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理工大學胡覺教授團隊在材料類頂級期刊AFM上發表研究成果
(內容來源於:有色金屬結構材料,關注查看更多詳情)12月27日,昆明理工大學理學院胡覺教授團隊在材料類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Kinetic-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MoS2synergistic interface
-
昆明理工大學馮晶教授團隊成果《Materials Today》系列刊物發表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馮晶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Achievinganexcellentthermoelectricperformanceinnanostructuredcoppersulfidebulkviaafastdopingstrategy被《Materialstodayphysics》發表。
-
昆明理工大學《基因工程》慕課上線「學習強國」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柳陳堅教授主講的《基因工程》上線「學習強國」。該教學團隊共有8名成員,包括柳陳堅、李曉然、楊恩、羅義勇、馮陽、潘卉六名教授以及兩名研究生助教。《基因工程》是生物相關學科專業(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生物科學等)重要的專業課之一,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學科,內容涉及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理論和實驗知識
-
第三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在昆明開幕
2019年11月23日,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戰略高端論壇-第三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在昆明海埂會堂開幕,國內材料領域30餘位院士、國內外新材料領域的相關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約1000人參加本次論壇。本次論壇由中國工程院、雲南省人民政府、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主辦,雲南省科學技術院、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雲南省貴金屬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承辦,旨在進一步促進材料基因工程基礎理論、前沿技術和關鍵裝備的發展和應用,加強國際交流,加速我國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
-
昆明理工大學季維智院士團隊獲得基因敲入食蟹猴
2018年1月12日,《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報導了世界首例基因敲入靈長類動物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是由昆明理工大學季維智院士與上海科技大學黃行許教授、南京醫科大學郭雪江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完成。南京醫科大學崔益強博士、上海科技大學周建奎博士、昆明理工大學牛昱宇博士和陳永昌博士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
昆工分析測試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ACS Nano》發表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分析測試研究中心楊喜昆課題組在非貴金屬燃料電池催化劑製備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ottom-Up Construction of Active Sites in a Cu-N4-C Catalyst for Highly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為題,在國際頂級期刊ACS Nano上發表
-
大連理工大學最新研究成果被國際頂級期刊錄用!
王清教授所在的材料設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高性能合金材料的設計與研發工作,圍繞董闖教授提出的作為'材料基因'的團簇結構模型,形成了實用的團簇式成分設計方法,提升了合金研發效率,發展出一系列高性能工程合金材料,並在多個領域得到了應用。
-
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在雲南啟動
來自雲南省科技廳的消息,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已正式在雲南省啟動實施。 據悉,近年來,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都在抓緊布局以「材料基因組計劃」為核心的材料產業創新工程,以期在先進材料開發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保持在全球的競爭優勢。我國已將材料基因工程列入面向2030年的重大項目加以布局。
-
昆明理工大學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當前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帶隙高於1.45 eV的鉛基太陽能電池。這限制了其實現衝擊-奎塞爾極限的潛力。先前對低禁帶(1.2 ~ 1.4 eV)滷化物鈣鈦礦的研究已經得出了幾個候選結果,但都是有機-無機雜化的組合物,這引起了人們對器件穩定性的關注。
-
浙江大學兩學者到昆明理工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2018年1月26日,浙江大學醫學院王福俤教授及轉化醫學研究院閔軍霞教授應陳永昌教授邀請到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雲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訪問,並分別做了題為「Who Really Rules Our Nutrition Homeostasis Studies: Mouse or Monkey?」
-
MMRC碩士生又一篇論文在《Acta Materialia》發表
日前,我校多學科材料研究中心 (MMRC)碩士生周玉美作為第一作者完成的《低溫時效的鈦鎳形狀記憶合金中奇異的兩步R相變的機理研究》論文在材料學科領域的國際權威雜誌《Acta Materialia》上發表。周玉美的指導教師是我校教授任曉兵,在2004年本科畢業設計期間,周玉美就開始進行TiNi合金中出現的奇異兩步R相變的機理研究。
-
西安交大材料強度重點實驗室一論文在Acta Materialia發表
近日西安交大一篇題為「無缺陷亞微米金顆粒變形尺度效應及其可控性」研究的論文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一流學術刊物《Acta Materialia》上發表。該論文是西安交大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尺度材料行為研究中心(CAMP-Nano)」(http://nano.xjtu.edu.cn)博士生王章潔,在單智偉教授等三位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的。
-
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4月3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熊盛武 袁景凌)近日,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袁曉輝教授團隊與廣州大學孔凡江教授、劉寶輝教授團隊,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田誌喜研究員團隊及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James Weller教授團隊協作,以該校為通訊單位在國際遺傳學頂級期刊《Nature
-
金屬頂刊《Acta Materialia》:金屬陶瓷雙相材料表面損傷新機制!
金屬陶瓷兼具陶瓷相的高硬度和粘結相的高韌性,被作為鑽頭、刀具材料廣泛應用於海底勘探、盾構機、金屬加工等關鍵工程領域。近年來,我國海洋開發、高端製造等重大工程逐步實施,苛刻環境(如高溫、磨損、侵蝕等)下的表面損傷與防護成為機械部件與材料在設計、製造和使用過程中的研究重點。
-
大連理工大學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央廣網大連12月1日消息(記者張四清 賈鐵生 通訊員呂東光)近日,大連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黃昊教授的能源材料及器件實驗室在影響因子高達11.553的國際能源領域頂級期刊《Nano Energy》上,發表以「Fe3N constrained inside C nanocages as an anode for Li-ion batteries through post-synthesis
-
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第四屆材料基因工程...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2020年10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主辦,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綿陽市人民政府、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聯合承辦的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
-
江西理工大學科研成果在《Nano Energy》、《美國化學會志》發表
重要研究進展,江西理工大學科研團隊成果在《Nano Energy》、《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生物增材製造團隊研究成果在《Nano Energy》上發表近日,我校帥詞俊教授領銜的生物增材製造團隊在骨缺損修複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A strawberry-like Ag-decorated barium titanate enhances piezoelectric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
昆明理工大學2021年學術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招生簡章
一、總則1.博士研究生培養目標: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是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成果的高級專門人才。
-
武漢理工大學舉辦新材料科技成果對接活動
「科技創新絕不僅僅是實驗室裡的研究,而是必須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7月13日上午,武漢理工大學在會議中心201舉辦專場對接會,推介新材料科技成果。
-
華東理工大學N-羧基環內酸酐開環聚合方法研究獲重要成果—新聞...
華東理工大學N-羧基環內酸酐開環聚合方法研究獲重要成果但是,這種NCA聚合方法反應速度慢(通常需要2-3天的時間完成),且難以製備較大分子量的聚肽;同時由於NCA單體穩定性一般較差,長時間反應可能導致副反應產生。更加突出的缺點是,NCA聚合對水分高度敏感,聚合反應一般在手套箱內惰性氣體保護下操作進行,限制了平行製備聚肽分子庫和大規模合成的應用。這些NCA聚合一直未能解決的核心問題和挑戰阻礙了這個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和聚肽在很多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