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鋼聯「智能碳使用」技術路線主要項目探秘

2020-12-05 中國鋼鐵新聞網

  劉獻東

  上期(詳見《中國冶金報》2020年9月4日2版),《觀海聽潮》向大家介紹了歐洲鋼鐵工業聯盟(Eurofer,簡稱歐鋼聯)為實現溫室氣體減排承諾而推進的2條主要技術路線中「直接碳避免」技術路線的重點項目——HYBRIT(突破性氫能煉鐵技術)項目進展和未來規劃。本期聚焦另一個技術路線——「智能碳使用」技術路線的主要項目:由安賽樂米塔爾主導的Carbon2Value項目、Torero(託雷羅)項目和由印度塔塔鋼鐵主導的Everest(通過排放物再利用和排放物儲存提高價值)項目。

  安米主導的Carbon2Value、Torero項目

  Carbon2Value項目旨在減少30%以上

  溫室氣體排放

  Carbon2Value項目由安賽樂米塔爾主導,由安賽樂米塔爾創新部牽頭實施,旨在開發低碳技術,將鋼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轉化用於新的價值鏈。該項目投資額為1029.6萬歐元,其中430萬歐元由歐盟基金資助。該項目運行周期為2017年~2021年。

  該項目通過實施成本效益高的突破性解決方案,分離鋼鐵工業製造過程所不可避免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排放,實現溫室氣體減排30%以上的目標。該項目通過在試驗線上將富碳氣體分離為富一氧化碳、富二氧化碳氣體,將這兩種氣體用於有價值化工產品的製造,同時進行副產品再利用,以進一步促進化石燃料替代和溫室氣體減排。

  該項目的可交付成果包括:①安賽樂米塔爾和DOW(陶氏)公司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離示範線成功運行。②分離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適合於未來的商業化應用。③中試線在未來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中,具備環境及技術經濟的可行性。

  該項目實施的具體方案是:將高爐廢氣導入變壓吸附(PSA)裝置,將一氧化碳與其他氣體分離。PSA裝置的主要輸出物是一種富一氧化碳氣體。該氣體被引導至分離裝置,以產生一氧化碳氣流,再通過2種途徑進行再處理:①通過催化裝置轉化為乙烯;②使用包合物技術,通過生物滲透法用變壓吸附裝置產生的貧一氧化碳尾氣製備乙醇,並進行分離中試試驗,將一氧化碳從氮氣和其他氣體成分中分離出來。Carbon2Value項目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在低碳冶金技術創新方面,安賽樂米塔爾開創了一系列突破性技術。安賽樂米塔爾比利時根特鋼鐵廠除了建造Carbon2Value中試線外,還建有Carbalyst􀳏中試線。該中試線將捕獲的一氧化碳氣體回收並加工成化學品(見圖2)。

  Torero項目每年至少生產

  8000萬升生物乙醇

  由安賽樂米塔爾主導的Torero項目於2017年4月份正式啟動,屬於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總投資為1.65億歐元。為支持該項目生產設施建設和啟動階段相關工作,「地平線2020計劃」提供了1150萬歐元的補貼。該項目包含一座投資額達5000萬歐元的大型示範工廠,可將廢木材轉化為生物煤,部分替代目前鋼鐵生產所需的煤炭。該項目的第一階段目標是每年減少35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早期階段,該示範工廠每年可將6萬噸廢木材轉化為約4萬噸生物煤。預計到第二階段,該項目可轉化的量將翻一番。該示範工廠預計於2022年底投入運行。

  Torero項目採用由安賽樂米塔爾合作夥伴Torr Coal開發的Torrefaction技術,用B類木材廢料製造生物質燃料——生物乙醇,以替代高爐內相當大部分的化石燃料。同時,高爐可被用作氣化裝置,通過現有的發酵技術生產生物乙醇。Torrefaction技術可有效回收工業廢氣中的碳。

