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優化調整玉米種植結構 探索多元化種植

2021-01-09 齊魯網

齊魯網濟南5月23日訊 今天,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發布《2019年全省夏玉米生產技術意見》。今年,山東在繼續推廣應用「一增四改」「機械單粒精播」「適期收穫」等成熟關鍵技術的基礎上,加大「水肥一體化」「種肥精準同播」「條帶旋耕」等新技術的引進、示範和推廣力度;推動農機農藝融合,提高機械化水平,堅持綠色生產理念,減少人工、水、肥、藥等生產要素的投入,實現良種良法配套,充分發揮品種的高產潛力;繼續玉米種植結構的優化調整,引導多元化種植模式,實現從高產到高產、高效、綠色生產方式的轉變,保障山東玉米產業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保持玉米種植相對穩定 探索多元化種植

各玉米優勢產區應保持種植面積的相對穩定,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充分考慮農民接受程度和市場容納能力,積極、穩妥、適度地發展青貯玉米、鮮食玉米、特用玉米、豆科作物等,進行玉米大豆、玉米花生等多元種植模式的試點。具體來看,在生產基礎好、機械化程度高、產量高而穩定的優勢產區,種植高產、穩產、抗逆、適宜機械化收穫的品種,確保玉米產能和降低成本;在養殖業發達的地區,根據當地的養殖規模,穩妥發展飼用或糧飼兼用玉米、飼草,切忌貪多求大;根據當地市場和消費能力,適度種植甜玉米、糯玉米等鮮食玉米,有條件的可以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四是提倡大豆、花生、玉米的多元種植模式或者輪作的試點,改善種植結構,搞好技術儲備;五是在生產條件差、靠天吃飯、產量不穩定的區域,適度種植雜糧雜豆和薯類等對生產條件要求不高的作物。

玉米優勢區在保持生產穩定的基礎上,還應繼續加強農田基礎建設,提高抵禦自然災害尤其是澇災的能力;加大新機具和新技術的引進、示範,深度促進農機農藝融合,提高生產效率;堅持綠色生產理念,探索水、肥、藥的高效施用和利用方式,實現生態友好型生產;在挖掘現有品種高產潛力的同時,引進新品種並不斷優化品種布局;優化、整合、組裝、配套相關生產要素,做好技術儲備。有條件的地區應進行從播種到籽粒收穫的全程機械化試驗示範。

精心備播 精細播種 打好豐收基礎

當前玉米生產中,七分種,三分管,高質量播種是豐收的基礎。播種前應備好良種和肥料,培訓農機手,選擇好機械並調試,做好播前準備,確保小麥收穫立即高質量播種,打好豐收基礎。

因地制宜選擇品種。應綜合考慮當地地力、光溫條件、產量要求、耕作習慣、管理水平、灌溉條件等因素,選擇生育期適宜、高產、穩產、抗逆、適宜機械化的品種。小面積高產攻關田可以採用登海605、青農11等高產潛力大的品種,充分挖掘當地高產潛力;大面積示範田可以採用鄭單958、青農11、登海605等耐密、抗倒、高產、穩產的品種;普通農田種植耐密植、抗倒伏、適合機械化、高產、穩產、抗逆性強的鄭單958、青農11、登海605、天泰33號、宇玉30、濟玉901、農星207、華良78、華盛801、迪卡517、魯單9088、連勝216、邦玉339等品種;青貯玉米可以種植飼玉2號、登海605、德單5號等生物產量高的品種;鮮食玉米可以種植青農206、西星五彩鮮糯、濟糯33等口感、色彩、賣相好的品種;籽粒機收可以種植魯單2016、宇玉30、迪卡517、鑫瑞25、金來376、京農科728等生育期適中、籽粒脫水快、穗位適中、抗倒性強的品種。

