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海帶之父的手稿"安個家"!青島市民向市檔案館無償捐贈曾呈奎院士...

2021-01-11 半島網官網

文/半島記者 黃靖斐   圖/半島記者 賈馨儒

6月18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海洋生物學家曾呈奎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日。青島市民張康德將自己珍藏多年的曾呈奎院士檔案無償捐贈給青島市檔案館永久保存。檔案捐贈儀式在青島市檔案館舉行。捐贈的檔案包括曾呈奎院士的手稿原件、證件及照片等珍貴資料。

青島市檔案館副館長楊來青(左)向張康德先生(右)贈送書籍。

「青島解放」前夕選擇留下

1909年曾呈奎出生在福建廈門的一個華僑世家,但他和青島有著很深的感情。張康德介紹,「1946年,山東大學在青島復校,時任生物系主任的童第周受校長趙太侔之託,聘曾呈奎為山東大學教授。曾呈奎放棄美國優越的工作條件,選擇回國報效祖國。他說,我的海洋事業在中國。」

張康德介紹,「到山大後,曾呈奎就和童第周一起辦起了山大海洋研究所,又與童第周、張璽教授一起組建了新中國第一個海洋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研究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前身),進行海洋生物的研究。」

曾呈奎院士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工作證。

曾呈奎的生活、研究大部分都在青島,張康德透露,在青島解放前夕,曾呈奎是國民黨政府所要爭取到中國臺灣去的科學家之一。「他的妻子和子女也在中國臺灣,他面臨著人生的艱難選擇。」張康德透露,曾呈奎選擇留在青島,「從此他與家人天各一方。直到1975年,在曾呈奎任副團長的新中國第一個科學家代表團訪問美國時,才得以在美國與分別數十載的家人第一次相見。2005年1月20日,96歲的曾呈奎在青島病逝。」

談到這些珍貴檔案的來源,張康德透露,「我是曾呈奎先生的家人,對他了解得比較多。曾呈奎的夫人後來去了美國,她把多數資料捐贈給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少量的交給我整理,保存至今。」

手稿原件書寫「海帶」養殖過程

此次捐贈的資料中,《新中國的海帶研究》《生物海洋學》《我國的現代化和我省的工業化而努力奮鬥》以及英文手稿、書信極為珍貴。張康德介紹,「《新中國的海帶研究》手稿沒有標明日期,應該是在上世紀70年代整理撰寫的。」

曾呈奎院士論文手稿。

手稿中寫道,「一千多年前,在中國的古書裡就有關於海帶的記載,古代記載裡稱為『昆布』,但海帶並不是中國的原產物,而是從日本和朝鮮進口的舶來品。」手稿中還詳細書寫了海帶的養殖方式等。曾呈奎讓從來不在中國海域生長的海帶,成為中國重要的養殖品種,他也被科學界譽為「海帶之父」。「從1952年冬季開始,曾呈奎帶領助手和大學生,在青島、煙臺、大連等地近海內,用人工培植的方法,建起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海帶生產田。」

曾指導兩位美國少年

張康德此次捐贈的檔案中,還包括曾呈奎院士的英文手稿以及美籍華人、著名生物學家牛滿江教授寫給曾呈奎院士的信件。張康德透露,「曾呈奎小時候在教會學校讀書,從小就學習英文,後來在國外留學,他的英文不管說還是寫,都非常流利。」

曾呈奎院士去國外參加學術會議。

曾呈奎一生有很多傳奇故事,採訪中張康德講述了曾呈奎和兩位美國少年的緣分。「1946年,37歲的曾呈奎是美國斯格裡普斯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他經常一邊工作一邊到加州附近的海域採集海藻,引起兩位美國少年的好奇,曾呈奎就細緻地給他們講解關於海藻的知識,給他們長達三年多的指導。」

1975年曾呈奎去美國訪問時,美國著名的藻類學家麥克斯·侯莫森特找到了他,原來他就是30年前兩位美國少年中的一位。曾呈奎教導美國少年走向科學之路成為一段佳話。此外,美國藻類學會設立了PSA傑出成就獎來褒獎那些最卓越藻類學家,曾呈奎是首批獲得此殊榮的科學家之一。

選擇誕辰110周年捐贈

此外還有一些科學研究的照片以及1956年6月14日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全國長期科學規劃工作會議的科學家合影、1977年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出席全國自然科學學科規劃會議代表合影等,曾呈奎院士的證件、有關曾呈奎人物傳記、雜誌、期刊等檔案資料也在捐贈檔案中。

