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德市屏南縣生態「棘胸蛙」躍入「央視」視野

2020-11-26 中國水產養殖網

福建寧德市屏南縣生態「棘胸蛙」躍入「央視」視野

2013-10-23 15:2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屏南網        瀏覽量: 6687 次 我要評論

央視記者正在現場拍攝

張緯定給養殖戶介紹活體餌料黃粉蟲



  10月19日,惠風和暢,秋高氣爽,屏南縣雙溪鎮際洞村棘胸蛙養殖基地裡發生了一件稀罕事。「哥們,麻煩挪這邊些,那邊光線有些不足……你們幾個養殖戶也挪近些,對!」正操著一口流利京片子說話的是攝影師陳凡。原來中央電視臺7套農業節目·《科技苑》欄目組正在這拍攝專題片。

&nbsp&nbsp&nbsp&nbsp小小山村,躍出全國最大棘胸蛙養殖基地

&nbsp&nbsp&nbsp&nbsp央視記者緣何不遠萬裡來到這個福建的小山村拍攝專題片?

&nbsp&nbsp&nbsp&nbsp「近期,我們央視7套農業節目要做一個關於兩棲類動物的專題片,片長約23分鐘。原先聯繫了幾家養殖青蛙、蟾蜍、大鯢等兩棲動物的養殖場,由於規模有限、科技含量不高等原因,都不太理想。後經網絡搜索,發現清水源棘胸蛙養殖有限公司是國內目前最大的棘胸蛙生態養殖基地,且多項養殖技術領跑國內同行,生態養殖的棘胸蛙,營養價值高,在市場上賣得火到『爆』。經研究後決定到該養殖基地拍攝這期節目,節目一報批,我們就聯繫上鄭朱昂高工過來了,計劃從10月16日拍攝到20日。」欄目組的鄭國雋編導解釋。

&nbsp&nbsp&nbsp&nbsp棘胸蛙有什麼奧秘?山溝溝裡又是怎麼躍升出目前中國最大的棘胸蛙生態養殖基地呢?

&nbsp&nbsp&nbsp&nbsp棘胸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目前發現的單體最大的蛙類,以獨有的藥用和食用價值,高蛋白、低脂肪和富含多種獨特微量元素,成為餐桌上的最愛,被美食家稱為「百蛙之王」。目前,生態養殖的棘胸蛙市場上供不應求,批發價每斤150元,春節前後每斤高達180元。

&nbsp&nbsp&nbsp「人工養殖棘胸蛙,既可以保護生態環境,挽救瀕危野生棘胸蛙,又可以發家致富,可謂一舉多得。」公司老總張緯定笑著說。

&nbsp&nbsp&nbsp笑容背後,清水源公司的成長曆盡了艱辛。1996年,年輕的張緯定立志在山清水秀的屏南老家走出一條生態養殖的路子。他在屏南上洋頭投資養殖美國牛蛙,可由於經驗不足,養殖不見效益。因美國牛蛙種蛙價格高,養殖成本大,腦子靈活的張緯定把目光投向了農村人心目中的天然滋補品,有「石雞」之稱的家鄉野生棘胸蛙。

&nbsp&nbsp&nbsp&nbsp想到就做,1998年,張緯定和朋友一起開始人工養殖棘胸蛙。此後,他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清理蛙塘、處理剩餘飼料,噴水減溫,投放蚯蚓、蠅蛆、黃粉蟲這些蛙類喜食活體飼料。平時,還要做好棘胸蛙疾病防治,鑽研棘胸蛙的養殖技術,沒有一時半刻空閒。一位淳樸的農村娃,踏上了把野生蛙變成仿生養殖蛙、從技術上的門外漢變成地地道道的土專家、從個人單打獨鬥轉變成公司規模化養殖的道路。

&nbsp&nbsp&nbsp&nbsp他拆了自家菇棚建蛙塘;爬山涉水,披荊斬棘,用塑料管引來1公裡外潔淨的山泉水;翻山越嶺,在山澗巖石縫隙中,用手抓、用土箕捕澇,抓來10多隻成蛙和數百隻蝌蚪。此後解決飼料難題,攻克病蛙和死蛙問題技術難關,張緯定和他的夥伴邁過一道又一道坎,取得一項又一項的技術突破。

&nbsp&nbsp&nbsp&nbsp攻克難關,「蛙卵孵化」「蝌蚪變態」技術國際領先

&nbsp&nbsp&nbsp&nbsp2004年,張緯定養蛙已經驗豐富,他信心滿滿和朋友共同投資建立清水源棘胸蛙科研養殖基地,兩年後成立了清水源棘胸蛙養殖有限公司,可這條路並不平坦。

&nbsp&nbsp&nbsp&nbsp蛙好養,卵難孵,小蝌蚪變態成活難!