種子精選及處理。種子要經過精選,適宜單粒精量播種,要求純度≥98%,種子發芽率≥95%,淨度≥98%,含水量≤13%。正確的藥劑處理種子可以有效預防多種病蟲害。地下害蟲、薊馬、蚜蟲、灰飛蝨等苗期害蟲:利用含有噻蟲嗪、吡蟲啉等成分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或拌種;根腐病、絲黑穗病和莖腐病等:選用抗病品種,可用咯菌腈·精甲霜、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種子處理儘量做到整地區統一推進、統一技術、統一藥劑,確保質量,可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選擇適宜機械。適宜的機械是確保播種質量的關鍵,採用帶秸稈切碎和拋撒功能的聯合收割機收穫小麥,同時秸稈切碎還田;玉米播種應選擇多功能、高精度、種肥同播的單粒精播機械;小麥秸稈粉碎質量差的地區,可選擇清茬(或滅茬)玉米精量播種機;土層板結或帶肥量大的地區,可選擇深松多層施肥玉米精量播種機;選擇具備仿形功能的播種機械,保證播深一致,出苗整齊。

搶茬直播及播種方式。6月上中旬,小麥機收後立即玉米機械精播,要求小麥留茬≤20釐米,秸稈切碎長度≤10釐米,切斷長度合格率≥95%,拋灑不均勻率≤20%,漏切率≤1.5%。實現小麥機收秸稈切碎還田、玉米機械精播、化肥深施「一條龍」作業,有條件的可採用破茬深松免耕播種機。粗縮病連年發生的地區夏玉米播期可適當推遲。等行距播種時行距60釐米,播深3~5釐米,做到播深一致、行距一致、覆土一致、鎮壓一致,防止漏播、重播或鎮壓輪打滑。播種密度比預定收穫密度應增加10%左右,耐密型玉米一般大田每畝播種5000粒左右,示範田5500粒左右,高產攻關田5800~6000粒,大穗型品種4600粒左右,高產攻關田5300粒左右。

水分及肥料處理。為充分利用光熱資源,提倡搶時播種,播後立即澆「蒙頭水」,有利於早出苗、出全苗、成苗壯。底肥或種肥隨播種帶狀施用,優先選用深松多層施肥和定位施肥玉米精播機械。肥料推薦使用緩控釋肥。帶施底肥要8~10釐米側深施,防止燒種和燒苗。高產攻關田和規模種植的玉米田可以採用水肥一體化。

重視化學除草。播種後出苗前土壤墒情好時可用乙草胺、丁草胺、乙·莠懸浮劑等噴霧防除一年生雜草,注意噴灑均勻,不重噴,不漏噴。

鮮食玉米隔離種植。種植甜玉米、糯玉米等鮮食玉米需要與其他玉米隔離種植,以防外來花粉串粉後影響品質或口感。一是空間隔離,即與其他花期相近的玉米間隔距離不小於200米。二是時間隔離,即與其它類型玉米的花期間隔應在25天以上;三是自然屏障隔離,即利用房屋、林帶等自然障礙物進行隔離。

加強苗期管理 搭建好合理群體結構

苗期主要是進行營養生長,變現為長根、增葉和莖節分化,生長中心是根系,目標是苗全、苗齊、苗勻、苗壯,搭建好合理的群體結構,為穗多穗大打好基礎,同時預防病蟲草害。

保障出苗所需墒情。搶時播種未澆「蒙頭水」且未有效降水的,有水澆條件時立即澆水,以保證種子儘早萌發和出苗後墒情,確保苗全和苗齊。

防治苗期病蟲草害。未進行土壤封閉除草或封閉除草失敗的田塊,可在玉米3~5葉期,雜草2~4葉期用苯唑草酮懸浮劑+莠去津水分散粒劑+專用助劑、煙嘧磺隆等進行苗後莖葉除草。使用煙嘧磺隆除草劑的地塊,避免使用有機磷農藥,以免發生藥害。不重噴、不漏噴,確保除草質量並注意用藥安全。幼苗4~5葉期,用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或多菌靈進行葉面噴霧,預防和防治褐斑病;在玉米心葉末期,選用苯醚甲環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等殺菌劑噴施防治葉斑類病害;可用滅幼脲和殺滅菊酯乳油等噴霧防治粘蟲,用吡蟲啉噴霧防治薊馬。根據灰飛蝨、甜菜夜蛾、棉鈴蟲的發生情況,選用甲維鹽、氯蟲苯甲醯胺等殺蟲劑噴霧防治。要加強對病蟲害的監測和預報,尤其是發生範圍廣、傳播速度快的病蟲害,如新出現的草地貪夜蛾等。

