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成功發射雷射衛星,星球大戰即將成為現實?

2020-12-02 蒜頭聊科學

在關於太空科幻的電影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雷射武器,如果這些科幻成為現實,那麼雷射將成為人類太空競爭的重要技術。

日本JDRS-1衛星近期進入地球靜止軌道,這是一顆既用於軍事也可以民用的衛星,除此之外,這顆衛星還是一顆搭載雷射技術的衛星,衛星搭載的美國IGS光學設備將用於軍事數據傳輸,而普通傳輸設備則作為民用。

雷射衛星,尚未成型:

雖然在科幻作品中,雷射一般作為武器登場,但是目前為止,能夠作為武器使用的雷射衛星都處於研發階段,此次日本的雷射衛星,主要利用雷射技術進行高速數據傳輸。

火箭製造商三菱重工在發射工作完成後,表明火箭已經正常完成工作,JDRS-1雷射衛星已經成功入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表示,雷射衛星不同於無線電衛星,雷射衛星的數據傳送速度可以達到1.8GB每秒,是無線電衛星的7倍。

JDRS-1雷射衛星將在亞太地區進行地球觀測。這顆衛星的任務時間長達10年,由於雷射技術的敏感性,此次火箭發射的衛星軌道屬於機密。

太空雷射武器,比核武器更具威脅:

目前大國能夠和平共處的關鍵因素,就是核武器的普及,每一個國家都有極具威脅的殺傷力武器。

但核武器需要從地面發射,經過千山萬水抵達需要摧毀的目的地,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利用各類幹擾設備影響核武器的彈道,從而起到制約作用,但處於太空中的雷射衛星,則完全不需要考慮這類限制因素。

足以稱之為武器的強雷射衛星非常難以研發,但是各個國家都開始重視雷射武器,其主要因素就是衛星搭載雷射武器,可以直接進入太空,直接攻擊目標。


根據目前的衛星數據,如果一顆雷射衛星進入太空,那麼雷射的攻擊範圍可以直接覆蓋42%的地球表面,雷射可以直接從太空發射,基本不會受到任何幹擾。

想要實現地球雷射武器覆蓋,只需要數顆衛星就可以實現,而衛星的數量越多,攻擊頻率以及攻擊密度會相應提高,與核武器相比,雷射武器更加穩定高效,衛星軌道距離地球越近,殺傷力越高。美國在20世紀啟動了「天基雷射武器發展計劃」,其目標就是研發雷射武器。

星球大戰,雷射或許真的是主流:

在太空環境下,雷射武器是理想的戰鬥形態,太空飛船以及太空建築以金屬為主,普通武器很難對金屬造成有效傷害,但雷射產生的高溫,可以直接熔化金屬,從而更加穩定的破壞目標。

太空的真空環境下,雷射會以光速射出,速度快、準度高,沒有後坐力的雷射武器,可以連續射擊。在太空的失重環境下,如果使用普通武器,後坐力會不斷產生作用力,影響射擊者的位置,這在太空戰鬥中無疑是致命的,可見科幻作品並非空穴來風,雷射能夠在太空普及,確實有其道理。

