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衛六就算能演化出智能生命,地球人也無法與他們相處甚至是接觸

2020-11-02 太陽菇涼舜舜

土衛六(又稱為泰坦星)是環繞土星運行的一顆衛星,是土星衛星中最大的一個,也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衛星。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克裡斯蒂安·惠更斯在1655年3月25日發現它,也是在太陽系內繼木星伽利略衛星後發現的第一顆衛星。

由於是太陽系唯一一個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因此被高度懷疑有生命體的存在,科學家也推測大氣中的甲烷可能是生命體的基礎。土衛六可以被視為一個時光機器,有助我們了解地球最初期的情況,揭開地球生物如何誕生之謎。


土衛六宇宙圖

土衛六上的表面重力極低,和月球相當,但又擁有濃厚大氣層,土衛六大氣的總量約為地球的55% ,但其表面的大氣壓約為地球的1.5倍,這種奇特的現象對研究行星大氣學是一個很好的題材。同時濃厚的大氣加上相當低的表面重力令登陸和起飛更容易。如果人站在土衛六表面上,只要張開雙臂上下揮動,我們就能夠飛起來了。說到這可能有人會問,土衛六的引力如此之小,那它濃厚的大氣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為何它能夠吸引住如此濃厚的大氣呢?這一直是困擾科學家的謎團。

但是,2011年9月9日,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網絡版上發表了日本研究人員的相關論文,認為土衛六的氮氣可能源自40億年前隕石等天體的多次撞擊。

土衛六上有以氮氣為主要成分的大氣,其次就是甲烷,而甲烷主要以液態的形式存在。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約40億年前,太陽系內彗星、隕石和其他大型天體的撞擊活動非常劇烈,撞擊產生的巨大能量可能分解了土衛六冰凍表面裡的氨,並釋放出氮氣。

研究小組用微小的金屬炮彈模擬隕石,用雷射加速後撞擊氨和冰的混合物。結果顯示,高速撞擊的確能使氨分解,產生氮氣、氫氣和水蒸氣。日本的研究人員估算,按照40億年前遭受撞擊的力度和頻率,如果土衛六本來沒有大氣並且非常寒冷,隕石撞擊的能量足夠產生今天這麼多的氮氣。而宇宙的隕石中也夾雜著許多有機物,這些有機物在撞擊土衛六之後,經過釋放和演化,最終形成了土衛六大氣中的甲烷等有機氣體。

那麼竟然土衛六的引力如此之小,那麼它又是如何吸引如此濃厚的大氣層的呢?而且土衛六表面的氣壓是地球的1.5倍,比地球的氣壓還要高一些。關於這個問題,美國宇航局的專家曾給出這樣的解釋。由於土衛六表面的氣溫有-180℃左右,如此低的溫度會使得大氣分子運動速度變慢,從而導致氣體逃逸的速度也會減慢。由於氣體分子運動慢,再加上土衛六本身體積又很小,所以說大氣中的分子往往會更容易大量聚集在一起,增加了大氣的密度,而密度跟大氣壓強又是成正比的,這就是土衛六表面的大氣壓強略高於地球的原因。總的來說,土衛六並不是靠本身的引力來吸引住如此濃密的大氣,而是因為其所處環境的氣溫過低,導致氣體難以逃逸出土衛六的表面。

土衛六擁有以氮氣為主要成分的濃密大氣,這一點與地球相似,在太陽系的衛星中獨一無二。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猜測,土衛六上可能有生命存在。