遇旱澆水,遇澇排水。苗期適當乾旱有利於根系下扎,起到蹲苗的效果,但如果長期乾旱則應及時澆水;苗期如遇強降水形成田間積水,應及時進行排水,並保證玉米生長期間排水暢通。苗期如遇強風倒伏,一般不用扶正,幼苗可自行矯正。植株如有分櫱,無需拔除。

抓好穗期管理 確保穗足穗大

穗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外在表現為長葉、拔節和雌雄穗分化,目標是群體結構合理、穗足穗大、個體健康抗逆。備好源,建好庫,為後期粒多粒重、高產創造好條件。

確保群體光合環境。高產攻關田出現小、弱、病株時,要及時拔除,減少養分消耗或防止病害傳播,改善群體通風透光條件,為正常植株創造好的光合環境。普通地塊除出現有傳染可能的病株要拔除外,其他小、弱株,可不進行專門拔除,減少人工投入。

追施穗肥促大穗。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之間,是夏玉米需肥的關鍵時期,高產攻關田應追施攻穗肥,促進形成大穗。穗肥以氮肥為主,每畝追施氮肥10~15公斤,也可追施磷鉀肥。在距植株10釐米左右處開溝深施,深度10釐米左右。普通地塊施用緩控釋肥後如不出現脫肥現象,可不追施穗肥。

防止旱澇造成減產。大喇叭口到抽雄期是玉米的需水臨界期,對水分尤其敏感,如遇旱應及時灌溉,尤其要防止「卡脖旱」造成雌雄穗發育不同步。土壤水分過多也會造成發育受阻,空稈率增加和倒伏,如遇強降雨應及時排水。高產攻關田可採取中耕培土等措施,促進氣生根發育,提高植株抗倒能力。

大力推廣「一防雙減」。穗期容易發生大小斑病、銹病、紋枯病等病害和玉米螟、黏蟲、蚜蟲等蟲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一次噴施殺蟲、殺菌復配或混合藥劑,可防治中後期多種病蟲害,減少後期穗蟲基數,減輕病害流行程度,保護植株正常生長,提高葉片的光合效能,實現玉米增產增效。有條件的地區,可選擇生物防治穗期害蟲。在7月至8月中旬,玉米螟第二代和第三代成蟲盛發期,釋放赤眼蜂,分兩次釋放,每次0.7萬頭/畝,間隔5天釋放第2次。

化控促壯防倒伏。高肥水、密度較大、生長過旺、降水較多、倒伏風險較大的地塊,尤其是高產攻關地塊在玉米7~11片葉片展開期噴施化控劑預防倒伏,可以適度控制植株高度,促進莖稈粗壯和葉片光合能力,增強抗逆能力和抗倒伏能力,有利於改善群體結構。使用化控劑要注意合理濃度配比,防止因用量過大造成植株過矮,無法製造充足的光合產物,影響產量。密度合理、生長正常的田塊和低肥力的中低產田、缺苗補種地塊不宜化控。

重視粒期管理,防早衰增粒重奪高產

粒期的主要表現為開花受精,形成籽粒,是決定穗粒數和千粒重的關鍵時期,主攻目標是確保授粉完全,有充足的粒數,並保證光合產物運轉通暢,植株不早衰,灌漿時間長,千粒重高。

