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維智:探尋生命奧秘的引領者
探尋生命奧秘的引領者——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今年71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季維智,一路走到國際靈長類研究的最前沿。2014年他的團隊發表的基因編輯猴的論文入選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2019年季維智研究團隊又創造了世界首次,實現了食蟹猴胚胎體外20天的培養,有助於加深人們對早期著床後胚胎發育的理解。
-
探尋生命奧秘的引領者——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
【光明訪名家】光明日報記者 張 勇今年71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季維智,一路走到國際靈長類研究的最前沿。2014年他的團隊發表的基因編輯猴的論文入選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2019年季維智研究團隊又創造了世界首次,實現了食蟹猴胚胎體外20天的培養,有助於加深人們對早期著床後胚胎發育的理解。
-
季維智院士:幹細胞和基因編輯的優勢與挑戰
但是,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治療人類的一些疾病是否可以呢? 或許新聞報導中不時的會有相關消息曝出,但是有時候新聞的誇大或者危言聳聽總是耐人尋味... ... 在10月27日,麻省理工Meet35全球科技青年論壇中季維智院士就這一生物科技進展給出了詳細的介紹。
-
浙江大學兩學者到昆明理工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2018年1月26日,浙江大學醫學院王福俤教授及轉化醫學研究院閔軍霞教授應陳永昌教授邀請到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雲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訪問,並分別做了題為「Who Really Rules Our Nutrition Homeostasis Studies: Mouse or Monkey?」
-
中科院季維智院士走進湖北醫藥學院:靶向基因修飾建立人類疾病的模型及展望
中國科學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季維智教授以「靶向基因修飾建立人類疾病的模型及展望」為題作了學術報告。學校部分無課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共300餘人參加活動。活動由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雲甫教授主持。
-
【學術前沿】牛昱宇/龍承祖/劉光慧/季維智合作建立首例人類兒童...
2020年 7月 29日,昆明理工大學牛昱宇、季維智課題組聯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課題組,紐約大學醫學院龍承祖課題組,在Protein & Cell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Generation of a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monkey model by base editing,首次使用單鹼基基因編輯(Base
-
激勵大家講科學、愛科學 季維智院士為昆明中學生普及科學知識
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非人靈長類與生物醫學研究」為題,向在座的師生們普及了科學知識,激勵引導學生們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走科學之路。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 1950年出生的季維智為昆明理工大學特聘教授
-
激勵大家講科學、愛科學 季維智院士為昆明中學生普及科學知識
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非人靈長類與生物醫學研究」為題,向在座的師生們普及了科學知識,激勵引導學生們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走科學之路。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 1950年出生的季維智為昆明理工大學特聘教授,為該校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
-
昆明動物所發現自發罹患帕金森病食蟹猴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胡新天團隊致力於尋找自發罹患帕金森病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於2016年發現一例疑似自發罹患帕金森病的10歲雄性食蟹猴。因此,這隻10歲的雄性食蟹猴具備了幾乎所有帕金森病的經典表型,可以診斷為原發性帕金森病。胡新天團隊與昆明動物所宿兵團隊、姚永剛團隊合作完成後續對其病理發生機制的研究,基於1500多隻食蟹猴群體的11個帕金森病風險基因的測序結果表明,該猴的LRRK2與ATP13A2基因出現罕見的錯義突變,體外細胞功能驗證實驗表明上述LRRK2錯義突變很可能促進了帕金森病相關的病理發生過程。
-
昆明理工大學《基因工程》慕課上線「學習強國」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柳陳堅教授主講的《基因工程》上線「學習強國」。該教學團隊共有8名成員,包括柳陳堅、李曉然、楊恩、羅義勇、馮陽、潘卉六名教授以及兩名研究生助教。《基因工程》是生物相關學科專業(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生物科學等)重要的專業課之一,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學科,內容涉及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理論和實驗知識
-
中國動物疾病模型重大進展: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誕生
賴良學提到,2013年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問世,讓這項亨廷頓病動物模型的研究工作出現曙光。研究團隊再次投入了長達4年的時間,最終獲得這份成果。研究團隊通過PCR篩選了2430個融水胎兒豬成纖維細胞,最終確定了9個陽性克隆細胞。研究團隊挑選了其中一個細胞克隆株用於體細胞核移植,最終獲得2880個胚胎。這些胚胎被轉移至16頭代孕豬,其中10頭代孕豬懷孕成功,排除流產後獲得了7頭自然產下的小豬。
-
食蟹猴和中國恆河猴基因組測序完成
近日來自中山大學、廣東華南新藥創製中心、深圳華大基因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華南理工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了對兩種獼猴屬動物食蟹猴和中國恆河猴的基因組測序工作
-
中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建立基因編輯瑞特症候群猴模型
中新社昆明5月19日電 (記者 史廣林)記者19日從雲南省科技廳獲悉,國際頂級期刊《Cell》本月18日發表了昆明理工大學、雲南省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季維智、陳永昌團隊和同濟大學醫學院孫毅團隊,運用TALEN技術開展食蟹猴瑞特症候群(Rettsyndrome,RTT)模型的研究。
-
昆明理工大學材料基因工程的研究成果在《Acta Materialia》發表
昆明理工大學材料基因工程的研究成果在《Acta Materialia》發表 昆明理工大學 2019-03-15 大 中 小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馮晶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
-
科學網—水稻基因靶向敲入效率增高方便育種
本報訊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朱健康團隊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技術
-
朱健康團隊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作者丨小柯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朱健康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基因組編輯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近幾年來獲得了一系列的進展。朱健康課題組通過嘗試,發現將供體片段同時進行硫代修飾和磷酸化修飾後,能極大地增強CRISPR/Cas9引導的靶向敲入效率(圖1)。他們先後在14個基因位點上成功靶向敲入了各類調控元件,包括翻譯增強子、轉錄調控元件,甚至整個啟動子,供體片段最長達2049bp。
-
上海科技大學生命學院舉行基因編輯中心揭牌儀式!
1月12日,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基因編輯中心揭牌儀式暨第一次學術研討會在學院報告廳隆重舉行。上科大生命學院創始院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林海帆與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共同為中心揭牌。
-
季維智院士:新興學科交叉融合為生物醫學研究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圖 | 季維智(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季維智發表了以《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為主題的報告,以下為整理後的演講實錄:非常榮幸能夠參加《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EmTech 大會,這是我第二次參加 EmTech 峰會,正如主持人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