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外來生物入侵危害逐年加強 高原生態安全面臨威脅

2020-12-05 中國青年網

  《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解到,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及西藏旅遊和外貿的蓬勃發展,西藏外來生物入侵現象越來越普遍,入侵的種類逐漸增多,發生規律更趨複雜,外來生物入侵正成為危害西藏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問題。

  外來生物入侵危害趨勢逐年加強

  近年來,西藏口岸入境旅客攜帶我國法律禁止入境的動植物產品增長迅猛。日前,西藏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機場辦事處就從入境旅客攜帶物中截獲一批有害生物。

  據統計,2014年至今,西藏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西藏邊境口岸、機場口岸、郵局國際郵包交換站共截獲禁止進境物6200餘批次,從中檢出的有害生物及雜草219批次。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3種,一般性有害生物十餘種。

  西藏與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等國接壤。近年來,我國加快南亞貿易陸路大通道建設,西藏邊境口岸建設也取得了新的進展,在長達4000多公裡的邊境線上,有數百個對外通道以及樟木、吉隆、亞東、普蘭、日屋等5個陸路開放口岸和貢嘎機場1個航空口岸。

  從近年西藏各口岸檢驗檢疫截獲、監測的統計情況來看,外來有害生物、植物種子、禁止進境的動物及其產品等逐年增多,各種動植物疫病傳入風險加大。據統計,僅2012年至2015年底,西藏各口岸在旅檢、貨檢、運輸工具中共截獲各類有害生物443批次,檢疫性有害生物92種次。其中,有4種屬於國內新發現,2種屬於國內未命名,9種屬於西藏首次發現。

  西藏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王仁俊說,按照目前掌握的情況看,西藏的出入境檢驗檢疫工作現狀呈現季節性、截獲物多樣化、出入境人員成分複雜、邊民貿易監管尷尬、民間通道難以有效監管、毗鄰國家疫病疫情形勢嚴峻等六個特點。

  王仁俊說,西藏各口岸出入境人員構成複雜,以樟木口岸為例,每天出入境的人員有遊客、邊民、香客、商人、司機等。遊客的水果、邊民的蔬菜、香客的酥油等物品大量存在。有的人持「邊民證」每天數十次往返於聯檢現場,打政策擦邊球,以日常生活用品為藉口,攜帶以貿易為目的的禁止進境物入境。

  此外,由於西藏邊境線長,民間通道多,邊民往來頻繁,禁止進境物通過民間通道入境的風險不容忽視;西藏毗鄰國家疫病疫情形勢嚴峻,也使得西藏防控外來有害生物和疫病疫情傳入的任務非常艱巨。

  有害生物破壞區域內生態平衡

  西藏地域遼闊、海拔梯度大、垂直分布顯著,形成了生物的多樣性。現階段西藏交通越來越便捷、旅遊業的升溫、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多樣的生態系統使西藏容易受到外來入侵物種的侵害,並能使外侵物種很快找到棲息地。一旦遭受侵害就難以控制和逆轉,這種狀況在我國禽流感、松毛線蟲、水葫蘆、紫莖澤蘭等方面體現得淋漓盡致,造成這種局面是當初無法預料到的。

  有研究表明,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與全球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破壞,成為當今世界最棘手的三大環境難題。專家估計,每年生物入侵給我國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1000多億元。

  為保障西藏口岸生物安全,西藏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邊境陸路口岸、機場航空口岸、郵局國際郵包交換站設置立體防禦體系,對出入境貨物、運輸工具、人員及攜帶物、國際郵寄物等實施檢疫查驗,防止外來有害生物入侵,這一系列舉措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由於出入境人員構成複雜、邊境線長、民間通道多、鄰國疫病疫情形勢嚴峻等原因,防控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記者了解到,近些年,西藏已經遭受的外來生物入侵危害有蘋果綿蚜、美洲斑潛蠅、紫莖澤蘭(樟木口岸)等。1963年在拉薩羅布林卡開始發現有綿蚜分布,到1984年西藏波密縣、亞東縣、拉薩市區均有綿蚜分布,有些果園被害株率達100%。

  特別是近幾年,西藏口岸入境旅客攜帶禁止入境的動植物產品增長較快,已經出現的一些病媒生物、有害生物和雜草表明,西藏正面臨著外來生物入侵的危害。例如,2012年9月,西藏出入境工作人員索朗扎西通過X光機在一入境的遊客行李中查出一包生豌豆,其中夾雜著幾根雜草,權威部門鑑定結果證實此雜草確實是法國野燕麥。

