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泉源」牌石蛙為龍虎山當地野生石蛙種群(棘胸蛙),人工馴養繁殖的商品蛙特徵為:背部深黑或淺黑,並布點狀疣,底部從下頜到腿部的顏色為白色或白中帶淺紅色,雄蛙在胸部長刺,雌蛙胸部光滑。
棘腹蛙:背部棕色或棕黃色,並布條狀疣,底部從下頜到腿部都為黃色或黃棕色,雄蛙胸、腹部都長有刺,其味道、口感、營養價值遠不及石蛙(棘胸蛙)。黑心商販常用此蛙假冒石蛙銷售。
牛蛙:皮膚通常光滑,無背側褶,吻部寬圓。雌性的鼓膜約與眼等大,雄性的則明顯大於眼。顆褶從眼後繞過鼓膜上方至腋,雄性尤為明顯。第四趾甚長,蹼不能完全達趾端。體色由於地區的不同,往往變化很大。背部變化從綠色至棕色均有,但多為綠色。通常雜有棕色斑點,有時有灰色或棕色的網狀花紋。腹面白色,有時有灰色斑,在成體的喉部,常常有黃色條紋 。
虎紋蛙又叫田雞,它的個頭長得魁梧壯實,有「亞洲之蛙」之稱。雌性比雄性大,體長可超過12釐米,體重250~500克。皮膚較為粗糙,頭部及體側有深色不規則的斑紋。背部呈黃綠色略帶棕色,有十幾行縱向排列的膚稜,膚稜間散布小疣粒。腹面白色,也有不規則的斑紋,咽部和胸部還有灰棕色斑。前後肢有橫斑。由於這些斑紋看上去略似虎皮,因此得名。趾端尖圓,趾間具全蹼。前肢粗壯,指墊發達,呈灰色。雄蛙具外聲囊一對。
黑斑蛙:頭長略大於頭寬,吻鈍圓而略尖,吻稜不顯,前肢短,後肢較短而肥碩,脛關節前達眼部,趾間幾乎為全蹼,成體背部顏色為深綠色、黃綠色或棕灰色,具有不規則的黑斑,腹部顏色為白色、無斑。
癩蛤蟆(蟾蜍):頭寬大於頭長;吻端圓,吻稜顯著,頰部向外側傾斜;鼻間距略小於眼間距,上眼瞼寬、略大於眼間距,鼓膜顯著,橢圓形。雄性皮膚粗糙,頭部、上眼瞼及背面密布不等大的疣粒,雌性疣粒較少,耳後腺大而扁;四肢及腹部較平滑。
龍虎山泉源石蛙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