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製作第一步——採治

2020-12-03 嶺南曬寶

今天我們來說說青銅器的第一步:採治。我看很多人都喜歡寫銅器或青銅器,但是對於他的採治這種屬於學術上的問題很多都不怎麼去寫。往往收藏任何一類藝術品其實都有從他的第一步開始研究,只知道研究他的形成結構和成品的外觀往往會失去很多意義。

青銅的採治,需首先將銅礦石治煉成純銅·純錫礦石治煉成錫,然後把銅和錫按不同的比例治煉成銅錠。而不是像有些人所想的在治煉銅的時候加上錫。

我國廣袤的土地上蘊藏著豐富的銅礦,其作為冶銅的重要原料很早就被記錄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據戰國時的《管子·地數篇》記載:「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山,……上有慈石者,下有鉛錫赤銅。」又據戰國時期的《周禮·地官》記載,當時還設有管理礦山的礦人。新中國建立以後,在湖北大冶銅綠山,湖南麻陽九曲灣,內蒙古赤峰市林西,江西瑞昌銅嶺,安徽南陵、銅陵等地發現了古代採冶銅礦遺址。在銅礦開採遺址附近一般都發現有冶煉遺址,這說明當時銅礦冶煉環節是就地進行的。

中國古代的採礦技術在商周時期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當時的礦工能將開拓延伸到數十米深的地下,利用木立支持在地層深部構建成龐大的地下採場,並利用因井口高低不同而產生的氣壓差形成自然風流,解決了通風問題。

中國在新石器晚期就進入了銅石並用的時代。古人最初採集銅礦石,是為了提煉純銅。純銅因為是紅色,所以叫紅銅。紅銅雖然可以直接鍛打並能熔鑄工具,但硬度低,質地軟,不夠鋒利。所以古人在提煉使用紅銅過程中發現與錫·鋁熔鑄在一起克服了以上弱點。

青銅文化的出現和發展是建立在治金髮展和完善的基礎上。煉銅豎爐,爐高12—14米,有石塊支撐在爐缸底部,用以保溫防溼,防止爐缸凍結;爐缸壁上有呈喇叭形的、口徑5釐米的鼓風口;爐旁設有工作檯,用於加料和安放鼓風設置。還有利用封閉已經廢棄的巷道的辦法,控制因不同井口的空氣壓差而自然形成的氣流,使之到達工作面的最深處。另外,他們還採取了將礦石在井下進行初選,然後將貧礦和廢石填充採空區,以及將品位高的礦石通過設在各層平巷上的轆轤逐級接力提運到井上等方式。這些跡象都說明春秋時期銅的採掘和冶煉技術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中國古代的青銅合金配比技術十分複雜,反映了青銅器鑄造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體現了對金屬硬度及韌度的雙重追求。商周時期,青銅器的合金配比很有講究,其早期和晚期青銅器的合金變化差別較大。商代早期的容器主要為錫青銅,這類青銅器含錫量較夏代有所增長,但含量仍屬中等;商代後期的容器以含錫量中等偏高、高含量者居多。另外,從這個時期少量的鉛銅器來看,其含鉛量大多較高。商代後期的武器主要成分為錫青銅。至於這個時期的各類生產工具,已經很少再有用錫青銅製造的了,就算有的話,其含錫量也較高。西周時期錫青銅的含錫量以中等者最為普遍,鉛青銅則比較少見了,極少數鉛青銅器的含鉛量也較高。此外,在這個時期的青銅容器中,錫青銅類已佔有一定的比例。

