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首次在靈長類動物中實現一步基因全敲除 | 前沿

2021-01-15 知識分子


►敲除了Prrt2基因的猴子。來源:Zuo E, etc., Cell Research, 2017


撰文 | 王承志 (《知識分子》特約撰稿人)

責編 | 陳曉雪


● ● ●


自新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到來,基因編輯正變得前所未有地容易。科學家已經使用該技術在多個物種中實現基因的敲除或者修改,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轉基因動物。通過囊胚注射或者受精卵時期直接注射核酸酶(如Cas9),科學家已經可以製備從嚙齒類到靈長類的各種哺乳動物的轉基因模型。這些動物模型極大地促進了人類對基因功能的理解,也對在製藥等領域的應用有著深遠的影響。

 

但是,當前的基因編輯方法在製備轉基因動物時通常出現鑲嵌表型,也就是說動物身體一部分細胞的基因是被修改過的,而另一部分則不是。科學家通常的做法是通過雜交的方式在這些動物的後代中篩選出純合表型(也就是該動物所有的細胞都是同一種基因型)的動物來做研究。這種方法在小鼠等較低等的哺乳動物中是常用的手段,但是在高等哺乳動物比如靈長類動物中則成本過高。以猴子為例,其哺育周期長達5-6年(想想看,等猴子長大的時間都夠研究生畢業兩次了),而且每胎通常只生1隻。因此,在高等哺乳動物中開發高效的基因編輯方法有巨大的實用價值。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輝和同事合作實現了一種在靈長類動物中一步完全敲除多個基因的方法。6月6日上線的《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發表了這一研究。

 

「迅速建立基因編輯的猴子模型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一步就可做到完全的基因敲除。」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曉群評論說。他指出,高效的基因編輯效率,可以降低對受精卵以及代孕母猴的需求,進一步降低了基因編輯的成本。

 

這種方法的核心是在敲除的目標基因的同一個外顯子上設計多個sgRNA(被Cas9蛋白用來在基因組上定位的RNA序列)。研究人員首先在囊胚細胞中進行了原理的驗證:在已經插入綠色螢光蛋白的細胞中設計了4條sgRNA(A,B,C,D),然後分別單獨或聯合使用這些sgRNA,結果發現同時使用兩條或多條sgRNA時,所有細胞的螢光都消失了。


►在囊胚細胞中敲除綠色螢光蛋白。來源:Zuo E, etc., Cell Research, 2017

 

然後,研究人員在小鼠模型上實驗了這種方法。他們選取了Tyr基因,因為該基因敲除後小鼠的色素沉著無法發生,基因是否被敲除可以直觀地通過小鼠毛色判斷。他們發現當只有一條sgRNA時,只有20%左右的後代中出現基因敲除的性狀,當同時使用兩條sgRNA時,一些組合可以達到70%左右的成功率,而當使用三條或四條sgRNA時,後代中100%出現成功敲除的性狀。他們進而選取了Y染色體上的多個基因進行測試,證實了這種方法的有效性。


►敲除小鼠的Tyr基因。來源:Zuo E, etc., Cell Research, 2017


接著,他們在猴子模型中檢驗了這種方法。在敲除Prrt2基因的實驗中,他們同時轉入靶向第3號外顯子的三條不同的sgRNA,在獲得的11個胚胎中有10個是完全敲除的,而只使用1條sgRNA的實驗中,獲得的8個胚胎中有5個沒有任何敲除,而剩餘的3個則是不完全敲除。當把不同處理條件下得到的胚胎植入母猴子宮內發育後,他們分析了子猴的基因型。使用3條sgRNA的實驗組共得到兩隻子猴,其中一隻為Prrt2基因完全敲除,另一隻為不完全敲除。而只使用1條sgRNA的對照組中,他們得到了4隻存活的子猴,其中三隻為不完全敲除,而另一隻沒有發生敲除。通過對Prrt2基因完全敲除的11號子猴全基因組測序,他們也沒有發現這種方法有明顯的脫靶效應(即在基因組其它位置引起突變)。


該文章的通訊作者楊輝說,這項研究除了可以降低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編輯成本,也使得在活體內大規模檢測基因功能提供了可能。他介紹,以一次篩選數十個基因為例,如果使用傳統方法直接用老鼠來做篩選的話很少有實驗室可以承受這樣的成本和工作量,但是用這套技術,一個熟練的技術人員一天就能做完所有胚胎注射,兩個月就能出結果。「這不僅節約大量成本,而且更加符合動物福利3R原則(3R為Replacement,Reduction,Refinement,即替代、減少和優化),」楊輝說。

