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二三問題不斷,共享衣服有未來嗎?

2021-01-15 澎湃新聞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蘇琦

編輯 | 魏佳

近日,共享衣櫥頭部企業衣二三被爆出「自動扣款」、「貨不對版」等投訴,再次引發大眾對於這一行業的關注。

衣二三在2017年憑藉來自阿里巴巴領投的5000萬美元躍升行業獨角獸。如果你不記得這家公司也沒關係,你大概不會忘記兩年前,一部「Vivian Wang的穿衣升職記」的廣告,一周內斬獲6000多萬次播放量,引發刷屏效應。

片中,Vivian Wang靠高衣Q一路拿下面試、打敗上司、徵服海歸Jack Ma的同時談成融資。最後,她手拿香檳身著浴袍,神秘地打開了自家雙開門大衣櫃,說出了那句「每月只要499(元),就能擁有如此光鮮亮麗的人生」的廣告語。

以衣二三為代表的共享衣櫥行業,讓用戶花錢成會員,用買一件Zara的錢租到Prada,來回運費和清洗費由平臺承擔。這樣的模式,對於一邊沉迷「剁手」一邊捂緊錢包的當代年輕人來說,可以說是「救命良藥」。

然而行業經過2015年的狂奔和兩輪洗牌後,問題頻頻出現,今年以來,這一賽道也沒有企業融資的消息傳出。不但給投資人講的故事行不通,而且隨著公司的發展,營收速度無法覆蓋運營壓力,共享衣櫥這門註定小眾的生意遇到了自己的瓶頸。

一年內近半企業倒閉

隨著2014年女神派的成立,共享衣櫥的大旗在中國拉開。

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一共有12家共享衣櫥項目成立,但到了2016年,魔法衣櫥、愛美無憂、有衣、摩卡盒子、跳色衣櫥等平臺停止運營,市場格局經歷一輪洗牌。

根據這份死亡名單可以看出,這些共享衣櫥項目的生命周期較短,大多數項目甚至都沒有挺過一年。

進入2017年,伴隨著共享經濟概念的火熱,共享衣櫥成為熱度僅次於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的賽道,獲得了不少資本方的青睞。那一年也被媒體稱為「共享元年」,幾乎所有的事物都能拿來共享,從網約車到共享單車,從共享充電寶到共享雨傘,甚至還有共享馬扎。

鯨準數據顯示,2017年共享衣櫥行業融資的金額再創新高。與2016年相比,融資金額有所增加的同時,融資事件數量降低,說明單筆融資額有所增加,逐漸形成頭部效應。

其中,2017年9月,成立僅兩年的衣二三拿到共享衣櫥行業最大一筆投資——來自阿里巴巴領投的5000萬美元,共享衣櫥領域再次迎來高光時刻。

但不是所有項目都發展順利,多啦衣夢在2017年3月還宣布獲得了由君聯資本領投、服裝品牌拉夏貝爾跟投的1200萬美元A+輪融資,但由於定位、用戶獲取、產品規劃和線下擴張等方面的不足,最終沒能挺過年底。

值得注意的是,在共享衣櫥賽道的諸多投資方中,頻頻可見阿里巴巴的身影。

早在2016年,阿里就參與了香港服飾租賃平臺YEECHOO的天使輪融資,2017年參與衣二三的C輪融資,並在2018年9月持續加碼。而2018年3月,馬雲和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通過藍池資本向美國女裝租賃網站Rent the Runway投資2000萬美元。有投資人告訴燃財經,這或許是阿里出於對新零售的布局考慮。

頭部企業面臨運營難題

如今共享經濟的風口褪去,共享衣櫥經歷洗牌後,目前只剩下女神派、衣二三、衣庫、託特衣箱、美麗租、衣庫等幾家平臺,但它們的運營壓力越發明顯。今年以來,這一賽道也沒有企業宣布融資的消息傳出。

整理 / 燃財經

去年10月,就有媒體爆出「衣二三」在未提前告知用戶的情況下單方面修改協議內容,以至於之前平臺所承諾的「每月衣箱無縫銜接」、「會員特權」等承諾無法兌現的問題。當時,衣二三給出的回應是「舊規則成本太高,難以獲利」,且今後都會按照新規則執行。