青銅時代,由於人們掌握的金屬只有銅、錫、鉛、金、銀等數種,在配製合金時沒有新的金屬可超出青銅所特有的優越性能,因此只能不斷尋求不同的銅錫比例來鑄造各種青銅器。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青銅器製作工藝探析
    青銅禮器的生產製作是整個青銅時代的工業核心,有一套複雜的系統流程,後人通過對青銅器上留存的鑄造痕跡的分析,可以反推出古代青銅器的生產流程和鑄造工藝,總結其中蘊含的工藝思想,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古代社會。
  • 硬核歷史:為什麼沒有兩件一模一樣的青銅器?青銅器是怎麼製作的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發展和提高,我們使用青銅器的次數也越來越低。青銅器是我們國家的專屬嗎?它是最早起源於我們國家的嗎?它的發展又是什麼樣子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一揭秘青銅器的前世今生。對於青銅器我們的認知可能只停留在司母戎鼎,四羊方尊。然而青銅器並不僅僅是某一件器物。青銅器是指是由青銅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
  • 論古代青銅器的製作方法與文化價值
    引言古代青銅器冶鑄技術,是我國科技史研究上的一個重要課題。這個課題雖已有不少學者探討。仍有若干疑難問題有待解決。這裡只能根據已有成果,試作簡單的概括。青銅器的製作過程,應該從青銅是怎樣生產的說起。製作陶範要經過制模、制型、合範這三道工序。制模是用泥塑成要鑄造的器形。在殷墟曾發現這種泥模,上有硃筆畫的花紋。花紋的凹入部分用刀雕刻,凸起部分則用泥琢好貼在模上。泥模完成後烘乾,塗以油脂,用以制型。制型是先在模外敷泥,隨後將模外敷的泥切割成若干部分,取下修飾燒烤,成為外範;同時按照所鑄器壁形狀的要求,製成內範。
  • 古代人的科技有限,這麼精美的青銅器是怎麼被鑄造出來的
    在古代造青銅器,通常分為採冶與鑄造兩大過程。首先是採冶。就是分別用銅礦石和錫礦石,加上木炭,冶煉出來的是紅銅和錫。持續時間最長,日產量巨大,這裡為人們供應了多少青銅器啊。其次是合金鑄造。這個複雜了,分為合金、制範、澆鑄三個工序。第一是合金,就是根據經驗或要求按多少比例把銅與錫摻在一起,在爐中加熱熔化,得到按比例混合的青銅熔液。
  • 古時的青銅器是咋製成的?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大盂鼎古代的青銅器,尤其如后母戊大方鼎那樣龐大的青銅器都是怎樣製成的呢?古人鑄造各類青銅器最常使用的是範鑄法,下面給大家簡介一下範鑄法。第二步,翻範,在模型表面刷上一層油,再敷上厚厚的泥土,幹了以後再把外層的泥土分塊切開,我們把這層泥塊叫做「外範」;然後再把模型表面的花紋刮掉,刮掉多厚,將來鑄造出來的青銅器就有多厚,我們把刮掉花紋的模型叫做「內範」。第三步,澆鑄,把「外範」和「內範」合在一起,再給形成的空腔裡澆鑄青銅液。
  • 為何青銅器如此珍貴?回顧青銅器發展史,了解青銅器背後的智慧
    青銅器是我們國家古代的一項重要的發明,但是青銅器並不是我們國家第一個發明出來的,青銅器最早出現的國家是古巴比倫的兩河流域,是6000多年以前的,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就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而中國最早的青銅器出現在距今5000到4000年,就相當於堯舜禹時期。
  • 青銅器作假手段及真假鑑定方法
    雖然此種方法下青銅器偽造得很逼真,但其材質、紋路、鏽色等無法比擬真品,特別是偽鑄的青銅器沒經過地下長期的氧化或腐蝕,因而器體普遍過重,通過分析其重量可辨真偽。拼接法:青銅器深埋地下,常年腐蝕破壞難免造成某些部位的破損,偽造者經常是「移花接木」,將不同的幾件銅器拆分,然後通過粘湊的方法,重新打造一件「完整」的青銅器,再附之泥土、假鏽,亂人耳目。
  • 國之重器,青銅器的鑄造與裝飾
    青銅器的鑄造與裝飾青銅器為國之重器,考古學者將早期人類文化的發展過程,根據生產工具和武器的材質,區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由此可見青銅的時代重要性。今天館長給大家介紹一下青銅器主要的鑄造和裝飾技術什麼是青銅器青銅器,古稱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它化學元素(錫、鉛等)的合金,剛鑄好的青銅器是金光閃閃的,因為其銅鏽呈青綠色,因而得名青銅器。
  • 古玩市場,青銅器幾件是真的?
    記者走訪了5家經營銅器的店面,其中有三家藏有少量青銅器,最多的一家也僅有4件。「那個時期人口少,製作青銅器的過程繁雜、耗時,所以產量很少,青銅器多是給統治階級和貴族陪葬使用,」國家文物鑑定估價師熊勝華介紹。雖然湖北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但這些真品目前大多深藏於博物館中,不可能外流,收藏家手上的一部分也是極少公開。
  • 青銅器大揭秘: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而青銅器則是各大博物館的重頭戲,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幾乎收藏了國內最重要的青銅器,也成了青銅器愛好者的必去之地。那麼,對於初入門的愛好者來說,除了欣賞那種不可言說的「獰厲神秘」,我們還應知道些什麼呢?
