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進入黑洞的兩種結局:愛因斯坦VS霍金,你更贊同哪種說法?

2020-12-04 硬核宇宙知識聯盟

物質進入黑洞的兩種結局:愛因斯坦VS霍金,你更贊同哪種說法?

要說宇宙中最神秘最危險的天體,那麼莫過於黑洞莫屬了。自從愛因斯坦預言了黑洞的存在之後,人類科學家一直都沒有放棄對於宇宙中黑洞的探索,終於也通過觀測其他可見天體,間接地證明了黑洞的存在。我們知道黑洞由於質量和體積不成比例,巨大的質量產生的引力,連光都無法逃脫。那麼進入了黑洞「視界」當中的物質,最終會迎來怎樣的結局呢?

其實愛因斯坦和霍金兩位物理學界的「大牛」,都已經為我們提供了2種不同的答案——當然,由於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有限,對於這兩種猜想尚且無法證實。那麼愛因斯坦和霍金。分別都認為進入黑洞的物質,會迎來什麼樣的結局呢?

首先是愛因斯坦,也是他最早預言了黑洞的存在。愛因斯坦認為,既然存在黑洞這種,能夠吸引一切物質的天體,那麼相應地,應該也存在一種和黑洞性質完全相反的「白洞」,能夠傾瀉物質的天體。愛因斯坦認為黑洞和白洞是相互對應的,連通他們的是不同的蟲洞。物質被黑洞吸引後,穿越蟲洞,就能夠在相對應的白洞被傾瀉出來。

但是目前人類在可觀測的宇宙範圍之內,尚且沒有發現任何白洞存在的蹤跡。因此也有科學家大膽提出猜測:可能存在一個和我們的宇宙完全相反的「反宇宙」,而白洞就存在於反宇宙當中。如果按照這樣的說法,那麼黑洞和白洞,就是在不同宇宙中連通的「時空隧道」,確實也比較符合蟲洞的定義。

而第二種霍金的說法,則是黑洞的「霍金輻射」,也就是蒸發效應。霍金認為在黑洞外產生的「正反虛粒子」,其中一個被黑洞吸引,而另一個會向外逃逸,攜帶著能量,那麼就產生了黑洞的「蒸發」。通常由恆星坍縮誕生的黑洞,完全蒸發需要100億年左右的時間;而如果是地球這麼大質量的黑洞,1秒鐘左右就會完全蒸發。

