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二三劉夢媛:潛在競爭對手是快時尚品牌

2021-01-15 創業家

2015 年,「共享衣櫥」概念在國內興起,當年國內誕生了一批共享衣櫥企業,原名為久物的衣二三正是其中之一。

它曾是女性奢侈品租賃共享平臺,以高端禮服租賃為主,後轉向女性日常服裝租賃。

從 2015 年末至今,它完成了多輪融資,並在資本支持下實現了快速探索。作為一個女性時裝月租APP,衣二三幾經變化,從收購洗衣工廠到自建運營中心,由租到以租帶售,到與品牌合作探索平臺模式,再到與阿里全體系深入合作,它的幾番變化讓「共享衣櫥」這個曾經被很多人不看好的模式在中國紮根下來。

重運營:自建工廠和倉儲

2015 年,有人將之稱為「共享經濟元年」。這一年,共享經濟快速擴張,迅速滲透向諸多細分市場和領域,比如此後一直處於風口浪尖的共享單車,還比如共享衣櫥。那時候,美國服裝租賃電商RTR剛剛在 2014 年完成 6000 萬美元D輪融資,並開始由禮服走進日常服裝租賃。

在國內颳起「共享經濟」之風時,國內出現了一大批共享衣櫥項目,當然後來也有很多公司倒閉。劉夢媛的衣二三就誕生於 2015 年。

她曾經是時尚媒體人,創辦過《芭莎TV》、《第 1 時尚》、《TOP MODEL》等電視節目,是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海國際時裝周的評委。憑藉自身的時尚背景與經歷,她一開始進入的是禮服租賃領域,當時衣二三的名字還叫做「久物」。

同美國受Party文化影響導致禮服租賃需求旺盛不同,中國人對禮服的消費需求並不旺盛,消費頻次也很低,單純依靠禮服租賃並不能活下去。

因此,很快地,衣二三就選擇進入了日常服裝租賃領域——用戶選擇購買月卡後可享受無限次的租衣服務,當然服裝穿著滿意也可以購買。

不過,與禮服租賃相比,日常服裝其實更為複雜,存在品類多、品牌多,消費者心智待培育等問題,當然其中兩個關鍵的制約因素是衣物清洗、倉儲物流效率。對平臺來說,衣物清洗關乎的除了品控和消費者體驗,還有衣物壽命的長短、自身利潤的多少;倉儲物流關乎的則是產品周轉速度,以及運營效率。

面對衣物清洗、倉儲物流效率兩大問題,衣二三的策略是「重」,收購洗衣工廠,自主研發倉儲系統。

在洗衣中心上,衣二三經過了供應商、自建、倉洗配一體智能運營中心三個階段,基本上每年一次升級。

劉夢媛介紹說,衣二三最開始採用的是供應商模式,隨後 2017 年 3 月收購北京地區最大的中央乾洗工廠進行自營管理,之後是建設智能運營中心,將倉儲、洗衣、配送做得更智能、更公開。據聯合創始人王琛介紹,衣二三採用的是可水洗的RFID標籤,通過掃描RFID碼,後臺可掌握清洗、入庫、出庫、物流、租用等全流程,提高貨品管理效率。

輕資產:從買斷到與品牌分成合作

在發展初期,要吸引用戶,就需要保證有一定量的品牌和SKU儲備。這時,衣二三選擇的是自購服裝,保證一定的商品儲備。

這種方式易於操作,不過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消費者可能對品牌和產品的真實性存疑;產品池無法很快更新,以保證用戶穿到最新款式的衣服;需要佔用一定資金儲備,限制企業探索更多可能性。品牌其實一直走在零售行業的前沿,受電商渠道崛起,新興品牌出現,社交網絡發達等因素影響,很多零售品牌從線下走到線上,一直在探索新的渠道,更精準地觸達用戶,哪怕是香奈兒等一直很高冷的奢侈品品牌都開通了電商通道,或者啟用更年輕、更有流量的代言人。

在與新渠道合作時,品牌往往考慮的是三個問題:可以為品牌帶來多少收益,是否能帶來形象提升,是否能獲取更精準的用戶。不過,與品牌合作並非易事,衣二三採取了以品牌帶品牌的方式:在輕奢品牌、商業品牌、設計師品牌每個類別中先拿下其中最頭部的品牌,以口碑效應撬動其他同類品牌。

比如輕奢品牌,衣二三首先撬動的是BCBG,後來與CARVEN、McQ等幾十個輕奢品牌達成了合作。平臺分成模式給衣二三帶來的除了更多的品牌,更豐富的SKU外,還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與品牌攜手試水獨家聯名款、品牌聯合營銷、平臺用戶新品試穿等,甚至在衣二三的暢想中,未來還可以將衣二三在動態生產、補貨、趨勢預測等方面的機制賦能給品牌。