燃財經發現,在微博和黑貓投訴上,近期仍有多名用戶對共享衣櫥的服務表示不滿,加上之前的一些投訴,內容主要包括衣服髒汙、平臺擅改規則、自動扣款、包裹異常四類。

第一類:髒汙破損

「越私密的東西就越不願意與他人共享。」一位用戶告訴燃財經,秋冬的衣服還好,夏天的衣服需要貼身穿,她對於衣物的清潔和乾淨程度常常會感到擔心。這也成為了用戶嘗試在線租衣這一新生活方式的心理門檻。

在投訴的案例中,還存在貨不對版的問題,款式、質量、尺碼的差距之大超出買家秀和賣家秀的距離,甚至衣服出現破損的情況商家也沒有發現,照樣寄出,降低了用戶體驗。

第二類:擅改規則

去年10月起,衣二三將最晚歸還舊衣箱的時間由原來的「收貨後24小時內」改為「下單後24小時內」。按照原來的規則,用戶還衣服和收新衣服的時間本來可以無縫銜接,但現在多了一個等待快遞的空白期,變相縮短了用戶的使用時間。用戶認為平臺是在單方面改規則,紛紛發起投訴。

第三類:自動扣款

這類情況是直接關係到用戶利益的一類,也從側面體現出平臺的運營不足和難度。不少用戶當初因為試用一個月,結果每月自動扣費,向客服申請,卻遲遲不能退費。

第四類:包裹異常

用戶和平臺方經常會在包裹是否收到、物品是否缺失等問題上產生分歧,沒有實際的證據便只能拖著,影響後續的使用流程,無法完全做到透明公正。

對於用戶的投訴,衣二三回應燃財經稱,衣箱規則的調整是為了優化換衣過程中衣物在物流途中的閒置損耗,以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同時平臺提升了單次可下單的服飾數量以優化用戶體驗。修改規則之前,平臺提前一周進行了公示,並通過簡訊、推送、站內彈窗等形式對用戶進行提醒。如用戶不接受規則調整,可在30天之內申請解除會員協議並退還會員費。

至於「自動扣款」的問題,衣二三稱有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用戶開通會員時選擇「連續包月」並手動同意授權自動扣費,系統則會在規定時間自動扣除下月會員費;另一種是用戶開通了「信用借還」服務並同意授權自動扣費,可在不支付會員費的情況下先使用會員服務,使用結束之後系統自動扣除會員費用。

另外,平臺所有的收發臺都有監控記錄,如果用戶因為包裹物品缺失投訴,平臺會提供監控記錄。

此前,有投資人對媒體表示,共享衣櫥對於團隊的運營要求極高,整個鏈條會涉及選款、物流、清潔、磨損處理等。一旦運營出現問題,用戶將難以留存。《經濟學人》也曾發文稱,「服飾租賃(共享)的生意複雜但前景光明」,服裝租賃這項生意完美詮釋了一句話:「魔鬼在細節中」。

給資本聽的故事行不通

投訴事件頻發也從側面暴露出共享衣櫥行業商業模式的短板。

一開始,行業給投資人講了一個不錯的故事:一是解決用戶收入與消費需求升級的矛盾,同時幫助用戶不斷發現更適合自己的穿衣風格,二是幫助品牌解決去庫存的需求,算是一種資源的優化配置。

但細究起來,這兩點做得都不算好。

對於第一點,那些日常就有能力購買的品牌,用戶並沒有太強的驅動力去租賃。數據顯示,衣二三平臺上的數百萬件時裝品牌,商業品牌佔30%,設計師品牌佔50%,最受青睞的輕奢品牌僅佔比20%。不少用戶反映,「有些設計師品牌根本查不到」,更不會去租賃。

此前,多啦衣夢試圖通過更低的租賃價格走親民路線,因此平臺上多提供的是快消類品牌,但低客單產品使得平臺的收入無法覆蓋運營成本,後來團隊不得已轉型做女裝訂閱「遞衣」。

針對第二個優化配置的故事,一位長期觀察行業的投資人馬飛稱,從商品動銷率來看,真正高流轉的或稀缺的貨還都是最熱最搶手的貨,剩下的中長尾,就算價格便宜也無人問津,所以創業者原來想講的故事中,長尾的那些sku沒有被洗出來。

國內共享衣櫥領域始終是門小眾生意。去年的一場活動中,衣二三CEO劉夢媛公開了公司的相關數據:註冊用戶超過1000萬,時裝品牌擴展至500多個,並在北京、廣州、南通、成都自建了倉洗配一體智能運營中心。

