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共享衣櫥」概念在國內興起,當年國內誕生了一批共享衣櫥企業,原名為久物的衣二三正是其中之一。
它曾是女性奢侈品租賃共享平臺,以高端禮服租賃為主,後轉向女性日常服裝租賃。
從 2015 年末至今,它完成了多輪融資,並在資本支持下實現了快速探索。作為一個女性時裝月租APP,衣二三幾經變化,從收購洗衣工廠到自建運營中心,由租到以租帶售,到與品牌合作探索平臺模式,再到與阿里全體系深入合作,它的幾番變化讓「共享衣櫥」這個曾經被很多人不看好的模式在中國紮根下來。
重運營:自建工廠和倉儲
2015 年,有人將之稱為「共享經濟元年」。這一年,共享經濟快速擴張,迅速滲透向諸多細分市場和領域,比如此後一直處於風口浪尖的共享單車,還比如共享衣櫥。那時候,美國服裝租賃電商RTR剛剛在 2014 年完成 6000 萬美元D輪融資,並開始由禮服走進日常服裝租賃。
在國內颳起「共享經濟」之風時,國內出現了一大批共享衣櫥項目,當然後來也有很多公司倒閉。劉夢媛的衣二三就誕生於 2015 年。
她曾經是時尚媒體人,創辦過《芭莎TV》、《第 1 時尚》、《TOP MODEL》等電視節目,是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海國際時裝周的評委。憑藉自身的時尚背景與經歷,她一開始進入的是禮服租賃領域,當時衣二三的名字還叫做「久物」。
同美國受Party文化影響導致禮服租賃需求旺盛不同,中國人對禮服的消費需求並不旺盛,消費頻次也很低,單純依靠禮服租賃並不能活下去。
因此,很快地,衣二三就選擇進入了日常服裝租賃領域——用戶選擇購買月卡後可享受無限次的租衣服務,當然服裝穿著滿意也可以購買。
不過,與禮服租賃相比,日常服裝其實更為複雜,存在品類多、品牌多,消費者心智待培育等問題,當然其中兩個關鍵的制約因素是衣物清洗、倉儲物流效率。對平臺來說,衣物清洗關乎的除了品控和消費者體驗,還有衣物壽命的長短、自身利潤的多少;倉儲物流關乎的則是產品周轉速度,以及運營效率。
面對衣物清洗、倉儲物流效率兩大問題,衣二三的策略是「重」,收購洗衣工廠,自主研發倉儲系統。
在洗衣中心上,衣二三經過了供應商、自建、倉洗配一體智能運營中心三個階段,基本上每年一次升級。
劉夢媛介紹說,衣二三最開始採用的是供應商模式,隨後 2017 年 3 月收購北京地區最大的中央乾洗工廠進行自營管理,之後是建設智能運營中心,將倉儲、洗衣、配送做得更智能、更公開。據聯合創始人王琛介紹,衣二三採用的是可水洗的RFID標籤,通過掃描RFID碼,後臺可掌握清洗、入庫、出庫、物流、租用等全流程,提高貨品管理效率。
輕資產:從買斷到與品牌分成合作
在發展初期,要吸引用戶,就需要保證有一定量的品牌和SKU儲備。這時,衣二三選擇的是自購服裝,保證一定的商品儲備。
這種方式易於操作,不過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消費者可能對品牌和產品的真實性存疑;產品池無法很快更新,以保證用戶穿到最新款式的衣服;需要佔用一定資金儲備,限制企業探索更多可能性。品牌其實一直走在零售行業的前沿,受電商渠道崛起,新興品牌出現,社交網絡發達等因素影響,很多零售品牌從線下走到線上,一直在探索新的渠道,更精準地觸達用戶,哪怕是香奈兒等一直很高冷的奢侈品品牌都開通了電商通道,或者啟用更年輕、更有流量的代言人。
在與新渠道合作時,品牌往往考慮的是三個問題:可以為品牌帶來多少收益,是否能帶來形象提升,是否能獲取更精準的用戶。不過,與品牌合作並非易事,衣二三採取了以品牌帶品牌的方式:在輕奢品牌、商業品牌、設計師品牌每個類別中先拿下其中最頭部的品牌,以口碑效應撬動其他同類品牌。
