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典型生態系統和重點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2021-01-10 中國政府網

自然保護地佔國土面積百分之十八以上
我典型生態系統和重點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在5日開幕的第二屆世界生態系統治理論壇上透露,目前我國自然保護區等各類自然保護地達11029處,佔國土面積18%以上,典型生態系統和重點物種得到有效保護,許多地方的生態狀況逐步好轉。

張建龍指出,中國政府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基本方略,把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奮鬥目標,實施了一大批重點生態治理工程。通過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大規模開展退耕還林還草,努力保護森林生態系統,修復草原和溼地生態系統,治理荒漠生態系統,著力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積極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已經取得明顯成效。

為推動全球生態系統治理取得成效,張建龍提出三項倡議:一是共同推進可持續發展進程,保護、恢復和促進可持續利用陸地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共同努力;二是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切實履行相關國際公約,加強履約協作,制定生態應對方案,保護和修復森林、溼地、草地和荒漠生態系統,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三是共同打造生態治理新體系,堅定推行多邊主義,以規則為基礎,以公平為導向,以共贏為目標,打造合作共贏、共建共享、和諧共生的全球生態系統治理新體系。

開幕式上,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說,世界生態系統治理論壇致力於解決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重要議題。聯合國高度重視本次論壇中涉及議題。聯合國秘書長在2018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進展報告中指出,各國正在加強保護森林和陸地生態系統,森林消失速度已經放緩,但其他陸地生態系統的保護仍需加快行動。呼籲本論壇的所有參與者加快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聯合國森林戰略計劃(2017—2030年)》《聯合國森林文書》以及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關注生態系統資本與服務、城市生態系統治理以及生態系統治理創新與減貧。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幹事英格·安德森說,生態系統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沒有良好的生態系統,就沒有安全的飲用水、食品、清潔的空氣,也沒有人類文化和精神的來源。當前全球生態系統面臨著嚴重威脅,急需我們行動起來,共同治理生態系統。希望通過本次大會,探討生態系統治理如何幫助我們實現可持續發展。

據悉,在第二屆世界生態系統治理論壇三天的會期中,將平行召開生態資產與生態系統核算、城市與鄉村生態系統治理及生態治理和社會參與三個專題研討會。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將通過主旨演講、小組討論、高端訪談的形式,圍繞解決生態系統治理體系破碎化、構建生態命運共同體進行探討,將對健全全球生態系統治理體系,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全球生態系統治理知識和經驗的國際分享作出貢獻。(記者 李慧)