&nbsp&nbsp&nbsp&nbsp研究養蛙階段影響被忽視了的「蛙卵孵化」和「蝌蚪變態率」成了大麻煩。當時,蛙卵的孵化率只有20%多,蝌蚪的變態成活率也只有20%,這就意味著辛苦培育棘胸蛙產出100隻卵,最終只有4、5隻能成活,長成成品蛙,這對公司大規模養殖的傷害是致命的。由於公司產出和收入低,而科研攻關、活體飼料款,工人工資和日常開支巨大,從2004年起,每年都要虧損數十萬元,持續了1年、2年……5年。漸漸的,合作夥伴頂不住,散了;老婆、孩子堅決反對,家人苦口婆心勸說:「那是個無底洞,不是我們小農民能玩得起的,放棄吧!」倔強的張緯定沒有放棄:「我堅信養殖棘胸蛙前景光明」。

&nbsp&nbsp&nbsp&nbsp是的,曙光就在前方,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

&nbsp&nbsp&nbsp&nbsp2008年,在一次由縣紀檢部門牽頭開展的「轉作風,提效能,下基層」科技幹部結對子幫扶活動中,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鄭朱昂得知了清水源基地的窘狀。他主動聯繫張緯定,為他排憂解難,技術指導、科研攻關,在他的努力下,省、市、縣各級部門知情紛紛援手。2009年,時任寧德市林業局局長的程樹平專程來到基地,對張緯定說:「小張,能不能把你的蛙帶到『三明海峽兩岸林博會』參展,把產品推出去。」那一刻,張緯定喜極而泣。時任省委書記盧展工在棘胸蛙展臺前佇立良久,稱讚不已,棘胸蛙打響了知名度。

&nbsp&nbsp&nbsp&nbsp通過鄭朱昂牽頭,省科技廳、省農科院領導多次帶領專家親臨指導,省科技廳撥出科研資金15萬,把棘胸蛙養殖列入生物技術調控及健康養殖科研項目。省農科院把養殖場當作實踐基地,並專門選派研究生,到基地實踐。縣畜牧水產局把養殖場列入科研養殖基地,2013年,「屏南縣棘胸蛙規模化養殖及示範推廣項目」被評為福建省海洋與漁業重點項目,劃撥30萬科研經費,進行大力扶持、推廣。

&nbsp&nbsp&nbsp&nbsp2009年,公司棘胸蛙「卵孵化」和「蝌蚪變態成活」技術相繼取得重大突破,達到世界前沿。棘胸蛙卵的孵化率達75%多,蝌蚪的變態成活率高達95%。公司起死回生,張緯定還清了舊帳,準備大展拳腳。

&nbsp&nbsp&nbsp&nbsp現在,屏南縣清水源棘胸蛙養殖有限公司已成為中國最大棘胸蛙生態養殖基地。共投資1000多萬,佔地50多畝,年產商品蛙2萬多斤;今年300萬隻蝌蚪、小蛙熱銷全國各地。省內外養殖戶、客商紛紛慕名前來參觀取經,洽談業務。

&nbsp&nbsp&nbsp&nbsp面授機宜,「土專家」現場傳授養殖秘訣

&nbsp&nbsp&nbsp&nbsp「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是古訓,而張緯定卻「不」!在央視欄目組錄製節目期間,寧德飛鸞的陳華慶4兄弟和周寧客商小周慕名來到「清水源棘胸蛙養殖有限公司」實地取經,準備進行棘胸蛙生態養殖。