青島市檔案館副館長楊來青(右)查看張康德先生(左)捐贈的珍貴照片。

捐贈儀式的最後,張康德表示:「把這些珍貴檔案交給檔案館就放心了,不僅能夠支持檔案館館藏事業的發展,也弘揚了科學家精神。6月18日還是曾呈奎院士誕辰110周年,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把曾呈奎院士的檔案捐贈給檔案館是非常有意義的。」張康德捐贈的這些珍貴的照片和檔案資料,不但豐富了青島市檔案館的館藏,對於海洋科學研究有著積極的作用,也為助推海洋攻勢有著重要的意義。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中國海帶之父」曾呈奎
    「中國海帶之父」曾呈奎   曾呈奎院士近影邢桂方攝  3月20日,當95歲高齡的曾呈奎從山東省委書記張高麗手中接過省科學技術最高獎時,全場掌聲雷動。這是山東省首次設立的科學技術最高獎。
  • 中科院院士曾呈奎誕辰11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青島舉行
    中科院院士鄭守儀、中國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乃勝,以及科技部、農業農村部、民盟中央、中國僑聯、民盟山東省委、山東省僑聯、山東省科協、青島市海洋發展局、青島藍谷管理局、民盟青島市委、青島市僑聯、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關領導專家,曾呈奎家屬,海洋所黨委委員、紀委委員、在職職工、離退休老同志等150餘人參加活動。
  • 曾呈奎:他是「中國海帶之父」,更是大海的兒子
    海帶、紫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現在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美味。然而在半個世紀前,海帶卻是稀罕物。那時,中國每年要從國外進口大量幹海帶。而今,中國的海帶、紫菜產量已滿足國民需求,在這其中,海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呈奎功不可沒。
  • 歸僑曾呈奎院士的海洋人生(圖)
    1909年6月18日,曾呈奎出生於海濱城市廈門的一個華僑世家。他在長達76年的海洋教學和科研中,功績卓著。2005年1月20日,96歲的曾呈奎院士在青島病逝,他的骨灰撒入了大海。        在青島解放前夕,曾呈奎是國民黨政府所要爭取到臺灣去的科學家之一,但他相信共產黨,堅決留下投身於新中國的海洋科學事業,這是他一生中的第二次重大選擇。        曾呈奎人生的第三次重大選擇,是1956年鄭重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
  • 青島檔案館日邀百名市民參與 一同走進封存記憶
    邀請百位市民走進「存封記憶」    據介紹,本屆「檔案館日」當天,市檔案館將邀請百名市民走進檔案館,市民可以提前預約報名,實地參觀檔案庫房、實物檔案陳列室,觀摩檔案修裱、縮微、檔案查閱等工作流程,零距離接觸檔案,學習了解檔案知識,直觀、形象地了解檔案工作;參觀《見證青島》、《中山路老街裡的記憶》等展覽;觀看由市檔案館編輯製作的反映青島老風貌的歷史影像資料片
  • 曾呈奎 中國藍色農業的先驅
    他提出的光合生物進化系統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進化論……  這位人民的科學家、蜚聲海內外的海洋生物學家,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曾呈奎。  今年1月20日,為中國和世界海洋事業拼搏76年、96歲的曾呈奎在青島病逝。
  • 光明日報:追記著名海洋生物學家曾呈奎
    2005年1月20日,世界著名的海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名譽所長、96歲的曾呈奎教授離開了他為之奮鬥了終身的海洋科學研究,離開了他的同事、學生和親人。
  • 日本導演紀錄片獲南京檔案館永久保存
    4月3日下午,南京市檔案館舉行日籍導演竹內亮的《南京抗疫現場》相關影像資料捐贈儀式。 儀式現場,竹內亮、趙萍夫婦親手將一批反映南京抗「疫」感人場景和南京市民生活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影像資料無償捐贈給市檔案館,南京市檔案館向竹內亮、趙萍夫婦頒發了捐贈證書並將永久保存這些影像資料。竹內亮表示:「第一次聽到這個事情的時候不敢相信,我們的視頻永久保存於南京檔案館,萬萬沒有想到,所以很榮幸。」
  • 莫言小說《蒼蠅·門牙》手稿捐贈現代文學館