 

「如果能夠推廣普及,(這個方法)將會很大地推動我國靈長類動物的研究,當然,也會對其他模式動物的基因編輯技術起到推動作用。」王曉群說。他同時強調,這一高效率的方法是否適合其他的重要基因,還需要進一步的結果驗證。

 

參考文獻:

Zuo E, Cai YJ, Li K, et al. One-step generationof complete gene knockout mice and monkeys by CRISPR/Cas9-mediated gene editingwith multiple sgRNAs[J]. Cell Research,  advance onlinepublication 6 June 2017; doi: 10.1038/cr.2017.81

 原文連結:

http://www.nature.com/cr/journal/vaop/ncurrent/full/cr201781a.html

製版編輯:斯嘉麗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大學擴招錯了嗎|創作性非虛構|HHMI青年學者|上帝手術刀

青蒿素|可燃冰|西湖|農場|學術辯|日本獎

屠呦呦|王曉東|張啟發|崔維成|張鋒|楊振寧|李佩

盧煜明|王小凡|吳文俊|袁鈞瑛|張純如|數學教皇




授權: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科學隊長助力知識付費一周年

掃描圖中二維碼領取會員

即可在6月6日~8日以5折購買喜馬拉雅精品音頻

向知識致敬,聽科學家為你講科學!

 