&nbsp&nbsp&nbsp&nbsp張緯定熱情地領著「取經」的養殖戶進入蛙「居」。種蛙池、蝌蚪池、小蛙變態池、病蛙療養中心……一排數十個隔間整齊有序。

&nbsp&nbsp&nbsp&nbsp經過嚴格的消毒程序,來到種蛙池裡。這兒一片清涼,兩條30餘米長、米許寬的水泥道加上中間一條10餘釐米寬的隔水線將種蛙池割成4條水道,許多拳頭大小的黑色棘胸種蛙靜臥在清水中。

&nbsp&nbsp&nbsp&nbsp張緯定探手抓住兩隻種蛙開始傳授經驗:「雄蛙體型較大,胸部滿布分散的大刺疣,刺疣中央有角質黑刺;雌蛙體型較小,胸腹部光滑無刺……一般在晚上交配,雄蛙『呱呱』叫,雌蛙有時會發出『卡』應和,尋求抱對,精、卵都是排出體外授精。」

&nbsp&nbsp&nbsp&nbsp「果然粗粗的。」陳華慶興致勃勃地摸了摸雄蛙的胸部。「棘胸蛙養殖對環境有什麼要求呢?」小周插了一句。

&nbsp&nbsp&nbsp&nbsp「水溫變化影響最大,最適合的溫度是18-28℃,蝌蚪生存的極限溫度是29℃,超過就會死亡。棘胸蛙對水質要求很高,我們是從2公裡外山上引清泉水過來。」張緯定指了指蛙池內的許多引水管道。

&nbsp&nbsp&nbsp&nbsp「光照一定要適度,我們以前養蛙,一大批都得了軟骨病。探索許久才知道究竟,原來是日光照射不足,營養裡的鈣得不到吸收。可如果光照太強,蛙又會得皮膚病。後來請教專家,採取隔一段距離安放一塊玻璃瓦,購買大量豬骨頭磨粉加入飼料,終於解決了軟骨病問題。」

&nbsp&nbsp&nbsp&nbsp張偉定帶著考察戶走過蝌蚪池和小蛙變態池,耐心地介紹著「養殖經」……

&nbsp&nbsp&nbsp&nbsp一行人來到「病蛙療養中心」,眼前是十幾個隔離池。陳華慶看到一隻棘胸蛙在一個隔離池裡團團亂轉,好奇地問:「這得的是什麼病?」張緯定撈起這隻病蛙:「腦膜炎,這種病主要是由腦膜敗血性黃桿菌引起的,要特別注意,它很危險,傳染很快,只要幾天時間就可以通過水、皮膚在棘胸蛙之間傳播,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可能引起大面積死亡。它的病症特點就是團團轉,亂轉,很好認。」

&nbsp&nbsp&nbsp&nbsp「這種病高發期在7、8月,和水質關係很大。我們每天定時巡池,如果發現團團轉的,馬上隔離治療。然後對全池進行消毒,馬虎不得。」

&nbsp&nbsp&nbsp&nbsp「治療要注意什麼呢?」小周問出了考察戶的心聲。

&nbsp&nbsp&nbsp&nbsp「用中草藥防治棘胸蛙疾病,我們開創了歷史。」張緯定有些自豪。「我們用中草藥熬汁加入池水,得不同病的蛙放入不同的隔離池,加入不同的中草藥汁,效果很好,75%都能治癒。」放回得腦膜炎病蛙,他又撈起另一個池裡的一隻病蛙。「這只是脫肛,主要是吃黃粉蟲太多,蟲殼硬引起消化不良得病。清洗一下患處,塞進去泡泡藥,幾天就好了。」說著他就現場演示起來。



&nbsp&nbsp&nbsp&nbsp接著又熟練地介紹了爛皮病、紅腿病……他毫不留底,侃侃而談。那股子「土專家」的氣度令人折服。

&nbsp&nbsp&nbsp&nbsp展望未來,「公司+農戶」前景一片光明

&nbsp&nbsp&nbsp&nbsp問及公司發展情況,張緯定眉飛色舞:「目前我們的棘胸蛙卵孵化率達到80%,小蛙變態率95%,居國際前列。我們已經形成較固定的產業鏈。」據介紹,餌料來源採用「公司+農戶」方式,利用熙嶺、棠口、雙溪等地養豬場豐富的豬糞資源,培育蚯蚓「太平2號」,公司以每斤9.5元的價格回收,同時,用蚯蚓糞便種植蔬菜、水果,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引進黃粉蟲養殖技術,在路下、仕洋、際洞等地農戶養殖,公司以每斤10餘元價格回收。餌料養殖戶每年產出餌料多的3萬餘斤,少的也有幾千斤。公司還招收了10多位計生戶工人進場做工,學習養殖技術。省內外數十家養殖戶前來購種,學習技術。