美國宇航局和歐洲宇航局對土衛六是否能夠存在生命討論了數10年的時間。筆者認為,就算土衛六真的演化出了生命也很難演化出生物智能來。我們知道45億年前的地球也沒有植物和動物,基本都是一些簡單的單細胞生物,而這些單細胞生物不排除可能在土衛六以及其他行星上面也會存在。而40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一次「生物大爆炸」,使得單細胞動物不斷的進行分化,最終形成現在的複雜生物體,而這些複雜生物體經過再次演變就形成了地球上的生物智能,而人類的誕生就是生物智能的標誌。假如不是40億年前的那一次生物大爆炸,也許今天我們人類啊還是海藻一樣的形態。生物大爆炸說到底就是地球上的生物劇烈分化的後果,而生物要進行分化,除了需要適合的大氣條件之外,還要有合適的溫度,溫度太高了也不行,溫度太低了也不行。雖然科學家在地球上已經發現一些像水熊蟲這樣的微生物能夠在極端環境下生存,水熊蟲在-355℃的環境下,同樣可以自由的活動,而且水熊蟲還是一種厭氧型的生物,所以有科學家推測,如果把水熊蟲「移民」到土衛六上,它或許也能夠生存。但是水熊蟲畢竟是一個單細胞動物,也就是低級動物,低級動物的分化速度特別慢,在地球上這種溫度如此合適的情況下分化都用了40億年的時間,如果放在土衛六這種-180℃的環境下,那麼分化的速度就更加慢了,也許需要幾百億年才能演化出智能。但是我們太陽在宇宙中屬於黃矮星,壽命只有100億年,而現在太陽已經高達50億歲了,所以說就算土衛六能夠存在生命,也很難在太陽的壽命結束之前演化出智能。

但是說到底,土衛六是否能夠存在生命還是有一定爭議的。最核心的原因還是土衛六的引力太小,未來它能否繼續留住如此濃厚的大氣以及其表面的液體。剛剛前面也說到土衛六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濃厚的大氣層,並不是靠他的引力所吸引住的,而是由於溫度太低,氣體無法逃逸,所以就一直滯留在土衛六的表面。

從遠期來說,我們的太陽是個黃矮星,在大約40億年以後會演變成一個巨大的紅巨星,屆時土衛六所處位置的氣溫會迅速升高,這樣一來就會給土衛六表面的大氣逃逸爭取了機會。

從近期來說,由於土衛六本身沒有磁場,他主要是靠土星的磁場環流來保護自己免受太陽風暴的侵擾。但是如果有一天太陽風暴非常的強烈,且土衛六剛好又不在土星的磁場圈內,那麼這場強大的太陽風暴完全有可能會吹散土衛六表面的大氣。


土衛六與地球對比圖。

當年歐洲宇航局的惠更斯號探測器曾著陸土衛六的表面,探測器著陸時發現地面上有許多類似被液體衝刷過的痕跡,但是並沒有液體的存在。也就是說,其實土衛六表面存在大規模液體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土衛六表面的液體主要是甲烷,而甲烷的沸點是-165℃,而土衛六表面的平均氣溫約為-180℃。所以說只要氣溫稍微上升一點,土衛六表面的液體就會很快揮發掉。而從卡西尼號探測器拍攝的畫面來看,土衛六的液體基本上都存在於它的兩極,因為兩極氣溫相對比較低,液體揮發的概率比較小,而除此之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沒有液體長期存在,土衛六表面能夠長期存在的液體,大約只佔20%左右。而生物的代謝需要液體,就算能夠演化出以甲烷為基礎的生物,那麼他所存活的空間也是比較小的。


惠更斯號探測器拍攝到的土衛六表面

其實關於一顆星球上能否存在生命,不能夠只是看短期的物質條件,還需要看長期的演化條件,因為生物的演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拿咱們地球上的生物來說,人類的歷史大約只有20萬年,相對於地球的年齡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地球自形成到出現生物的演化,就用了大約5億年的時間,而從生物進化出智能,就用了40億年的時間。所以論短期的物質條件,土衛六可以說已經是具備了70%。但是土衛六能否擁有如此漫長的供生物演化的時間,現在依舊是個謎,不過根據當前的狀況來分析,土衛六能夠擁有這種長期的演生物化條件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還有一個條件促使土衛六表面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那就是它的這層濃厚的大氣。土衛六的大氣中主要含有的是碳(C)、氫(H)、氮(N)、氧(O)三種元素的有機和無機化學氣體。再加上土衛六表面的火山爆發也會在大氣中釋放一些硫(S)元素。 而由這些元素構成的氣體大多都是有毒性的氣體,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氣、硫化氫、二氧化氮等等都是典型的有毒氣體,其中二氧化氮是棕色的氣體,這就是為什麼土衛六的表面總是呈現出棕色的原因。2018年,美國科學家還發現了土衛六大氣中的氰氣(CN),這種氣體有劇毒,只要人體吸入0.01克就會瞬間斃命。上述了這些氣體當中除了毒性很強之外,還有劇烈的刺激性氣味。所以說就算太空人在土衛六的表面全副武裝,配戴好各種防毒面具,但是氣體畢竟是無孔不入的,所以就算是這樣,長時間站在土衛六的表面也會被嗆得要死。所以總的來說,土衛六這個星球就是一個巨大的毒氣實驗室。在這種情況下,何種生物都難以受得了。


