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水族珍品——石蛙

2020-12-06 騰訊網

石蛙,是傳統醫食兼用的名貴兩棲動物,有「百蛙之王」之美譽,人們稱之為「食之長壽、藥用化瘡」的珍貴野味,是麗水人民引以為傲的名貴山珍,因其特有的營養、保健及藥用價值而深受消費者青睞。過去,麗水廣大鄉村的山澗溪谷中具有豐富的石蛙野生資源,後來由於人類的大肆捕捉,野生資源破壞極為嚴重,發展石蛙的人工養殖,已是大勢所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石蛙的人工養殖受到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二十一世紀以後逐步進入發展高潮,麗水的石蛙養殖真正起步於2010年前後,到2018年,全市養殖單位已經有100多家,基地面積500多畝。石蛙養殖已經成為我市重點發展的三大生態精品產業之一。為了讓大家更多地了解石蛙,現將其生物學習性簡要介紹如下。

一、分類與分布

石蛙,學名棘胸蛙(R.spinosa),又名石蛙、石雞、棘蛙、石鱗等,屬脊椎動物門(Phylum 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兩棲綱(Amphibia),滑體亞綱(Lissamphibia),無尾目(Anura),參差型亞目(Diplasiocoela),蛙科(Ranidae),蛙屬(Rana),是我國特有的大型蛙類。

棘胸蛙在我國分布廣泛,分布區域主要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香港和廣西,尤以西部的井岡山、寧岡、安福一帶山區數量較多。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由於人為的大量捕捉,既有的野生數量驟降,為滿足人類消費需求,發展人工養殖業已成大勢所趨。

二、形態特徵

棘胸蛙形似黑斑蛙,但比黑斑蛙粗壯肉肥。全身披灰黑色,頭扁而寬,吻端圓,吻稜不顯。鼻孔位於吻與眼之間,眼間距小於鼻間距,兩眼後端有橫置的膚溝,顳褶極明顯。兩眼間有一黑橫紋,上下唇邊緣有黑縱紋。雄蛙皮膚粗糙,長有一對咽側內聲囊;背部有成行的長疣和小型園疣,多成行排列而不規則;頭、軀幹、四肢的背面及體側布滿小圓疣,疣上還有分散的小黑棘,以體側最明顯,胸部滿布分散的大刺疣,刺疣中央有角質黑刺,故名棘胸蛙。雌蛙胸部無刺,背部散布小型園疣,腹部光滑有黑點。

棘胸蛙雄大雌小,雄蛙體長約8至12釐米,體重可達250~750克。前肢粗壯,指端膨大成圓球形,指側有厚緣膜;關節下瘤及掌突均發達,第一指基部粗大,內側三指均有黑刺。棘胸蛙後肢肥碩,脛趾關節前伸可達眼部,跗褶明顯;趾間全蹼,第一、五趾的游離緣有膜;關節下瘤發達;內耳突發達,無外耳突。

三、棲息習性

棘胸蛙屬兩棲類動物,既能在陸地活動,也能在水中生活,一生離不開水。它對生態條件要求較苛刻,需要「清、涼、靜」的棲息環境。「清」就是要求水質清新,無汙染;「涼」則要求水溫適中,最好終年水溫保持在 l5~26℃;「靜」就是要求棲息地遠離人類活動區,林木蔥鬱,環境幽靜。

棘胸蛙喜棲息在底質為砂質的水域,常生活於深山老林的山澗和溪溝的源流處,尤喜棲居在懸巖底的清水潭及有瀑水傾瀉而下的小水潭,或有水流動、清晰見底的山澗溪流中。要求水質中性至弱酸性,即pH值6.0~7.0。人工養殖棘胸蛙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場地選擇的合理性,即養殖場的生態環境是否適宜於棘胸蛙的生長和繁殖。

棘胸蛙是穴居性動物.白天多匿藏洞中或洞口。洞穴一般為自然石洞或土洞,繁殖季節時居石洞者較多。洞穴多在溪流岸邊靠近水面,或者洞口有一半在水面之下,洞底略低於洞口。這些洞口一般不大,較光滑,進出洞時不易擦傷體表。洞深一般為20~25釐米或更深。冬眠時,往往雌雄同居,大小共處一穴。

