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到底是共享還是租賃?這不是核心問題

2021-01-22 快科技

這兩年美國的消費網際網路沒什麼新熱點,火了一段時間的視頻交友House Party, Marco Polo, Monkey等都在迅速降溫。相反,國內從兩輛自行車開始,各種共享經濟模式創新如火如荼:共享服裝,充電寶,mini KTV,mini健身房等等。

對此,美國一些媒體有些酸溜溜地說中國的創業者、投資人把傳統的租賃生意用光輝的形象包裝成(glorify)共享經濟。

說實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商業模式到底應該叫什麼,到底是叫共享經濟還是租賃生意,這根本不是問題的核心。

我只關心三點:

第一,這是不是普通用戶的高頻剛需痛點。共享單車才兩年時間,發展到現在,市場前兩名基本上每天都在2千萬單以上。淘寶花了十年時間,現在每天也就三四千萬單,ofo加摩拜的體量和淘寶是一樣的。這說明只有面向普通大眾消費者的剛需點,才能這麼快地做到這個體量。

第二,商業模式到底成不成立,是不是能夠賺錢。不管是租賃生意還是共享經濟,關鍵是要能賺錢。創業不成就當做公益,不僅是對風險投資的不尊重,更是對企業家精神的褻瀆!創業初期就要把帳算明白,到底能不能賺錢。

第三,很重要的是能否快速,大規模地佔領市場。網際網路唯快不破,需要能大規模迅速地佔領市場,才能建立起足夠的護城河。能否儘快做到1000萬日活是很多中國消費網際網路公司的生死線。

做共享還是做租賃?看資產輕重

如何判斷是應該做共享還是做租賃呢?

可以看到資產比較重的滴滴、Airbnb,只能做共享,只能做 C2C,因為資產太重了。

一輛汽車便宜的也要10萬塊錢,如果買一百萬輛車的話,簡直是天文數字。滴滴融資已經很多了,史無前例的融了150億美金,靠這個錢去買汽車,也是買不動的,所以只能做共享。

資產比較輕的,像自行車和充電寶,完全可以做B2C。做B2C的好處是很顯然的,速度快,可以控制供應鏈。如果它的產品符合標準化,可以一下子鋪下去,節奏可控。

ofo一輛自行車的造價是兩三百塊錢,我投一百萬輛,也就兩三億人民幣,這個成本對於風險投資完全可以接受。充電寶更便宜,幾十塊錢,布一百萬臺沒有多少錢。

所以資產輕的,更適合做B2C。即使大家叫它租賃生意,就叫好了,我們無所謂。關鍵是能迅速把市場佔領住,這是唯一的要點。

實際上,ofo早期想過做C2C,他們在北大收過大四學生的自行車,面臨畢業就不用了。甚至北大校方出面幫助把學生畢業後遺棄的自行車,收集起來給他們。但是速度還是很慢,不可控。到底有多少學生願意把自行車共享出來,這是非常不可控的。

另外,每輛自行車質量不一樣,產品和服務水平的標準化很差。相對來說,開了一年的奧迪和開了三年的差別不大,滴滴完全可以做C2C共享,這是非常重要的幾個考慮因素。

商業模式的本質 能賺錢

商業模式的本質就是要能賺錢,我們非常看重這一點。一開始,商業模式就要非常清晰。創業者如果對我們說,這個項目如果失敗就當做公益,估計沒有投資人敢投了。

對投資人要有最基本的尊重,我們可以失敗,但至少從理論上要證明商業模式是可行的,而且有很高的安全邊際。即使理論上證明可以賺錢,實際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肯定會有偏差,所以我們希望在有很高的安全邊際情況下,同樣還能賺錢。

商業模式的算法很簡單,收入減去成本等於利潤。收入就是每天使用頻次乘以單次收費;成本就是一次性購置成本,加上後面的維護成本。

算法非常簡單,能計算出到底能不能賺錢。我們希望在3-6個月之內把成本賺回來,這樣比較安全。

如果說兩年之後才能回本,這個項目就很有可能會成為「龐氏騙局」。網際網路發展速度太快,兩年的時間會有太多變數,根本不可控。

如果6個月內賺不回成本,現金回流周期太長,企業就會非常依賴於融資來擴張。其實,融資的資金成本是最高的,稀釋的是你的股權。

很多創業者會說雖然我現在的商業模式不能賺錢,但我可以靠衍生的金融業務賺錢,可以靠押金賺錢。我們的觀點是如果基本的商業模式不能賺錢,要靠金融的衍生產品去賺錢,這樣就很危險。衍生的商業模式可以作為額外的外快,額外的獎金,基本的核心商業模式必須能賺錢,這樣才是健康的。

成本優勢有多重要?

