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僑報網編譯王晗報導】英國皇家植物園9月29日公布的報告指出,地球上有39.4%的植物瀕臨滅絕,幾乎是2016年水平(21%)的兩倍。在被編目至巴西的3.6萬餘種植物中,有3934種受到了威脅。
巴西國家通訊社報導,這項研究共有42個國家和地區的研究人員參與,其中包括來自巴西裡約熱內盧植物園的研究員。「人們知道鯨魚、海豚和金獅面狨受到威脅,但社會卻對受到威脅的植物沒有什麼同情。植物無處不在,我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裡約植物園的研究人員拉斐拉·福扎(Rafaela Forzza)說。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數據,對植物威脅最大的是農業和水產養殖業(32.8%),其次是自然資源利用(21.1%)和棲息地變化(10.8%)。
拉斐拉還提醒稱,在巴西這樣的熱帶國家,還有很多植物等待被發現,「我們正在摧毀那些我們還不了解的生物。」
自2008年來,全世界編目的植物新物種中有10%在巴西。2019年,巴西發現了最多的新物種(216種),其次是中國(195種)和哥倫比亞(121種)。此外,去年巴西還發現了87個新的真菌品種。
拉斐拉說,巴西發現的不僅僅是小型植物,在去年新註冊的植物中還包括33種樹,還包括水果蔬菜,比如24種屬於豆科的野生品種。
儘管對原始區域的破壞很大,但大西洋森林(Mata Atlântica)仍然是巴西發現新物種數量(71種)最多的生物群落,其次是塞拉多(Cerrado,46種)、亞馬孫(Amazônia,32種)、卡廷加(Caatinga,10種)、潘帕斯(Pampas,5種)和潘塔納爾(Pantalal,2種)。
拉斐拉解釋,由於巴西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物種,因此巴西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討論中處於中心地位。在巴西編目的3.6萬種植物佔全世界35萬種植物的10%以上。「在巴西,幾乎有50%的植物品種只有這裡才有。如果我們不加以保護,其他國家則沒法保護。因此,這是我們對全人類的義務。」她說。
(編輯:楊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