四、活動特點

棘胸蛙習慣晝伏夜出。白天很少外出活動,只有到黃昏時分,才從匿藏處爬出,沿山坡或溝谷草叢尋覓食物,直至午夜甚至黎明時分才返回洞穴棲息。通常在天氣涼爽的晚上,其覓食活動最為頻繁。棘胸蛙活動範圍一般不大,只限於穴居周圍幾十米的範圍內。

棘胸蛙感覺器官特別靈敏,尤其是對氣候的變化最為敏感。每當熱帶氣旋來臨之際,天氣悶熱的時候,棘胸蛙往往會傾巢而出,蹲在潮溼的石崖高處,或在溪流的草叢中納涼,並頻頻發出「嘓」、「嘓」的鳴叫聲,聲音洪亮,幾十米遠處就可聽到。山區的村民常以此來預測天氣的變化。在繁殖季節,棘胸蛙也會發出鳴叫聲。棘胸蛙攀爬和彈跳能力都很強,可彈跳1米高,即使是剛變態的幼蛙,也可彈跳 40釐米高。在自然條件下,為了覓食和其他原因,它常沿著水潭邊的石壁攀爬,因而又有「石蛙」之稱。在人工圈養條件下,也會沿著直立的池壁攀爬。剛到新的環境時,很不安分,往往利用其良好的攀爬能力和彈跳力進行逃脫。因此,養殖棘胸蛙時,不論是剛從野外捕回的種蛙,還是自行孵化養殖的商品蛙,都要做好防逃工作,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棘胸蛙對噪音和震動異常敏感。當聽到噪聲,或感覺到有震動時,它即迅速逃回洞穴,即使是正在攝食,也會棄食而逃。因暴雨造成水位上漲和水流渾濁時,棘胸蛙會自行爬上高處,或入洞匿藏。因此,山區的村民稱棘胸蛙為「山精」。

棘胸蛙的活動強弱與外界的環境條件有密切的關係,水溫水流等變化對其影響尤為明顯。它在冬季寒冷季節都蟄伏起來,不吃不動,雙眼緊閉,對外界沒有反應,進行冬眠,主要靠體內貯存的養分來進行極為微弱而緩慢的新陳代謝。根據觀察,一般在霜後(秋末水溫低於15℃),開始冬眠,驚蟄前後水溫(在15℃以上)陸續復甦,冬眠期約100多天。冬眠期間,若天氣睛暖,水溫高於15℃時。也有部分石蛙伏在洞口或跳出洞穴活動。冬眠時,棘胸蛙喜棲居於山溪的深水潭內或溪邊有泥土的洞穴內,其抗寒性比石洞要好。在夏秋季節,其棲息水溫高於28℃時,減少攝食甚至停食,出現夏眠現象。棘胸蛙成蛙的致死高溫在31℃左右。

五、食性

棘胸蛙不同發育階段的食性差別很大。剛孵化出膜的小蝌蚪,以自身的卵黃囊為營養,卵黃囊消耗後即開始覓食。在蝌蚪階段,自然條件下,早期小蝌蚪主要攝食水中體積較小的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如藻類和纖毛蟲、草履蟲等。後期大蝌蚪則吃食水中體積較大的苔蘚、植物碎屑,甚至吃食蚊子幼蟲等。人工飼養時,可投餵一些高蛋白的飼料,如蛋黃、豆漿及魚粉等。變態後的幼蛙食譜較廣,以食昆蟲為主,主要吃食當地生長繁殖的昆蟲、蚯蚓、蜘蛛、金龜子、小蜈蚣、大螞蟻和蟋蟀等動物。個別蛙類還攝食小螺和植物嫩葉花果種子等,食性複雜。

棘胸蛙的視力較差,天然生長的棘胸蛙習慣於捕食活物。當它發現目標時,即迅速跳起,直撲食物對象並攝住食物,用其特有的舌頭把食物粘捲入口腔以吞下。它的胃容量較大,一般情況下,傍晚和夜晚大量攝食,白天則進行消化吸收。在人工養殖時,從小經過調教,它也能攝食飼料,這時可投餵由魚粉、碎螺肉、麥麩和玉米粉等配製而成的混合飼料。