成本領先重不重要?我們的看法是,在中國市場成本領先是最重要的事情。

中國市場非常大,要大規模地迅速把市場佔領住,一定要做飽和式攻擊。而這必須要成本領先,在成本上比競爭對手有顯著優勢。成本不僅包括購置成本,還包括維護成本。

德國二次大戰時的虎式坦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是坦克裡的精品,裝甲很酷,火力很強。但是沒有用,造價太貴了,最終到戰爭結束也沒生產多少輛。而且它壞了必須拉回去修,非常麻煩,機動性也差,開不快。

相反蘇軍T34坦克比較便宜,雖然火力不強,射程短,十輛蘇聯坦克才能幹掉一輛虎式坦克。但是群狼蜂擁上去,肯定能把虎式坦克打掉,而且維修起來很容易。

ofo的策略也是類似的,車身便宜購置成本低,而且都是標準件,可以在現場維修。另外一家競品需要返廠維修,單程運輸成本就需要一百多塊錢;再送回來,還要一百多,光返廠維修運費這一項就要 300 多塊錢,都夠買一輛ofo的新車了。這就是產品設計理念不同造成的後期運營成本差異。至於3年免維修在中國的實際運營環境下就當YY算了。

另外機動性能的好壞,車好不好騎同樣也非常重要。看上去很不起眼,卻是很多用戶選擇的關鍵點。同樣的競爭策略,和二次大戰時德蘇坦克大戰是非常像的。

擴張的方式:畫同心圓

除了成本之外,我們還感覺到項目的進一步延展性也很重要。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能做大的,都是先砸一個根據地,然後以此為中心畫同心圓。

像美團、滴滴都是非常清晰的。美團是以團購為基礎,做優惠券、會員積分、定位、預約,都是以核心的根據地為基礎不斷地畫同心圓。滴滴也是,從計程車開始切專車、快車、代駕、小巴。

騰訊也始終在畫同心圓,以QQ和微信社交網絡為核心連接一切,延伸到遊戲,文學,音樂,影視各種IP。

根據地還不牢靠,就同時去畫幾個同心圓的基本都站不住,像樂視,還有其它幾家,就不提了。

所以要想清楚,你的根據地是不是進可攻,從這個點可以往周圍進攻。投資人更偏向於進攻後勁足的模式,例如服裝共享衣二三,從服裝切入配飾包包很自然,相反從配飾和包反切服裝會比較難。

防禦:產品不能過於依賴場景

反過來說,能不能退可守,根據地建立之後能不能守得住。有很多共享的商業模式,像共享籃球、共享雨傘,我們都覺得不太成立,就是因為非常依賴於某些特殊場景,這樣就很難防守。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維絡城。幾年前,維絡城做的非常成功,很多年輕人去維絡城的機器上列印一張優惠券出來,去地鐵周邊商店消費,可以優惠。當時做到了十個城市,差不多有3萬多個商戶,年收入也將近上億人民幣,每年列印2000多萬張優惠券。

但是它很依賴地鐵出口,後來,地鐵公司每年給它漲價,大概一開始覺得這是小生意,給它的租金很便宜。到最後,上海地鐵公司甚至想自己做,還找我們來融資。

產品非常依賴某個特殊場景時,就會很危險。共享雨傘同樣依賴地鐵出口。很多人從地鐵口出來之後發現下雨了,想買一把傘,或者租一把傘。共享籃球必須在球場附近才有機會,才有生意。

網際網路時代:唯快不破、必須標準化

網際網路必須快,唯快不破,而且速度越來越快。當年阿里巴巴花了八年時間做到百億美金,Facebook花了五年時間,美團花了五年時間,滴滴花了差不多三年時間,ofo和摩拜都是只花了兩年時間就做到了幾十億美金。

一旦創業者在行業領先之後,後面的競爭對手都可以忽略。

我們2015年10月份投資了映客,團隊迅速建立起行業領先優勢,幾個月後,各家巨頭或做或投,都殺進了直播,也沒能撼動格局。巨頭的確流量很大,但需要去扶持的產品同樣也非常多。

