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earch:一步到位 CRISPR徹底敲除動物體內特定基因

2020-11-24 生物谷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是近期業內的一大討論熱點。一周前,《自然》子刊《Nature Methods》上的一篇論文發現,經過CRISPR編輯的兩隻小鼠內出現了不少預料外的基因突變,這也引發了一場關於CRISPR潛在脫靶性的大討論。不少CRISPR的行家們在討論中表示,關於這一結論,我們仍然需要更多設計更為嚴格的實驗進行驗證。


相關閱讀:CRISPR大危機?Nature子刊確認小鼠體內出現數百種意料外的脫靶突變


今日,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Cell Research》期刊上在線刊登了一篇來自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楊輝博士團隊的最新論文。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人員能夠通過簡單的「一步反應」,徹底敲除小鼠或是猴子體內的特定基因。這一工具對於基礎科研中動物模型的建立能起到提速的作用,意義重大。此外,這篇論文中利用全基因組測序來評估CRISPR潛在脫靶效應的數據,也從側面表明在嚴格的控制下,這一技術的脫靶效應也許並不如《Nature Methods》的論文所提的那樣嚴重。


先來看看楊輝博士團隊這篇論文誕生的大背景。我們知道,CRISPR技術能夠按研究人員的需求來高效敲除動物體內的特定基因,做到「精準編輯」。但在實際操作中,科學家們常常發現,動物體內總有一些漏網的細胞,逃脫了CRISPR的編輯。這被稱為「嵌合現象」。這種出現嵌合的動物往往需要幾代的培育和雜交,才能得到基因被完全敲除的個體。因此,如何擴大CRISPR技術的編輯面,在源頭做到「不放過一個細胞」,就成了業內研究的一個熱門方向。


先前,不少科學家們嘗試了多種不同的手段,以求達到這一目的。一些科學家嘗試將Cas9的mRNA與嚮導RNA(sgRNA)注射入卵母細胞(oocyte),而不是常用的受精卵(zygote);一些科學家嘗試過直接注射Cas9蛋白;另一些科學家則注射過多條sgRNA。這些實驗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獲取基因被完全敲除的動物的效率較低,從而限制了它們的應用。


在本項研究中,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們做了一個新的設想——如果在受精卵內注射多條sgRNA,是否會提高基因敲除的效率呢?為了檢驗這個想法,他們讓野生型的母鼠與帶有純合Actin-EGFP的公鼠進行交配,並在受精卵中注射入了Cas9 mRNA以及多條靶向GFP的sgRNA。這些sgRNA在GFP基因的外顯子中相隔10-200個鹼基對,研究人員們相信這樣的設計能以更高的頻率敲除特定基因。


在後續的分析中,研究人員的設想得到了證實。在沒有經歷基因編輯的對照組中,所有發育中的囊胚(blastocysts)都帶有GFP的綠色螢光。在只有1條sgRNA注射的情況下,大約有31%-44%的囊胚沒有出現綠色螢光,表明GFP基因得到了敲除。但是剩下的那些囊胚則展現出了「嵌合現象」,即部分細胞的GFP被敲除,部分細胞依舊有GFP基因。而在使用2條,3條,乃至4條sgRNA的實驗組中,所有接受注射的囊胚中,GFP信號都消失了。這表明靶向的基因得到了完全的敲除。值得一提的是,多條sgRNA的引入並不會影響囊胚的生存。


由於在該實驗中,GFP基因在受精卵中屬於雜合狀態(只有父親為受精卵提供了GFP的基因),研究人員隨後進一步測試了該方法敲除純合子中特定基因的能力(即同時敲除兩個等位位點)。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酪氨酸酶基因Tyr,它會影響小鼠色素的形成。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開發的工具得到了類似的出色成果——使用3條或4條靶向Tyr基因的sgRNA後,所有的小鼠呈現「白化」症狀,表明相關的成色基因已被徹底敲除。相反,如果使用1條或2條相關的sgRNA,效果則沒有那麼好。這一結果再次表明,通過引入多條sgRNA,人們可以極大提高在動物體內的CRISPR基因編輯效率,做到對特定基因的完全敲除。


接下來,研究人員又測試了這套系統在猴子裡的效率。在神經科學領域,猴子是主要的動物模型之一,並且因為與人的接近而受到研究人員的喜好。一些專家們指出,在「中國腦計劃」中,以非人靈長類動物為模型,研究人員能夠研究思考、自我意識、共情和語言等人類的高級認知功能。建立起合適的動物模型,也就成了研究的重點之一。與小鼠不同,猴子的生長周期較長。如果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僅能部分敲除特定的基因,研究人員就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進行純合動物的建立。這無論從科學角度,或是倫理角度,都不合適。如果這套系統能夠在猴子體內一步到位,徹底敲除特定的基因,無疑是個重大利好。