比如輕奢品牌,衣二三首先撬動的是BCBG,後來與CARVEN、McQ等幾十個輕奢品牌達成了合作。平臺分成模式給衣二三帶來的除了更多的品牌,更豐富的SKU外,還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與品牌攜手試水獨家聯名款、品牌聯合營銷、平臺用戶新品試穿等,甚至在衣二三的暢想中,未來還可以將衣二三在動態生產、補貨、趨勢預測等方面的機制賦能給品牌。
與阿里合作
衣二三這種後端較重,前端較輕的模式,可以說已經有了共享衣櫥終極模式的雛形。這種快速的探索和變化,離不開資本的支持。同共享單車類似,共享衣櫥這個賽道前期也十分依賴融資,融資能力的強弱決定了企業能否走遠,能否建立起真正的競爭壁壘。
同時,王琛介紹說,近期衣二三接入了菜鳥系統,是第一家阿里系統外接入菜鳥逆向物流的公司。
在他看來,共享衣櫥的這一難度在於逆向物流,即消費者送回衣物的過程,這一過程分散、較為複雜。而此前由於淘寶退貨系統的存在,菜鳥在逆向物流上累積了一定經驗。
最後,劉夢媛補充說,來自阿里的戰略投資,更多想像力的是以閒魚為代表的整個阿里生態體系的可能性,包括閒魚、淘寶、天貓、支付寶、芝麻信用等全平臺的戰略協同。不難猜想,阿里作為流量入口、品牌池、信用平臺,必將在多方面給衣二三提供助力。
進入新租賃時代?
市場上永遠有新的浪潮。當共享出行、共享單車所代表的「共享經濟」潮退去後,最近的風口是新租賃經濟,是以信用體系為基礎的網際網路租賃。在「共享」、「租賃」這些詞語背後,其實是中國社會消費觀念所出現的些微變化。按照《第四消費時代》的觀點,當前中國混雜著各種消費觀念,屬於第二、第三、第四消費時代並存:既有傾向於強調數量和私有的第二消費,也有重視私有化、強調個性化的第三消費,也有趨向於共享,無品牌傾向的第四消費時代的觀念。
隨著共享出行、共享單車等行業的培育, 90 後乃至 95 後、 00 後等新生消費群體的崛起,第四消費時代正離我們越來越近。
這就是衣二三、Plum、找靚機等租賃、二手平臺能發展起來的原因。
過去 20 年,隨著電商發展,生產效率提升,廣告以及產品更新換代快等因素影響,消費者的消費頻次明顯提升,原來也許穿三年的衣服穿一年就會淘汰,原來用五年的手機也許用兩年就會想再買新的。
在消費頻次提升的背後,是相關產業的繁榮,也是資源的極大消耗,以及廢棄物品的大量堆積。以服裝為例,有一項數據顯示,閒置或廢棄的紡織品服裝回收再利用比例不到15%,每年有近千萬噸新增產量有待處理。
細化到個人,很多消費者也許對每年的淘汰服裝清理,以及背後所產生的資源浪費感到擔憂。有用戶就表示,每年因為服裝快銷品導致的資源浪費越來越嚴重,翻開衣櫥覺得非常心碎,因為大學畢業清出來的衣服捐都沒法捐,最後扔了一大垃圾桶。
對這些想要新鮮感,但是不想再額外增加資源消耗的人來說,共享衣櫥正是可選項之一。劉夢媛在說到潛在的競爭對手時,把目光投向了快時尚品牌,「他們讓消費者用更少的錢體驗更快、更多的衣服,帶來的連鎖反應是品質不好,對環境負擔大,後續處理麻煩等」 。
這意味著服裝租賃的市場培育可能並不能單純依靠補貼、推廣來完成。不過劉夢媛對共享衣櫥的用戶心智培育持樂觀態度,「新一代人會影響更多傳統消費理念的人,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接納新的想法。
伴隨著大家對思維方式的接受和消費理念的升級,更多種子用戶去影響更多的人」。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