一個新的產品如果沒有達到戰略性的關注,在巨頭內部想拿到很多的流量是很難的事情,所以對巨頭也不要那麼懼怕。

網際網路不是萬能的,只有標準化產品才適合網際網路。為什麼滴滴能做起來?滴滴做出行是非常標準化的產品。前面我講過,一輛新奧迪和三年的奧迪沒有什麼差別,我只關心從A點到B點,能有一輛車把我接過去就可以了,不大會關心車子好不好,對服務的影響差別不大。非標準化的產品要迅速發展難度都比較大,網際網路的優勢並不明顯。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的心臟-詳解共享單車核心原理
    共享單車的風靡,相信大家都有體驗過了,其原理功能大概一名理科生或者有著電子科技愛好的人大概都能猜出來,但是作為一名嵌入式工程師或做電子行業的一定會對裡面核心模塊感興趣,那今天我從網上搜集的一些信息(畢竟不敢自己拆...),和大家一起解開共享單車的秘密。
  • 共享單車 報廢求解(圖)
    換言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報廢共享單車的處理已迫在眉睫,而目前來看應該還存在很多問題,大家一起來想想辦法,該如何把這項工作推行下去,使之順利實施。」強制報廢無從談起按照共享單車強制報廢規定,一輛共享單車投放使用滿三年後即強制報廢。那麼問題來了,三年報廢期來臨後,面對街頭一輛看起來還完整的共享單車,如何知道它有沒有到報廢年限?
  • 共享單車競爭發展對策及建議
    共享單車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性  共享單車是將傳統公共自行車與移動網際網路結合實現的一種實時租賃模式,但由於其創新性,許多管理模式和技術尚未成熟,由此也導致了定位不準確、用戶實名制信息安全等問題。
  • 一文讀懂共享單車的核心技術原理
    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了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被輸往了世界上很多城市。 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了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被輸往了世界上很多城市。在我看來,雖然共享單車的實現並不複雜,其實質是一個典型的「物聯網+網際網路」應用。應用的一邊是車(物)、另一邊是用戶(人),通過雲端的控制來向用戶提供單車租賃服務。
  • 湘江評論丨黃超:形成合力,共享電單車才能找到「出路」
    近年來,長沙的私家車日益增多,導致城區部分道路在上下班高峰期間尤為擁堵,再加上城區停車位緊張,越來越多的市民已經習慣了「公交+共享電單車」「地鐵+共享電單車」的出行方式。共享電單車因為使用方便,收費不貴,市民對它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不過,筆者在城區走訪時發現,共享電單車的亂象已經較為突出,主要表現為電動車違規停放、違規載人、逆向行駛、人為地將共享單車丟棄在綠化帶內等。
  • 共享單車以幾何級數增長 須警惕「馬爾薩斯陷阱」
    共享單車的泛濫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如何治理,各方都感到棘手。  在北京市月壇街道辦事處,調研員董子琴指著幾張照片,向記者介紹他們和單車企業的合作。  董子琴:「這是我們的微信群,如果哪兒亂了,你看這兒,我就微信說:你這車壓到人行橫道了,不能壓這個的。他們就馬上就派人過來了。」  記者:「這是他們(單車企業)的工作人員?」  董子琴:「對的。
  • 共享單車困局:共享單車為何成了無人認領的「殭屍車」?
    共享單車面世之初,因其便捷的取車還車方式,切實解決了城市交通最後一公裡的「痛點」,也因環保、低碳的綠色出行方式廣受市民好評。然而,隨著共享單車的迅猛發展,廢棄共享單車卻成了城市交通「新痛點」,有淪為城市新型垃圾之嫌。好端端的共享單車為何成了無人認領的「殭屍車」?
  • 廢棄的共享單車,都去哪兒了?
    去年相繼有悟空單車、町町單車、3Vbike、小鳴單車、酷騎單車、小藍單車等玩家宣布退場,儘管後兩者被其他公司託管,但至今押金問題仍然懸而未決。2月7日,共享單車企業1號單車發布聲明稱,由於公司經營方向變化,即日起停運。這也是進入2018年後,行業內首個宣布退出的玩家。
  • 共享單車治理:不能無序停放,也不能倒退到「有樁時代」
    但讓人頭痛的單車亂停亂放也影響到城市交通秩序和市容環境。如何治理這一問題?是運用智能鎖車樁把共享單車「圈起來」,還是通過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合作共治?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今年8月份,交通運輸部公布了《關於鼓勵和規範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此後,各地紛紛出臺了本轄區內的規範共享單車指導意見。
  • 共享單車的「升級版」是什麼樣子?
    當新鮮感過後,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需要的還是一輛好騎的車。就像 iPhone,最近幾年用戶對蘋果的吐槽大多是創新少,只能用「姨媽紅」(好像不太準確哈)來換取存在感。當一款產品能夠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之後,大家都會對他有更高的期待。哪怕不是高科技,最起碼也應該讓大家嘗嘗鮮、見識一下吧!今天,極客公園和大家聊聊共享單車的升級版會是什麼?
