能迎來「漲薪潮」。

醫護人員

醫護人員此次在疫情中所作出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醫護人員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那些身處一線的醫護人員漲工資,自然是不用多說了。

輔警

除了醫護人員之外,輔警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作為公安系列臨時工作人員,此次他們也付出了不少努力,包括在高速收費口進行檢查,以及大街小巷的巡邏,都是輔警完成的,因此他們漲工資也是可以理解的。

社區工作者

社區工作者同樣也屬於臨時工作人員,不過他們需要一個一個統計外來人口,包括出門登記之類的工作。對於社區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作強度也是平時的好幾倍,因此適當漲些工資也是應該的。至於能不能漲,還需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來看。

其實很多平時不起眼的工作崗位,在此次疫情前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見我們應該正確導向群眾的價值觀、人生觀。對此李蘭娟院士也呼籲:希望全社會樹立健康觀念,樹立生物安全意識,多科普健康知識,多一些憂患意識。有句話說得好,少年強則國強。疫情過後希望高薪能給到一線科研人員,現在看來這番話還是很有意義的。

穩就業穩工資需企業和員工共克時艱,相信困難很快會過去。從2003年「非典」疫情經驗看,疫情消退後,金融行業會很快恢復正常;製造行業會因為補充產能加班費上漲,實發薪酬會迎來「報復性」反彈;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房地產行業,想要恢復到正常水平往往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醫藥行業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受到資本市場歡迎,在人才競爭中更具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2020事業單位兩年一調基本無望,職工:不漲薪,會降薪嗎?
    2020恰逢公務員事業單位兩年一調,往年的調薪時間一般在7月,今年因為疫情原因馬上進入2021年了,關於是否調薪相關部門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基本可以確定今年2020年公務員事業單位漲薪無望,尤其是最近國外疫情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導致國內一些地區的時不時因為境外輸入被逼停經濟,不少公司還未回血
  • 跳槽漲薪35%,該不該去?《博弈論》告訴你,當心陷入囚徒困境
    職場中,跳槽是每位職場人經常需要面對的問題,而很多人判斷是否跳槽的關鍵也是看下一家能夠漲多少工資,畢竟,現實經濟壓力擺在面前。但因為自己內心還是期待更多的工作成就感和滿足感,會對進不了工資少前景好的公司感到遺憾。實際上,處於這種情況的職場人,已經陷入了「囚徒困境」當中。
  • 疫情讓很多人缺錢,為什麼這些人無論何時都「值錢」?
    疫情,是一場災難,更是一場大浪淘沙。它會淘出那些更好的人,或者每個人品質中向上的部分。 有人說,災難面前,最能考驗一個人的能力。 疫情之下,無數企業陷入困境,有人驚慌失措,也有人臨危不亂;有人空虛度日,也有人分秒必爭。職場中很多人都擔心自己飯碗不保,也有不少正在求職的人開始擔心,企業縮招了,自己是否還能找到滿意的工作? 朋友小峰在年前辭職,準備年後靠跳槽漲薪,結果沒想到碰上疫情肆虐。好不容易才找到新工作,薪水卻還不如上一份工作多。
  • 李蘭娟院士英語水平很高,話語權的問題,是因為中國控制了疫情
    今日應美國邀請,李蘭娟院士就新冠病毒問題跟美國專家連線,參與的美方人員相當齊全,明顯是請教如何防治病毒的,美方專家除了認真傾聽外,還有人做筆錄。這不是翻譯了嗎?專家不會英語就不能在國際交流?這不是交流了嗎?英語好的人才能成長優秀專家?李蘭娟院士不是例子嗎?英語的神話再次被吊打。
  • 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李蘭娟院士等專家回應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牛宏超攝醫生、志願者、居民:每天都期待疫情早日結束「大概什麼時候能好起來?」「我天天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太想恢復正常了!」
  • 「券商集體漲薪」咱不知道真假,但金融民工想漲薪的心情倒是真的
    最近這圖傳挺猛,同業同事再加上讀者,有不少人跑過來問我真假。圖片有點模糊,我給大家整理下核心信息:六家頭部券商不知道是商量好的,還是湊到一塊了,要集體漲薪。中信建投傳說近期漲薪、申萬宏源發郵件說所有人固定薪水漲30%,中信證券會全面漲薪,中金公司的GI部門會漲到跟SE部門一樣,應屆生從30調到38。國泰君安的投行明確漲薪30%。此圖是真是假?從我目前能接觸到的渠道來說,還沒有定論。
  • 李蘭娟院士用事實證明,不只有英語重要,漢語也是世界最重要的通用...
    應美國邀請,李蘭娟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我要給李蘭娟院士一個大大的贊,真的是藝高人膽大,有文化自信和能力自信。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文將跟英語一樣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通用語言,世界會掀起學習中文的熱潮。
  • 李蘭娟院士致函《Nature》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就被英國《自然》雜誌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致函該雜誌並發表聲明,表示有關她的介紹與事實不符,希望予以更正。圖源nature李蘭娟在聲明中指出,武漢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後,自己作為傳染病學專家,加入高級別專家組,參加了武漢的流行病學調查以及病人救治等工作。英國《自然》雜誌在介紹材料裡稱自己為「Lockdown Architect」(封城設計師)並基於此將自己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李蘭娟認為不符合事實,希望予以更正。
  • 訪談|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亮相《可凡傾聽》
    節目播出後,引發轟動,「鍾南山談疫情期間最大壓力」迅速衝上熱搜榜。11月28日,《可凡傾聽》還將播出李蘭娟院士專訪,兩大重磅嘉賓、兩期「王炸」節目,《可凡傾聽》正在努力踐行一檔全國知名人文欄目的社會責任。醫者的大愛都來自家庭「父母給我最大的教育可以概括一句話,當老實人、做老實事,這是給我一個最大的教育。」鍾南山說。