&nbsp&nbsp&nbsp&nbsp「我的下一步目標,是把公司建成集產、供、銷於一體形成全國性規模效應的棘胸蛙生產和科研基地,帶動周邊省、市、縣農民共同致富。」張緯定表達了決心。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中國棘胸蛙日漸瀕危 福建德化實現規模化生態養殖
    中國棘胸蛙日漸瀕危 福建德化實現規模化生態養殖 而在福建德化,這一珍稀動物實現了規模化生態養殖。  10日,一場生態農業與產學研對話的「石凍王」棘胸蛙產業發展發布會在德化舉行。德化現已建成的棘胸蛙生態養殖基地,是福建省首個規模化、規範化的棘胸蛙生態養殖基地。
  • 閩東遊記走進中國大黃魚之鄉著名的園林城市福建寧德市
    寧德市隸屬於福建省,別稱閩東,中國大黃魚之鄉,國家園林城市。位於福建省東北翼沿海、福建閩東地區,東臨東海,與臺灣隔海相望,西鄰南平,南接省會福州市,北接浙江,是福建離「長三角」和日本、韓國最近的城市。寧德也是中國東南沿海休閒度假和生態旅遊的勝地,境內共有1個世界地質公園、2個5A級景區、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7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濱海有嵛山、臺山列島、大京、西洋島、三都澳等海岸景區;內陸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省級森林公園4個,國家級溼地公園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市級自然保護區9個。
  • 福建建成首家規模化、規範化棘胸蛙生態養殖基地
    目前,福建省德化縣雙全農業有限公司投入1000多萬元資金的棘胸蛙生態養殖基地已經建成,於2013年6月經福建省林業廳組織專家組實地驗收,取得了棘胸蛙銷售許可證,是該省唯一一家規模化、規範化的棘胸蛙生態養殖基地。作為全省首家經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合法的棘胸蛙養殖、經營、加工企業,雙全農業有限公司現有生產設施總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
  • 福建特色蛙類品種棘胸蛙基因組破譯
    據悉,棘胸蛙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由福建省德化縣雙全農業有限公司、福建省石凍王生物技術研發中心與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作開展,經過多年科技攻關,取得了具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科研團隊以「石凍王」(棘胸蛙)為突破口,以德化縣的棘胸蛙優質品種為研究對象,採用PacBio和Hi-C技術為研究手段,對棘胸蛙進行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 福建特色蛙類品種棘胸蛙基因組破譯
    據悉,棘胸蛙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由福建省德化縣雙全農業有限公司、福建省石凍王生物技術研發中心與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作開展,經過多年科技攻關,取得了具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科研團隊以「石凍王」(棘胸蛙)為突破口,以德化縣的棘胸蛙優質品種為研究對象,採用PacBio和Hi-C技術為研究手段,對棘胸蛙進行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 寧德市工商局抽檢16批次水泥商品 不合格2批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從寧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網獲悉,2016年5月-6月,該局委託福建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對寧德全市十個縣(市、區)流通領域的消防、陶瓷磚、陶瓷片密封水嘴、水泥以及鋼筋等五個商品種類產品進行抽樣檢驗。其中,抽檢16批次水泥,不合格2批次,不合格率為12.50%。
  • 關於擬確認唐懷超等279人為寧德市 「天湖人才」,有你認識的嗎?
    根據《寧德市「天湖人才」評價認定辦法》(寧委人才〔2017〕3號)和《寧德市「天湖人才」認定操作細則》(寧人社〔2018〕20號),經個人申報、單位推薦、有關部門審核、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研究,擬確認唐懷超等279人為寧德市「天湖人才」,現予以公示。
  • 青山綠水「錢蛙蛙」:德化人工養殖棘胸蛙獲得成功