所以根據愛因斯坦和霍金的理論,進入黑洞中的物質,要麼隨著黑洞蒸發掉,要麼就會穿越蟲洞,在白洞中被「傾瀉」出來。不過目前人類關於這兩種說法,尚且無法證實其中的任何一個。不過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相信人們終有一天,能夠知道黑洞的全部秘密。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說蟲洞的入口在黑洞,霍金說就在身邊,你更相信誰?
    但是因為愛因斯坦的很多宇宙理論都得到了證實,物理學家認為,人類想要通過蟲洞實現星際旅行是可以實現的。通過眾多的影視作品以及科幻電影,對蟲洞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愛因斯坦認為蟲洞的入口就是黑洞,我們人類如果想要星際旅行,只需要藉助蟲洞,就可以去往我們任何一個想要去的地方。比如說從地球出發到天狼星,可能只需要一瞬間的時間。
  • 霍金是對的!科學家稱:在實驗室創造的「黑洞」證實了霍金輻射
    在第一張黑洞圖片證實了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之後,輪到已故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為他畢生的部分工作辯護了。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已經證實了霍金的同名理論——霍金輻射。霍金輻射假設,由於量子物理和引力的不同因素,黑洞從表面發出輻射。為了驗證這一理論,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轉向了聽起來很瘋狂的科學:創造他們自己的黑洞。
  • 宇宙中的黑洞,進入黑洞後是平行宇宙?
    再後來,隨著量子場論的發展,以及拓撲學和宇宙學的結合,很多物理學家,比如霍金、基普索恩等都論證了蟲洞是可以穩定存在的,並且是可穿越的。滿足某些條件以後,甚至可以存在宏觀上看得見的大型蟲洞,比如索恩(就是那喜歡和霍金打賭的諾獎得主)就和學生莫裡斯搞出一個「莫裡斯-索恩蟲洞」理論,從外觀上看起來,這是一個球體,由一種奇異物質撐開,只要你鑽進這個球,就可以實現星際穿越!
  • 史蒂芬霍金:「沒有黑洞」
    取而代之的是,霍金的激進提議是一個更為溫和的「明顯視野」,在最終釋放它們之前暫時保留了物質和能量囚犯,儘管形式更為混亂。「在經典理論中,黑洞無法逃脫,」霍金告訴大自然。然而,量子理論「能夠使能量和信息從黑洞中逃脫」。
  • 光也逃不出黑洞?被黑洞吸收的物質去哪了?人類進入黑洞會怎樣?
    我們常說它的吸附能力實在太強大了,無論是什麼星體,只要運轉到它的周圍,一定會被黑洞吞噬,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被它吞噬後的物質都去了哪裡呢?這些物質進入後還能順利出來嗎?物質進入黑洞後會怎樣?在我們看來黑洞是一個「無底洞」,科學家認為即使是光也沒有辦法逃離它的魔掌。
  • 被黑洞吞噬的物質去哪裡了?它們會穿越時空嗎,霍金的黑洞人生!
    1915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面世,科學家們根據其中的引力場方程,計算並預言出了一種可怕的天體:黑洞。在經過了100多年的艱苦探索後,終於在2019年4月10號,人類第一次成功間接地拍攝到了黑洞的照片。
  • 「霍金輻射」理論是正確的!科學家創造微型黑洞證實
    北京時間6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第一張黑洞照片證實了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之後,科學家開始驗證已故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研究理論。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表示,我們現已證實了霍金的同名理論——「霍金輻射」。
  • 霍金與黑洞 | 舊文重發
    物理學的專業詞彙中,恐怕很難找出別的術語,能比「黑洞」一詞更深入公眾之心,黑洞又和那個輪椅上歪歪倒倒的傳奇人物霍金的名字連在一起。因此,兩者都廣為人知。40年之前,英國物理學家史蒂文·霍金將量子論引入黑洞的經典理論【1】,提出hawkingradiation的觀點。
  • 首張黑洞照片的意義以及與霍金、愛因斯坦、史瓦西等科學家的關係
    網絡上一直有人認為,2019年4月份科學家們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與霍金有很大的關係,甚至有人認為是發現了霍金提出的黑洞輻射,因此霍金可以追授諾貝爾獎。這是一個誤解。霍金雖然在黑洞研究上做了許多探索,也取得不少科學界公認的成就,但第一張黑洞照片真得與霍金關係不大。
  • 霍金與黑洞|悼念霍金
    霍金在長城 現在分幾個部分來介紹霍金學術上的貢獻。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這位明星——霍金。有人說他是當代的愛因斯坦,這個提法還是可以的。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牛津,為什麼他出生於牛津呢?霍伊爾不同意火球模型,他認為宇宙確實是在膨脹的,但在宇宙膨脹過程中,不斷有物質從真空中產生出來,所以膨脹的時候宇宙中物質的密度基本保持穩定,跟火球模型不一樣。霍伊爾不同意火球模型,還諷刺火球模型,說你那個模型乾脆就叫大爆炸模型得了,結果這名字就用下來了,所以現在一直管這個模型叫大爆炸模型。
  • 霍金最新報告:黑洞根本不存在 只有灰洞
    經典黑洞理論認為,黑洞外的物質和輻射可以透過視界進入黑洞內部,而黑洞內的任何物質和輻射均不能穿出視界。對於霍金的「灰洞」理論,一些科學家表示認可,但也有人持懷疑態度。美國卡夫立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學家約瑟夫·波爾欽斯基(Joseph Polchinski)指出,根據愛因斯坦的重力理論,黑洞的邊界是存在的,只是它與宇宙其他部分的區別並不明顯。其實,早在2004年霍金就曾做出過類似表示。
  • 黑洞真的這麼可怕嗎?霍金輻射:進了黑洞或許還可以出來