六、年齡與生長

棘胸蛙的生長速度取決於食物、溫度和水質等因素,不同的生長條件,其生長速度差別很大。它的生長過程可分為蝌蚪期、幼蛙期和成蛙期三個階段。

棘胸蛙蝌蚪完成整個變態需90~130天,有的甚至長達150天。蝌蚪和幼蛙階段的生長速度略快於成蛙階段的生長速度。

剛孵出的棘胸蛙蝌蚪體長僅 1釐米左右,體重約 0.5克,在人工養殖時,從剛變態的幼蛙開始,進行馴食,幼蛙和成蛙也會吃食死料(包括人工飼料)。

剛變態的棘胸幼蛙體長2.0~2.5釐米,重3~4克。幼蛙階段生長速度較快,第一年體重可達 20~40g克,翌年達 80~150克,第三年上半年可增至160~200克。雄性個體的生長速度快於雌性個體。雄性個體最大可重達750克,雌蛙個體最大重達 600克左右。

七、生殖習性

棘胸蛙為雌雄異體,其性成熟年齡為2齡。成熟個體的大小因食物豐歉而有較大的差別,體重 100克以上的個體多具有生殖能力。性成熟的雌性個體繁殖季節腹部飽滿、柔軟。同一批生長成熟的生殖群體,雄性個體往往大於雌性個體。

棘胸蛙的產卵量因個體大小、水溫及性腺發育狀況而有差異。它的交配一般在晚上進行,交配前,雄蛙發出「呱呱」的求偶聲吸引雌蛙,雌蛙聽到叫聲則在水中徘徊,有時發出「卡卡」的應和聲,尋求擁抱。抱對時,雄蛙騎伏在雌蛙背上,並用其前肢緊抱雌蛙,精、卵同時產出,進行體外授精。

棘胸蛙產卵的時間隨個體成熟的差異和地域的不同而有先後。一般產卵期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9月中旬。棘胸蛙群體產卵大致一年分3批,第一批在4月上旬,第二批為5月底至6月初,第三批為7月上旬至9月初。同一個體一年產卵1~2次。

棘胸蛙卵常產於水流平緩的淺水處,附著在石塊、水生植物體上,卵外的膠質膜遇水膨脹變厚,粘性強,相連成索狀或葡萄串狀,有時長達20釐米左右。卵的直徑一般為4毫米,最大可達5毫米。蛙卵的孵化時間因水溫而異,通常在8~15天後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內的大石逢內或碎石堆中,在適宜的環境中,一般經50~78天變態成幼蛙。