  索朗扎西說,野燕麥素有「農作物殺手」稱號,主要侵害麥類、豆類、玉米等旱地作物,是我國禁止進境的檢疫性雜草,在我國尚未分布。法國野燕麥可侵害的對象在我國分布較廣,一旦傳入定植,將對西藏自治區內外的農牧業生產和高原生態安全造成極大的危害。

  法國野燕麥只是西藏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經常截獲外來有害生物中的一種。一些檢疫性害蟲,如鷹嘴豆象、四紋豆象和羅得西亞豆象等,都是全國重要的檢疫性害蟲。

  西藏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植物檢驗檢疫處工作人員蘭曉說,外來有害生物不僅會破壞區域生態環境,還能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特別是一些有害生物可以攜帶動物疫病或植物疫病的病原,通過入侵,在合適的外界環境條件下,極易引起區域內動物疫病或植物疫病的爆發或傳播。

  多策並舉防禦有害生物入侵

  西藏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類型與脆弱的生態條件並存,加之農牧業基礎薄弱,抵禦外來有害生物的能力較差。一旦有外來生物入侵,將嚴重危及西藏脆弱的生態系統和農牧業生產安全,並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形成潛在的威脅。

  針對外來入侵生物危及西藏的生態安全以及農、林、牧業生產安全的形勢,為了切實保護西藏生態安全、經濟安全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相關管理部門已經採取四大措施防範有害生物入侵。

  一是注重風險評估,實施分類管理。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每一個口岸的人群特點、來往方式、交通運輸工具、不同季節、不同時段等因素,進行風險分析和評估,區分高危因子和低風險因子,再進行分類管理,將報檢企業、旅遊公司等納入誠信管理體系,實行「黑名單」制,一旦違規,立即記錄在案。

  二是加強協調配合,形成聯動機制。逐步改變過去檢驗檢疫部門單打獨鬥的局面,聯合多方力量共同做好檢疫查驗工作。與口岸聯檢單位形成協作互動的長效機制;與毗鄰國家的相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繫,形成定期會晤機制,藉助對方力量拒危害因子於國門之外;與口岸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形成默契,實現檢地互動。

  三是強化技術支撐,提高查驗水平。加強實驗室核心能力建設,引進一批高、精、尖儀器設備,培養一支技術過硬的人才隊伍,實現「檢得出」「檢得準」「檢得快」的目標。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與地方政府、聯檢單位、外貿企業等多方合作,實現多層次、寬領域、大範圍、廣覆蓋的數據交換和業務聯動,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加大處罰力度,開展後續分析。當前,西藏各口岸對截獲禁止進境物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退回,二是銷毀,很少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往往使一部分人心存僥倖。目前,有關部門正藉助法律的威懾力量,標本兼治,從源頭上堵住禁止進境物流入國門。對各口岸所截獲的禁止入境物數量、品種、危害以及攜帶人群,按月、按季度進行後續分析和評估,掌握其規律與特點,在此基礎上研究對策,查漏補缺,從而更好地提高檢出率和截獲率。