    德化人工養殖棘胸蛙獲得成功,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挽救了珍稀物種——青山綠水「錢蛙蛙」管理人員展示人工養殖的成品棘胸蛙。東南網4月23日報導(福建日報記者 林劍波 通訊員 寇婉瓊 王雙季 文/圖)近日,一場生態農業與產學研合作會在德化舉辦。數位來自省內科研院校的專家與企業家在會上展開交流,探討棘胸蛙產業發展。
  • 福建三名年輕幹部通過公示就任新職,皆為清華工學博士
    福建三名年輕幹部通過公示就任新職,皆為清華工學博士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20-08-07 07:12 來源:澎湃新聞
  • 我國棘胸蛙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第三,生態安全性以及物種資源保護。劉承釗等最早提出在池塘試養棘胸蛙,此後鄒明泉、鍾貽光也於1982年在池塘中進行人工養殖的初步觀察,因條件限制並未成功。1987年,孫清潔通過觀察了解蛙生存環境和生長環境,從而提出養蛙的可能性。1989年,袁鳳霞、溫小波等,在《淡水漁業》在發表了鄂西棘腹蛙生物學及人工繁殖技術袁鳳霞等。
  • 福建寧德市推進大黃魚產業發展
    福建寧德市推進大黃魚產業發展2017-10-23 13:4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寧德網        瀏覽量: 2405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據寧德市海洋與漁業局介紹,寧德市作為我國大黃魚人工養殖的發源地和最大規模的育苗
  • 即日起,福建人去這些景點大優惠!
    即日起,福建人去這些景點大優惠!) 《浙皖閩贛國家生態旅遊協作區 「半價遊」活動方案》
  • 福建省特色的蛙類品種棘胸蛙基因組破譯
    臺海網8月14日訊 據福建日報APP-新福建報導 8月13日,泉州市德化縣舉辦石凍王(棘胸蛙)全基因組測序成果發布會,會上發布了棘胸蛙全基因組測序研究成果。據悉,棘胸蛙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由福建省德化縣雙全農業有限公司、福建省石凍王生物技術研發中心與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作開展,經過多年科技攻關,取得了具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科研團隊以「石凍王」(棘胸蛙)為突破口,以德化縣的棘胸蛙優質品種為研究對象,採用PacBio和Hi-C技術為研究手段,對棘胸蛙進行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 棘胸蛙石蛙養殖常見問題之成蛙飼養技術介紹
    但實踐證明,海拔高度並非棘胸蛙生長的必要條件,在平原地區,如能提供類似的生態條件,選擇陰溼涼爽,環境無汙染,而具有冷性水源(如具備冬暖夏涼、水溫穩定等特點的地下河水、深井水和水庫底層水等)的地方,也可開展棘胸蛙人工養殖。
  • 福建寧德市站聯合開展臺山列島厚殼貽貝增殖保護項目調查
    福建寧德市站聯合開展臺山列島厚殼貽貝增殖保護項目調查2012-09-12 11:0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寧德市海洋與漁業局        瀏覽量: 2683 次&nbsp&nbsp&nbsp&nbsp據悉,臺山列島位於福建東北端,與浙江溫州蒼南縣近在咫尺,距閩浙大陸海岸線18海裡,由東臺、西臺、南船嶼等15個島嶼和22個礁石組成,主島西臺面積1.2平方公裡,由火山巖構成,多基巖陡岸,現屬福鼎市沙埕鎮管轄,被譽為中國沿海最漂亮的島嶼之一。
  • 福建創新生態環境審判「三加一」機制 為綠水青山厚植司法「防護林」
    該中心不但擁有可視智能預警管理作用,還有在線聯席研判解紛、類案推送規範執法、雲上全民普法宣教等功能,有效凝聚了生態環境治理新合力,成為我國流域治理領域的一項突破。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
  • 2019年福建寧德市中考方案出爐
    為適應高考綜合改革需要,根據《福建省jiaoyu廳關於做好2018年中考中招工作的通知》(閩教基〔2018〕1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現就2019年寧德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以下簡稱中考)相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考試科目   1.全省統一命題考試科目   語文、數學、英語、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物理
  • 福建海洋的「百科全書」今晚在央視開啟
    海洋從來就是福建的驕傲,成就了閩商千載的傳奇,書寫了海絲連通國際的輝煌,傳播了媽祖的大愛,譜就了東西方文明交融的宏大樂章。新的時代新的驕傲,以25個正在發生在福建的海的故事展示福建海洋全景的人文紀錄片《海上福建》將於4月21日-24日22:00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