相關焦點

  • 《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發布:90%典型生態系統獲保護
    白皮書指出,經過多年努力,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全省90%的典型生態系統和85%的重要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地處中國西南的雲南,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庫,及中國西南乃至東南亞的生態安全屏障。雲南省國土面積僅佔中國的4.1%,卻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態系統類型,高等植物及脊椎動物種數均超過全國的一半。
  • 雲南省森林公安部門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執法力度 有效保護生態系統...
    近年來,我省充分發揮森林公安作為保護生態環境專業警種的作用,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執法力度,有效保護了全省90%的典型生態系統和85%的重要物種。 內外雙防 密織防線今年2月,施甸縣森林公安局民警在村裡巡查時,正處於他們監測中的一群候鳥降落後就沒了蹤影,1分鐘……5分鐘……「肯定是出事了,快走,過去看看!」有經驗的民警拿上裝備就往候鳥降落的山頭跑去。
  • 專家解讀國家公園:主要用於保護生態系統、兼顧保護重要物種
    而且,很多時候,不易看出生態系統保護有哪些具體需求,也不易看出生態系統保護的效果,通過這些對生態系統重要的動物的相關情況,就易於了解這些方面——到底是哪些動物呢?竊以為要先了解若干概念:指示物種、旗艦物種、傘物種、基石物種。從管理工作而言,重點是前二者。
  • 浪潮打造亞洲象生態保護系統 用科技賦能瀕危物種和生態保護
    監測員人工瞭望、追蹤觀察和無人機觀測等方式先後出現,為加強野生亞洲象的監測預警發揮作用。但傳統的人工瞭望和觀測方式無法滿足新的生態保護和長遠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生活在雨林深處的亞洲象種群行為模式、生活習性及生態環境也在發生改變,科學家們需要更多的數據來掌握亞洲象的習性和規律,為亞洲象長遠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 綠色發展要聞丨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印發
    ,保護和修復黃河三角洲等溼地,實施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加強礦區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使區域內水土流失狀況得到有效控制,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並保護區域內生物多樣性。以海岸帶生態系統結構恢復和服務功能提升為導向,立足遼東灣等12個重點海洋生態區和海南島中部山區熱帶雨林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面保護自然岸線,嚴格控制過度捕撈等人為威脅,重點推動入海河口、海灣、濱海溼地與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多種典型海洋生態類型的系統保護和修復,綜合開展岸線岸灘修復、生境保護修復、外來入侵物種防治、生態災害防治、海堤生態化建設、防護林體系建設和海洋保護地建設,改善近岸海域生態質量,
  • 三部門制訂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遏制物種衰退
    《方案》提出,到2020年,水生生物多樣性觀測評估體系、就地保護體系、水域用途管控體系和執法體系得到完善,努力使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下降速度得到初步遏制;到2030年,形成完善的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律體系和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機制,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得到切實保護。
  •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
    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規劃》稱,目前,我國生態環境質量呈現穩中向好趨勢,各類自然生態系統惡化趨勢基本得到遏制,穩定性逐步增強,重點生態工程區生態質量持續改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服務功能穩步提升,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骨架基本構築。
  • 《全國生態保護「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發布實施《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綱要》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部署今後一個時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功開展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中國活動。  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部聯合相關部門開展了全國重點生物物種資源調查,完成了相關物種編目和調查報告,指導31個省(區、市)開展生物多樣性評價,生物多樣性科研和監測能力得到提升。
  • ...秦嶺野生動物與生態系統保護調查之四:生態系統 萬物的普遍聯繫
    有傷害就有保護。人性的不同側面在對待野生動物的具體事件中得到完整體現。2017年3月12日,陝西高速集團西漢分公司秦嶺路政中隊接到電話,過路司機稱秦嶺二號隧道出口發現一隻麂子被撞傷。為避免過往車輛對省重點保護動物麂子造成再次傷害,路政、交警部門立即赴現場管制交通,將受傷的麂子送到林業部門救助後放歸山林。
  • 生態雲南 | 驚喜!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現身白馬雪山保護區
    生態雲南 | 驚喜!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現身白馬雪山保護區 2020-12-29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藏高原"植物基因庫"得到有效保護
    ,生態環境逐步改善,野生動植物資源和植被得到有效保護。> 孟達自然保護區於2000年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建立,總面積17290公頃,是青海次生林中植物種類最多、群落系統最為複雜的林區,是我國西部罕見的古亞熱帶、亞溫帶和亞寒帶南緣植物的匯集生長區,也是青海唯一一個以野生植物為主的自然保護區。
  • 雲南90%以上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
    △滇金絲猴雲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核心和交匯區域,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庫,也是中國西南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12月6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近年來雲南省多措並舉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目前90%以上的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亞洲象、滇金絲猴數量明顯增加,六年來兌付野生動物肇事保險金2.97億元。
  • 3部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
    《規劃》中明確的這些重大工程是推動全國和指導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完善有效的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模式,加快自然生態系統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主戰場。  第三,《規劃》為各地進一步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供了重要的指導。
  • 青海:從瀕危物種保護看生態回報
    從打響保衛藏羚羊的第一槍,到青海湖湟魚資源保護政策的實施,再到全力改善雪豹的棲息環境。在新的時期,新的環境下,青海為瀕危野生動物創造了良好、安全的棲息環境。多年的保護,身居青海大地的瀕危野生物種種群不斷增加,尤其是以雪豹、湟魚、藏羚羊等明星級物種為代表。這些瀕危物種種群數量的增加,對維持我省生物多樣性,以及我省生態環境的回報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恩施州生態系統保護成效顯著
    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土更淨、城鄉更美,生活在恩施的人們切實感受到生態環境變好帶來的紅利。森林素有「地球之肺」的美稱,溼地被比作「地球之腎」,可見森林和溼地的重要性。近年來,隨著我州森林覆蓋率、溼地保護率逐年提升,物種的多樣性隨之增加,金絲猴、中華秋沙鴨、小天鵝、鴛鴦、黑冠娟隼、蛇雕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在我州棲息,成為它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溼地的功益是指溼地實際支持或潛在支持與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生態過程,支持和保護人類活動與生命財產的能力,即經濟學上的間接利用價值;直接利用價值則是指溼地的用途,即溼地的生產價值,是溼地的某些資源直接利用所產生的價值。
  • 生態保護「十三五」規劃綱要印發:明確了四大主要任務及四項保障措施
    中國環境報訊 環境保護部日前印發了《全國生態保護「十三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指出,「十二五」時期,各級環保部門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保護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在示範引領、系統保護、綜合監管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部分重點保護物種種群數量穩中有升。
  • 三部門介紹《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
    《規劃》從國家層面對全國自然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工程布局、治理思路、治理措施、保障政策作出了系統部署,《規劃》中明確的這些重大工程是推動全國和指導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完善有效的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模式,加快自然生態系統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主戰場。第三,《規劃》為各地進一步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供了重要的指導。
  • 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天津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性改善
    尤其是優化生態環境方面,實施最嚴格的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十三五」期間,天津市深入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推進生態治理恢復,強化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改善優化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自然環境,使天津市的野生動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
  • 保護雪豹及其生態系統刻不容緩
    保護雪豹及其生態系統刻不容緩雪豹,位於高山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因其常在亞洲腹地的高山雪線附近活動,善於攀巖,行蹤隱秘,被譽為「雪山上的精靈」。全球雪豹潛在棲息地面積約302萬平方公裡,橫跨中亞和南亞地區的12個國家。保護雪豹及其棲息地對維持生物多樣性、維護高山生態系統健康以及提高人類福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