在猴子實驗中,研究人員在29個胚胎中各自注射了3條靶向Prrt2基因的sgRNA,這個基因的突變會導致陣發性運動誘發的運動障礙(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 PKD)。這些胚胎被移植入了9隻代孕的母猴,並成功讓其中一隻母猴生下了兩隻小猴。其中一隻小猴的組織樣本表明,Prrt2基因得到了完全的敲除。這個結果也表明了這套系統在猴子體內的可行性。


接下來,研究人員分析了這套系統的脫靶效應。這篇論文提到,利用全基因組測序的手段,他們對活體動物進行了CRISPR潛在脫靶效應的評估。在小鼠的10201個潛在脫靶位點,以及猴子的19447個潛在脫靶位點中,他們發現的插入/刪除突變(indels)並不多見。其中有6隻小鼠和1隻猴子的體內未檢測出插入/刪除突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CRISPR技術的安全性。


總結來說,研究人員們表示他們開發了一種全新的策略,能夠「一步到位」,在小鼠與猴子體內減少CRISPR編輯中出現的「嵌合現象」。將來,他們希望能測試更多的基因位點,並且研究這套系統在其他物種,比如其他非人靈長類動物裡的應用前景。(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Development cell:應用CRISPR-Cas9實現斑馬魚組織特異性基因敲除
    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基於CRISPR-Cas9技術開發的載體系統在斑馬魚上實現了組織特異性基因敲除,這對於以斑馬魚為主要研究工具的科學家們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CRISPR/Cas9技術作為基因編輯工具目前已在多個平臺和系統得到廣泛應用,大大方便了在體內和體外對靶向基因進行敲除操作。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CRISPR-Cas9技術的載體系統,在斑馬魚上實現了組織特異性基因敲除。
  •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靈長類動物中實現一步基因全敲除 | 前沿
    科學家已經使用該技術在多個物種中實現基因的敲除或者修改,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轉基因動物。通過囊胚注射或者受精卵時期直接注射核酸酶(如Cas9),科學家已經可以製備從嚙齒類到靈長類的各種哺乳動物的轉基因模型。這些動物模型極大地促進了人類對基因功能的理解,也對在製藥等領域的應用有著深遠的影響。
  • CRISPR/Cas9介導的非同源DNA敲入在多拷貝基因敲除中的應用 | BMC...
    S1, Zhang et al. BMC Biology, 2018 之前的研究發現,由CRISPR/Cas9誘導的、經非同源末端連接路徑(non-homology end joining, NHEJ pathway)介導的DNA修復,可以用於大片段DNA(或基因)在基因組中的定點敲入。
  • Nat Commun:新型CRISPR方法鑑定出弓形蟲在宿主體內存活的關鍵基因
    2019年9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使用一種基於CRISPR的基因篩選方法,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鑑定出弓形蟲在小鼠體內存活的關鍵基因。這種方法還允許在小鼠體內同時測試弓形蟲的數百個基因,從而極大地減少了所使用的研究動物的數量。用於CRISPR篩選的通用文庫生成CRISPR篩選是鑑定基因功能的極其有效的方法。通過使用嚮導RNA(gRNA),特定基因被靶向「敲除」。這種敲除有助於確定哪些基因對於細胞存活至關重要。然而,這些篩選通常在全基因組範圍內進行,而且這種規模會限制人們可以做的實驗類型。
  • Molecular Cell:青年華裔科學家盧冠達另闢蹊徑,利用CRISPR進行基因組篩選
    為此盧冠達博士研究組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近期他們利用改進的CRISPR基因組編輯系統,開發出一種篩選針對特定疾病基因的新方法。這一研究成果在線公布在Molecular Cell雜誌上。CRISPR基因組編輯系統由Cas9的DNA切割酶和識別基因組特定序列的嚮導RNA鏈組成。科學家們可以利用這一過程,在活的動物基因組中進行靶向突變,刪除或插入新的基因。
  • Crispr基因敲除細胞系系統分析-源井生物
    基因敲除細胞系的前提條件性,是要一種用於消除某些組織(例如肝臟)中特定基因的技術。該技術對於研究個體基因在活生物體中的作用非常廣泛。它與傳統的基因敲除技術不同,因為它在特定的時間針對特定的基因,而不是從一開始就將其清除。而基因敲除技術的使用消除了許多傳統基因敲除的副作用。在傳統的基因敲除中,胚胎可能由於基因突變而死亡,這使科學家無法研究成年的基因細胞。
  • Crispr基因敲除細胞系系統分析-源井生物
    該技術對於研究個體基因在活生物體中的作用非常廣泛。它與傳統的基因敲除技術不同,因為它在特定的時間針對特定的基因,而不是從一開始就將其清除。而基因敲除技術的使用消除了許多傳統基因敲除的副作用。在傳統的基因敲除中,胚胎可能由於基因突變而死亡,這使科學家無法研究成年的基因細胞。然而某些細胞組織即使可以敲除也不能單獨進行研究,因此該細胞在某些組織中必須是無活性的,而在其他組織中必須保持活性。
  • ...李大力課題組利用CRISPR/Cas9技術構建基因敲除大鼠及小鼠模型
    這是繼今年6月該課題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雜誌發表基因敲除小鼠新技術後,再次在國際著名生物期刊上報導課題組在基因敲除大鼠和小鼠技術上所獲得突破和成果。基因敲除動物模型一直以來是在活體動物上開展基因功能研究、尋找合適藥物作用靶標的重要工具。
