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共享經濟,很多人老覺得是個新鮮時髦的東西哈,可是你一分析其實沒啥稀奇的,不過就是把適合做公共產品的換了個馬甲,搞的還是租賃那一套嘛。
那我們可以從提供的產品服務來說,古代提供的服務也很多,人家的共享經濟也是蓬勃發展。
你看咱們現在不是有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嗎?
古人早有,比方說在南宋的臨安城,那個時候呢就有了長車來代步。
長車是啥車呢?
就那個時候的林肯寶馬吧,頂上有蓋,四周掛幔,是一種六人乘坐的長方形的馬車。
你要是有錢的話,交給。
押金給個日租費包下,四季也行,你自個兒自榨也行,親朋好友坐上去外出郊遊,飛上了拉風。
如果說啊我是工薪階層,覺得貴,那麼北宋開始啊,你出行還有新選擇,可以到教堂或者是叫鋪交押金租轎子,你單租轎子可以自個兒找人抬,也可以轎子和轎夫一起租啊,都隨你租完回來以後呢別人繼續和著叫。
哎這跟現在咱們共享租車是非常像。
那我們現在的轎子呃一般都是中式婚禮用得比較多了,而轎子共享,據考證,在民國時期還有會根據豪華程度、價位都不一樣,按照裡程來計費,比方說普通的兩人巧叫沒頂沒有棚的,租金是每一裡路六十文錢。
高檔一點的,有床、有座椅、有座兜的,像個小房子似的,租金為每一筆。
三角尖,那除了馬車、轎子要出行,古人講究綠色經濟,還有騎著馬、騎著驢、騎著牛,它非常的環保、無汙染。
那麼據考證啊,從唐朝開始呢,民間就開始有租驢的,京城密密麻麻有很多的就驢店啊,就是單例旁一個舅子的舅乃租賃的意思,就驢就是租驢,因為驢比馬便宜,跑起來還挺快,很受工薪階層歡迎啊。
不過呢你像驢呀馬呀,這是畜生啊,不看好的話容易四處亂跑,或者丟失或者是被盜。
故而呢聰明的古人會給每隻驢馬牛官方來個登記造冊什麼花色了,牙口如何呀?
同時烙鐵印上烙印,防盜、防偽、防走失。
欸您聽聽是不是跟咱們現在不同公司的共享單車,用不同顏色來標記區隔是一個路子呢?
除了交通工具啊,古代能共享的還有很多。
所謂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現在的共享公司不是都說公益也是他們的主要考量嘛。
言下之意啊,商業利益要佔大部分。
而在古代很多共享資源那可是完完全全的純功利,不讓使用的人花一分錢,這一點哈真的值得我們現代人羨慕。
比方說古代有很多資源共享和私家藏書共享就值得點讚。
所謂的資源就是自個兒家的花園,亭臺樓榭、花草綠地、文人雅士修建起來都很有共享精神,絕不孤芳自賞,而是敞開大門歡迎附近老百姓進出遊玩,絕不賣票。
簡單來說呢就相當於免費搶公園兒,情侶裡邊談情說愛的都可以領著孩子、老人轉轉也可以,三五好友吟詩作賦也可以。
像是在宋朝哈,有一為我們非常熟悉的文豪叫範仲淹。
官兒做得很大啊,宋朝公元。
工資也高啊,晚年做公益就捐出了所有的錢,在老家蘇州辦了一個範氏義莊,也就是個人救濟站翻。
老家有範氏族人都給定期到這裡領錢、領糧、領衣服。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範仲淹是傻了吧,就勸他這麼大數目的錢,何不在都市洛陽買塊風水寶地,建個園林養老,多好啊。
範仲淹笑笑說,洛陽很繁華,遷客騷人、有錢人都蠻多,所以到處都有風格不同的自駕原理,我想去就去,想玩兒就玩兒,何必自個兒再造一座呢?
欸這反映出的是宋代普遍共享的情況,絕不是因為範仲淹他官兒大,所以大家都讓他免費遊玩。
咱們呢再舉一個例子,你看上海以前有比較有名的私家園林,申元豫園,張元、徐元豫園,這些呢最早都是。
私人造的啊,可是附近老百姓進去絕對不花一分錢,哪像現在哈我上上個月剛去幾十塊錢的票價,那剛講到的這個私家藏書也是一樣的哈。
古代文人都好藏書,成百成千上萬的收藏銀子寬裕點兒呢都可以給自個兒修個藏書樓。
當時呢只要你是讀書人,都可以進到主人家的藏書樓免費借閱。
哎就有點像現在的圖書館,絕對公立不收費。
那說到這兒呢,我還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內容啊剛好上午呢我看到一個網友的評論,他說啊現在只要接上網掃掃二維碼,除了老婆,好像啥都能共享。
其實啊他說得有道理,但並不完全對,為啥呢?
因為現代不行不代表古代不行啊這個共享老婆啊現在聽起來都是什麼狗屁事兒,可是古代確實真有這個現象啊。
哎不過說起來是有。
這悲傷啊,都是因為貧窮惹的禍。
那我專門查了查,從南北朝開始,民間就一直有這事兒,官府是管也管不住。
因為在古代呢,勞動婦女的地位不高,很多人娶了媳婦兒呢就把老婆當成了自個兒的私產。
貧苦人家有一對兒沒一對兒吃不上飯的時候怎麼辦呢?
只能被逼無奈把老婆租出去。
你比方說在北宋熙寧七年,因為常年乾旱,又引發蝗災,老百姓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苦,所以滯期麥子的情況非常嚴重。
這個時期呢,做官的蘇軾就在給皇帝的一封奏摺中痛心地寫道:二十年間,因為欠苗、賣田宅、僱妻女的人不可勝數矣。
就很清楚地表明,的舊社會有這種醜陋的共享。
就是把老婆暫時借給別人,換一筆錢。
期限到了,再把老婆領回來。
此等共享啊應該是被我們現代人唾棄和鞭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