人工輔助授粉。密切關注玉米授粉情況,遇到特殊天氣及時採取應對措施。高產攻關田和示範田可人工去雄和輔助授粉。大田玉米開花授粉期間如遇連續陰雨或極端高溫,也要採取人工輔助授粉等補救措施,切實提高結實率,防止花粒,增加穗粒數。有條件的地方可用小型無人機低飛輔助散粉。

補施花粒肥。開花期增施氮肥,可以提高葉片光合效率、延長葉片功能期。花粒肥以尿素為主,高產攻關田酌情增加用量。施用時可結合澆水或趁降雨前追施,以提高肥效。也可噴施磷酸二氫鉀和尿素,用作葉面肥,延長葉片功能期,增加光合產物轉化。

注意防旱防澇。開花灌漿期大田玉米遇旱及時澆水,高產攻關田地皮見幹就澆水。後期漬水也會降低根系活力,葉片變黃,引起倒伏,要注意及時排水。

適期機械收穫 確保豐產豐收

本階段主要是注意適期收穫,充分發揮品種高產潛力,降低機收損失率,確保豐產豐收。待玉米籽粒乳線消失時用聯合收割機收穫,收穫同時秸稈粉碎還田。在不耽誤下茬小麥播種的情況下適當晚收建議在10月1-5日收穫。適期收穫應大面積連片推進、整村整鎮推進、農機農藝聯合推進,打消農戶怕偷怕丟的思想顧慮,提高聯合收割機工作效率。籽粒機收的玉米儘量在植株上乾燥後收穫,降低籽粒破損率。玉米收穫後應及時進行晾曬或烘乾,防止黴變。

