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青少年研學新基地,了解自然生態與歷史文化!

2020-12-05 MIni小新

研學旅遊的開展離不開研學旅遊目的地的承載,越王山研學基地就是以青少年素質教育為主線,生活素質教育、社會認知教育、體驗教育、自然教育、藝術教育、休閒度假多種業態於一體的大型青少年素質教育親子基地。

另外,還配合課程經過精心的設計與探討,通過一些遊玩、訓練項目,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接受挑戰的勇氣,提升孩子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和相互協作能力,越王山已邀約當地中小學到實地考察,進行研學旅行創建基地和營地的了解,不久之後,這裡將建成為適合學生研學的基地。

讓學生們通過動植物地質科普教育、體能拓展訓練、野外應急基本知識以及野炊、露營等自然野外體驗活動,以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進大自然,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培養學生們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生態體驗型研學旅遊目的地是將觀賞生態環境與休閒觀光相結合,讓青少年親身參與活動中去,在實踐中學習、在體驗中遊玩,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科普教育。

越王山不僅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家園,是動植物棲息的寶地。在這裡,不僅有自然科考研學之旅,還有人文風情研學之旅,讓青少年在越王山探尋,品味綠色自然,感受人文自然之美,增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提高生態文明素養。

越王山森林覆蓋率85%,生物豐度、植被覆蓋位於前列,豐富的森林資源為開展森林科普研學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本條線路研學項目:(一)學習森林知識,區別原始森林、原始次森林、人造林等;(二)認識不同的動植物資源;(三)學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

越王山森林風景區開展研學活動與一般研學活動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普通研學遊以休閒觀景、放鬆身心為主,而這裡的青少年研學活動主題較為鮮明,以森林研學為核心,寓教於遊、增長見識,並設置豐富多彩的戶外娛樂設施和活動。通過與大自然多層面、多維度的參與接觸,並由專門的工作人員按照一套較完備的流程,進行貼身服務,能夠保證活動的效果。

秦漢時期,南越王在在整個歷史當中佔有重要地位,建立起嶺南文化,客家文化,南越王曾在越王山屯兵駐紮,也留下了大量的遺址。風景區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人文歷史,為青少年研學活動提供了最好的學習素材。

在越王山風景區,除了這裡的一草一木可以激發青少年探求知識的欲望外,更多戶外活動也能給青少年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野宿體驗和徒步登山,可以鍛鍊青少年獨立面對世界的能力。手工DIY和標本製作,可以鍛鍊青少年的大腦,提升其動手實踐能力。波波球、水槍、放風箏、蹦床、旱地接龍、摸石過河、沙包投擲等,遊戲形式豐富多彩,輕鬆而有趣,可以讓青少年獲得愉悅的娛樂體驗。通過多途徑、多形式的戶外娛樂活動,參與研學活動的青少年能夠收穫健康快樂的成長體驗。