雖然雷射衛星非常強大,但衛星需要準確的「視野」,才能攻擊目標。

美國偵查衛星曾發現俄羅斯在太空進行軍事實驗,很有可能正在研發破壞衛星的「天之矛」,而中國的強雷射武器,也可以從地面「致盲」衛星。太空雷射武器雖然很強,但是如果武器被破壞,或者失去太空視野,那麼就很難發揮其原本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日本成功發射一顆具備雷射傳輸功能的數據中繼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東京11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11月29日下午,日本在位於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成功發射一顆具備雷射傳輸功能的數據中繼衛星(DRS)。據NHK電視臺報導,11月29日下午16時多,H2A火箭搭載該數據中繼衛星發射升空,飛行約30分鐘後星箭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成功。該衛星今後將依靠自帶引擎,最終進入高約3.6萬公裡的地球靜止軌道,將地球觀測衛星的數據及圖像傳輸到地面基站,同時也將負責傳輸「內閣衛星情報中心」的情報。日本H2A火箭的出色表現也備受矚目。
  • 火星探測、衛星搜尋、星球大戰,你有怎樣的「天問」?
    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系、原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副教授楊國平介紹,文昌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具有良好的緯度條件,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噸位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任務。其中,文昌以靠海港,運輸方便,火箭可以海上運輸,箭體直徑不再受鐵路橋梁涵洞限制、航區及落區安全性好、緯度更低(西昌北緯28度,文昌約北緯18度)等優勢,在發射同類衛星時,會成為首選發射場。
  • 《星球大戰》裡的星球有現實版嗎
    在《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中有著一系列環境狀況各異的星球,這些星球僅僅是出自編劇們的腦洞,還是在現實中真的有與之環境類似的原型星球呢?  對於《星球大戰》系列電影骨灰粉來說,尚未等到《星球大戰8》上映,卻聽到的一個悲傷的消息:《星球大戰》中「萊婭公主」的扮演者凱莉·費雪,因嚴重心臟病於近日去世,享年60歲。「公主」的去世無疑又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到《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上。
  • 日本成功發射軍用衛星進行數據中繼
    打開APP 日本成功發射軍用衛星進行數據中繼 上方文Q 發表於 2020-11-30 12:06:50 北京時間11月29日15點25分,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使用H-2A火箭發射了一枚JDRS-1高軌中繼衛星,用於為日本的軍用、民用遙感衛星進行數據中繼。
  • 日本成功發射中繼衛星 雷射通信系統帶寬達1.8千兆
    北京時間11月29日15點25分,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使用H-2A火箭發射了一枚JDRS-1高軌中繼衛星,用於為日本的軍用、民用遙感衛星進行數據中繼。這是H-2A火箭自2001年首飛以來的第43次飛行,也是日本今年的第4次宇航發射。
  • 星球大戰黑科技:光劍有依據 原力靠想像
    雖然距離《星球大戰》第一部上映已經過去了整整38年,但《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帶來的魔力再度引燃觀眾的熱情。影片中,「原力」成為推動劇情發展和轉折的關鍵。「原力」到底是什麼,它真的存在嗎?人類能否複製絕地武士使用的光劍?宇宙飛船的防護罩是否符合物理定律?在《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中,哪些技術已經成真?
  • 「星球大戰計劃」真實存在嗎?SDI具體計劃究竟由何組成?
    星球大戰計劃,也叫戰略防禦計劃,簡稱SDI。該計劃源自美國總統隆納·雷根在冷戰後期的一個著名演說。此計劃定於1994年開始部署。星球大戰計劃的核心內容是:以各種手段攻擊敵方的外太空洲際戰略飛彈和太空飛行器,以防止敵對國家對美國及其盟國發動的可能的核打擊。其技術手段主要包括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或常規打擊武器,在敵方戰略飛彈來襲的各個階段進行多重攔截。
  • 中國科學家用星球大戰式雷射精確定位太空垃圾 避免太空上演致命...
    中國科學家用星球大戰式雷射精確定位太空垃圾 避免太空上演致命「車禍」  Emma Chou • 2019-12-26 14
  • 人類使用AI徵服太空技術盤點,《星球大戰》中的機器人會成為現實嗎?
    圖 | 電影《星球大戰》的AI機器人:C-3PO和R2-D2(來源:starwars.fandom.com)實際上,早在現代計算機問世之前,科幻小說就已經大膽提出了在太空中使用研究人員希望利用它找到重定向小行星的方法,並預言這將很快成為現實。
  • 日本第4顆導航衛星發射成功:系統初步成型
