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倪晉仁應邀來西安理工大學在學科1號樓報告廳為廣大師生作了題為《河流通量》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校黨委書記周孝德主持。副校長羅興錡、李佔斌參加了報告會。
在報告中,倪晉仁院士系統地介紹了他在河流全物質通量領域的探索過程與相應的治學思想與方法。其研究以河流中基本輸移物質——水和沙為介質與出發點,構建了水沙河流通量的研究框架;以此為基礎,量化探究了中國大型河流的水沙輸移入海特徵,並在全球範圍內考察了各大型河流的水沙輸移入海特徵,創新性地發現並解釋了在不同氣候條件下河流水沙輸移入海的規律及其成因,為在全世界範圍內不同生態與人類生活生產條件下進行有效的水沙管理提出了理論依據及指導方向,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與應用價值,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影響。
為了解決重大水環境與生態問題,倪院士關注水沙介質中多物質組分間相互作用,形象地提出了水沙+的概念,將河流通量的研究拓展至與水和沙密切相關的各類物質層面。以自己取得成果為支撐,倪晉仁院士完整地提出了河流全物質通量探索的全新研究方向與學術思想,即以水研究為出發點,以河流通量為切入點,關注河湖水系中關鍵的水問題,通過合理調整物質通量結構及其時空分布,突破水管理中多物質關聯與時空協調治水的重大限制性因素,達到水系的綜合治理和保持流域健康的最終目的。
通過系統介紹河流全物質通量學術思量的演進過程,倪晉仁院士展示了其大家治學的思想論與方法論。他提出要首先關注重大科學問題,並形象地使用 big system -> big data -> big story對他的研究進行了概括;而在研究具體科學問題過程中,要落實格物致知的治學方法,在重要的核心點上要取得突破,在此基礎上向重要關聯領域拓展,關注其綜合研究的重大科學意義,做到各點支撐,全面聯繫,用倪晉仁院士另外一句簡明扼要的描述就是:「one in all, all for one」。水利水電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教師,博士、碩士生等近百人現場聆聽了報告。
個人簡介:
倪晉仁,環境水利專家。北京大學教授。1982年畢業於武漢水利電力學院,1985年和1989年分別獲清華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從事流域水沙運動理論、水體汙染控制及河流綜合治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適用範圍廣泛的紊動水流中懸移質泥沙垂直分布公式,實現了從低濃度到高濃度泥沙分布的微觀描述。針對河流氮汙染源控制的難題,發現了具有特殊脫氮功能的系列高效微生物菌株,開發了能夠在單一好氧條件下實現氨氮與硝氮同時脫除的一步法脫氮工藝。提出了流域水沙災害、河流功能性斷流、河流多物質通量等新認識,為河流多功能調控與生態環境功能保護提供了關鍵技術。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關注中國教育在線陝西站
掌握最新教育資訊
中國教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