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市隸屬於福建省,別稱閩東,中國大黃魚之鄉,國家園林城市。位於福建省東北翼沿海、福建閩東地區,東臨東海,與臺灣隔海相望,西鄰南平,南接省會福州市,北接浙江,是福建離「長三角」和日本、韓國最近的城市。土地面積1.34萬平方公裡,直接相鄰的海域面積4.46萬平方公裡,擁有世界級天然深水港三都澳。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沿海為小平原,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寧德也是中國東南沿海休閒度假和生態旅遊的勝地,境內共有1個世界地質公園、2個5A級景區、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7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濱海有嵛山、臺山列島、大京、西洋島、三都澳等海岸景區;內陸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省級森林公園4個,國家級溼地公園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市級自然保護區9個。

寧德市東臨臺灣海峽,海岸線(不包括島嶼)長943.2公裡,佔全省海岸線總長的28.35%;海域面積4.46萬平方公裡,佔全省海洋漁場總面積35.63%,區域內有島、礁、沙、灘、岬角、水道、河口共1215個,其中島嶼307個,佔全省島嶼總數的21.3%。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擁有三都、沙埕、三沙、賽岐等天然良港;尤其是三沙灣港,50萬噸輪船可隨時進港全天候作業,是遠洋大噸位中轉港和大項目開發的理想區域。2012年,三沙灣寧德城澳港和福安白馬港區已經國務院批准對外籍船舶開放。
閩東水產資源極為豐富,擁有海洋生物600多種。海域面積4.46萬平方公裡, 淺海面積9.34萬公頃,灘涂面積4.36萬公頃,盛產著大黃魚、對蝦、石斑魚、二都蚶、劍蟶等。大黃魚人工繁殖及育苗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寧德市漢語方言分布情況比較複雜。根據方言內部的異同,寧德方言屬閩語支中以福州話為代表的閩東語方言區。古田、屏南兩縣屬於閩東南次方言南區;蕉城區和霞浦、周寧、柘榮、壽寧、福鼎、福安等7縣(市),屬於閩東北次方言區。閩東語福州話在南片區可自由交際,北片區各市(縣、區)人也能基本聽懂福州話。霞浦話在北片區的周寧、壽寧、柘榮等縣可自由交際,蕉城、霞浦、福鼎人也能基本聽懂霞浦話。閩東語北片區各縣(市)沒有像福州話韻母那樣的變韻現象。福安話語音濁重,語調偏硬;福鼎話輕清、綿軟。
由於歷史原因和地理條件,一些縣的邊界村莊講鄰縣方言。屏南縣西北部嶺下鄉的富竹、上樓、東峰、上梨洋、葛畲等村因與閩北的建甌市毗鄰而講屬於閩北語系統的建甌話,周寧縣的西北部與政和縣接壤的泗橋鄉的赤巖、洋尾、洋尾弄、吳厝坑、吳厝坪和純池鎮的前溪等村莊講屬於閩北方言系統的政和話;霞浦縣的東衝半島與羅源縣的鑑江鎮隔海相望,該縣北壁鄉的東衝、上岐、下岐幾個村講羅源話。
寧德盛產林、茶、果、竹等經濟作物,茶葉、食用菌、四季柚、檳榔芋、晚熟荔枝、晚熟龍眼、油柰、無核柿、板慄等暢銷海內外。寧德還盛產大黃魚、石斑魚、對蝦、二都蚶、劍蟶等,有「中國大黃魚之鄉」之稱。


寧德各縣普遍栽培,歷史悠久。紅茶、綠茶、白茶、花茶,質地優良,名茶甚多。「坦洋工夫」、「白琳工夫」佔福建三大工夫茶之二。福安「坦洋工夫」生產的紅茶,香味濃,以「條索緊細,略有白毫,葉色油潤,葉底明亮,湯色棕紅,滋味清醇」著稱。遠在明末,就打入國外市場,福安年均產量居全省第二位,是全國茶葉生產基地之一。寧德天山綠茶,以香高、味濃、色翠、耐泡四大特點著稱,1982年評為30種名茶之一,獲烘青綠茶第三名。福鼎的「毫銀針」清代就聞名國內外,1982年全國名茶評選獲白茶第一名,以98.6分的成績居全國第二位,「香雲」、「大白毫」也有盛譽,1983年獲福建省優質品獎,為福建省五大茶葉基地之一。閩東茉莉花茶、澤三綠、香味三優,有「天山銀毫」、「毛蟹」、「香雲」等4種獲省優產品,其中「茉莉花茶」、「毛蟹」曾獲商業部優質獎。


寧德地區各地的民間傳統工藝之一,以古田、寧德、屏南、壽寧等縣(市)為代表。古田竹編早在20世紀30年代製作的竹枕在萬國博覽會比賽就獲優等獎。1959年古田竹編的花籃、花筐、提盒等被編入《福建工藝美術選集》。產品有瑰麗花籃、竹蝶、角目提籃、「貓盒」、玉青花插等近百種。編工精製,典雅美觀寧德馬記竹枕是寧德三大傳統竹藝品之一,形成方矩狀,柔軟富有彈性;並以黑白蔑條拼織出吉祥字畫圖案,甚為典雅。壽寧竹編做工精細 。產品有飾物、器皿、人物、動植物等,可作為玩具、生活用具和紀念品。屏南竹編廠生產各種竹編,設計新穎,製作精細,色彩鮮豔,為福建省四大竹編工藝出口廠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