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11火箭和東風飛彈淵源頗深,雖然略有不同,但卻系出同門!

2021-01-19 盛華論劍
資料圖

長徵-11從形狀和性能上看,和咱們的東風-31十分相似,其實東風-31和長徵-11就是軍民兩用型號。由於此前我們的長徵火箭都是使用液體燃料,所以發射裝備時間往往都是以「月」為單位計算的,而如果選擇固定燃料,準備時間就可以用「天」為單位計算。咱們的長徵-11可以最短在24小時內準備完畢進入發射狀態,這種速度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將物資、衛星運送至外太空,對於未來戰時狀態應急發射衛星以及緊急往外太空空間站運送物資都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資料圖

事實上,長徵-11的技術起源就是咱們的大殺器東風-31A,這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咱們的長徵系列就是技術起源於東風系列。比如長徵1號起源於東風-4;長徵2號起源於東風-5;長徵5號與東風-41也有著很大的淵源。總體上看,長徵系列火箭基本都是脫胎於東風系列。只不過長徵火箭原本都是使用液體燃料,主要還是因為液體燃料的熱值比較大,直接造成液體燃料發動機推力、載荷較大,十分適合運載火箭使用。但是液體燃料需要在火箭發射前才能加注到燃料箱(液體燃料必須保持低溫狀態),從而造成了咱們此前的長徵火箭準備時間都比較長。這次長徵-11的1箭7星,充分說明了咱們的固體燃料的運載火箭一樣可以達到液體燃料的水平。

資料圖

事實上,1箭7星的長徵-11和東風飛彈區別已經不是很大了,除了火箭與飛彈發射的目的、目標上的不同,更有使用材料、性能要求上的不同,但是本質上原理和要求基本都一樣,攜帶多個彈分別發送到不同的軌道。據悉由於自主控制能力的提高,這次發射不是像以往使用人工幹預進行空中姿態控制,咱們長徵-11這次使用的是自主控制技術,飛行過程中自主分析、自主判斷、自主糾偏。