土衛六地形氣候特徵(想像圖)

退一萬步說,就算土衛六這顆星球上有一天能夠演化出像人類這樣子的智能生物,那他們也會擁有兩個非常奇葩且讓人難以接受的特徵:

一、惡臭無比。

在這個星球上,就像是一個突然爆破的化學實驗室,酸甜味,魚腥味,惡臭味兒,到處都是空氣品質非常的複雜,剛剛前面也提到了土衛六的大氣成分,在這裡就不再重複說了,這是科學家們根據土衛六大氣層當中的物質所分析出來的。所以說就算土衛六上能夠誕生出以這種氣體存活的生物。這些生物來到地球,我們地球人也根本就無法跟他們相處,因為這些生物會全身散發出這種有毒且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所以咱們地球人跟他們打招呼的時候,不會被他們身上散發出的氣體毒死也,會被嗆死!

二、容易爆炸。

剛剛前面也講了生物的演化需要液體,而土衛六表面上的液體主要是以甲烷為主。所以說如果土衛六上有生物,那麼他們體內肯定會充滿著大量的甲烷。由於土衛六表面沒有氧氣,所以說土衛六的甲烷不會燃燒。而如果這些土衛六的生物來到地球,他們很快就會自然甚至是爆炸,而甲烷爆炸的威力,我們可以參考天然氣管道或者沼氣池爆炸就知道有多可怕。對於地球人來說,他們就如同是一個隨時都會爆炸的人體炸彈,在這種情況下,你敢去跟他們相處嗎?反正我不敢。