  該示範工廠每年可生產至少8000萬升的生物乙醇。與目前第一代基於纖維素生物資源制乙醇的解決方案相比,在相同的資本支出下,該項目的運營成本可降低1/3。與傳統的乙醇製造工藝相比,該項目所使用的工藝不會以任何方式與糧食等農作物產生競爭。與「地平線2020計劃」中的其他解決方案「要達到工業規模就需要新建設施」不同,Torero項目的工藝集成於現有的功能齊全的大型工業設施中。作為一種附加技術,Torrefaction技術可通過在現有鋼鐵行業工藝流程上進行升級改造實現。

  該項目的主要技術包括:

  •木材廢料通過Torrefaction技術轉化為生物燃料。

  •生物煤在高爐中替代化石粉煤。

  •高爐煙氣中的一氧化碳被微生物發酵成生物乙醇。

  •全過程的物質和能量循環在很大程度上是封閉的。

  該項目的參與者包括安賽樂米塔爾和Torrefaction技術的提供者Torr Coal、奧地利Joanneum研究所、奧地利Graz(格拉茨)大學和瑞典Chalmers(查爾姆斯)理工大學。

  塔塔鋼鐵主導的Everest項目

  旨在每年實現碳減排400萬噸

  Everest項目由印度塔塔鋼鐵牽頭,可將鋼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氧化碳和氫氣轉化為化學品,並將廢棄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儲存在北海油田中,其主要目標是將塔塔鋼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約400萬噸/年。該項目的合作夥伴包括:安賽樂米塔爾、陶氏、ISPT、比利時根特大學、ECN。

  Everest項目主要技術包括水煤氣轉換技術、碳捕集技術、二氧化碳壓縮技術、合成氣轉化技術、產品回收技術。該項目工藝流程見圖3。

  水煤氣轉換技術:其功能是調節高爐煤氣中氫氣和一氧化碳的比值,使其適合合成氣轉化。技術上的主要挑戰包括:氣體清潔處理,如去除氮、硫化合物等;能適應各種流量的波動。

  碳捕集技術:採用高壓胺洗工藝,在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從氣體中捕集二氧化碳。主要技術挑戰為:能應對進料氣流中的流量波動,具備技術經濟性。

  二氧化碳壓縮技術:確保將二氧化碳加壓到所需壓力,捕集後處理以去除水分和硫化氫。主要技術挑戰為:能應對進料氣流的流量波動,並能與其他工序進行熱集成。

  合成氣轉化技術:將合成氣轉化為基本化學物質並將部分碳原子長期「鎖定」在高爐煤氣中。潛在產品是石腦油、甲醇、乙酸、煤油、氨和甲烷。通過「Fischer-Tropsch(費託合成)反應」生產石腦油。主要技術挑戰包括:能應對進料氣流中的流量波動,能與其他工序進行熱集成,催化劑性能長期穩定,解決在比利時根特(安賽樂米塔爾)和荷蘭艾默伊登(塔塔鋼鐵)中試工廠的運行問題。

  產品回收技術:對碳氫化合物進行後處理(例如乾燥),從液相中分離氣態相。

  Everest項目進度表如下:2019年上半年完成可行性研究,2020年底完成碳捕集技術研究,2021年~2022年在安賽樂米塔爾和塔塔鋼鐵分別建成中試線,2025年碳捕集技術具備商業化能力,2027年合成氣轉化技術具備商業化能力。

  《中國冶金報》(2020年09月11日 02版二版)