相關焦點

  • 河源風光--河源恐龍博物館
    河源市博物館管轄的河源恐龍博物館是河源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13年4月與中科院合作共建了
  • 河源首個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動工!青少年宮和教師發展中心也安排了
    河源首個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動工!,特別是河源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項目的建成,將填補我市沒有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的空白。河源市青少年宮和教師發展中心項目效果圖據了解,市青少年宮和教師發展中心項目是一座綜合體建築,主要是建設配套青少年宮和教師發展中心的培訓功能場所。
  • 打造特色研學基地,助力科學人才建設
    打造特色研學基地助力科學人才建設據青島新聞網訊,位於江西路11號的海信科學探索中心,9月28日正式揭牌啟用。這裡曾經是青島人所熟知的海信研發中心,再往前追溯是海信集團前身——青島電視機廠的老廠房所在。而今天建設成為研學旅遊基地。
  • 綜合性航空基地將落戶生態設計小鎮
    曾經的夢想,在最宜人的生態設計小鎮初秋時光裡逐步成為現實。9月16日上午,廣東坤銀生態園區投資有限公司攜手廣州菁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舉行了「生態設計小鎮商務機場和雲端從化項目合作籤約儀式」,奏響了從化航空基地文旅精品項目建設的「新樂章」。
  • 白頭葉猴吸引青少年研學眼球
    這幾年來,每逢節假日、雙休日,到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賞白頭葉猴,體驗生態樂趣,增長科學知識,成了許多家長和青少年的熱選。尤其是今年以來,社會各界對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關注度提高,白頭葉猴生態旅遊呈現蓬勃發展之勢。
  • 餘杭區新增兩家市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近日,市科協、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聯合命名了「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共11家,餘杭區有兩家:浙江省測繪資料檔案館(浙江測繪與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館),光大環保能源(杭州)有限公司。
  • 普達措國家公園成功舉辦「生態文明深度研學」
    普達措國家公園成功舉辦「生態文明深度研學」(供圖) 近日,從滇中昆明和滇西迪慶,從西山滇池到香格裡普達措國家公園,經過七天六夜的深度研學,30名學員與6位導師,通過6次動手探究,5次專題講座,6次表達交流,完成了主題為「生態文明深度研學:高原湖泊的奧秘」的深度研學活動。
  • 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檳榔谷研學教育實踐基地揭牌
    揭牌儀式上,檳榔谷景區總經理吉貴介紹道:「檳榔谷擁有著優質的人文旅遊資源、生態環境資源。此次研學教育實踐基地的落成,不僅將校外教育與校內教育有效地融合,實現課堂內外的一體化聯動,還能多樣化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補齊實踐育人的短板,這也是國家教育部關於推進青少年研學教育的意見中所提倡和主張的重點。」
  • 湖南(永州)地質科普基地:認識地球和礦產資源 弘揚生態文明
    以地質科技館為主要載體,通過豐富的地質展品和呈現方式,從地質的角度認識地球和礦產資源,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發展理念。湖南(永州)地質科普基地2019年5月17日正式開館以來,科普基地充分發揮地質技術和科普平臺優勢,以地質科技館、科普圖書館和科普大講堂為平臺,舉辦了寶玉石鑑別主題科普講座、地災防治科普活動等系列活動,多形式、多渠道地面向市民和青少年廣泛開展科普宣傳。先後獲批為「湖南省科學技術普及基地」「永州市中小學研學實踐基地」「永州市自然科普教育基地」。
  • 潮州市港澳臺青少年「一中心五基地」揭牌
    1月8日,由團市委、市青聯聯合打造的吸引港澳臺青少年開展交流聯誼、體驗文化、感受鄉情的「1+5模式」——港澳臺青少年「一中心五基地」正式揭牌成立。據了解,「一中心五基地」包括港澳臺青少年文化促進中心以及港澳臺青少年研學基地、港澳臺青少年實踐基地、港澳臺青少年傳承基地、港澳臺青少年交流基地、港澳臺青少年紅色文化基地,將致力於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培育打造一批有影響力、有成效的潮港澳臺青少年交流品牌項目,吸引更多的港澳臺青少年來潮參觀考察、學習交流,了解潮州、認識國情,推進我市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 世界農遺文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在青田成立