    10月10日,日本利用一枚H2A運載火箭,在日本南部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將「指路號」(Michibiki)導航衛星的4號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該系統最初計劃以三顆衛星,通過時間轉移完成全球定位系統的區域性功能,日本研發,第一顆衛星2010年9月11日發射,2013年擴增為四顆,2/3號星也是今年早些時候發射的,如今終於湊齊。4號星重量4噸,由三菱重工製造,預計壽命不低於15年。
  • 《星球大戰》裡的雷射劍是雷射做的?都被騙了-星球大戰,雷射劍...
    日前正在北美上映的《星球大戰7》一騎絕塵,以勢如破竹之力橫掃各大票房紀錄。當雷射功率達到100~3000 瓦,就可以普遍應用在工業切割上。唉喲,不錯哦,(電影裡)這麼小的雷射器可以割斷鐵網,那麼做一把削鐵如泥的雷射劍是不是也快要成功了呢?削鐵如泥的雷射切割機也是有的,只不過,它們的體積堪比車床……什麼情況?!說好的手持式呢?如此龐大,怎麼揮舞得起來!
  • 日本今年第四次發射火箭,使用H-2A火箭發射軍民兩用雷射中繼衛星
    據H-2A火箭的建造者和發射運營商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透露,這枚火箭將在日本南部的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一枚日本H-2A火箭矗立在種子島航天中心的發射臺上,幾小時後,日本計劃發射一顆數據中繼衛星H-2A火箭將在升空約半小時後將這艘屬於日本數據中繼系統
  • 日本成功發射中繼軍事衛星:帶寬達1.8千兆
    北京時間11月29日15點25分,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使用H-2A火箭發射了一枚JDRS-1高軌中繼衛星,用於為日本的軍用、民用遙感衛星進行數據中繼。這是H-2A火箭自2001年首飛以來的第43次飛行,也是日本今年的第4次宇航發射。
  • NASA新的地面工作站使得雷射通訊成為現實成為可能
    計劃在2012年發射,這一開拓性任務將會 成為NASA的第一個雷射通信中繼演示的關鍵性事務。而NASA另外的努力則在使用光學通訊,這將成為NASA的第一個完全使用光通訊的中繼系統,使得NASA有機會通過這一項目的實施測試這一通訊的方法和學習到非常有價值的內容。中繼衛星 創造出的關鍵性的通訊連接著科學和探測的任務,使得這一任務到傳輸重要的數據給科學家,並且這一數據可以在可控的前提下輸送回家。
  • 民營衛星公司天儀研究院自主研製衛星發射成功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陸一夫)民營衛星公司天儀研究院宣布,10月29日8點43分,其自主研製的四顆衛星搭載長徵二號丙型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天儀研究院今年的第二次發射任務,也是繼成功研製和發射「瀟湘一號」、「陳家鏞一號」、「湘江新區號」和「全圖通一號」四顆小衛星後的第四次發射任務。
  • 雷射武器:不用攜帶大量彈藥 持續射擊能力強
    《星球大戰》中帝國的「死星」能發射威力恐怖的雷射炮,毀滅外星系的星球。這一點是難以想像的,跨越如此長的星際距離,遭遇太空中各種物質和能量波,還能維繫這麼強的能量?相比之下,《星戰》以及其他科幻作品中戰鬥機相互以雷射炮攻擊纏鬥的場景則較為合理。空戰中的戰鬥機,更多應該是利用忽左忽右的機動,讓敵方的雷射炮無法瞄準。
  • 日本成功發射天體觀測衛星「ASUTORO H」
    中國網2月18日訊 據日本媒體網站2月17日報導,日本於17日下午5時45分發射了最新的天體觀測衛星「ASUTORO H」,用於探索黑洞等宇宙奧秘。該衛星在位於鹿兒島縣種子島的宇宙中心,由H2A火箭30號機成功發射。發射後,該衛星於下午5點59分,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並確認發射成功。
  • 日本利用雷射通信技術將先進的中繼衛星送入軌道
    日本一顆搭載雷射中繼技術的衛星星期天(11月29日)發射升空,執行從軍用和民用地球觀測太空飛行器高速傳輸數據的任務。火箭製造商和發射供應商三菱重工(MHI)在Twitter上宣布成功發射,並補充說衛星已經從火箭的上層分離。從那裡,衛星將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執行為期10年的任務。」三菱重工在報告中說:「已確認火箭按計劃飛行。不同尋常的是,這次任務沒有從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現場直播,可能是因為雷射技術的敏感性,也沒有提供關於它確切軌道的信息。
  • 背後的野心:日本研製雷射反衛星武器,可將衛星推入大氣層燒毀
    雖然日本的這項研究看起來是民用項目,但實際上背後潛藏著巨大的野心!日本藉此可以研製本國的雷射反衛星武器,直接將衛星推入大氣層燒毀。二戰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許多國家都陸續發射了本國的衛星。雖然這些軌道衛星的確為人們帶來了便利,但報廢的衛星則逐漸形成了太空垃圾。這些懸浮在太空中的"廢鐵",對各國正常運行的衛星也構成了一定威脅。
  • 盤點《星球大戰》電影裡出現過的星球
    它是被濃霧籠罩的沼澤星球,在任何現代的星圖上都找不到,是一個被遺忘的世界,當共和國逐漸衰微時它就成為最後一個絕地大師及絕地議會成員尤達的隱居地。這個星球被粗糙的樹木和惡臭的沼澤所包圍。巨大的洩湖成為了可怕的蛇類和其他生活在黑暗的水域中的生物的家園。尤塔帕是一顆被許多衛星環繞的行星,是遙遠的避難所,表面布滿巨大的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