與阿里合作

衣二三這種後端較重,前端較輕的模式,可以說已經有了共享衣櫥終極模式的雛形。這種快速的探索和變化,離不開資本的支持。同共享單車類似,共享衣櫥這個賽道前期也十分依賴融資,融資能力的強弱決定了企業能否走遠,能否建立起真正的競爭壁壘。

同時,王琛介紹說,近期衣二三接入了菜鳥系統,是第一家阿里系統外接入菜鳥逆向物流的公司。

在他看來,共享衣櫥的這一難度在於逆向物流,即消費者送回衣物的過程,這一過程分散、較為複雜。而此前由於淘寶退貨系統的存在,菜鳥在逆向物流上累積了一定經驗。

最後,劉夢媛補充說,來自阿里的戰略投資,更多想像力的是以閒魚為代表的整個阿里生態體系的可能性,包括閒魚、淘寶、天貓、支付寶、芝麻信用等全平臺的戰略協同。不難猜想,阿里作為流量入口、品牌池、信用平臺,必將在多方面給衣二三提供助力。

進入新租賃時代?

市場上永遠有新的浪潮。當共享出行、共享單車所代表的「共享經濟」潮退去後,最近的風口是新租賃經濟,是以信用體系為基礎的網際網路租賃。在「共享」、「租賃」這些詞語背後,其實是中國社會消費觀念所出現的些微變化。按照《第四消費時代》的觀點,當前中國混雜著各種消費觀念,屬於第二、第三、第四消費時代並存:既有傾向於強調數量和私有的第二消費,也有重視私有化、強調個性化的第三消費,也有趨向於共享,無品牌傾向的第四消費時代的觀念。

隨著共享出行、共享單車等行業的培育, 90 後乃至 95 後、 00 後等新生消費群體的崛起,第四消費時代正離我們越來越近。

這就是衣二三、Plum、找靚機等租賃、二手平臺能發展起來的原因。

過去 20 年,隨著電商發展,生產效率提升,廣告以及產品更新換代快等因素影響,消費者的消費頻次明顯提升,原來也許穿三年的衣服穿一年就會淘汰,原來用五年的手機也許用兩年就會想再買新的。

在消費頻次提升的背後,是相關產業的繁榮,也是資源的極大消耗,以及廢棄物品的大量堆積。以服裝為例,有一項數據顯示,閒置或廢棄的紡織品服裝回收再利用比例不到15%,每年有近千萬噸新增產量有待處理。

細化到個人,很多消費者也許對每年的淘汰服裝清理,以及背後所產生的資源浪費感到擔憂。有用戶就表示,每年因為服裝快銷品導致的資源浪費越來越嚴重,翻開衣櫥覺得非常心碎,因為大學畢業清出來的衣服捐都沒法捐,最後扔了一大垃圾桶。

對這些想要新鮮感,但是不想再額外增加資源消耗的人來說,共享衣櫥正是可選項之一。劉夢媛在說到潛在的競爭對手時,把目光投向了快時尚品牌,「他們讓消費者用更少的錢體驗更快、更多的衣服,帶來的連鎖反應是品質不好,對環境負擔大,後續處理麻煩等」 。

這意味著服裝租賃的市場培育可能並不能單純依靠補貼、推廣來完成。不過劉夢媛對共享衣櫥的用戶心智培育持樂觀態度,「新一代人會影響更多傳統消費理念的人,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接納新的想法。

伴隨著大家對思維方式的接受和消費理念的升級,更多種子用戶去影響更多的人」。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相關焦點