▼▼▼點擊「閱讀原文」,領取粉絲專屬福利!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研究揭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該院動物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通過聯合攻關,首次實現被認為是經典「長壽蛋白」的SIRT6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的全身敲除,獲得世界上首例特定長壽基因敲除的食蟹猴模型,並進一步研究揭示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 Cell Research:一步到位 CRISPR徹底敲除動物體內特定基因
    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人員能夠通過簡單的「一步反應」,徹底敲除小鼠或是猴子體內的特定基因。這一工具對於基礎科研中動物模型的建立能起到提速的作用,意義重大。此外,這篇論文中利用全基因組測序來評估CRISPR潛在脫靶效應的數據,也從側面表明在嚴格的控制下,這一技術的脫靶效應也許並不如《Nature Methods》的論文所提的那樣嚴重。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研究揭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
    中科院 供圖  中國科學院8月23日發布消息稱,該院動物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通過聯合攻關,首次實現被認為是經典「長壽蛋白」的SIRT6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的全身敲除,獲得世界上首例特定長壽基因敲除的食蟹猴模型,並進一步研究揭示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 意義非凡 科學家首次實現頭足類動物的基因敲除
    該團隊利用烏賊Doryteuthis pealeii實現了第一個基因敲除。 這種特殊的烏賊被稱為是過去100年中生物學 "異常重要"的研究生物。該團隊使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敲除了烏賊胚胎中的一個色素基因。去除該基因可高效地消除眼睛和皮膚細胞中的色素沉澱。研究人員表示,這一創舉是朝著能夠敲除和敲入頭足類動物的基因以解決一系列生物學問題邁出的關鍵第一步。
  • 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關鍵通路獲揭示
    本報訊(記者丁佳、李惠鈺)8月23日,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科院動物所和生物物理所研究團隊的一項成果。
  • 我科學家首揭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圖為高效製備基因編輯靈長類模型 中科院供圖新華網北京8月23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動物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結合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人類幹細胞模型及基因編輯技術,首次揭示了可調控靈長類動物出生前發育程序的關鍵分子開關
  • 中科院神經所所長:體細胞克隆猴開啟新藥研發「靈長類」時代
    中國科學家又經過努力,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方法,並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獲得5隻生物節律核心基因BMAL1敲除的克隆猴,在國際上首次成功構建一批遺傳背景一致的生物節律紊亂獼猴模型。 東方IC 資料「開始做這個項目時,我的預期是2020年能做出來就很不錯了。」
  • 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關鍵通路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丁佳、李惠鈺)8月23日,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科院動物所和生物物理所研究團隊的一項成果。
  • 【新華網】我科學家首揭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結合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人類幹細胞模型及基因編輯技術,首次揭示了可調控靈長類動物出生前發育程序的關鍵分子開關,首次揭示了靈長類和嚙齒類動物在衰老調節通路方面的巨大差異,為開展人類發育和衰老的機制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 我科學家首揭靈長類動物壽命調控關鍵通路
    該研究首次結合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人類幹細胞模型及基因編輯技術揭示了可調控靈長類動物出生前發育程序的關鍵分子開關。 該成果不僅為研究人類出生前發育遲緩症候群提供了重要的模型體系,還首次揭示了靈長類和嚙齒類動物在衰老調節通路方面的巨大差異,為開展人類發育和衰老的機制研究,以及相關疾病的幹預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 【學術前沿】劉光慧等通過全基因組篩選發現新型衰老驅動基因
    【學術前沿】劉光慧等通過全基因組篩選發現新型衰老驅動基因 2021-01-08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熱議的「基因敲除」如何實現,拿錘子敲掉基因?
    這樣理解也是可以的,畢竟這句話已經道出了基因敲除的本質,只是還稍微有點片面而已。 基因敲除的正式定義是這樣的:用人們已經知道其序列的細胞外DNA片段,與目標細胞內的相似基因進行同源重組,結果要麼是重組位置的基因被外來基因代替,要麼是重組位置的基因被沉默。 說簡單點,所謂基因敲除就是使某個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基因失去作用,讓生物失去某些功能,從而研究這個基因的功能的技術。
  • 有望揭開頭足類動物聰明的秘密?科學家首次實現對魷魚的基因改造
    科學家首次實現對魷魚的基因改造  Winnie Lee • 2020-08-03 18:13:35 來源:前瞻網 E2302G0
  • 我國首次在廈門出口「MLKL基因敲除小鼠」
    我國首次在廈門出口「MLKL基因敲除小鼠」2014-12-16 14:32     來源:你好臺灣網     編輯:趙燕  你好臺灣網廈門12月16日消息 (記者 郭婕妤 通訊員 葉明輝) 近日,來自廈門大學實驗動物中心的3批次共21
  • 科學家發現靈長類動物的生長和壽命相關的基因(雙語)
    中國科學家通過基因組編輯技術和在猴子和人類幹細胞上的實驗,發現了一種在調節靈長類動物的發育和壽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基因。   然而,SIRT6在靈長類動物中的生物學功能尚不清楚。   中科院生物物理和動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花了三年時間,研究如何利用基於CRISPR - 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來剔除猴子不同組織中的SIRT6基因。
  • 中國科學家顛覆長壽基因認知 提出胎兒期死亡新解釋
    1999年,科學家在最簡單的真核生物釀酒酵母中發現了具有延長壽命的Sir2基因。此後,在小鼠等嚙齒類動物中,Sir2的同源基因SIRT6同樣被發現有此魔力。自此,SIRT6被科學界奉為經典的「長壽基因」,成為人類掌控衰老速度的一個熱門突破口。
  •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猴中轉入人腦基因
    最近,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的科學家首次將人腦基因— MCPH1 移植到猴子中,該研究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本文通訊作者宿兵研究員強調,「這是第一次嘗試用轉基因猴子模型來理解人類認知能力的進化過程」。
  • 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靈長類中不會導致明顯的脫靶效應
    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已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和醫學研究,研究人員正在嘗試利用這一系統進行人類疾病的基因治療。然而,CRISPR-Cas9系統在臨床前的安全性卻缺少全面的評估。之前有研究表明,CRISPR-Cas9系統在小鼠中會造成大量脫靶突變。
  • 重大進展,首次從靈長類動物基因組中編輯出類似HIV的病毒
    近日,天普大學劉易斯·卡茲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出了與HIV類似的病毒——SIV。這一重大突破使科學家們向開發人類HIV感染的療法邁進了一大步。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Kamel Khalili博士說:「我們首次證明,單次接種由腺病毒攜帶的CRISPR基因編輯構建體,就可以在恆河猴的感染細胞中編輯出SIV基因組。」特別重要的是,這項新工作表明,該團隊開發的基因編輯構建體可以到達被感染的細胞和組織,這些組織也就是SIV和HIV的病毒庫。
  • 昆明理工大學季維智院士團隊獲得基因敲入食蟹猴
    2018年1月12日,《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報導了世界首例基因敲入靈長類動物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是由昆明理工大學季維智院士與上海科技大學黃行許教授、南京醫科大學郭雪江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完成。南京醫科大學崔益強博士、上海科技大學周建奎博士、昆明理工大學牛昱宇博士和陳永昌博士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