  • Cell Stem Cell:利用CRISPR/CAS9對人類幹細胞系進行可誘導基因敲除
    2015年7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本文描述了對hPSC細胞系進行可誘導基因敲除的有效方法●Dual-sgRNA的靶向作用對於FRT進行雙等位基因精確敲入至關重要●可誘導的基因敲除在分化任意階段的所有細胞中都可實現
  • 新研究挑戰用於構建條件性基因敲除小鼠的CRISPR方法
    在美國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遺傳學家Rudolf Jaenisch及其同事們在2013年發表那項原始研究[1]之前,胚胎幹細胞被用來製備條件性基因敲除小鼠---在需要缺失一個基因的情形下,動物的基因經改造後被關閉---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成功率僅為1%。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治療惡性腫瘤取得重大突破 活體動物上徹底摧毀...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治療惡性腫瘤取得重大突破 活體動物上徹底摧毀癌細胞  Emma Chou • 2020-11-19
  • Cell Research:裴端卿、賴良學等人利用TALENs基因敲除技術成功...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賴良學博士和裴端卿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將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物核酸酶(TALENs)技術應用於兔基因敲除研究,建立了兔基因打靶的高效平臺。並利用該技術平臺成功地將負責T細胞和B細胞重排的重組激活基因(RAG)敲除,建立了世界首例免疫缺陷家兔疾病模型,該成果於7月9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Cell Research上。
  • 5 分鐘學會 cas9 基因敲除——原來設計方案如此簡單
    而 PAM 序列的特徵為 NGG(其中 N 為任意核苷酸)找敲除目的基因的外顯子根據目的基因選擇待敲除靶基因位點找出敲除目的基因的外顯子。 首先在第一個起始密碼子 ATG 之後的外顯子中找出特異性高的上下遊序列。以小鼠基因 Th 為例。
  • 基因敲除細胞系技術-源井生物
    這通常來源於實驗室患者或動物的細胞系的致瘤起因。細胞系在研究中可能是無價的,整個醫學領域都異常的重視。它們通常堅固並且需要相對簡單的條件,從而進行組織培養。通過這種方式,這些類型的細胞最適合用於概念驗證工作的基因敲除細胞系技術(例如生物列印設備和技術的開發和初始實施)。但是,儘管細胞系確實保留了其來源細胞類型的某些正常功能,但通常會大大降低其功能。
  • 同源重組基因敲除技術
    2、基因敲除(knockout)是用含有一定已知序列的DNA片段與受體細胞基因組中序列相同或相近的基因發生同源重組,整合至受體細胞基因組中並得到表達的一種外源DNA導入技術。它是針對某個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序列,改變生物的遺傳基因,令特定的基因功能喪失作用,從而使部分功能被屏蔽,並可進一步對生物體造成影響,進而推測出該基因的生物學功能。
  • 一波三折:Nature Medicine再發文,證實賀建奎敲除的CCR5基因,缺失...
    2007年,Brown在德國柏林接受了骨髓移植,移植骨髓後的他不僅治癒了白血病,體內的HIV病毒也奇蹟般地消失了,Brown 成了史上首個被徹底治癒的愛滋病患者,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柏林病人」,一度是這個星球上唯一被徹底治癒的愛滋病患者。
  • 年度回顧 | 基因編輯:未來生物科學的重要陣地
    A High-Throughput Platform to Identify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of CRISPR-Cas9. Cell, 2019; 177 (4): 1067 DOI: 10.1016/j.cell.2019.04.0093.
  • 意義非凡 科學家首次實現頭足類動物的基因敲除
    該團隊利用烏賊Doryteuthis pealeii實現了第一個基因敲除。 這種特殊的烏賊被稱為是過去100年中生物學 "異常重要"的研究生物。該團隊使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敲除了烏賊胚胎中的一個色素基因。去除該基因可高效地消除眼睛和皮膚細胞中的色素沉澱。研究人員表示,這一創舉是朝著能夠敲除和敲入頭足類動物的基因以解決一系列生物學問題邁出的關鍵第一步。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乾貨 | 靠譜 | 實用CRISPR/Cas這項基因編輯技術自從問世以來,已經吸引了無數歡呼和掌聲,在短短幾年之內,它已經成為了生物科學領域最炙手可熱的研究工具。然而它最近也頻頻被「潑冷水」,那麼基因編輯未來究竟何去何從呢?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
  • Cell Research:生殖細胞克隆新技術
    2015年3月3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最近一期的《cell research》雜誌上,來自洛克菲勒大學幹細胞系的 最近由劍橋大學Azim Surani課題組發表在《cell》雜誌上的一篇研究提供了一類可以人工誘導胚胎幹細胞生成生殖細胞前體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