  • 我被這詞環繞:共享單車
    這一年,共享單車在共享經濟的熱潮下應運而生。2016年底, 一張關於共享單車的手機截屏躥紅網絡,24個共享單車app霸滿了整個手機屏幕。一時間,以ofo和摩拜為首的二、三十個新的共享單車品牌紛紛湧入市場。共享單車是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產物,其實質是共享經濟。
  • 滴滴遇挫,單車退燒,共享經濟背後的黑洞是什麼?
    而現在的結果是除了網約車、單車、民宿這三個項目之外,其它的都已是偃旗息鼓。當然被淘汰的這些項目大多數是是其商業模式存在著巨大的缺陷、無法盈利等這些剛性問題。但現在來看,當頭部已經完成相對市場壟斷的項目都面臨嚴峻挑戰時,映射出的是整個共享經濟背後存在的巨大黑洞。
  • 襄陽共享單車嚴管來啦!
    [摘要]為進一步優化樊城區共享單車停放的監管,破解共享單車停放亂象,日前,樊城區城管局召開共享單車企業2020年第2次緊急集體約談會,明確單車停放管理「十必須」、「十不準」。其中明確要求,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運營企業要推廣應用電子圍欄等技術,綜合採取經濟懲罰、記入信用記錄等措施,有效規範用戶停車行為。 掃碼、解鎖……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方便快捷的共享電單車受到襄陽市民的青睞,但一系列問題也接連而來。
  • 超380000輛共享電單車!長沙出手了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4日訊(全媒體記者 鄧豔紅 唐朝昭)大量無牌的共享電單車違規投放及亂停亂放讓城市不堪重負,自11月12日起,本報連續報導了共享電單車的一系列亂象,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隨後,長沙多部門聯合開展了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市場秩序集中整治。整治成效如何?
  • 「共享單車」註定是智慧出行的一部分
    同時通過每個用戶299元的抵押金和每次使用的收入,使摩拜單車有了自己的盈利模式,巨大的現金流也為後續的投入帶來了保障;租賃和還車都很簡單,只需要一個APP和299元的保障金,就可以租賃一臺自行車,到達目的地後,在街邊任意白線區域內手動鎖車即完成歸還;摩拜單車們通過車內的晶片、GPS和SIM卡,即可知道自行車的位置,結合人們的搜索行為,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會形成一張自行車流動以及短距離出行需求的網絡圖,
  • 共享單車不再到處堆積如山 但用戶亂擺亂放問題仍難改
    廣州共享單車「禁投」一周年,記者帶你看效果廣州叫停共享單車新車投放後,共享單車市場的競爭從「求量」轉變為「求質」。在過去的一年裡,「禁投令」給這個行業、相關企業、用戶以及受共享單車影響的其他群體帶來了哪些影響?「禁投」能否解決共享單車帶來的諸多問題,又會不會產生更多新的問題?共享單車的管理該如何權衡各方利弊?
  • 共享單車的終極一戰:大佬撕逼、全球化、物聯網以及資本大戰
    共享單車中國原生的網際網路商業模式,與大多數網際網路創業模式不同的是,共享單車通過大規模硬體的分發,以出租單車的方式,獲取收益,與其他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相比,這種共享經濟模式顯得比較重,同時也暴露出來眾多的社會問題。
  • 古代竟然有「共享單車」?!
    一聽到共享經濟,很多人老覺得是個新鮮時髦的東西哈,可是你一分析其實沒啥稀奇的,不過就是把適合做公共產品的換了個馬甲,搞的還是租賃那一套嘛。那我們可以從提供的產品服務來說,古代提供的服務也很多,人家的共享經濟也是蓬勃發展。你看咱們現在不是有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嗎?古人早有,比方說在南宋的臨安城,那個時候呢就有了長車來代步。
  • 廣州市共享單車運營商招標結果出爐 青桔單車、摩拜等中標
    近日,廣州市2019年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運營商招標評標結果公布,青桔單車成功中標,份額為10萬。同時中標的還有摩拜和哈囉。公示日期為2019年6月4日至2019年6月10日。據了解,本次招標公告4月29日正式發布,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3家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運營商,未來3年內廣州市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投放運營配額為40萬輛。
  • 10年前就出現的共享單車,為啥在中國火了?共享單車的前世今生
    在智慧卡和App投入使用之後,就可以對共享單車的使用時間、運行裡程進行精確的記錄,收費難的問題得到了解決。表1列舉了主要共享單車投放城市的押金和收費標準。目前主要的收費形式為按照時間收費,且分為多個價格階梯。總的收費邏輯是在保持一定商業利潤的同時兼顧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