閃電新聞記者 劉金旺 濟南報導

[責任編輯:楊凡、梁延菊、劉金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山東發布2018年夏玉米生產技術意見 優化種植結構
    齊魯網5月30日訊日前,山東發布2018年夏玉米生產技術意見,旨在大力推廣「精量播種」「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等關鍵實用的生產技術,推動農機農藝融合,提高機械化水平,減少水、肥、藥等生產資料的投入,倡導綠色、高質、高效的生產理念,引導玉米種植結構的調整優化,促進山東省玉米生產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 水田裡種植水稻好還是種植玉米好呢?
    水田裡種植水稻好還是種植玉米好呢?輔助條件是不知哪種掙錢。水田裡當然是種水稻更適合。首先,水田應該種水稻,是由於水稻和玉米不同的生理結構決定的。水稻的根系中含有"氣腔「,類似於空心的海棉狀結構,這種"氣腔"裡含有多量的空氣,及使是在較長時間淹水的條件下,水稻生長也不會受到影響。另外,短期淹水條件下,土壤中解離出的氮素增多,促進了水稻對氮肥的吸收。所以我們發現保持水稻一定的水層,水稻長勢良好。但是,玉米不行。水田種玉米是絕對不行的。除非將水田改成旱田。這需要很多先決條件,不能莽撞而為。
  • 烏拉特前旗:打好產業結構調整牌,種植玫瑰花助農增收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積極引導黃河沿線村民調整當地農業種植結構,發展玫瑰花種植產業,促進村民增收致富。近日,在烏拉特前旗烏拉山鎮蓿亥村農貿合作社玫瑰花種植基地裡,二十多位農民正在忙著種植玫瑰花苗,大家分工協作,有的挖坑、有的放苗,現場一片繁忙的景象。
  • 農業部關於印發《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全面提高發展質量,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特制定本規劃。本規劃調整的主要作物為糧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及飼草作物,規劃期為2016-2020年。
  • 菲律賓轉基因玉米種植面積繼續擴大
    原標題:菲律賓轉基因玉米種植面積繼續擴大 來源:駐菲律賓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據菲律賓《商業鏡報》(Business Mirror)11月30日報導,美國農業部全球農業信息網絡(GAIN)報告顯示,菲自2003年引入轉基因玉米以來,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增長
  • 今年大慶新增水田12.5萬畝 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
    種植結構調整可以轉變我市農業生產方式,有助於提高我市農業整體經營效益,進而實現農民增收。那麼,今後我市農業種植結構將調什麼?怎麼調?  微閱讀  我市將減少多少玉米種植面積?一畝水稻的投入僅比一畝玉米多100元左右,每斤水稻價格是1.5元,畝產1000斤的水稻,畝經濟效益可達900元。如果種得好了,畝產超過千斤,畝經濟效益就可達千元。  種植結構調整,在農民那裡體現非常明顯的就是畝經濟效益提高。也正因為如此,我市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方面進行得比較快。
  • 「菌根性食用菌」產業的優勢——與種植玉米比較
    玉米種植成本玉米收益每畝玉米產量:高的產量(夏玉米)能達到1200斤以上,低的產量可能不到800斤,按照平均價格每畝1000斤,每斤價格1元/斤計算:每畝收益就是:1000元。就拿老百姓自己的話說:種植玉米,其實就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賣人工」!
  • 國產大豆具有高蛋白、非轉基因優勢,但種植面積和產量連續下降——
    具有獨特優勢 位於山東德州的禹王集團是大豆蛋白加工行業的佼佼者,從1979年開始加工大豆蛋白,經過幾十年的起起落落,目前年加工大豆50萬噸以上,大豆蛋白10萬噸以上,為國內外肉製品行業、乳製品行業、烘焙食品、保健食品,還有部分製藥產業、生物製劑產業提供大豆蛋白,成為世界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蛋白及原料加工基地。
  • 種植玉米常見的一種害蟲:能鑽入玉米裡面為害,正確防治很關鍵
    玉米螟,屬於鱗翅目類的害蟲,螟蛾科,分布廣泛,在我國南北玉米種植區都有發生,部分地方發生嚴重,危害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據一些種植戶反應,玉米螟的危害,如果不及時防治,輕則帶來10%-20%的減產,重則能造成50%左右的減產,更嚴重的情況,直接絕收,給種植戶帶來不可預估的損失。
  • 「迪卡667」玉米新品種山東推廣超10萬畝
    農村大眾報汶上訊 (記者 張超 通訊員周新國)7月20日,由山東愛農種業有限公司主辦的玉米新品種「迪卡667」現場觀摩會在汶上縣次丘鎮白馬河村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種子經銷商和玉米種植大戶約150餘人參加了此次觀摩會。