  • 共享衣櫥衣二三扭虧為盈,探索「可持續時尚」的邊界
    此前共享經濟競爭下的公司大多採用高額補貼的形式來搶奪市場,而如今盈利成為了他們更為迫切的需求。共享單車以及共享充電寶等等都成了牌桌上的僅剩玩家,並且價格也在不斷地回升。共享衣櫥頭的部項目「衣二三」近來也是以如此的形式開展。衣二三 ,是一款創新的女性時裝月租App應用,主打包月租衣的服務,以訂閱會員制的方式為都市白領女性提供品牌時裝的日常租賃。
  • 阿里連投兩輪,擁有1500萬用戶的衣二三如何定義「體驗式電商」?
    而租衣平臺也在過去的三年中摸索著自己的變現方式,在宣布融資後的媒體溝通會上,衣二三的創始人兼CEO劉夢媛向鈦媒體分享了他們的見解。目前,衣二三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家體驗式電商平臺。在收取月卡會員費之外,平臺通過提供體驗式租賃服務,實現向合作品牌方的導流,最終達成購買的模式也逐漸成型。
  • 小衣櫃裡也有大生意:衣二三的全域種草和交易閉環
    劉夢媛認為,之所以衣二三能獲得如此良好的發展機會,不僅是因為其通過將「購買衣服」這件相對低頻的事情變成「租賃衣服」這件相對高頻的事情,從而創造除了新機會,還得益於新資源的成熟,例如徵信體系、芝麻信用等。而在方法論上,衣二三堅持的是用更低的成本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在 2019 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劉夢媛更詳細闡釋了這套經驗,她相信,未來的服裝租賃市場只會越來越大。
  • 共享衣櫥重視自我造血能力,「衣二三」扭虧為盈
    衣二三創始人劉夢媛告訴36氪,衣二三能夠實現盈利的關鍵主要在以下幾點:減少補貼。平臺從2018年的9月份開始逐漸減少補貼,包括新人補貼減少以及老用戶使用價格上升(此前連續包月價格為399元/月,自2018年8月起恢復原價至499元/月)。提升選衣效率。平臺通過用戶調研發現,「選衣難」成為了用戶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 衣二三,讓時尚成為一種「共享」
    CBNData問卷調研顯示,33%的90後非常認同「我的興趣來得快去得也快,很多東西買完沒多久就閒置了」。為了避免過多的閒置浪費以及對於新鮮感的渴求等需求正在推動租賃經濟的逐步發展。《2019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顯示,新租賃經濟正在進入全面發展的快車道,刻板印象中喜歡衝動消費的小年輕們,也越來越偏愛「以租代買」的輕生活。
  • 衣二三問題不斷,共享衣服有未來嗎?
    其中,2017年9月,成立僅兩年的衣二三拿到共享衣櫥行業最大一筆投資——來自阿里巴巴領投的5000萬美元,共享衣櫥領域再次迎來高光時刻。 但不是所有項目都發展順利,多啦衣夢在2017年3月還宣布獲得了由君聯資本領投、服裝品牌拉夏貝爾跟投的1200萬美元A+輪融資,但由於定位、用戶獲取、產品規劃和線下擴張等方面的不足,最終沒能挺過年底。
  • 衣二三備受用戶質疑,共享租衣套路有點多
    作為衣二三年費會員,謝女士用自己一年來的租衣經歷下了結論:「我有點懷疑自己為什麼還在用。」而且有品牌內部尺碼標準和其他品牌不一樣的話,平臺並不會特別提示,如果下單拿到尺碼不合適的衣服就只能原路退回去。 就在這一年多的使用時間裡,謝女士在該平臺上碰到衣服有問題的概率在30%左右。但每次跟衣二三客服確認後得到的反饋除了道歉就是贈送加衣券(或補償有效期)。在她看來,即使平臺已經做出了一定的補償措施,也並不能完全滿足自己的訴求。
  • 沃爾瑪自有快時尚品牌George走進中國
    根據沃爾瑪中國官網16日的報導,沃爾瑪將在中國全線推出自有快時尚品牌George,9月下旬起顧客就可以在沃爾瑪實體門店和網上平臺選購這一品牌的服飾產品。可能大家對George這個品牌還不熟悉,但大家應該對M&S相當熟悉了,這個剛離開中國的英國第一大快時尚品牌,其在英國的最大競爭對手就是George品牌的服飾。
  • 競爭對手的數據分析方法
    圖2 競爭對手分析層次畫競爭對手圖譜路線圖第二步找出競爭對手中,畫競爭對手圖譜是為了將各個層面的核心競爭對手和潛在競爭對手標註出來,以便在渠道策略、資源投放、生產規劃等方面更有針對性和差異化。他把競爭力歸納為五力,分別是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和行業內競爭者現有的競爭能力。五力的組合決定了行業的利潤水平,如果企業處在一個供應商議價能力低,購買者議價能力也低,有行業壁壘潛在競爭者不易進入,沒有替代品,同時行業競爭也不充分的行業中,這個企業一定是高利潤高壟斷的高帥富企業。
  • 流年不利 快時尚品牌H&M「猴帽衫」被控種族歧視