    霍金輻射:進了黑洞或許還可以出來黑洞對於人類而言是極具神秘色彩的,同時也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非常的大,幾乎可以吸進各種物體,黑洞也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將其視界逃脫天體,這種神秘的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命名為黑洞。
  • 黑洞中兩種理論巨大的矛盾!
    但是,有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擺在了物理學家眼前,它就是著名的霍金悖論。黑洞黑洞是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特殊解,其之所有被稱為「黑洞」,便是因為它吞噬一切東西。中國神話中有一種喜歡吞噬的兇獸,名字叫做饕餮,而黑洞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饕餮,它吞噬周圍的一切,甚至吞噬光,光無法逃脫黑洞的束縛,於是形成了「視界」。
  • 霍金宣稱無黑洞只有「灰洞」 被吞噬物質可釋放
    霍金的「灰洞」理論認為,被吞噬的物質有可能被重新釋放出來。(資料圖片)據英國媒體1月24日報導,英國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教授再次以其與黑洞有關的理論震驚物理學界。他在日前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承認,黑洞其實是不存在的,不過「灰洞」的確存在。在這篇名為《黑洞的信息保存與氣象預報》(Information Preservation and Weather Forecasting For Black Holes)的論文中,霍金指出,由於找不到黑洞的邊界,因此黑洞是不存在的。黑洞的邊界又稱「視界」。
  • 愛因斯坦:黑洞的對面,還有一個白洞.
    看愛因斯坦春風得意的樣子,霍金不甘落後,在《時間簡史》中也提出了自己的設想,他認為黑洞並非是只進不出,具有壽命期限,也會定時將吞沒的物質轉變成為能量釋放出來,而且黑洞可能會通往另一個宇宙,如果掉入黑洞,我們會毫髮無損的出現在另一個宇宙。他把這個洞戲稱為「灰洞」。
  • 關於黑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這回或錯了,對的是霍金
    Space網站刊文稱,通過對探測引力波的數據進行認真研究,兩名物理學家認為,他們發現可能存在一種新型黑洞的證據:不符合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推導出的光滑的黑洞模型。▲可能存在一種黑洞,違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但符合霍金的黑洞理論在廣義相對論中,黑洞是一種簡單的天體:被無限壓縮的奇點,四周是光滑的事件視界,光線、能量或物質都無法穿過事件視界而逃出黑洞的「魔爪」。在此之前,我們收集的所有有關黑洞的數據,都支持廣義相對論黑洞模型。但在20世紀70年代,霍金髮表的一系列論文表明,事件視界沒有那麼光滑。
  • 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霍金逝世一周年,僅僅只是巧合嗎?
    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霍金逝世一周年,僅僅只是巧合嗎?愛因斯坦大家都知道,他出生在1879年3月14日,他的出生無異於給整個物理界帶來了一股新的力量,開創了整個科學技術的新世紀。也是愛因斯坦的到來,為人類在科學領域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技術支持,他也被人們認為是在伽利略和牛頓之後的最偉大的一位科學家。當然除了這三位之後,在幾十年後,霍金出生了,時隔140年,在2018年的3月14日,也就是同月同日,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享年76歲。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霍金逝世一周年,僅僅只是巧合嗎?愛因斯坦的誕辰日是霍金的去世之日。
  • 霍金:我的思想可以進入宇宙黑洞(圖)
    」的科學大師霍金昨與中國公眾面對面  我的思想可以進入宇宙黑洞  過去幾十年裡,他一直依靠輪椅行動。  「我喜歡中國女孩,她們都很漂亮」  長期患有肌肉萎縮症而不得不依靠輪椅行動的霍金教授說:「雖然我的身體受到嚴重限制,但我的思想可以自由地回到時間的開端,進入宇宙的黑洞。對於人的精神而言,不存在任何限制。」  幾十年來沉浸在宇宙起源和黑洞理論的樂趣之中的霍金教授來北京參加2006年國際弦理論大會。
  • 霍金說: 「黑洞不存在」
    事實上,天文學家經過幾十年的觀測,找到了很多有利的證據證明黑洞的確存在。那麼霍金想說的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霍金的論文想解決關於黑洞的兩個悖論。這兩個悖論的根源在於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有著內在的衝突,所以這倆悖論很棘手,令許多物理學家頭疼。要想了解霍金所說的話的真正含義,我們得先了解黑洞的兩個悖論。首先,我們先介紹一下什麼是黑洞。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最著名的預測之一。
  • 盤點霍金最重要五大貢獻:黑洞如何消失等
    1、1970年:奇性定理  霍金70年代研究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他發現在很一般的條件下,空間和時間一定存在奇點,時空似乎被無限彎曲。倫敦伯克貝克學院的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證實,奇點確實會在黑洞中形成。後來,彭羅斯和霍金將同樣的想法應用到整個宇宙中,並表明愛因斯坦的理論預測我們在遙遠過去的奇點,這就是宇宙大爆炸。霍金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