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Struct Mol Biol.:人源組蛋白分子伴侶DAXX與組蛋白H3.3-H4...

2020-11-29 生物谷

2012年11月11日,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在線發表了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許瑞明課題組、李國紅課題組與美國Mayo Clinic張志國實驗室合作的關於組蛋白分子伴侶與組蛋白變體的最新科研成果,該論文題為「Structure of the variant histone H3.3–H4 heterodimer in complex with its chaperone DAXX」 。

核小體是由組蛋白八聚體和纏繞在其上的DNA共同構成。組蛋白成分以及其共價修飾決定了核小體的狀態,它們共同參與染色質表觀遺傳。組蛋白成分除了常規的H2A、H2B、H3和H4,還包括各種組蛋白變體。組蛋白變體調控染色質的狀態來完成其特定的生物學功能。H3.3是組蛋白H3.1的變體, 其兩種主要存儲途徑分別由組蛋白分子伴侶DAXX和HIRA調控,以替代H3.1與轉錄活化的染色質結合,在生殖細胞的發育、表觀遺傳記憶和染色質重塑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H3.3與H3.1在一級序列上只有五個胺基酸的差別,但是DAXX卻能精確的識別二者並特異性結合H3.3,其分子機理一直是個謎。

這項新的工作報告了人源組蛋白分子伴侶DAXX與組蛋白H3.3-H4複合體2.8?的晶體結構(如下圖所示)。該結構揭示了DAXX阻止H3.3-H4形成四聚體並防止組蛋白與DNA非特異性結合的結構基礎。進一步分析該複合體的晶體結構並結合基於細胞的螢光共定位技術和生化手段,發現了決定DAXX特異性識別H3.3的關鍵胺基酸位點,並提出了一個雙位點識別機制。DAXX通過Cys338和Leu340形成的疏水淺溝識別H3.3的Ala87位(不識別H3.1親水性的Ser87位);DAXX的Tyr222、Glu225和Lys229形成的親水大口袋結合H3.3的Gly90位(不結合H3.1疏水性的Met90位);87位和90位,只需一個位點滿足上述條件,DAXX都能識別並與之結合。更為有趣的是,當把DAXX雙突變為E225M K229M後,H3.1獲得了結合該突變體的能力。該項科研成果對於勾畫H3.3的存儲途徑及了解H3.3的生物學和病理學功能提供了結構基礎。

該項工作主要由劉超培博士(許瑞明組)和熊朝陽博士(李國紅組)等共同完成。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的資助。(生物谷Bioon.com)

Structure of the variant histone H3.3–H4 heterodimer in complex with its chaperone DAXX

Liu CP, Xiong C, Wang M, Yu Z, Yang N, Chen P, Zhang Z, Li G, Xu RM.

Mammalian histone H3.3 is a variant of the canonical H3.1 essential for genome reprogramming in fertilized eggs and maintenance of chromatin structure in neuronal cells. An H3.3-specific histone chaperone, DAXX, directs the deposition of H3.3 onto pericentric and telomeric heterochromatin. H3.3 differs from H3.1 by only five amino acids, yet DAXX can distinguish the two with high precision. By a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biochemical and cell-based targeting analyses, we show that Ala87 and Gly90 are the principal determinants of human H3.3 specificity. DAXX uses a shallow hydrophobic pocket to accommodate the small hydrophobic Ala87 of H3.3, whereas a polar binding environment in DAXX prefers Gly90 in H3.3 over the hydrophobic Met90 in H3.1. An H3.3-H4 heterodimer is bound by the histone-binding domain of DAXX, which makes extensive contacts with both H3.3 and H4.