    莫言小說《蒼蠅·門牙》手稿捐贈儀式日前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蒼蠅·門牙》是莫言創作於上世紀80年代的短篇小說,最初發表於《解放軍文藝》,其手稿後被收藏家趙慶偉收藏,北京歌德拍賣公司本擬今年春季拍賣會公開拍賣此手稿,其私洽價格已達400萬人民幣。後在莫言的爭取下,經多方友好協商,趙慶偉同意將手稿無償捐贈中國現代文學館,歌德公司撤拍。
  • 感動山東40人40事 | 曾呈奎:培育出正宗中國海帶 被科學界譽為...
    曾呈奎,1946年,他放棄美國優越的工作條件,毅然選擇回國報效祖國。他讓從來不在中國海域生長的海帶,成為中國重要的養殖品種,被科學界譽為「海帶之父」。
  • 無償捐贈!江都男子家養兩條5米長的黃金蟒 如今想找個動物園安家!
    10月12日上午 江都市民龍先生撥打本報新聞熱線 願捐贈2條長約5米的黃金蟒給動物園 龍先生說 「這兩條黃金蟒已在家養了8年多 因自己照顧不過來
  • 愛因斯坦110份手稿首次展出
    當地時間2019年3月6日,為了慶祝愛因斯坦140歲生日到來,希伯來大學公開展出他的110份手稿,其中大部分從未展出過。報導稱,這些展出的手稿中包括愛因斯坦的親筆信、論文、未經發表的科學文章等。這些手稿現已成為希伯來大學吉瓦特拉姆(Givat Ram)校區的愛因斯坦檔案館的藏品。
  • 愛因斯坦手稿 被認為消失的「統一場論」附錄重現人間
    當地時間3月6日,為慶祝即將到來的愛因斯坦140周年誕辰,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公開展出了愛因斯坦的110份手稿,其中大部分手稿是首次對外展出。當地時間2019年3月6日,為了慶祝愛因斯坦140歲生日到來,希伯來大學公開展出他的110份手稿,其中大部分從未展出過。
  • 遂寧一媽媽無償捐贈臍帶血 一年多後成功拯救黑龍江籍7歲患兒
    2017年8月21日,市民王曉(化名)在市中心醫院順利產下一枚女寶時,將自己的臍帶血無償捐贈給了四川省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以下簡稱四川臍血庫)。令她沒有想到的是,時隔一年多,就在今年元宵節,從四川臍血庫傳來消息,這份由她捐贈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已經成功拯救了一名7歲的黑龍江籍白血病患兒。
  • 愛因斯坦140周年誕辰將至 110份手稿首次展出(圖)
    中新網3月7日電 綜合報導,當地時間3月6日,為慶祝即將到來的愛因斯坦140周年誕辰,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公開展出了愛因斯坦的110份手稿,其中大部分手稿是首次對外展出。當地時間2019年3月6日,為了慶祝愛因斯坦140歲生日到來,希伯來大學公開展出他的110份手稿,其中大部分從未展出過。
  • 中國再生醫學向天津港爆炸傷者捐贈1000萬元安體膚
    9月1日,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攜手盛志勇燒燙傷醫學基金會,向天津港爆炸事故中傷者捐贈價值1000萬元的組織工程皮膚(安體膚),為部分尚在康復中的傷員提供醫療保障。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與盛志勇燒燙傷醫學基金會向天津第四醫院、天津第一中心醫院、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分別捐贈價值200萬元、300萬元和500萬元的組織工程皮膚。
  • 安徽淮北一村民向博物館捐贈漢代「鋪首銜環陶罐」
    3月7日上午,家住古饒鎮谷山行政村廟前村的村民張裕銀,在考古人員來村宣傳文物保護知識時,向博物館捐贈了他發現的一個漢代文物「鋪首銜環陶罐」。  當天上午,市文物部門前去烈山區古饒鎮谷山行政村廟前村巡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紫竹城遺址」時,很多村民都聚集過來,工作人員抓住時機向許多熱情的村民宣傳文物保護知識。
  • 巨匠集團向桐鄉市雄鷹應急救援中心無償捐贈物資
    2019-04-16 11:35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顏明芬 通訊員 胡佳境圖為桐鄉市雄鷹應急救援中心向「巨匠集團」董事長呂耀能(右三)送錦旗。昨天下午,在印有「巨匠捐贈」的白色、嶄新應急救援車前,雄鷹應急救援中心的隊員們將一面寫著「企業心系公益救援真情為民情暖人間」的錦旗送到了浙江巨匠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匠集團」)董事長呂耀能的手上,感激地說:「真是太感謝企業了!有了這輛應急救援車,我們以後可以更方便地開展救援工作了。」說起這件無償捐贈的好事,還要追溯到去年12月。
  • 丘成桐院士捐贈獎盃及珍藏品
    丘成桐院士捐贈獎盃及珍藏品 2020-11-28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