來源:麗水香魚

不要錯過

相關焦點

  • 石蛙假死吃青竹蛇
    石蛙,學名棘胸蛙,別名挺多,又名石蛤蟆,石坑蛙等,是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一種動物。長江以南及西南各省分布較廣,我們福建從武夷山到閩南地區,石蛙資源分布很廣。石蛙喜歡生活在600米至1500米海拔的山峰,而且靠近巖邊的山溪,有巖石的保護,有清潔的水源,便於石蛙的繁衍生息,而這種地理特點,雲霄就很多。
  • 石蛙(棘胸蛙)的鑑別
    「龍虎山泉源」牌石蛙為龍虎山當地野生石蛙種群(棘胸蛙),人工馴養繁殖的商品蛙特徵為:背部深黑或淺黑,並布點狀疣,底部從下頜到腿部的顏色為白色或白中帶淺紅色
  • 寧波山野珍鮮之石蛙
    石蛙又名棘胸蛙、石雞、石鱗、石皰等,蚱蜢、蜘蛛、天牛、螞蟻等是石蛙的美食。石蛙每年秋季後進入冬眠期,春夏季生長最快,夏季為繁殖旺盛季。成蛙大的有半斤以上,皮膚粗糙,背部暗灰色,頭又寬又扁。雄蛙背部有疣,疣上有小黑剌,前肢粗壯,腿肚子圓鼓鼓,伸縮勁道很足;雌蛙腹麵皮膚光滑,四肢均勻,沒有黑刺。
  • 石蛙的抱抱,還不快來感受一下!?
    為什麼叫石蛙呢??!石蛙,標準名棘胸蛙,又名石蛤、石雞、山雞、石凍、飛魚、石鱗、石蛤蟆、石蝦蟆、石坑蛙、石亂、木槐等,是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一種動物。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西北部戴雲山脈,海拔800米左右,四面環山,山林面積一萬多畝,據說在這個山坳裡,生活著60多萬隻的石蛙。
  • 深山「石蛙哥」想要有個家
    湖南日報11月11日訊(見習記者 蔣茜 通訊員 樂水旺)「您訂的20斤石蛙已經準備好了。11月10日一大早,寧遠縣紫江村「80後」創業小夥趙新財的手機就成了「熱線」,諮詢和購買石蛙的顧客接二連三,趙新財都一一耐心解答。在紫江村,趙新財有個外號叫「石蛙哥」,只要提起他,人人都豎起大拇指。
  • 男子養殖「野生」石蛙,營養價值高:只有預定了才能買到
    在南昌的農貿市場,如果沒有提前預定,是很難買到正宗「石蛙」的。市場經銷戶反映,大多數來諮詢的客人也是聽聞吃了「石蛙」對寶寶學走路比較好,提前來預定。市面上的「石蛙」的價格,報價也是參差不齊。各地石蛙的銷售價格不同,根據石蛙單只的大小,比如二兩一隻,四兩一隻,價格幅度也比較大。但是零售單價至少都會達到100元一斤左右,品質好的大隻石蛙甚至可以賣到一斤200元,甚至更高的價格。但是購買石蛙可得當心,一不小心買到野生「石蛙」,那可會惹上麻煩的。
  • 原創作者:向祚凡 | 照石蛙
    原創作者:向祚凡 | 照石蛙編者按:本文是回憶,鼓勵要致富的人,養殖石蛙,不是捕野生石蛙!雲哥扔了木棍,拿著電光在溪裡搜尋著,我跟後,才走幾步,便發現前面的青石板上蹲著一隻大石蛙,只見雲哥右手五指張開成虎瓜狀,躬腰輕步前行,當右手快要觸及石蛙時雞啄米樣閃電般的捉住了石蛙,好大的一隻,足有半斤重,我趕緊上前扯開蛇皮袋口子,雲哥伸手放進袋裡,我便立即收緊口子,任其在袋子裡活蹦亂撞。每走十來步便能捉到一隻。
  • 青蛙不能吃了 生態養殖的牛蛙、石蛙可以放心吃!
    在最近的一段時間,杭州市疾控中心地方病寄生蟲病防治所的工作人員,對杭州市區農貿市場正在待售的牛蛙、石蛙進行監測調查。隨機抽取了30隻牛蛙和石蛙進行解剖。選取的這些牛蛙和石蛙都是經過正規渠道進貨的,還都是生態養殖的蛙。
  • 石蛙黑不溜秋的造型,但口感很不錯,市場供不應求價格還高
    石蛙好吃嗎?石蛙怎生吃滋養上上每個人意氣要求不無異(不同)野 生 石 蛙好 不 好 吃最 好 自 己品味一念之差,試一下,石蛙長在山溝裡,尺寸和沙雞大多(二兩橫豎),但它的外皮特黑一定是石蛙呀!石蛙非天水不飲,非活食不食。見長經期也比牛蛙歲時長,石質比牛蛙細嫩,營養價值越是自不必說了!《神曲》裡都有記敘石蛙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再不石蛙價位怎麼會比牛蛙貴這就是說多!一分錢一分貨。
  • 男子抓17隻石蛙,判罰8000元!抓捕原因讓人驚訝……
    ,營養豐富,但隨意抓捕野生石蛙,卻要承擔法律責任。市場價200元的石蛙他卻被罰了8000元審判現場石蛙,學名棘胸蛙,多待在山澗旁潮溼石洞,晝伏夜出,素有「百蛙之王」的美名,屬於浙江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
  • 含鈣量超高的石蛙,能讓小孩子更快學會走路,男子靠它成功致富