作為行業頭部企業,它的數據刻畫了這個賽道的特徵:平臺用戶規模小、成本以及庫存壓力大、會員模式有風險,隨著用戶的增長,中後期還要面臨運營以及自建倉儲的管理壓力。成本投入過高而租賃收入回本慢,一旦資金鍊斷裂,危險隨即爆發。

這個行業不是純流量型的線上交互,要想將非標化的服務落地,還有很重的線下環節要打通,包括選品採購、自動分揀、清洗維護、倉儲運輸、客服服務等。是否自研軟硬體,是否自建工廠,都需要大量的投入。

共享衣櫥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它會員制的商業模式,有租衣需求的人,很可能會持續復購,所以做會員模式更容易增加用戶黏性。

這個行業的盈利模式主要來源於三方面:會員費、購買轉化以及B端分成。其中,會員費佔大部分。有數據顯示,衣二三平臺收入的75%來自會員費。

各家APP會員使用情況 整理 / 燃財經

對於平臺來說,用戶的嘗鮮期一過,用戶體驗能否支撐起會員續費與復購的欲望,是一項很大的挑戰。

複製美國租衣模式能走通嗎?

共享衣櫥最早進入中國時,對標的是在2009年就已經在美國成立的Rent the Runway,它從禮服租賃起家,2015年開始轉向日常服裝的租賃,每月139美元會員費,模式與國內的幾家企業如出一轍。然而這一模式在中國是否可行,何時能迎來拐點,還有待觀察。

共享衣櫥之所以能在美國流行開來,與其成熟的Vintage和Party文化息息相關。反觀國內,除了年會演出、畢業旅行、婚禮慶典等特定場景租賃服飾更方便之外,在日常衣物的需求上,更多人還是更傾向於買,常服租賃的需求至今沒有被證明。

根據數據顯示,Rent the Runway已於今年3月完成最新一輪1.25億美元融資,估值突破10億美元。從共享衣櫥的重運營模式來看,融資能力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玩家的競爭壁壘。不少投資人們相信,在國內至少也能誕生一家類似規模的企業。

行業投資人馬飛認為,這個行業最大的壁壘是需求是否足夠剛需。從需求側來看,中間運營的問題再多,只要需求足夠大,單一平臺正好能藉此深耕運營,打動用戶,成為行業贏家。服務做得越重,平臺優勢越大,所以核心壁壘還是訴求。

據統計,預計到2020年,我國女裝市場的零售額將達1.4萬億元,屆時我國女裝平均消費將達2368.7元。

比爾蓋茨說過,「人們總是對於短期的趨勢過於樂觀,對於長期的趨勢過於悲觀。」之前大家看衰共享充電寶行業,很大程度上是對電池技術的發展過於自信,認為大家不再需要充電寶。然而兩三年過去,更大的屏幕反而帶來了更快的電量消耗,行業也完成了初步的洗牌,給了留下來的那些企業悶聲賺錢的機會。

從目前的用戶數來看,共享衣櫥仍舊是一門小眾生意。但可以肯定的是,行業還是會有一些機會存在。

「例如更機敏更高效的流量獲取,從微信公眾號到小紅書再到抖音快手,如果你比別人更適應現在新的媒體投放環境,搶先一步佔據流量窪地的制高點,那你就比別人有優勢,因為你的獲客成本低。」馬飛表示,留存也很重要,不能靠量取勝。「sku能否持續更新換代,運營是否能更加極致,裡面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清流資本合伙人劉博早前在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表示,現在無論是在物流配送環節、清洗環節、還是電商的數據算法技術,相對於幾年前已經更加成熟,因此共享衣櫥在供需匹配端都具備機會點,加之服裝本身就是個長產業鏈的市場,未來向後端延伸的想像空間比較大。

在接近行業頭部企業的投資人Eric眼裡,五年後,最理想的可能是有一兩家比較大型服裝集團,去深度綁定一家共享衣櫥企業,並將其打造成一個時尚新品或者潮流款的發布平臺。針對特定的消費人群做深度定製,會有更大的市場空間,裡面或許會跑出幾匹行業黑馬。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馬飛、Eric為化名。

