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揭示植物地理間斷分布形成可能新機制
9月7日,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植物多樣性與進化研究組商輝等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盧金梅等在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雜誌合作發表論文。
-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植物鹽脅迫「記憶」調控新機制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華學軍研究組與研究員金京波研究組合作,針對植物鹽脅迫「記憶」的調控機制展開了研究,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
-
微生物所葉健課題組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引起北京地區常見的番茄病毒病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葉健課題組在PLoS該研究發現植物雙生病毒衛星DNA編碼的βC1蛋白可以通過靶向光信號途徑的PIF轉錄因子家族調控的蟲媒病毒抗性,促進蟲媒病毒的快速傳播,揭示了光調節雙生病毒-煙粉蝨-植物三者互惠共生的新機制。
-
研究揭示一種調節miRNA活性新機制
近日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室在國際植物學領域著名雜誌《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近5年平均影響因子為10.69)雜誌上在線發表了最新的研究論文
-
微生物所葉健團隊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引起北京地區常見的番茄病毒病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葉健課題組在PLoS Pathogens在線發表了題為Red-lightis an environmental effector for mutualism between begomovirus and its vectorwhitefly的研究論文。
-
華南植物園研究揭示植物抗病響應的新機制
目前,雖然對植物如何識別並響應病原菌進行了廣泛的報導,但較少關注植物抗病的精細調控。因為所有的防禦都是為了植物自身更好的生存,過度免疫必定影響植物正常生長,這就為我們帶來一個思考:植物如何識別病原菌入侵是短期的偶然事件,還是持續的侵害,並作出正確的應對?其內在調控機制迄今尚未十分清楚。
-
中科院植物所發現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新機制
日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永秀帶領的團隊同德國馬普植物育種所、弗萊堡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揭示了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的新機制,對開展優化育種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揭示乙烯調控種子休眠新機制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揭示乙烯調控種子休眠新機制 2019-03-08 中國科學報 丁佳 【字體、弗萊堡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揭示了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的新機制,對開展優化育種、減少作物種子穗發芽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
Plant Cell:揭示植物激素通過WRKY轉錄因子調節生長和乾旱協迫分子...
該論文講述了轉錄因子WRKY在BRs調節的植物生長和逆境協迫中的分子機理。油菜素甾醇(BRs)是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重要激素。BRs通過控制下遊轉錄因子BES1及其同源基因BZR1來開啟BR信號。除了促進生長外,BRs還在乾旱脅迫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關於BRs是如何調節乾旱脅迫這方面的分子機理研究才剛剛開始。
-
科學家揭示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植物響應UV-B脅迫的工作模型三伏天,豔陽高照。在陽光下暴曬的植物如何防曬呢?它們是否也有「防曬霜」呢?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劉宏濤研究團隊的研究有了新發現,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號平衡植物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於《植物細胞》。
-
中科院植物所發現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日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永秀帶領的團隊同德國馬普植物育種所、弗萊堡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揭示了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的新機制,對開展優化育種
-
科研人員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光作為主要的環境因子,不僅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每個環節,而且與病害的流行爆發緊密相關。然而,光如何影響植物抗病性,病原微生物如何適應宿主抗性機制從而促進自身的傳播等問題,亟須得到解答。該研究發現,植物雙生病毒衛星DNA編碼的βC1蛋白可以通過靶向光信號途徑的PIF轉錄因子家族調控的蟲媒病毒抗性,促進蟲媒病毒的快速傳播,揭示了光調節雙生病毒-煙粉蝨-植物三者互惠共生的新機制。
-
烈日下,植物都是如何抗旱的?
可你知道植物是如何避暑抗旱的嗎?它們可是都有「妙招」的呢!抗旱方法一:改變形態結構與人類不同,植物可謂是一個百變魔術師,當酷熱乾旱來臨時,植物通常會改變葉片、根系、還有氣孔的狀態等方式來適應。而此時的地上,樹冠部分則相對生長緩慢,人們常用根冠比來評價植物的抗旱性。炎熱乾旱(左)與正常情況(右)下植物的根冠比抗旱方法二:生理調節耐寒機制植物除了通過形態結構的改變來抗旱外,還有一套比人類更高明的生理調節耐旱機制。比如滲透調節,簡言之就是提高植物細胞滲透壓,維持植物自身細胞不失水。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謝旗研究組揭示ABA信號調控新機制
Plant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謝旗研究組揭示ABA信號調控新機制來源 | 遺傳發育所編輯 | 王一,BioArt植物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作為主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參與植物的生長發育和各種生物和非生物脅迫應對過程。
-
研究揭示蛋白質SUMO化修飾精細調控植物次生細胞壁增厚新機制
1月18日,PLOS Genetics 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李來庚研究組題目為SUMO modification of LBD30 by SIZ1 regulates secondary
-
研究揭示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一種新機制
通過改變植株形態可以增加整體受光面積,改善通風狀況,從而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和生物量,但一直以來,對其中的精細分子的調控機制一直未能解析。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通過改變葉片形態建成揭示了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一種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主流植物學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
東北地理所發現調控大豆類胡蘿蔔素含量的GmCCD4基因
類胡蘿蔔素廣泛存在於植物、藻類和細菌中,是植物的重要色素,賦予花和果實獨特的顏色,保護光合作用。類胡蘿蔔素是維他命A合成的前體物質,有利於保障人體器官的正常發育和免疫反應。脂溶性的類胡蘿蔔素能更有效地被人體吸收和利用,研究油料作物中類胡蘿蔔素含量的調控機制可為解決維他命A缺乏問題提供途徑。
-
植物是何如防曬的?科學家揭示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13日,國際學術期刊《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劉宏濤研究組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號平衡植物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紫外光UV-B是太陽光的一部分,其中窄波段UV-B調控植物發育,如抑制下胚軸伸長、促進子葉張開、促進類黃酮和花青素的積累等。全波段UV-B會引起脅迫,對植物造成損傷。引起脅迫反應的UV-B會破壞DNA,引發活性氧積累,並損害光合作用。
-
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植物沒法靠遷徙躲避不利的自然困境,它們又是如何適應環境開花結果的呢?8月6日,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何躍輝研究組,和杜嘉木研究組合作,分別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遺傳學》上背靠背發表研究論文。
-
植物是何如「防曬」的?科學家揭示了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的研究論文,本文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號平衡植物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植物內源激素油菜素甾醇(BR)在促進植物生長中具有重要功能。劉宏濤研究組之前報導UVR8與內源油菜素甾醇信號轉導中關鍵轉錄因子BIM1,BES1結合,抑制它們的DNA結合活性,從而抑制生長相關基因的轉錄,BR促進生長(Liang et al,2018)。然而,BR信號是否參與UV-B脅迫反應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