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有些人還在「宅」,有些人已經陸續復工了。除了關心疫情進展,大家還在關心一件事:這麼長時間不上班,還能領到多少工資?疫情期間,疫情下哪些行業在漲薪?哪些行業在降薪?
最近,有些人還在「宅」,有些人已經陸續復工了。除了關心疫情進展,大家還在關心一件事:這麼長時間不上班,還能領到多少工資?疫情期間,疫情下哪些行業在漲薪?哪些行業在降薪?
薪酬分析平臺薪智3月初發布的《疫情後各行業薪酬情況及應對策略》報告顯示,有些企業對績效薪酬、加班費、即時激勵薪酬等變動薪酬起伏比較大,但固定薪酬部分變化比較小。
報告統計了近1500家各行業公司,其中一線城市佔比50%,二線城市佔比30%,三線及以下城市佔比20%。數據以3月初發放的2月份薪酬為完整支付周期,這個時間段也是假期延長和返崗受影響最大的月份。
一、疫情下各行業薪酬變動如何
變動薪酬主要包含績效薪酬、加班費、各項即時激勵薪酬等,2020年2月各行業實發變動薪酬是相較於之前三個月(2019年11月、12月,2020年1月)月度實發變動薪酬平均值的變化率。
從各行業實發變動薪酬變化率數據來看,製造、教育和金融行業的變動薪酬發放幾乎腰斬。其中製造業的變動薪酬下降72.26%,金融業下降63.78%,教育業下降59.84%。
消費品行業由於電商渠道的支撐,變動薪酬下降38.21%,但看細分數據線下渠道幾乎清零,而且春節期間囤積的巨大庫存會使得線下店鋪現金流壓力增大,未來幾個月變動薪酬的發放情況仍不樂觀。
從月度實發薪酬情況看,受影響最大的是製造和教育行業(培訓類),分別下降23.83%和22.09%,其次是消費品、金融和房地產行業。
報告顯示,疫情下的兩個亮點行業是醫藥和傳媒行業,變動薪酬變化率都有上漲。這說明因生產防疫物資和疫情報導,這兩個行業加班費和特殊津貼都有上漲,上漲幅度分別為8.64%和6.51%。甚至像醫藥和傳媒行業,在疫情中普遍加班加點,無論是變動薪酬還是固定薪酬都有增長。
目前看,疫情對員工薪酬影響最大的還是變動薪酬部分,實發固定薪酬影響相對較小。這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調整固定薪酬程序比較麻煩,可能容易觸發勞動糾紛;二是很多企業還在觀望,在人力資源是核心競爭力的大背景下,很多企業不敢輕易動用減薪這一不得已的招數來緩解困難。
二、疫情過後哪些崗位最應該漲薪
至於疫情過後哪些崗位最應該漲工資,目前來看這幾個行業有可能迎來「漲薪潮」。
醫護人員
醫護人員此次在疫情中所作出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醫護人員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那些身處一線的醫護人員漲工資,自然是不用多說了。
輔警
除了醫護人員之外,輔警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作為公安系列臨時工作人員,此次他們也付出了不少努力,包括在高速收費口進行檢查,以及大街小巷的巡邏,都是輔警完成的,因此他們漲工資也是可以理解的。
社區工作者
社區工作者同樣也屬於臨時工作人員,不過他們需要一個一個統計外來人口,包括出門登記之類的工作。對於社區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作強度也是平時的好幾倍,因此適當漲些工資也是應該的。至於能不能漲,還需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來看。
其實很多平時不起眼的工作崗位,在此次疫情前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見我們應該正確導向群眾的價值觀、人生觀。對此李蘭娟院士也呼籲:希望全社會樹立健康觀念,樹立生物安全意識,多科普健康知識,多一些憂患意識。有句話說得好,少年強則國強。疫情過後希望高薪能給到一線科研人員,現在看來這番話還是很有意義的。
穩就業穩工資需企業和員工共克時艱,相信困難很快會過去。從2003年「非典」疫情經驗看,疫情消退後,金融行業會很快恢復正常;製造行業會因為補充產能加班費上漲,實發薪酬會迎來「報復性」反彈;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房地產行業,想要恢復到正常水平往往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醫藥行業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受到資本市場歡迎,在人才競爭中更具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