    近日,全國首個世界農遺文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在青田揭牌。該基地位於青田方山鄉龍現村世界農遺「稻魚共生系統」核心保護區,由青田法院聯合檢察院、公安局和司法局共同設立。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探訪黎母山生態研學基地——山中一間...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其實,這是一幢有著歷史的房屋。主體房屋本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建成的海南黎母山林業公司子弟學校。後來,學校搬遷,就留下了這幢破敗的舊樓房。2016年以來,以「修舊如舊」理念進行改造後,飽經滄桑的它再次煥發新的面貌,變成了一家具有旅遊接待能力的民宿、生態研學基地——「學而山房」。
  • 綜合性航空基地將落戶廣州從化
    9月16日,廣東坤銀生態園區投資有限公司攜手廣州菁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舉行了「生態設計小鎮商務機場和雲端從化項目合作籤約儀式」。綜合性航空基地將落戶廣州從化生態設計小鎮。生態設計小鎮作為從化區首批10個研學旅行實踐基地之一,在今年6月已被正式授牌為「生態設計與創意科技研學基地」。
  • 臺北科技大學青年學生參訪考察團到河源廣州參訪考察
    臺北科技大學青年學生參訪考察團由黃小萍教授、羅臺生教授帶隊,其中青年學生22人,大多是第一次到訪河源、廣州。    4月1至2日,參訪考察團先後參訪河源職業技術學院、萬綠湖風景區、河源國家高新區、廣工大孵化基地、臺企華豐塑膠有限公司、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河源市農產品流通中心以及客家文化公園。
  • 「暑期遊 貴州攻略」黔南十大文化旅遊精品線路等你來
    7月,黔南為您準備了十大文化旅遊精品線路,背上行囊,走進黔南,感受悠久歷史、千年文明,體驗人文毓秀、文脈炯耀,學習紅色革命、偉大轉折歷史,走進黔茶正源、茶業興旺之域,在旅行中尋找夏日清涼。黔南州利用疫情後市場復甦的機會,加快推進文旅體融合背景下的產品重塑,通過自然研學、科普教育、文化研學、環保主題旅行、「中國天眼」等體驗內容來提升旅遊產品的高度和質量,圍繞綠博園主打黔南「生態旅遊」「健康旅遊」品牌。同時,黔南州積極謀劃新產品、打造新業態,細分市場,杜絕抄襲、雷同、重複的產品和業態。
  • 文化與自然協同演化的複雜歷史
    更有歷史學者認為,它們是美國南部棉花經濟惡性循環的終結者,革命性地重組了美國鄉村經濟,推動了農業的現代化,並且推動了20世紀20年代黑人向北部州的大遷移,後者徹底改變了美國的族裔地圖和文化社會形態。誠如貝克特所言:「這種植物自身無法創造歷史。」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種植物自身不具備歷史,遠在人類出現之前,它便在其生態位中上演著一部關於物種存續、繁殖、競爭的演化史。但是對歷史研究者而言,如此演化史逸出自己的知識框架與專業訓練,安全的做法是退回文化分析的傳統當中,講述棉花的文明史。
  • 包頭市青少年發展中心開展「知青下鄉」研學體驗活動
    國慶期間,包頭市青少年發展中心開展「知青下鄉」研學體驗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親身經歷,去感受勞動教育,追憶祖輩芳華。孩子們登上解放車,換上知青服,開始了他們的下鄉生活。
  • 火星生存模擬基地開營:青少年徒步「火星地表」
    甘肅金昌邀學生開啟「航天夢」 寓教於樂揭宇宙神秘「面紗」  中國首個根據真實航天邏輯打造的「火星1號基地」17日落地甘肅金昌並正式開營,同時當地官方邀請金昌市金川區總校第二中學100多名師生作為首批營員參觀陸航艙、徒步觀察「火星」洞穴、聆聽航天科普知識講座,以體驗式、趣味性、可傳播的研學方式
  • 西安航空基地旅遊推介在京獲贊 跨區域文旅合作交流再添新彩
    此次推介活動以「十四運」宣傳為契機,集合優質推介與文藝展示等方式,展示出西安古典與時尚、文化與科技、生態與文明相融合的國際化大都市魅力形象,誠摯邀請北京市民常來長安,共襄盛會。推介活動上,西安航空基地圍繞「航空+文旅」特色旅遊作精彩推介, 從區位交通、優勢資源、路線打造、項目發展等多元維度進行詳細介紹,結合西安航展、航空科技館、雛鷹展翅青少年航空研學旅遊基地、飛鷹亞太民航安全體驗營地等區域核心文旅品牌及地標形象展示,盛情邀約北京市民走進航空基地,來一次科普研學之旅,品讀航空崢嶸歷史;來一次沉浸體驗之旅,深度接觸航空科技;來一次飛行運動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