  • 青銅器影拓究竟是一門怎樣的技術?在今天還有什麼意義?
    於是從隋唐時期開始,便有人開始嘗試仿照製作石碑拓本的方式來為青銅器上的金文進行拓印。不過由於青銅器的表面不似石碑那樣平整,這讓拓本的製作變得相對困難。不過隨著西方文化逐漸傳入中國,人們在製作全形拓的同時採用了西方素描的部分技法,使用不同濃度的墨對不同青銅器的各個部位進行拓印,這讓全形拓的拓本具有了合理的光暗視覺表現,讓其還原度變得更高,在當時這對於青銅器文化的推廣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
  • 青銅器經典館藏鑑賞
    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隨後,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春秋晚期至戰國,由於鐵器的推廣使用,銅製工具越來越少。秦漢時期,隨著陶器和漆器進入日常生活,銅製容器品種減少,裝飾簡單,多為素麵,胎體也更為輕薄。
  • 青銅器,你應該是什麼顏色的?
    我相信,當許多朋友參觀博物館時,他們會遇到這樣一種奇異的情況:紅、綠、黑、灰,都可以稱為青銅器。那麼,青銅器是什麼顏色的呢?.事實上,重要的問題是你看到的青銅器不是同一個青銅器。青銅是一種銅錫合金,通常含有少量的鉛.在青銅修復過程中的實驗中,我們發現銅和鉛作為常數,錫作為變量。
  • 中國青銅器的象徵意義和獨特魅力——專訪故宮青銅器修復專家
    初入故宮時,正好趕上為英國一家公司製作一批故宮院藏青銅器的複製品,我和其他十幾位同事用了三年的時間製作完成了這些青銅器的複製品。對於我們這些剛入行的新人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寶貴的鍛鍊機會。青銅器修復這門手藝的學習,通常都是從複製開始的。在這三年中,我掌握了複製青銅器的基本工序和技術,為今後的文物修復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怎麼辨別真假青銅器(一)
    鑑別青銅器的真偽是個複雜的問題,最常用的是從鑄造方法上辨別真假。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大部分採用的是「陶範法」。僅在河南安陽殷墟遺留的一個商代青銅器作坊遺址,就發現鑄造青銅器的陶範1萬多塊。而偽造的青銅器大部分採用「蠟模」,也叫失蠟法。到了後代的偽造者為了偽造的更逼真,也開始使用類似「範鑄法」的鑄造方法,但是和古代的「陶範法」完全不同。所以判斷真假青銅器用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 西周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西周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1, 5,青銅器是由青銅(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的。因為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所以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5000年至6000年前的西亞兩河流域地區。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青銅器在2000多年前逐漸由鐵器所取代。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堪稱藝術價值最 高。
  • 商代青銅器真假如何鑑別?
    商代青銅器真假如何鑑別? 1,銘文也稱金文,吉金文字的簡稱。是指鑄造或鑿刻在商代青銅器上的文字。 2,青銅器歷代都被稱為國之重寶。它的製作對象是皇帝或者王公大臣,地位非常高。國家有大事的時候都要用青銅器作為禮器,所以青銅器以禮器為主。最主要的器形包括鼎、鬲、簋、簠、豆、敦、爵、斝、觚、觶、觥、尊、卣、彝、壺、盤等。這些名稱在宋代就已經定了,主要來源於青銅器的銘文,沒有銘文的就約定俗成,一直流傳至今。
  • 古董 青銅器 年份與真假 炮火連天的古董界 如何辨別與收藏
    青銅器、何為青銅器,首先得有銅、無論古代還是如今高仿銅器、統一分為兩種材料、 銅加錫、鎳、鉛、磷等材料合成,這種材料做出的青銅器 顏色漂亮,成品顏色深黃加微紅。還有一種就是純銅,成品顏色淺黃加微白。 製作工藝有三種工藝,翻沙鑄造、雕刻工藝、和焊接工藝。
  • 溯源「大一統」背景下「青銅器」鑄造標準的「和而不同」
    在距今5000-4000年的堯舜禹代,中國人已開始冶鑄青銅器。在距今約5000年前的龍山時代遺址裡,考古學者就發現了先民們製作的青銅器製品。而在4000多年前,中國人已掌握了用銅錫合制青銅器物,包括炊器、食器、祭器等。 青銅器是我們祖先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
  • 中國古代青銅器,你知道哪些?
    儘管中國不是最早出現青銅器的國家,但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 因為中國青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技術高超及品種繁多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獨特地位並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