相關焦點

  • 13個汙泥處理處置項目技術工藝路線盤點
    該項目是國家863課題示範工程,採用中持水務核心技術「汙泥分級分相厭氧消化技術」,工藝路線為「分級分相厭氧消化+深度脫水+土地利用(園林綠化)」。項目佔地1.1公頃,集中日處理寧海縣城7家汙水廠汙泥150噸,其中一期汙泥75噸。能夠降解有機物、殺滅病原菌並降低含水率,汙泥經處理後用於園林綠化的營養土,沼氣廠內自用。該工程於2012年4月竣工並正式投入使用,項目至今已穩定運行3年,實現汙泥等廢物的綜合處理並回收生物質能源,從而踐行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 易尚展示:公司技術路線主要為相位式結構光技術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3月30日訊,有投資者向易尚展示提問, 貴司有超過十年的3d掃描建模經驗,請問下3d掃描建模是否就是蘋果雷射雷達掃描建模差不多的技術?公司回答表示,謝謝您對公司的關注!3d掃描建模技術種類較多,蘋果雷射雷達掃描建模是其中一種,公司的相位結構光技術是另一種。雷射雷達根據體積、功耗、應用場景等技術條件要求,細分為諸多市場。公司技術路線主要為相位式結構光技術,此項技術精度高可以滿足工業級需求。謝謝!
  • 區長帶您遊金川 | 徒步金川、火星探秘、野狐灣觀光……這條路線包...
    區長帶您遊金川 | 徒步金川、火星探秘、野狐灣觀光……這條路線包您滿意!活 動 時 間2020年5月1日活 動 地 點寧遠堡鎮龍景村徒步金川+火星探秘+野狐灣觀光徒步金川,火星探秘享受沿途風景,領略戈壁科技,再到野狐灣觀賞塞外江南的無限美景
  • 白光LED的三種主要技術路線解析
    白光LED的三種主要技術路線解析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7 09:21:27 白光LED種類:照明用白光LED的主要技術路線有: ①藍光LED+螢光粉型; ②RGB LED 型; ③紫外光LED +
  • 超超臨界技術發展方向出爐!將成為燃煤機組減排的主要技術路線
    「超超臨界燃煤機組+生物質混燒+區域供熱+二氧化碳捕集+燃氣輪機,這些複雜的概念結合到一起,將成為未來解決新建燃煤火電機組二氧化碳深度減排的主要技術路線。」在近日由中國動力工程學會主辦、中國電力科技網承辦、安徽安慶皖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協辦的超超臨界機組技術交流2017年會上,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龍輝的觀點引發了與會人員的廣泛共鳴。
  • 汙泥處理技術路線四大趨勢
    借鑑國際經驗,未來汙泥處理處置的技術發展主要有以下四條路徑:一、沼氣能源回收和土地利用為主的厭氧消化技術路線厭氧消化具有以下優點:1、提高後續處理的效率並減少後續處理能耗。通常認為厭氧反應可以實現汙泥減量化、穩定化。通過厭氧反應,汙泥中有機物去除40%-60%,有害病菌減少。
  • 照明用白光LED的主要技術路線分析
    白光LED種類:照明用白光LED的主要技術路線有: ①藍光LED+螢光粉型; ②RGB LED 型; ③紫外光LED +螢光粉型。其主要原因是綠光LED還沒找到專屬自己的外延材料,現有磷砷氮化物系列材料在黃綠色譜範圍裡效率都很低,而採用紅光或藍光的外延材料製作綠光LED,在較低的電流密度條件下,因為沒有螢光粉轉換損耗,綠光LED要比藍光+螢光粉型綠光的光效更高,據報導在 1mA電流條件下其發光效率達到291Lm/W。
  • 高硫煤超潔淨改造技術路線探討及應用
    在此背景下,對於燃用高硫煤的煙氣脫硫裝置選擇何種技術路線進行超潔淨改造也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合理分析了中、低硫煤和高硫煤超低排放改造的技術路線,並在某燃用高硫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成功應用,具有重要的推廣意義。
  • 火電廠廢水零排放技術路線比較及影響因素分析
    基於此,對不同類型電廠的典型深度節水技術路線進行了分析,並指出了問題所在;同時,對目前末端廢水固化處置方法進行了技術經濟比較。在考慮超低排放改造、脫硫工藝用水水質、脫硫廢水水質水量和循環水系統的腐蝕結垢等多種因素後,提出了火電廠廢水零排放技術路線制定的相關建議。
  • 新冠疫苗研發5種技術路線同步開展,部分項目至動物試驗階段