你用過共享衣服嗎?體驗如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衣二三,讓時尚成為一種「共享」
    「一三五背Prada、二四六穿Gucci」,共享經濟的風一直從單車、充電寶、汽車,又吹到了名牌衣服、奢侈品包包領域。年前,阿嬌就租了一套總共3000多塊的名牌衣服,這是她花500元左右購買某平臺月度會員後租到的衣服。
  • 衣二三備受用戶質疑,共享租衣套路有點多
    2:這一年多的使用時間裡,謝女士在該平臺上碰到衣服有問題的概率在30%左右。 3:只要衣二三向消費者收取費用,無論是押金還是租金,都需要明確告知用戶並經過用戶同意。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充電寶再到共享租衣,「共享經濟」模式下從來不缺參與者。
  • 共享衣櫥衣二三扭虧為盈,探索「可持續時尚」的邊界
    共享經濟的紅利已經消散,共享經濟開始退潮已經成了行業內的共識。2019年關於共享經濟的融資項目已經寥寥無幾,許多項目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中。此前共享經濟競爭下的公司大多採用高額補貼的形式來搶奪市場,而如今盈利成為了他們更為迫切的需求。
  • 共享衣櫥重視自我造血能力,「衣二三」扭虧為盈
    共享經濟在退潮已成共識。2019年共享經濟的融資已經寥寥無幾,許多項目也陸續消失在視線中。此前共享經濟賽道下的公司大多採用大規模補貼的方法搶佔市場,而如今盈利成為了他們更為迫切的需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尚在牌桌上的玩家無一例外在漲價。
  • 阿里連投兩輪,擁有1500萬用戶的衣二三如何定義「體驗式電商」?
    enw每一個打算開啟租衣生活方式的女性或許都會面臨和家人的一次決裂,分歧在於,家人認為陌生人穿過的衣服不乾淨,以及對租衣的固有認知:「我們家已經窮到要你租衣服穿了嗎?」新時代女性被租賃平臺吸引的原因則是:每月花一條牛仔褲的錢就能多穿10多件衣服,不是很划算嗎。
  • 衣二三劉夢媛:潛在競爭對手是快時尚品牌
    不過,與禮服租賃相比,日常服裝其實更為複雜,存在品類多、品牌多,消費者心智待培育等問題,當然其中兩個關鍵的制約因素是衣物清洗、倉儲物流效率。對平臺來說,衣物清洗關乎的除了品控和消費者體驗,還有衣物壽命的長短、自身利潤的多少;倉儲物流關乎的則是產品周轉速度,以及運營效率。面對衣物清洗、倉儲物流效率兩大問題,衣二三的策略是「重」,收購洗衣工廠,自主研發倉儲系統。
  • 小衣櫃裡也有大生意:衣二三的全域種草和交易閉環
    但真的會有人租衣服嗎?租的衣服能幹淨嗎?」彼時,IDG 資本的副總裁樓軍做了一個調查:在一線城市,工作兩到三年的白領,月工資通常在 7000-10000 元之間,除卻房租,她們每月可以用於添衣的預算大概是 1000 元。看到市場痛點,樓軍下決心投資衣二三。衣二三提供的是一種可以讓女性通過包月的形式無限次租賃衣物的服務,一次三件。而用戶每月需繳納的會員費為 499 元。
  • 衣二三上線個人洗衣業務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3月6日,衣二三站內上線可線上下單的「白珍珠」個人洗衣業務。據悉,該服務可覆蓋北京、上海、廣東等17個省市直轄市,支持上門取件並承諾往返包郵。疫情之下,普通消費者對個人衣物的衛生安全更為關注。
  • 馬雲馬化騰鏖戰閒置電商,共享經濟已死,循環經濟永生
    9月7日,會員制時裝共享平臺「衣二三」獲得阿里巴巴投資,這家公司給消費者提供基於會員制的衣服租賃服務,用戶每月繳納499元會員費後,即可免費租賃衣服,每次最多三件。當會員看中合適的衣服後,可直接購買變為己有,衣服價格根據流通次數和當前質地而浮動。
  • 共享單車到底是共享還是租賃?這不是核心問題
    說實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商業模式到底應該叫什麼,到底是叫共享經濟還是租賃生意,這根本不是問題的核心。我只關心三點:第一,這是不是普通用戶的高頻剛需痛點。共享單車才兩年時間,發展到現在,市場前兩名基本上每天都在2千萬單以上。淘寶花了十年時間,現在每天也就三四千萬單,ofo加摩拜的體量和淘寶是一樣的。
  • 石墨烯衣服有副作用嗎