相關焦點

  • 上海生科院揭示組蛋白分子伴侶DAXX和染色質重塑蛋白ATRX相互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勇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basis for DAXX interaction with ATRX為題,發表在Protein & Cell上,該成果揭示了組蛋白分子伴侶DAXX
  • PNAS | 復旦揭示植物組蛋白分子伴侶識別組蛋白的結構基礎
    NRP1以多種方式識別組蛋白H2A-H2B的分子機制。H2A-H2B重要的分子伴侶,最早在非洲爪蟾的受精卵中被分離且具有核小體組裝活性;隨後在酵母、動物和植物中都發現了NAP1的同源蛋白,而且NAP1家族蛋白在進化過程中具有很強的保守性。
  • Nat Struct Mol Biol:證實表觀遺傳標記組蛋白修飾與DNA甲基化之間...
    如今,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建立起人類兩個最為基本性的表觀遺傳標記---組蛋白修飾和DNA甲基化---之間存在的首個關聯。相關研究於2012年9月30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期刊上。
  • 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的分子機制
    Nature Comm | 復旦大學董愛武/沈文輝合作揭示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的分子機制真核生物DNA複製、轉錄與修復一直伴隨著核小體的組裝/去組裝過程,該過程需要依賴組蛋白分子伴侶的幫助。已有的研究發現,酵母Chz1是組蛋白變體 H2A.Z特異的組蛋白分子伴侶,系統進化樹分析顯示在酵母、真菌、植物及動物中都存在Chz1同源蛋白,但目前對Chz1蛋白的功能研究僅在酵母中被報導。
  • 首次發現組蛋白H3-H4四聚體是一種銅還原酶
    2020年7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組蛋白H3-H4四聚體是一種銅還原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7月3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histone H3-H4 tetramer is a copper reductase enzyme」。
  • 現已證明,轉錄的激活伴隨著組蛋白H3和H4的乙酸化
    在酵母細胞中,磷酸化活性降低的(ien5突變體導致依賴Gen5的啟動子轉錄的降低,組蛋白H3上第10位絲氨酸突變為丙氨酸後也同樣降低這類啟動子的轉錄活性。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生長因子刺激生長停止的細胞後會立即引起早期基因如c-fos1c-jwn的轉錄,在此過程中組蛋白H3的第10位絲氨酸迅速磷酸化,然後第14位上的賴氨酸緊接著發生乙釀化。
  • 組蛋白伴侶FACT操控核小體
    組蛋白伴侶FACT操控核小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8 13:55:26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Karolin Luger研究團隊,探究了組蛋白伴侶「促染色質轉錄
  • 解析組蛋白氨基末端甲基化分子機制
    清華新聞網11月24日電 11月15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研究組在《基因與發育》雜誌發表了題為「NRMT1催化組蛋白氨基末端甲基化的分子機制」的論文,首次報導了人源氨基末端甲基轉移酶NRMT1與人著絲粒組蛋白CENP-A的複合物晶體結構,並通過一系列生化實驗,闡明了NRMT1識別組蛋白底物並進行氨基末端甲基化的分子機制。
  • 組蛋白研究進展速覽!
    組蛋白修飾調節基因表達和發育。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為了解決在人類早期發育中組蛋白修飾如何發生重編程,來自中國的科學家研究了人卵母細胞和早期胚胎中的關鍵組蛋白標記,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3】Nature:研究發現各種癌症組織中廣泛存在的致癌組蛋白!
  • 淺談組蛋白修飾
    常見的功能域如CXXC (H3K4me3的reader,可以招募相應的writer SETD1對DNA進行甲基化修飾。又如bromo domain,含有這類domain的蛋白家族通常能夠識別組蛋白上經過修飾的賴氨酸,可以調控基因轉錄活性。 3.
