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桌球項目是一項追求技巧卓越的運動。簡而言之,無非是以發球開始,最後以對手接不住球、得分而結束。如何讓自己得分效率提高,得分能力增強?從開頭的概述中也可以得知,性價比最高的可能就是一記好的發球。「還未開始,已經結束」,說的就是發好球的效果。吃了旋轉,對手失誤,連第三板搶攻都大可不必,得分效果不言自明。
掌握好的發球技術,在遮擋時代可以行走江湖,青雲直上。詭異的旋轉讓人猜不透,手上動作又被手臂遮擋,得分效果非常不錯。在不遮擋時代,掌握好發球技巧,運用落點、線路取勝。得分效率也很高。
今天筆者將以瓦爾德內爾為例,簡析桌球發球技術的重要性。
技術分析:小技術有大訣竅
單從發球就項小技術來看,發球無非從旋轉、線路、落點等角度來提升。充分摩擦而製造強烈的旋轉,需要對方準確判斷並抵消旋轉,威脅加重。預判線路,偷近打遠、吊左打右,通過預估對方步法的運動趨向,將球發到對方難接的地方,線路拉長,可以起到很好的聲東擊西效果。控制落點,合理運用出臺、半出臺,巧用小三角等區域,細膩處理落點,會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這些技巧在瑞典桌球運動員瓦爾德內爾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不僅在旋轉、落點上瓦爾德內爾把捏到位,更厲害的是它對線路的預判異於常人。如果接發球站位過於偏反手,正手留下大空檔,瓦爾德內爾會把球發到正手位,又奔又頂,讓你猝不及防,望而不及。掌握超高發球技術的瓦爾德內爾被尊稱為「遊擊隊長」。常常不費吹灰之力,四兩撥千斤,輕鬆制勝。由此觀之,發球技術是小竅門,能夠以小見大。
發球先行:好的發球決定高的起點
桌球的項目在禁止遮擋、球改大過後,人們對發球技術重視程度明顯降低。不可否認,不準遮擋發球,讓發球環節更加「透明」,很難再發出從前那種詭異的球。大球時代為了觀賞性而增加回合數,想僅通過發球就制勝,似乎是逆時代而為之,但是發球技術應該先行,掌握髮球技術,毫無疑問提升了技術的下限。
何為發球先行?即技術層面先掌握髮球,運動過程中首先關注發球。之所以將發球置於如此高的地位,是因為好的發球實打實地促進了技術層面質的飛躍,同時關鍵局有好的發球,可以增強信心,收穫不一樣的效果。例如,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桌球女子單打項目決賽中,中國隊李曉霞對陣丁寧。決賽之前,丁寧憑藉「砍式發球」一路直上,與師姐成功會師決賽。但偏偏在決賽時,讓她引以為傲的「砍式發球」不奏效了。原因有二,其一是隊友間太過熟悉,對你的發球套路早已了如指掌;其二是裁判連判丁寧兩個發球犯規,罰分後的丁寧心態已經炸裂。這場比賽毫無疑問是李曉霞大獲全勝。
所以,對發球技術應該重視,好的發球意味著高起點。發球妙,威脅大,同時成就感十足,信心滿滿。這有利於更好地把控賽場,掌握主動。
發球制勝:老瓦「常青樹」的秘訣
談及瓦爾德內爾高超的發球技術,就不得不提到由他所創立的橫板技術——橫板直握。事實上,橫板發球由於手腕的限制,發球招數少,旋轉也不夠強烈。而瓦爾德內爾創造性地發明橫板直握髮球法,讓橫板發球變得像直板一樣順暢。拋開瓦爾德內爾的發球技術不談,光是這一技術的發明,就足夠把他尊為大師。
從旋轉上看,瓦爾德內爾善用多種旋轉,尤以遮擋發旋轉為甚。影響發球旋轉的因素,除了自身的技術水平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膠皮的摩擦大小。與摩擦大小息息相關的是膠面的性質,與中國人常用的粘性膠面不同,瓦爾德內爾等歐洲運動員使用的是澀性膠面。這種澀性膠面與粘性膠面最大的不同就是持球時間長短不同。持球也叫吃球,就是球在膠面停留的時間。粘性膠面因為粘性十足,持球時間更長,摩擦充分的同時略微有點「拖泥帶水」,走球不夠迅速。而澀性膠面在充分保持摩擦的同時,走球更快,發球兼具旋轉與質量,效果自然更佳。
從線路上看,瓦爾德內爾善於線路變幻,由以「偷襲」著稱。瓦爾德內爾的奧運謝幕之戰中,面對步法大師柳承敏,線路變幻仍然是瓦爾德內爾得分的主要手段之一。當體力與出球質量遠不及對手時,瓦爾德內爾決定「以變取勝」,巧借線路,四兩撥千斤。眾所周知,柳承敏全臺爆衝,連反手位都能快速機動,側身解決。如何用線路制勝?瓦爾德內爾選擇了正反手大角度調動,在發球時有意識地向反手位發出撞球,再瞄準正手,第三板大角度偷襲。年輕的柳選手雖然偶有接住,但大都心有餘而力不足。不惑之年的老瓦巧借線路,依然能夠與年輕氣盛的柳承敏血戰五局,可喜可賀。
從落點來看,瓦爾德內爾善於發二跳出撞球,由以小三角區域為傲。當打球由職業轉換為一項事業時,把球打好的標準也就由暴力美學向藝術美學轉變。將球發在近臺已經很厲害,但瓦爾德內爾覺得不夠優雅,只有將球落在小三角,然後側上出臺或者L型拐彎,才能夠彰顯技巧之美。於是瓦爾德內爾的對手們痛恨自己手不夠長,抱怨落點太刁鑽,但這也是瓦爾德內爾運動生涯如此之長,以一己之力對抗中國六代桌球人的原因。
在遮擋發球時代,瓦爾德內爾與劉國梁並稱為發球大師,吃他們發球的運動員不計其數。同時這兩位都是「大滿貫」得主,不得不說發球技術鶴立雞群,也是他們成功的重要推力因素。
發球技術: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學會發球容易,但練好發球很難。小小的發球技術,如果深入研究就可以發現,其涉及發力、擊球、控制等多種桌球核心技巧。欲攻克發球難關,需要對桌球的主要技術都有所學習、有所把握,才能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在不遮擋發球時代,仍一心想發球制勝的人肯定是走火入魔,但眼高手低,對發球技術不理不睬也是有大問題。發球技術在當今打法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毋庸置疑,是基礎性的、關鍵的作用。
發球鍛鍊了思維。領悟發球要領、思索發球線路、落點時,自己的球商也在不斷提升;發球鍛鍊了基本功。支撐發球所需要的框架要領,使得基礎動作得以強化;發球鍛鍊了能力。通過發球掌握的學習、思考能力,最終促進了桌球技術水平的提高。
發球技術凝聚了桌球技術的精華,精通發球可以觸類旁通,達到整體技術提升。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極具性價比的攻克方向。
後記
隨著桌球運動的改革深入,發球技術漸漸被中遠臺技術所覆蓋。人們在追求連續性和觀賞性的大前提下,忘卻了發球這一展現藝術之美的技術。
發球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於己、於桌球發展,都有深刻影響。我們要鑽研發球技術,並逐步掌握、精通發球技術,能夠以此為基礎形成自己的發球搶攻、發球銜接套路,這樣才算足夠重視發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