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經典力學:發球的拋球軌跡

2020-12-04 網球之家

楔子:不一樣的網球哲思,與您一起發現網球之美!這是繼拋球的動力鏈、空間等幾個難點問題後的第七篇,後續還有「拋球動力鏈的激活」與「隨拋」兩篇。後續兩篇中,有一個看似簡單實則恰恰被網球愛好者忽略的重點:即拋球後手為什麼要繼續上走,我將這一現象稱為「隨拋」,讀者是否記得我在BIOMEC動力鏈中那張圖片吧,如下:

如何將拋球與隨後的環節的動力鏈進行有機的串聯就要靠那把鑰匙,是串聯後續發球蓄力及發力整個最重要動力鏈環節的關鍵,也就我下一篇要講的「隨拋」,先買個關子把。這把鑰匙我在《醍醐與迷糊,你能讀懂網球技術文章中背後的但丁密碼嗎》一文中換成這幅圖,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看出門道,即是網球技術動力鏈之間是以某種類似於鐘錶齒輪之間的咬合、傳帶、大齒輪帶動小齒輪等的意蘊。

對於這一問題的理解《網球》雜誌出版的《網球技術精解全書》中用的是下幅圖,每一鏈條中作者都運用身體的某一部位來表示,其中的鏈條與鏈條之間的關係需我們讀者慢慢品味。

這篇我談一個輕鬆和簡單的問題,讓我們一起重溫下經典力學中的拋球的軌跡,即球在空中的飛行路線。下面我們先熱熱身,重溫下比薩斜塔的經典力學實驗吧,讓這些看似簡單的力學實驗在當時可是被視為瘋子之舉的。

經典力學:質點的上拋運動

網球經人體的拋球動力鏈將以某一初速度沿豎直(或斜上方)方向向上拋出後,然後網球進行上升和回落運動。網球在上升過程中所受重力與速度方向相反,速度逐漸減小,網球做減速運動。當網球上升速度減小為零時,網球也就向上運動到了最大高度,然後網球再由這一最大高度回落,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自由落體運動,公式我在這裡就不寫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些經典力學的書籍翻翻。

直線運動軌跡

按照經典牛頓力學中將運動網球通過的路徑稱作其運動軌跡,若這一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便成為直線運動,網球拋球的經典拋球軌跡就是垂直上拋運動。

我們利用拋球動力鏈將網球在釋放點與手分開,讓其利用慣性向上做直線運動,釋放點的問題,涉及到網球的離心運動及切線運動,這需要運用數學公式來解釋,本文就不贅述了。

拋物線運動軌跡

網球離手後向上運動的軌跡不是直線而是曲線的(拋物線)運動,即網球所受的合外力和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這一拋球軌跡也是在拋球動力鏈的驅動下完成的,注意平擊、削切與上旋三種發球的拋球的拋物線略有不同,一般來講拋物線頂點在地面上的投影距離底線的前後位置關係表現為:平擊靠前,上旋靠後;與發球者左右位置變現為:上旋靠左,削切靠右;擊球點都選擇在其下降過程。無論是拋球軌跡是直線還是拋物線的,還有一種極端的拋球是拋球的最高點與擊球點幾乎一致,現在職業球員很少用了。

拋球的持球方法

其中持球方法因人而異,但現在流行的持球方法有兩種:

持杯子法:

託盤法:

影響因子

發球的拋球運行軌跡,主要是指網球與持球手分離後的運動軌跡。無論網球直線還是拋物線運行,您在比賽開始前必須考慮風向,風速,空氣阻力,引力下垂,還有科裡奧利效應(轉偏向力)的影響,後兩者可以忽略。(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杏壇玫瑰露)