I

相關焦點

  • 土衛六的大氣其實根本就不適合生命的存在,甚至還會分分鐘斃命!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第3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孕育著生命的行星。說起地球上的生命可以追溯到45億年前。但是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很普通的類地行星,太陽系中的類地行星還有很多,比如水星、金星、火星以及其他衛星等等。隨著人類空天技術的發展,探索外星生命也成了許多科學界的熱點。
  • 反極化膜能在土衛六上自組裝嗎?
    土星及其最大衛星——土衛六的真彩色(圖片來源:NASA, Science Advances, doi: 10.1126/sciadv.aax0272)為了解生命的環境和化學極限,天體生物學家正著力解決兩大關鍵問題。通過理解生命的邊界,他們希望識別出外星環境和太陽系內可能的生物標記;比如說脂質雙層,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先決條件。
  • 土衛六無法孕育生命?事實上,這兩種生命都有可能在土衛六上生存
    引言:土衛六比火星更具優勢?科學家猜測土衛六上可能存在兩種生命,計劃派「蜻蜓」前往一探究竟。地外生命是否存在一直是人類非常關心的問題,為解答心中疑惑,科學家在浩瀚宇宙中走走停停,希望能發覺藏在地外星球上的外星生命。
  • NASA:土衛六上可能存在生命!而且是氮基生命!
    而土衛六的環境顯然無法形成碳基生命,對於富含氮元素的土衛六,生命的存在形式很有可能依據氮元素來構建,也就是氮基生命!事實上,氮基生命是可能存在的!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支科學團隊已經成功設計出了一種氮基化合物,它們可以進行自我組裝,形成氮基生物的細胞壁。組成這種氮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便是丙烯氰!
  • 土衛六上到底有什麼能讓科學家如此著迷並認為很大可能存在生命
    因為這兩顆星球存在著生命孕育的條件,甚至在這兩顆星球上很有可能已經孕育了低級的生命。但是由於土衛二太小了,直徑只有500公裡。未來移民的話,也安置不了多少人類,所以體型龐大的直徑約在1800公裡左右的土衛六則更受科學家們的關注。土衛二和土衛六是現在人類發現的在太陽系中最可能存在生命的兩個天體。NASA在上面耗費了極大的精力。
  • 誰是太陽系主宰:木衛二和土衛六之海 離地球最近的外星生命?
    他們當中距離地球最近的也在1.7萬光年之外。因此,我們在可預見的將來與外星文明接觸的可能性極小,幾乎為零。而這些外星文明是否存在或曾經存在過,更可能將成為人類永遠無法解答的謎團。然而,西格爾的公式不涉及外星生命是否具有智能,是否能使用無線電發射信號等。她關注的是星球上的生命數量上是否多到足以改變星球大氣層的化學成分組合,就像地球的大氣層一樣。
  • 全新元素被發現,或暗示新的生命組成規律,土衛六或早就存在生命
    所以科學家的視線也對它關注頗多,而一個新發現,又讓土衛六再次走進了我們的視野:科學家在對土衛六進行觀測時,在其大氣層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元素分子——環丙烯基分子,科學家認為,這種簡單的碳基分子可能是更複雜的化合物的先驅,也許表示土衛六早就存在了基本的生命形式。
  • 霍金訊息——地球人與外星人的接觸
    我接收到一個訊息:「這兩個靈魂屬於同一個高維生命群體。」(*註:後來我在網上查到——霍金去世的日子與愛因斯坦的生日同為3月14日。) 以前我從沒想過能連接到霍金,所以感到有些意外,不過還是很好奇他究竟有什麼話要告訴我們。
  • 土衛六細胞膜組成物質被科學家揭示,很可能土衛六有簡單生命存在
    s最近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有了全新的發現,他們利用多處射電望遠鏡,先對土衛六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其實土衛六上很可能存在著人類感興趣的外星生命,這點是科學家的一個共識,只不過科學家一直沒有找到直接的證據,所以這件事情一直爭論不斷。不過最近美國航空航天局地發現,很可能證明土衛六上面有簡單的生命形式。
  • 生命起源之謎:生命是如何演化出來的?旅行者觀測到了什麼?
    現代科學認識到,生命是宇宙演化的必然結果,因而它具有普遍性,只要具有類似地球的條件,生命就可能出現,決非地球的專利。但另一方面,科學家們面對一個尷尬的事實,他們研究生命的惟一樣品,無可選擇地只能來自我們的家鄉地球,他們模擬地球的原始條件,對一些有機分子施以閃光和紫外光照射,再加上氧。結果頗遂人願,他們合成出胺基酸。許多年的努力過去了,研究者未能再前進一步,始終沒有一個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生命分子跨出實驗室的大門。
  • 土衛六上的生命怎麼存活:吃甲烷