相關焦點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破壞的不僅僅是生態,還有糧食生產安全!
    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廣東北江發現的外來入侵生物「怪魚」我國農林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增長迅速。
  • 綜合防治農業外來入侵物種 保障生態安全
    10月14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在廣西南寧舉辦了2020年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培訓宣傳活動,主要圍繞農業主要外來入侵植物危害識別與防治技術、外來物種入侵形勢與對策分析、中國主要外來入侵生物動態分布與資源庫建設及科學管理等專題開展培訓,印發了前期遴選形成的《農業外來入侵生物防治典型技術和模式》,並進行了防治知識和技術的展示宣傳,雲南、湖南、廣西、河北等省介紹農業外來入侵生物的防治經驗。
  • 外來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
    但當一種生物傳入並在脫離了人為控制後,能在當地的氣候、土壤、水分及傳播條件下大肆擴散蔓延,形成大面積單優群落時,就會危及本地動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       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       外來入侵物種會因為改變侵入地的自然生態系統、降低物種多樣性而對當地社會、文化甚至人們的健康產生嚴重危害。
  • 外來生物入侵危害嚴重 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日益增多,給我國生態環境和農林業造成嚴重危害,尤其近年來隨著現代物流業和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的迅猛發展,外來生物入侵的途徑增多,防控形勢更加嚴峻。筆者認為,新形勢下防控外來有害生物亟待發揮群眾力量,動員全民共同參與。
  • 聚焦外來生物入侵
    不少外來生物的引入促進了經濟發展、豐富了人民生活。但也有一些外來生物一旦不慎被引進後,將會對當地的經濟、生態和社會安全等構成危害——  近年來,與我省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經濟社會發展迅速相伴,各種外來生物的引進和利用也相應快速增長。
  • 學者稱中國外來有害生物近600種 威脅生態安全
    中新網北京4月22日電(吳合琴 呂春榮)近日,一則北京截獲箭毒蛙的消息,再次引發公眾對外來物種入侵的關注。近年來,一些寵物愛好者為滿足獵奇心,開始養蜘蛛、螞蟻、巴西龜、食人魚等另類寵物,而今一些外來物種經常「反客為主」,破壞生態平衡,甚至威脅到民眾人身安全。截至2015年底,確定入侵中國的外來有害生物達到580餘種。
  • 我國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 整治外來有害生物 守護生態安全
    (照片由太倉市檢察院提供)整治外來有害生物 守護生態安全太倉市開展專項防控工作,清除加拿大一枝黃花1000畝蘇報公益守護專訊(記者 王小兵 通訊員 吳玉潔)加拿大一枝黃花會奪取周圍植物的水分和養分,消耗土壤肥力,並且繁殖力極強,民間有「黃花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 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我國多措並舉應對生物多樣性新挑戰
    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據調查,其中的71種已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而針對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已有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我國外來物種入侵威脅加劇需警惕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我國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外來物種入侵威脅加劇需警惕。一、外來物種入侵渠道多樣不易控制。
  • 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農林,咋防範
    特別是在農林領域,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對糧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經濟安全構成威脅,成為制約農林產品對外貿易的重要因素。    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同時也是難題之一,防範農林外來有害生物入侵,亟待獲得社會各界更多關注。
  • 防治外來物種入侵 保護生物多樣性-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亦面臨生境退化、物種減少、外來物種入侵、遺傳多樣性遭到破壞等問題,這對國家生物安全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在生物安全法的調整範圍中,防治外來物種入侵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 呵護溼地,防控外來生物入侵
    ……  近年來,我國相繼公布了幾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各地也進行了一系列治理和防控,然而,由於溼地水域的流動性,加上生物入侵和傳播的途徑多樣,相關工作面臨較大困難。我國現行的動植物檢疫法和衛生檢疫法等只針對已知特定有害生物進行檢疫,農業法、種子法、森林法、環境保護法等尚未明確涉及如何防範外來生物入侵,因此,我國缺乏統一的防止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規,應加快立法進程,建立外來物種引入者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依法管理生物引種過程。  加強檢驗檢疫制度。檢驗檢疫是防禦外來生物入侵的首道關口。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 一場沒硝煙的生態戰爭:「外來物種入侵」早在世界範圍內悄悄打響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地區之間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全球環境不穩定因素不斷增加,一場無硝煙的生態戰爭——「外來物種入侵」悄然在世界各地上演,它所造成的生態災難,正在嚴重威脅著各國的經濟發展和全球生態安全。那外來物種是什麼呢?
  • 關注丨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農林,咋防範?
    生物入侵相關統計顯示:我國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生物入侵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000億元以上。特別是在農林領域,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對糧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經濟安全構成威脅,成為制約農林產品對外貿易的重要因素。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尤須警惕致病有害生物
    微信公眾號「半月談」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尤須警惕致病有害生物
    微信公眾號「半月談」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 半月談|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1660多種生物入侵我國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哪些外來生物已經入侵北京?
    據統計,美國、印度、南非等國家因入侵物種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達到1500多億美元、1300多億美元、800多億美元。在中國,水葫蘆、福壽螺、飛機草、河鱸等入侵生物都產生了極大危害。許多家庭當寵物養的巴西龜,是最危險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如果把它放生,會嚴重威脅我國本土野生龜的生存。  幾年前,時任農業部總經濟師的朱秀巖就曾經透露,入侵中國的外來生物有400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