    石墨烯衣服有副作用嗎 2018-04-26 14:06:49 來源:全球紡織網 石墨烯衣服有副作用嗎?
  • 聚酯纖維衣服有味道嗎 聚酯纖維的衣服味道大怎麼辦
    聚酯纖維衣服有味道嗎 聚酯纖維的衣服味道大怎麼辦 2019-07-02 11:22:03 來源:全球紡織網 聚酯纖維衣服有味道嗎?聚酯纖維的衣服味道大怎麼辦?
  • 《2040》中描繪的未來是你嚮往的嗎?對於未來你有什麼構想?
    2年前聯合國發布了一份全球氣候報告:溫度不斷升高,冰川融化加速,全球海平面持續上升;2030年地球溫度或將升高1.5度,世界生態系統開始崩潰;未來的極端氣候(如洪水,颶風,暴雨等)將不斷出現;森林大火會變得更為頻繁;到2030年因氣候變化而失去生命的人數將達241,000
  • 未來空間袁寶:五大創新實現「共享家裝」生態鏈
    對此,有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兩組數據表明,一是進入建築裝飾領域的企業在快速增長;二是網際網路+對傳統裝飾企業的蠶食效應正在凸顯;三是企業間的競爭在不斷加劇。如何適應新的競爭環境將是擺在建築裝飾企業面前的「難題」。儘管行業整體增長態勢放緩,卻也反映出建築裝飾行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建築裝飾行業提升整體實力和創新發展的關鍵時刻。
  • 「三電一獸」不斷悄悄漲價,共享充電寶價格亂象何時休?
    投稿來源:江湖老劉據公開報導,共享充電寶在2019年7月份已經有過一次漲價,結束了長達4年的1元時代,漲到了2元每小時。由於用戶習慣已經已經養成,各大充電寶運營商掌握了一定的議價權,企業也需要盈利,似乎合情合理。
  • 共享經濟「拷貝中國」時代到來?日本共享充電寶不斷普及
    共享經濟「拷貝中國」時代到來?日本共享充電寶不斷普及 鯨視頻 2020-11-16 13:18:52 11月13日,據日經中文網報導,日本共享充電寶的租賃服務不斷普及,在車站和便利店的數量增加。日本INFORICH公司創始人Stephen Chan於2017年11月收購一家香港初創企業,並於2018年4月在日本實現共享充電寶的商業化。使用名為「ChargeSPOT」的共享充電寶服務,首先要用手機下載專門APP。通過APP上的地圖尋找出租設備的位置,掃描二維碼即可取出電池。費用採用電子結算,1小時以內150日元(約合人民幣9.61元),機制與中國完全相同。
  • 共享出行未來發展趨勢:回歸理性,高效高質良性發展
    今年,我國政府收放有度,扶持共享出行行業發展的同時,各城市根據當地情況,不斷完善和規範相關政策,整治亂投亂停亂放,確保行業良性有序發展,共享出行主要細分領域形成,包含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共享汽車,且均從粗放式擴張逐漸形成精細化運營。
  • 「未來演化 — 我們的共享星球」展覽 探討未來的人機關係
    「未來演化 — 我們的共享星球」展覽開幕式現場系列展覽「未來演化 — 我們的共享星球」是由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 Company)、中央美術學院視覺藝術高精尖創新中心(CAFA Visual Art Innovation Institute
  • 共享住宿 生命力何在
    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出行,也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住宿環境和方式。「親朋好友們趁著周末一起聚一聚,該住酒店還是住民宿?」「雖然聽過民宿,但從來沒住過,會像酒店一樣安全和方便嗎?」從最早將一張閒置的沙發與住客共享,到如今擁有諸多特色,以民宿為代表的共享住宿也正是伴隨著這些疑問而產生和不斷發展的。
  • 拼酒店、拼名包、拼二手絲襪……「上海名媛」才是共享經濟十級學者!
    所謂的「上海名媛」其實是一群「偽名媛」,表面奢侈品加身,出入高端場所,名下似乎有千萬產業,實則日子過得緊巴巴。真正的名媛生活,普通人望塵莫及。偽名媛們有欲望和需求,奈何自己的能力滿足不了,只能通過集體拼單來降低個人成本。而這種低成本的付出,的確能夠換來一定程度的高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