    近日美國宇航局發布的新聞稱在土衛二上發現了冰下海洋,總蓄水量甚至比地球還多,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土星龐大的衛星群中還擁有更加奇特的衛星。土衛六就是一顆頗有爭議的衛星,此前科學家在土衛六上發現了風的痕跡,這暗示土衛六上的液態烷烴海洋表面可能出現波浪,相比較土衛二而言,土衛六簡直是太陽系內惡劣的星球之一,雖然土衛六上沒有液態水,但科學家仍然想知道其烷烴海洋中是否存在生命。科學家發現土衛六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1.5倍,但引力環境卻比較弱,如此低的引力卻能夠保持濃厚的大氣確實是一個奇蹟。
  • 碳基生命、矽基生命、智能AI生命;有多少種可能的生命形式?
    但由於人類是宇宙空間的微塵,時間長河的一瞬,人類無法理解和感知宇宙這種類型的生命。一起來打開腦洞,探索宇宙中可能的生命形式。一,碳基生命。(土衛六巨大的甲烷海洋和大氣層)其他星球上的碳基生命:理論上生命只要能和外界環境互動,獲取能量,即可完成生命形式;以甲烷為能量來源的碳基生命,極有可能存在於土衛六,土衛六有大氣層和甲烷海洋。
  • 地幔的演化可以控制地球大氣層的演化,甚至可以控制生命的演化
    「數據表明,地幔的演化可以控制地球大氣層的演化,甚至可以控制生命的演化。」多細胞生命需要集中的氧氣供應,因此氧氣的積累是地球上吸氧生命發展的關鍵。卡多亞說:「 如本研究表明,如果地幔的變化控制了大氣中的氧氣,那麼地幔最終可能會設定生命進化的節奏。」
  • 美科學家稱土衛六的液態甲烷海洋中或有生命
    騰訊科學訊據國外媒體報導,土衛六是一個讓科學家痴迷的世界,這裡充斥著大片的「海洋」,只不過這裡並不是液態水的海洋,而是液態甲烷。科學家認為土衛六相當於早期的地球,可能擁有生命,天體生物學家認為在看似惡劣的環境下卻蘊藏勃勃生機,土衛六上的生命傾向於以甲烷為食的無氧細胞。
  • 土衛六和地球有許多相似之處,有山有大氣,可能還會有生命的存在
    科學家之所以認為它跟其它的星球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它的星球反射出的色彩也是比較獨特的,我們從探測器拍攝的土衛六照片就可以看出,它有著比較美麗的綠色。而之所以呈現出這種美麗的綠色,那是因為這顆星球表面有比較穩定的生態環境,而且還有不少的液態湖泊。
  • 人類遲遲沒有找到外星人,是不是因為外星人是矽基生命?
    在每個星系都擁有若干億顆恆星,每顆恆星都至少擁有一顆行星的宇宙中,地球誕生了生命,並演化出了我們。而像地球這樣「空間環境優越」的行星,僅在銀河系內就至少存在10萬顆,理論上這10萬顆行星都可以產生生命體,並演化出科技文明。
  • 土衛六「泰坦」或存在支持生命成分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張夢然)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泰坦」,儘管與地球「配料」不同,卻被認為比火星更具有生命活動的可能性!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消息,天文學家們發現,在土衛六赤道地區堆積了含有有機物質的沙子,在土衛六形成撞擊坑時會暴露出地殼中相對較「新鮮」的水冰,而土衛六上古老的生態系統可能由這些撞擊坑暴露出來。相關研究發表於近期《天文與天體物理學》雜誌。近20年來,全球太空機構將其大部分資金和研究集中在火星上,以尋找生命的基礎。但另一顆星球——土衛六,一直被天文學家視為最接近地球環境的衛星。
  • 他們在哪裡?
    那麼,為什麼地球人完全看不到任何跡象,顯示他們存在?、我們探索的方式不對、外星生命來不及演化出文明就滅絕了、智慧文明無法避免地會自我毀滅(值得地球人警惕!)此外,有22%的類太陽恆星,在適居帶擁有地球尺寸的行星──這無法完全決定第三個參數n e(行星系中,支持生命生存的行星╱星體數量),但很有參考價值。至於剩下四個參數,就算到了今天,我們若不是所知有限,就是一無所知──這一點也不奇怪,畢竟人類至今唯一能拿來參照的實例,也就只有地球而已。
  • 擁有湖泊的土衛六,到底是否適合生命存在?
    不用想,你站著的這顆星球,就是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在你面前的這片湖泊,就是土衛六表面的特殊湖泊。和地球上的湖泊不同,它不是由水組成的,而是充滿了甲烷和乙烷,所以呈現出黑色。2004年聖誕節,它脫離卡西尼號,在土衛六上著陸。可惜,由於歐洲天文臺的失誤,惠更斯號僅僅傳回了一半的數據就失聯了。不得已,他們只能讓卡西尼號探測器隔三差五光臨一下土衛六,隔著厚厚的大氣層,遠遠窺探它一眼。為什麼土衛六如此令科學家著迷,還單獨發射探測器去研究呢?誰叫它這麼與眾不同呢?
  • 土衛六首張全球地質圖公布 NASA科學家:可能有生命存在
    來源:經濟日報英媒稱,科學家18日公布了土星衛星土衛六的首張全球地質圖,包括大片平原、由冰凍有機物質組成的沙丘以及液態甲烷形成的湖。地質圖展示的這個奇異世界被認為有很大希望找到地外生命。土衛六直徑為5150千米,比水星還要大。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行星地質學家羅薩琳·洛佩斯說:「有機物對於土衛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非常重要。我們很多人認為,生命很有可能存在於土衛六冰冷地殼下方的液態水海洋中。」洛佩斯還說:「我們認為,有機物質能夠向下滲透到液態水海洋中,而這能為生命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如果那裡演化出生命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