  • 在新疆種植巨菌草好處多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5000多畝今年新引進的巨菌草試驗種植成功,這是我國首次使用機械化扦插方式進行大面積種植並取得成功,對未來南疆地區大規模發展畜牧業、加快生態修復意義重大。30多年前,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菌草中心)首席科學家林佔熺看到福建農村大量用樹木栽培香菇後非常擔憂,認為以破壞森林為代價來養菇致富是不可持續的,自此努力探索「以草代木」養菇技術,這種草被命名為菌草(包括巨菌草和「綠洲一號」)。  菌草技術解決了「菌林矛盾」這一世界難題,開闢了菌草新興產業和菌草生態治理的新途徑。
  • 「黑玫·黑糯玉米」吃出健康!原生態種植,種出不一樣的黑糯玉米
    努力做長春人最喜歡的公眾號說起玉米,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白色、黃色……傳統的玉米。但還有一種玉米不但又甜又糯,顏色還黑亮黑亮的。或許大家有些疑惑,這不是轉基因吧。>非常適合黑糯玉米的生長,種植地遠離工礦區和公路鐵路幹線,周圍5km、主導風向的上風向20km內沒有工礦汙染源。
  • 颱風致松原玉米大面積倒伏 種植戶稱將視情況提前收穫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受颱風「美莎克」影響,吉林省松原市近期出現強降雨和大風天氣,造成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倒伏、趴秧。據來自松原市寧江區的種植戶介紹,目前玉米成熟度較高,根據天氣情況,可以通過提前搶收減少損失,但水稻趴秧後只能通過儘快排水止損。
  • 市派鄒平鄉村振興服務一隊利用數字農業指導玉米種植
    服務隊指導聯繫村種植戶進行玉米種植初期灌溉濱州日報訊 近期,市派鄒平鄉村振興服務一隊積極利用「慧種田」數字農業服務平臺,指導幫助聯繫村種植戶做好玉米種植初期的灌溉工作。俗話說「要灌不要灌,莊稼天地看」,玉米種植過程中是否要澆水,主要還是要根據玉米的生長情況和土壤的墒情來判斷。一般情況下農戶都會選擇在墒情比較好的時候播種,因為在墒情不好情況下播種很容易就會發生缺苗斷壟的情況。
  • 轉基因玉米種植大門已打開?研發者:它堪稱無敵,大家誤會太深
    一旦通過公示期,這批轉基因植物就很可能將獲得安全證書,從而得以在國內進行種植推廣,這其中就包含著大家爭議很大的轉基因玉米和轉基因大豆。在這份名單中的轉基因玉米,品種為「雙抗12-5」,據研發者之一的張先文表示,一旦通過批准,5年內轉基因玉米就將在國內大面積種植,在抗病和抗蟲害方面,目前的非轉基因玉米絕對不是它的對手。
  • 因為人類大量種植玉米,可愛的小動物吃掉了自己的孩子
    但是在最近,一些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人類種植的單一作物對歐洲倉鼠的繁殖有毀滅性的打擊。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生理學家 Caroline Habould 注意到,和倉鼠數量發生同步變化的,是當地農作物單一性的上升,在近一百年來法國農民開始大範圍種植玉米這一種作物。
  • 數位化口腔種植導航的精確性評價
    種植義齒如今已廣泛應用於臨床,而數位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其在種植修復治療的每一環節中都有所結合與應用,這不僅是對傳統診療模式的突破,也是對結合安全、舒適、療效的種植診療新模式的更深入探索。 首先,基於錐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對缺牙區結構的高精度數據再現與重建,導航可通過對各種信息的採集、綜合分析識別並標記相關重要解剖結構,同時應用交互式2D和3D種植設計模擬種植體的擺放,保證精確的術前規劃、避免不利的機械負荷。
  • 酵素水稻種植:麻城農商互動聯合社推進農業種植新革命
    酵素水稻種植的探索——麻城市農商互動聯合社推進農業種植新革命側記□羅先放近年來, 麻城市農商互動聯合社本著「為食者保健康,為耕者謀福利」的理念,探索用酵素種植水稻。經過三年多的實踐,他們已經取得成功。試種成功後,2019年1月11日,麻城市召開了全市酵素種植水稻推廣會。市領導陳煥文和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有關部門的領導出席了推廣會,並作了重要講話。2020年1月16日,市政協副主席王錦志等領導出席了在宋埠鎮彭店農莊召開的酵素水稻種植推廣會。2019年市農商互動聯合社在中館驛鎮七裡衝村、鐵門鄉陶園村、福田河鎮三裡畈村等地種植酵素水稻200餘畝。
  • 因為人類大量種植玉米,歐洲倉鼠要滅絕了
    但是在最近,一些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人類種植的單一作物對歐洲倉鼠的繁殖有毀滅性的打擊。 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生理學家 Caroline Habould 注意到,和倉鼠數量發生同步變化的,是當地農作物單一性的上升,在近一百年來法國農民開始大範圍種植玉米這一種作物。
  • 農村種植花生,土質是黃土,能種植嗎?
    關於種植花生,只要不是粘重土壤或鹽鹼地就可以,事實上對於土壤要求並不太嚴格,一般質地土壤均可種植花生,其中最適合花生生長環境的便是沙壤土,是因為這種土壤介於沙質土和粘質土之間,土質疏鬆,具有較高的保肥保水能力,可以將「水、肥、氣、熱」進行合理協調,使得田間土壤肥力較高穩定,自然也利於花生根系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