    《本草綱目》記載:石蛙主治小兒癆瘦、疳瘦最良。《中國藥用動物志》也曾記載石蛙有滋補強壯的功效,主治小兒癆瘦疳疾病後虛弱等。在江西龍虎山密林的深處就有一處養殖石蛙的養殖基地,而養殖基地的主人寧志剛就是依靠養殖石蛙,成功致富。
  • 石蛙、虎紋蛙、畫眉鳥、麻雀…… 這些野生動物不能隨便捉!
    溫州網訊 很多人知道非法捕獵或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是犯罪行為,其實,石蛙、麻雀等一般野生動物也不可以隨意捕捉。  昨天,記者從甌海區人民檢察院獲悉,湖南男子黃某因捉了20隻石蛙,該院以涉嫌非法狩獵罪對黃某提起公訴。  查看新聞發現,因為狩獵這些受保護野生動物而被判刑的人還不少。記者主要選取五個案例,提醒大家私自捕獵野生動物是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將負刑事責任。
  • 買了700元的石蛙產出的肝並不多,一口就是40元!吃著像豆腐
    石蛙其實是一種保護動物,如果是野生的話就不能食用了,只能食用人工養殖的個體,就如圖中的這個石蛙,就是一位小夥去買來的養殖石蛙,一大箱好幾十隻就要700元了,可見價格是很昂貴的。另外,我國的中醫認為,石蛙肉味甘鹹平,入肺胃腎經,有健脾消積、滋補強壯的功效,用它來治療消化不良、食少虛弱等症狀。因此這些美食在市場上非常的受歡迎。
  • 真正的海中珍品!
    文|大李話魚歡迎點右上方【關注】,查看2000餘篇水族文章及視頻資料,您的鼓勵是我努力的唯一動力在東大西洋的不列顛群島,生活著一種頭部頂端有金色斑塊的鯛魚,名字叫金頭鯛。真正的海中珍品!對於體型較大的金頭鯛的消息一直不多,據說英國的一位喜歡潛水的小夥很幸運,無意中捕獲了一條堪稱英國史上最大的金頭鯛,從圖片上看還真是罕見,總長度達到了63釐米左右!這條精美絕倫的金頭鯛是在根西島海域捕獲的,小夥開始知道是鯛魚,但沒有想到會是罕見的金頭鯛,因為個頭太大了!
  • 旅行青蛙珍品怎麼是黑的 旅行青蛙珍品黑了怎麼辦
    旅行青蛙手遊中青蛙旅行回來會帶回珍品,但是旅行青蛙珍品怎麼是黑的?旅行青蛙珍品黑了怎麼辦?9分享下旅行青蛙黑珍品原因及解決方法。 旅行青蛙珍品怎麼是黑的?旅行青蛙珍品黑了怎麼辦?旅行青蛙珍品是黑的,是因為有些珍品不是一次都帶回來。
  • 叫我女皇陛下珍品怎麼升華 珍品升華系統介紹
    叫我女皇陛下珍品怎麼升華,珍品升華系統介紹。叫我女皇陛下是一款基於html5研發的2D卡通版養成類遊戲,它不需要下載就可以之間在線玩。在這裡,你可以開啟自己的皇宮養成之旅,結識各種絕色皇子,並與他結緣。
  • AMAZONAS水族雜誌:劍尾魚|水族書訊
    天然的裝飾品如果你一直不喜歡用上翹的陶壺、塑料寶箱和玻璃彈珠來裝飾你的水族館,並且正在尋找更多由植物形成的自然藏身之地的家用水族館,就像雨林溪流和亞馬遜河流裡那樣的,看這裡。很明顯,因為華麗的尾巴,必須把這種魚設立為新物種了。他把這種魚命名為劍尾魚,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劍旗手」。 花哨的劍尾魚 ——不適合初學者當AMAZONAS水族雜誌的編輯Hans—GeorgEvers請我幫他把劍尾魚的故事集合在這裡發表的時候,我有點不安。我該怎麼辦好這件事呢?
  • 中國最貴的4種淡水魚,最後一個被譽為「江南水中珍品」
    如今一斤能賣幾十元中國最貴的4種淡水魚,赤鱗魚 赤鱗魚又叫石鱗魚、斑紋魚,是泰山泉水哺育的珍貴山區淡水魚,為中國魚類珍品,也是我國五大名魚之一,即使這種魚成熟也超不過20釐米,體積小,肉質鮮嫩、味美但不腥,這種魚還能入藥,是中國名貴的淡水魚之一,一斤能賣100元。
  • 旅行青蛙珍品種類作用一覽 旅行青蛙黑色珍品是什麼?
    旅行青蛙珍品一共有哪些品種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旅行青蛙珍品的所有種類,並附上不同珍品的屬性和作用。有些玩家在養呱兒子的過程中還發現有時候會碰上黑色的珍品,並且網上沒有相關圖鑑,那麼黑色珍品又是什麼東西呢?
  • 「水族精靈」與嬌貴錦鯉編織瀋陽水族文化盛宴
    中新網瀋陽9月4日電 (記者 沈殿成)正在舉行的「中國瀋陽第三屆水族文化節」,來自全國各地的水族文化鐵粉、國際評審專家匯集這裡,「水族精靈」水晶蝦與價格不菲的錦鯉吸引了無數的市民前來觀賞。今年的水族文化節上,不光可以近距離欣賞群芳爭豔的各式錦鯉,還能見到爭奇鬥豔的水晶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