  • ...復旦大學董愛武團隊與麻錦彪團隊合作揭示植物組蛋白分子伴侶...
    【前沿進展】復旦大學董愛武團隊與麻錦彪團隊合作揭示植物組蛋白分子伴侶識別組蛋白的結構基礎 2020-11-20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Mol.Cell Bio:揭示組蛋白H3K4甲基化抑制轉錄的分子機制
    真核生物染色質的組蛋白末端會發生多種化學修飾(包括乙醯化和甲基化修飾等),是真核生物細胞隨環境變化而改變基因表達譜式的重要調控方式。之前的研究發現組蛋白H3K4甲基化分布於基因的啟動子區,對基因轉錄主要起正調控作用。然而有研究表明H3K4甲基化對某些基因表達起到抑制作用,其分子機制有待闡釋。
  • Nat immunol:轉錄組+蛋白組學揭示免疫T細胞迅速激活分子機制
    作者通過轉錄組+蛋白組學技術揭示了人類天然和活化T細胞的mRNA翻譯動力學和蛋白質更新動力學。蛋白組學分析初始T細胞中組成型蛋白質的更新過程首先,從4位健康供體的外周血單核細胞中分離出高純度的初始CD5RA+CCR7+CD4+T細胞,無刺激條件下在含有同位素標記胺基酸的培養基中培養。作者對培養0、6、12、24、48h細胞樣本進行蛋白組學分析,共定量到7029種蛋白質,並計算了1822種蛋白質更新率(基於總蛋白和新合成蛋白質的MS信號強度)。
  • Nat Commun:科學家揭示分子伴侶如何保護核糖體蛋白
    2017年2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核糖體這個複雜的蛋白質合成機器上每個組成核糖體的蛋白都有自己的分子伴侶將其指引到正確位置,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了解到了更多關於核糖體分子伴侶如何發揮作用的信息,發現每個分子伴侶都會以獨特的方式與被保護的蛋白結合。研究人員藉助X射線晶體成像技術解析了結合分子伴侶的核糖體蛋白的原子結構。「組裝核糖體的過程有點像做麵包。每一種成分都會有特別適合它們尺寸和形狀的包裝,一直到組裝的時候才會拆開包裹彎曲成需要的形狀。
  • 組蛋白變體嵌入形成結構和功能各異的核小體
    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和美國Mayo診所的研究人員近日在新研究中揭示了組蛋白變異體H3.3–H4異源二聚體與伴侶蛋白DAXX構成的複合物的結構
  • 組蛋白修飾
    組蛋白修飾並不是獨立發生的,單一的組蛋白修飾很少獨立發揮作用。組蛋白修飾與DNA 甲基化之間也存在相互作用,組蛋白的低乙醯化可促進DNA甲基化,組蛋白高乙醯化可抑制DNA甲基化。有些組蛋白甲基轉移酶含有甲基化的CpG二核苷酸的潛在結合位點,這表明甲基化的DNA序列可以和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結合。實際上,組蛋白乙醯化質DNA甲基化相互協調,共同調節基因的表達。
  • Nature | 膜內分子伴侶複合物協助膜蛋白的生物合成
    【3】。,作者們對G蛋白偶聯受體GPCRs生物合成過程中不同階段中間產物的相互作用伴侶進行鑑定。翻譯停滯的複合物中包含不同長度的新生多肽,可以通過在跨膜結構域TMD1區域引入的半胱氨酸(圖2)與鄰近的蛋白發生相互作用,可以用該方法「釣到」協助跨膜蛋白生物合成的分子伴侶。在早期階段(TMD1產生和插入的階段),半胱氨酸交聯主要釣取到的是與核糖體相關蛋白。
  • 組蛋白H3.3 G34R/V突變在神經膠質瘤中的研究進展
    目前H3K27M突變在膠質瘤領域是研究熱點之一,與此同時對H3G34R/V突變的研究也越來越多。現對H3.3 G34R/V突變在膠質瘤致病及診療中的作用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組蛋白有5種亞基,分別為H1、H2A、H2B、H3和H4,後面4種亞基各提供兩分子形成八聚體,然後與DNA形成核小體結構,H1主要發揮連接作用。
  • 【學術前沿】 Josefowicz/李海濤合作發現組蛋白H3.3磷酸化可增強...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體的主要組成成分,不僅能保證DNA的正常複製,重組和修復,同時,組蛋白的翻譯後修飾(post-translation modifications, PTMs)對基因轉錄有著重要的調控作用。
  • 李海濤組首次報導組蛋白苯甲醯化閱讀器並闡釋分子識別機制
    組蛋白修飾攜帶著關鍵表觀遺傳信息,該信息的解碼過程往往依賴於「閱讀器」(reader)蛋白對修飾的正確解讀。組蛋白苯甲醯化修飾(Kbz)是新近鑑定的一類賴氨酸醯基化修飾類型,其廣泛分布於組蛋白的柔性尾巴並調控基因轉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