    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對目前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進展進行了介紹,在疫苗研發上有5條技術路線在同步開展,包括滅活疫苗、重組基因工程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和DNA疫苗),以及減毒流感病毒疫苗載體製成的疫苗。據曾益新介紹,滅活疫苗,就是把新冠病毒生產出來以後進行滅活,滅活的病毒經過安全性、有效性評價以後就可以用於臨床試驗。
  • 職場之路的分岔口 你該走技術路線還是管理路線?
    原標題:職場之路的分岔口 你 該走技術路線還是管理路線? 摘要 【職場之路的分岔口 你該走技術路線還是管理路線?】我該走技術路線,還是管理路線呢?
  • 項目推介|硝基複合肥路線轉型改造綜合利用項目
    ●項目概況:劉化集團公司目前已建成15萬噸/年濃硝酸裝置、20萬噸/年液體硝酸銨裝置、25萬噸高塔造粒硝基複合肥裝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為了解決已建成裝置的生產原料合成氨供應問題,規劃在園區建設硝基複合肥暨尿素原料路線轉型改造綜合利用項目,以靖遠煤為原料,選用國內成熟先進技術,建設一套年產30萬噸煤制合成氨裝置
  • 新一代超超臨界高效一次再熱技術路線
    ;相比之下,穩步提升參數的高效一次再熱機組是目前兼顧創新和穩妥、更切實可行、更適宜全面推廣的技術路線。 新一代超超臨界高效一次再熱技術路線在全面總結國內已投運1000WM機組設計運行經驗、調研國外最新超超臨界技術發展(德國、日本)、深入研究國外和國內大量先進可靠的創新節能減排技術基礎上,我們首次提出了「新一代1000姍高效一次再熱機組」的概念。
  • 福特汽車與NASA籤署協議,使用量子計算優化路線
    根據協議,福特公司在未來的一年裡可以使用QuAIL的D-Wave公司的2000Q型量子退火計算機,以解決汽車領域最熱門的路線優化問題。福特可以向NASA提供兩到三個路線優化案例,以量子退火計算接受的輸入形式,將案例映射到二次無約束二進位優化(QUBO)上。
  • 探秘「仰韶指紋」:5000多年前古人就會使用指紋?
    探秘「仰韶指紋」:5000多年前古人就會使用指紋?澠池縣發現的仰韶先民完整清晰指紋  考古探秘  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指紋」,近日被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實驗室列為重點研究項目。
  • 探秘世界最長花園迷宮
    探秘世界最長花園迷宮,平均1.5小時方可找到出口。世界上路線最長的花園迷宮就位於英格蘭的朗利特莊園,其設計並建築於1975年,全長達2.72公裡,佔地約60.7公畝,平均要花費1個半小時才能找到出口。   據悉,該花園迷宮由1.6萬株紫杉組成。由於迷宮的路線過於複雜,對於修建樹木的園丁來說也是一項挑戰。而為了讓挑戰者不要迷路太久,迷宮內共有6座灰白色木橋,挑戰者可以站上去觀察目前的所在位置。
  • 奇點創投探秘:一支科幻系基金的10大瘋狂項目
    奇點創投探秘:一支科幻系基金的10大瘋狂項目 2015-12-01 10:00
  • MicroLED產業化進程加速 布局下一代技術路線競爭
    紛繁的技術路線讓群眾看花了眼,MicroLED聽起來似乎也並沒有現象級的技術優勢,而且還存在巨量轉移工藝等技術問題尚未完全突破,成本居高不下,面板大廠折騰了QLED、OLED,乃至三星重金投入的QDOLED,為何還非要搞MicroLED?
  • 中國核電行業三巨頭技術路線之爭升溫
    「 要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開工一批水電、核電項目。」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寥寥數語,讓期待「解凍」已久的中國核電行業吃下了「定心丸」,三大巨頭更是極力爭取證明自己技術路線的機會。這意味著,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核技」)C A P1400三代核電技術一爭高下的陣營裡,又添對手,核電巨頭之間的技術路線之爭再次升溫。  「『華龍一號』各項技術指標全面達到全球最新安全要求,滿足美國、歐洲三代技術標準,是我國目前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