  • 5·29聊腸道健康 李蘭娟院士在人民網等你
    著名感染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內蒙古農業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和平,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主任醫師、教授林國樂等三位專家,將通過人民網,在線暢聊一個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話題:腸道健康。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在疫情防控一線,李蘭娟院士總結提出的「四抗二平衡」療法,顯著降低了重症患者病死率,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 該不該取消英語?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講漢語,闡明3點
    幾天前,李蘭娟院士應美方邀請,為他們分享我國抗擊疫情的寶貴經驗,從始至終全程講漢程。不信的朋友可以找這段視頻看看,全程講漢語,並且帶著浙江紹興方言。不僅沒有影響講解效果,而且那些專家個個像小學生一樣認真聽講,有些聽不懂的自帶翻譯。美國人能聽得懂紹興普通話嗎?這要在以前,估計人們想都不敢想。
  • 李蘭娟院士連線美國專家,全程講漢語,學英語還有用嗎?
    近日,李蘭娟院士連線美國專家的視頻又火了,引發眾多網友圍觀。原因是美國請她跨國遠程視頻講解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她全程用漢語講。這些美國專家們聽著李蘭娟院士「江浙」口音的漢語,有的認真的做筆記,有的甚至聽不懂直接帶了翻譯,表情豐富多彩。
  • 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誰說一定要學好英語
    在這段時間,我國出現了許多醫療英雄,而其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兩位老人,一位是84歲的鐘南山院士,另一位則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他們都是在這場疫情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人物,在國家最危難的時刻,作為高齡醫護人員,本可以退居家中修養,但他們依然選擇奮戰在一線,讓無數年輕人看到了什麼叫責任與擔當。美國的疫情已經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他們已經是全球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當前已經突破了82萬人。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得不邀請李蘭娟院士分享抗疫經驗。
  • 李蘭娟院士推薦新藥被指涉嫌利益輸送?真相究竟是什麼?
    2020年2月4日,李蘭娟院士所率的科研團隊公布了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重大科研成果——「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這兩種藥物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能起到抑制作用,而且效果不錯。在這疫情越發嚴峻的時期,這則消息無疑給全國人民打了一劑強心劑。
  • 李蘭娟院士提醒我們,不要低估中文的力量
    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們今年前半年過得不太愉快。但是很幸運的一點是,因為疫情的影響,鍾南山、李蘭娟等醫療界的「扛把子」走進了我們的視界裡。這些高齡院士一直奮戰在疫情的第一線,為我們的健康和安全保駕護航。對於今年的抗議戰鬥,他們的付出和貢獻是根本數不清的。
  •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誰更能展現國際話語權?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最近幾天,高福院士、李蘭娟院士又分別在鏡頭上露面了,他們一個全程「飈英語」,一個全程「紹興話」,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高福院士接受CGTN(CGTN是中國國際電視臺,或稱「中國環球電視網」的英文簡稱)的採訪,說:「我從未說過不存在『人傳人』」。
  • 讓人意外!李蘭娟成為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那鍾南山院士呢?
    文/仗劍走天涯讓人意外!李蘭娟成為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那鍾南山院士呢?科學技術人才是應該被國家所嘉獎的,而作為中國人的我們,也應該要牢記時刻為我國的科學技術行業做出貢獻的,這些尖端的科學術人才,畢竟中國的發展,他們在其中出了很大的一份力氣。
  • 李蘭娟:從赤腳醫生到一國院士,出身貧寒的她靠知識改變命運
    原創 國士無雙 可凡傾聽國士無雙妙手仁心丨造福蒼生曹可凡與李蘭娟院士合影從「非典」到「禽流感」,再到「新冠肺炎」,哪裡有緊急的疫情,哪裡就有她的身影。鍾南山和李蘭娟兩位院士出席第二屆中國醫師公益大會2020年第二屆中國醫師公益大會前不久在北京飯店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熱心於醫療公益的醫師們齊聚一堂。在本次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分享了自己在疫情中的經歷和經驗,並從救治和防控兩方面對當前的抗疫防疫工作獻言獻策。
  • 「明星限薪令」凸顯民間呼聲,方可達到「照鏡子、正衣冠」的目的
    據了解,近幾年,中國漲得最快不是房價也不是黃金期貨,而是國內明星片酬。眾所周知,一直以來,娛樂圈的明星一直是高收入群體,演員拿天價片酬已經見慣不怪了,2011年,國內一集片酬只不過20萬,現如今,部分一線明星一集片酬直逼甚至超過100萬。
  • 來自李蘭娟院士的瘋狂文章
    網上流傳著李蘭娟院士的一段話:總的想法是,疫情過後,我們希望國家能為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生活取向。高薪是為醫學科研和軍事人員保留的,既有政治操守又有才華,控制娛樂業的所謂「明星」將花費數千萬和數億部電影,一些盲目的明星節目衛星電視臺將被控制,過度娛樂會使人喪失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