    流年不利,知名快時尚品牌H&M一款「猴帽衫」童裝衛衣被指種族歧視。瑞典集團全球最大競爭對手Inditex SA (ITX.MC) 印地紡集團(Industria de Dise?o Textil SA)旗下Zara 品牌此前亦多次因產品問題被控種族歧視,包括2014年的「white is the new black」的T-shirt 和印有「sheriff (治安官)」英文單詞「猶太人大屠殺」條紋衫。
  • 品牌女裝加盟排行榜 盤點十大快時尚女裝加盟品牌
    女生買衣服講究款式,去年買的衣服似乎已經配不上今年的自己,所以在這個快速更新的女裝市場中,快時尚女裝深受廣大女性同胞的歡迎,快時尚女裝以快速上新、時尚度高及價格低三大優勢搶佔市場,但隨著快時尚女裝品牌在國內越來越多,各個品牌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這些快時尚女裝品牌中,哪些女裝品牌值得我們加盟呢?
  • 競爭對手分析第一大要素:分析對手的未來目標
    分析競爭對手的目標是制定分析框架,確定每位競爭對手可能採取的戰略及其性質和成功率,每個競爭對手對其他企業採取的一系列可行的戰略做出的反應以及每個競爭對手應對行業變化和整體環境變化的情況。需要 確立複雜的競爭對手分析框架來回答下列問題: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對手是誰?要採取怎樣的措施?競爭對手戰略行動的意義是什麼?我們將如何應對?
  • 企業必看:如何通過數據分析方法「搞定」企業的競爭對手?
    圖2 競爭對手分析層次畫競爭對手圖譜路線圖第二步找出競爭對手中,畫競爭對手圖譜是為了將各個層面的核心競爭對手和潛在競爭對手標註出來,以便在渠道策略、資源投放、生產規劃等方面更有針對性和差異化。如圖3所示,這是用思維導圖做出來的競爭對手圖譜,當然也可以用地圖形式來畫。
  • 衣二三上線個人洗衣業務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3月6日,衣二三站內上線可線上下單的「白珍珠」個人洗衣業務。據悉,該服務可覆蓋北京、上海、廣東等17個省市直轄市,支持上門取件並承諾往返包郵。疫情之下,普通消費者對個人衣物的衛生安全更為關注。
  • 李品熹:打敗你的,永遠不是競爭對手
    僅僅是因為,可口可樂是可樂品牌的第一開創者。因為它是第一開創者,它成為了第一品牌,所以它收穫了顧客更多的信任,更多的選擇。這就是第一者生存。也就是我們說的,打造品牌就是創造新品類。第二品牌的機會是,與競爭對手差異化有夥伴會說,創造新品類會不會太難了?
  • 阿迪達斯出售旗下品牌 性感的A&F也正與兩個潛在買家接觸
    百麗345億港幣交易 中國最大時尚零售商、最大鞋企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4月28日發布公告,坐實此前的收購傳聞。公告顯示,要約收購人主要來自高瓴資本和鼎暉投資,包括高瓴HHBH、高瓴HHBG及鼎暉投資旗下SCBL等,每股註銷代價為現金6.30港元,較停牌前收市價5.27港元溢價約19.54%。
  • ZARA H&M等四大快時尚品牌 究竟都有什麼各自的門道?
    表面看起來,ZARA(需求面積:1000-2500平方米)、H&M、優衣庫(需求面積:1800-2000平方米)、GAP似乎都在以相似的步調高歌猛進一路開店不停,其實吧,這幾家快時尚還真是千差萬別。四大快時尚品牌,究竟都有什麼各自的門道?
  • 風靡一時的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是如何「涼涼」的?
    編者按:Forever 21,是一個源自美國的快時尚服裝品牌。在其風靡一時的時候,Forever 21曾遍布全球六個大洲幾十個國家,門店數量接近千家。其中,在中國香港銅鑼灣的旗艦門店,月租甚至高達140萬美元。然而,去年中旬,Forever 21卻黯然退出了中國市場。同年9月,Forever 21申請破產。這個曾風靡一時的快時尚品牌,到最後是如何走到這個結局的?
  • 潘多拉的中國競爭對手竟是TA?其掀起的究竟是正當競爭還是有意抄襲?
    創立於1982年的丹麥時尚珠寶品牌 Pandora潘多拉,曾經一度成為行業神話。 自 2010年上市6年時間,股價增長了3倍以上,截至2016年下半年,集團市值一度突破1000億人民幣。
  • 吉利雙品牌戰略潛在的危機
    不過,金剛和自由艦的上市,儘管提升了吉利一貫生產低檔車的品牌形象,但無疑對同一集團下上海華普的各款產品構成了直接競爭。而且在未來的兩三個月間,另一款吉利更高級別車身尺寸長達4.79米,內部代號FC-1也將上市,這事實上已經等於之前吉利所宣稱的,集團內部兩個品牌之間的市場分工,即吉利品牌主攻方向是普及型轎車市場,而華普則主攻中高檔產品,這一戰略已經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