相關焦點

  • 技術|發球力量的最大秘訣:手臂的外旋和內旋
    技術|發球力量的最大秘訣:手臂的外旋和內旋 現代網球發球算是網球中最難得一項技術,強有力的發球在比賽中會使你成為操盤手
  • 掌握這9點,你發球的旋轉就能達到專業水準了!
    這就像打拳一樣,你把拳先伸到別人身前10釐米處,再直接出拳用盡全力打他,估計他連痛的感覺都沒有,但是你如果把拳頭先後引,再一次打過去,那力量可能會大上幾十倍,發球時的引拍是一樣的道理。▌腰與手的結合這也是很多人忽略的,很多人知道拉弧圈時要用腰才有力,可是發球時卻沒想這個問題,沒有側身動作,腰幾乎不動,單純靠手腕力量是肯定不夠的。
  • 以瓦爾德內爾為例,簡析桌球發球技術的重要性
    不可否認,不準遮擋發球,讓發球環節更加「透明」,很難再發出從前那種詭異的球。大球時代為了觀賞性而增加回合數,想僅通過發球就制勝,似乎是逆時代而為之,但是發球技術應該先行,掌握髮球技術,毫無疑問提升了技術的下限。
  • 解讀發球「搔背」隱藏的密碼
    解讀發球「搔背」隱藏的密碼 尼克教父所言的音速發球是職業球員和網球愛好者的追求與摯愛,很多相關的影響因子都繞不過一個重要的技術現象——搔背,如下圖:
  • 第一位大滿貫,發球拯救橫板
    第一位大滿貫,發球拯救橫板 瓦爾德內爾點滴,桌球之神名不虛傳,發明瓦式發球世界乒壇目前共有10位大滿貫,其中9位都是中國選手,僅有一人是外協會選手,這位就是桌球之神瓦爾德內爾。同樣是大滿貫,為什麼人們對老瓦的評價如此之高?
  • 張繼科第一殺手鐧「逆旋轉發球」,四種旋轉居然用一個動作發出來
    張繼科第一殺手鐧「逆旋轉發球」,四種旋轉居然用一個動作發出來 本集為大家介紹張繼科的四種逆旋轉發球技術,純粹的逆側旋
  • 美網引入25秒發球計時器、溫網或跟進 網壇巨頭態度消極
    今年,職業網球將迎來規則上的一個重大變化——美網將今年的正賽裡首次引入25秒發球計時器,溫網未來也會跟進。當 分與分 的間隔有了嚴格的硬性限制,會對網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球星們又如何看待這個變化?2017年澳網男單半決賽,現任世界第一納達爾在和保加利亞名將季米特洛夫的較量中曾遭遇裁判的一次發球超時警告。他隨後被破發,並輸掉了那一盤。
  • 不同視野的月球、地球、太陽運動軌跡
    看看各種認識下的太陽、地球、月球運動軌跡就知道是什麼答案了。  一、地面上的一般人來看,星星、太陽、月球每天都會從東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周而復始一年又一年。星星、太陽、月球都是從東方冒出來的,到西方消失,因此古代的中國產生了大量的神話故事和哲學構想,月亮、太陽是中國《易》經陰陽邏輯認識形成的基礎。這種認識的地面與天空共同組成了一個人們很難達到邊際的空間。
  • 安賽龍球技之:發球及第三拍,造成對手重心失衡,回球質量差
    安賽龍球技之:發球及第三拍,造成對手重心失衡,回球質量差,動圖示範!羽毛球運動因其特點,即球拍輕巧靈活、正反拍面都可以擊球,還有時間差、空間差、距離差、力度差、速度差,判斷及反應差的存在,再加上有一張網在整個球場的中間作為楚河漢界,所以任何擊球動作中都可伴隨假動作和它們的運用,甚至在發球中(一般發球要求最嚴,最容易被判違例),也有在規則允許範圍內的假動作。
  • 王楠兒子搞笑發球,恰恰證明一點,伊藤美誠已經不再神秘
    最近兩年,伊藤美誠也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並且讓自己的技術能力飛速提高,躋身世界排名前三,並且她的詭異發球一度讓國乒球員束手無策,這是毫無爭議的。伊藤美誠也多次闖入決賽,並且獲得過冠軍。這也預示著,國乒研究伊藤美誠必須要提上日程。
  • 小威「威震」溫布爾頓 發球神勇一日成就兩冠軍
    發球成為小威本次奪冠的殺手鐧。她在本屆溫網中的ACE球總數達到102個。  拉德萬斯卡說:「ACE球太多,面對她發球,我簡直無能為力。」(海口晚報)
  • 從經典力學到量子力學,物理學發展至今,一直停滯不前了嗎?
    行星物理學若說哥白尼是天空的初學者,對天空一無所知,那麼克卜勒就是天上來的使者,他是天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以前人們只憑主觀猜測,認為天空中地球是中心,到了後來,日心說又被提了出來,無論是地球中心論還是日心說,本質上都是一種猜測,沒有經過複雜周密的計算,而克卜勒恰好就彌補了這點不足,他通過大量的分析探究,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他提到:"以前的科學家都認為行星運動軌跡是個複合圓形
  • 《空之軌跡 SC Evolution》中文版發售《閃之軌跡2:改》對應4K解析度
    (灰機遊戲王鵬12月15日訊) 昨日,Falcom的臺柱RPG遊戲《英雄傳說 空之軌跡 SC Evolution》繁體中文版正式發售。同時,《英雄傳說 空之軌跡 the 3rd Evolution》、《閃之軌跡2 :改》等遊戲也排進了明年初的發售表。
  • 一個人如何提高桌球水平,正確使用發球機能讓你進步神速
    一個人利用發球機要提高自身水平,必須知道發球機都能幫助我們進行哪些訓練。首先要知道發球機不是萬能的,它不能夠告訴你基本動作是否正確。如果你用錯誤的動作去練習,就是南轅北轍離提高水平的初衷越來越遠,甚至形成無法改掉的錯誤動作。
  • 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並沒有根本區別
    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並沒有根本的區別,需要注意的是概念與理論的完善!
  • 利斯基轟出131英裡時速發球 打破大威原女子紀錄
    伊萬諾維奇說,「我第一盤曾處於下風,當時她打得太好了,發球也很棒。在那一盤我一直在努力尋找自己的節奏。第二盤她的發球狀態又提升了。對我們來說首輪都很艱難,我很高興自己能取得勝利。」這是伊萬諾維奇職業生涯中第三次單賽季勝場數達到40,前兩次分別是在2007年(八月達到40場,整個賽季勝場數為51場)和2013年(賽季最後一場勝利剛好是第40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