資料圖

事實上,這次海上發射成功標誌著長徵-11成為了咱們的「海上快遞」造福於民,如果換做軍用的話那就是「海上利箭」威懾四方。

相關焦點

  • 大推力氫氧發動機成熟,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即將總裝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 我國的火箭技術最早來自東風飛彈系列,在火箭的發射過程中為了測試性能數據因此在東風飛彈發射過程中往往會稱為東風X號遙X號火箭。而我國的航天系列飛船也繼承了這一點,所謂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就是繼前段時間成功發射的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同型號的下一支火箭。長徵五號火箭又被親切地稱為"五胖",是目前我國所有現役火箭中起飛質量最大、芯級直徑最粗、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
  • 長徵十一號將在赤道附近低緯度海域發射
    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強大,可不是僅僅只考慮經濟要素和軍事能力,如何系統性地評估國家的強弱可是一門複雜的學問,這其中航空航天事業就很具有代表性:外太空技術和火箭推進技術的掌握對一個國家在未來太空競賽中的表現將會有很大影響,所以世界各國都在大力提升航天能力。
  • 2020年中國航天事業回顧和總結:舉世矚目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
    從這一稱號可以看出,中國的運載火箭事業,是從研製飛彈起步的。中國的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火箭,就是在東風三號遠程彈道飛彈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的。長徵一號火箭採取三級助推方式,火箭的一、二級採用東風四號遠程彈道飛彈,第三級使用新投入生產的FG-02固體火箭發動機。長徵一號火箭長徵一號火箭,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將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
  • 比天宮空間站更緊迫的任務:快反火箭連戰連捷,東風品質值得信賴
    中國航天在剛剛過去的五月為我們獻上了四戰四捷、連戰連捷的驕人戰績,分別是長徵5B遙一火箭成功發射奠基天宮空間站時代、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精準著陸東風著陸場奠基載人登月工程,以及長徵十一號與長徵二號丁兩款火箭在兩天時間裡的連戰連捷。
  • 比天宮空間站更緊迫的任務:快反火箭連戰連捷,東風品質值得信賴
    中國航天在剛剛過去的五月為我們獻上了四戰四捷、連戰連捷的驕人戰績,分別是長徵5B遙一火箭成功發射奠基天宮空間站時代、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精準著陸東風著陸場奠基載人登月工程,以及長徵十一號與長徵二號丁兩款火箭在兩天時間裡的連戰連捷。
  • 我國東風17飛彈厲害?領先美俄10年,價值千億反導系統也無法對付
    去年我國的東風41洲際飛彈震撼亮相,雖然威力巨大,但是另外一款中程彈道飛彈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它就是東風17彈道飛彈。按照我國耗時15年才研發出東風五洲際飛彈來看,我們至少領先10年以上,俄羅斯算擁有至少3款高超音速飛彈,但是無論是匕首告示還是先鋒,他們與彈道飛彈擁有相同的固定彈道,
  • 中國電焊界第一人高鳳林,拒絕外企8倍年薪,沒事時焊接東風飛彈
    工匠並不特別,一雙手,一顆心,一個大腦,就這麼做著工作,但他們會將工作做到極致,而在中國電焊領域的第一人高鳳林,曾經拒絕外企8倍的年薪,在沒事時焊接東風飛彈。甚至有一個外國企業以如今他的8倍工資想聘用他,然而高鳳林卻拒絕了外企8倍年薪並且表示國家更加需要他,留在國家才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2019年,高鳳林又在挑戰一個新的難題,那就是給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焊接發動機,而這個發動機上有幾百根幾毫米的管線需要焊接,所要的能力是非常強的。
  • 一箭9星,長徵11海上發射成功,2020年我國航天活動很密集
    此次發射,專門啟用了山東的東方航天港,長徵11號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火箭組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採用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優化、固化海上發射流程,實現海上發射任務常態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業發射模式,未來我們還可以用專業的火箭運載船,拉著長徵11號去赤道附近發射。
  • 美軍聯手洛馬出大招:戰鬥火力項目概念圖曝光,和東風飛彈有關係
    最近,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和洛馬公司就放出了「大招」。其聯合負責推進的「陸軍戰鬥火力項目」「OpFires」首次公布了設計概念圖。從相關設計特點來看,它針對的目標很有可能就是中國的「東風」飛彈發射車。從主流趨勢來說,高超音速武器在軍事領域的主要應用就是遠程戰略打擊。然而美國軍方卻另闢蹊徑,將其用作陸軍地面戰術武器。
  • 建國以來首次,我國連續三天發射火箭,意義重大
    革命先烈通過萬裡長徵譜寫了中國人民英勇革命的壯麗史詩,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擺脫落後的標籤,我們開啟了「科技長徵」,其中就包括中國航天項目。經過多年發展累積,中國航天已經取得了極大的突破和進展,我們有了自己的火箭、衛星、航天飛船以及正在建設的空間站。而就在不久前,長徵11號火箭剛剛完成了一次「一箭9星」的任務。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逐夢蒼穹
    沿北京城的中軸線一路向南,出永定門不到十公裡,坐落著一個神秘的單位——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這裡被譽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祥地」,是我國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飛彈武器和運載火箭研製、試驗和生產基地。1956年10月8日,中央成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研製火箭飛彈。
  • 「東風飛彈」從中國到美國?需要多長時間?網友:僅需14分鐘!
    嚴格意義上的飛彈出現於二戰時期,所謂飛彈和火箭的最大區別在於飛彈自身有著一套非常精密的制導系統,通過地面工作人員的操作可以讓飛彈的速度以及方向發生轉變,換句話說飛彈發射出去我們是可以操控它的。而火箭並沒有這一機制,一旦發射出去便利用反作用力作推力,在這一過程之中如果燃料不足反作用力便會衰弱,這時火箭就會因為引力的限制導致墜毀,因此飛彈的技術難度要高於火箭。
  • 我國東風飛彈的種類有多少,覆蓋範圍有多廣?
    高超音速飛彈、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和東風-100巡航飛彈,其他還有東風-5洲際彈道飛彈、東風-11短程彈道飛彈、東風10巡航飛彈、東風-15中程彈道飛彈,東風-16中程彈道飛彈、東風-25中程彈道飛彈、東風-26中程彈道飛彈、東風-31洲際彈道飛彈,以及正在其他國家服役的東風-3型中程彈道飛彈。
  • 探索現代火箭的淵源
    探索現代火箭的淵源  從古代人類翱翔天宇的夢想和嘗試到如今載人飛船和太空梭空間旅行的實現,歷史的車輪已經前進了幾千年。縱觀人類的飛天歷史,不難發現我們的祖先為今日飛天夢想的實現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長徵一號火箭
    我當時所在的七機部一院十二所六室一組負責長徵一號(CZ-1)火箭上自動控制系統的綜合設計。從方案論證、設計實驗到發射成功全過程,我都參與了。對於一個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這是無比幸運的。  長徵一號火箭發動機的強大推力能使衛星達到7.9公裡每秒的入軌速度,低於此速度,衛星是不能入軌的。
  • 震撼世界的東風飛彈家族,從此發源
    該系列報導揭開塵封檔案,採訪親歷者和見證者,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中國航天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歷史,再現中國航天事業與共和國同呼吸、共命運所走過的風雨歷程,在新時代大力傳承和弘揚航天「三大精神」。本期推出第3篇《代號1059:迎來「東風第一枝」》,講述研製東風一號飛彈的故事。本文約4200字,預計閱讀時長10分鐘。
  • 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致(八)——克服重重困難 長徵五號復飛成功
    為全面提高中國運載火箭的整體水平和能力,中國急需一種大推力、高可靠、低成本、無毒、無汙染的運載火箭。新火箭還需具備模塊化設計,可根據不同模塊組裝成不同推力的火箭。長徵五號火箭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進行研製的。
  • 長徵火箭又要上新啦
    工博會精彩萬千話匣君只取一瓢因為疫情關係11月的珠海航展據說懸了於是話匣君重點關注了航天展臺果不其然有驚喜長徵火箭,又要上新了!歷來便是如此這型火箭究竟有何玄機?個頭最大的火箭了而且和不同數量的助推器捆綁組合眼前的「光杆」可以能夠衍生出一個枝繁葉茂的家族這型火箭用來幹嘛?
  • 中國東風飛彈精度有多高誤差範圍從米進步到分米級
    飽和打擊雖然有效 但是單純數量堆疊並不能到最佳打擊效果美國的蘭德公司一直以來都是以戰略戰術推演預測而著名,在2016年由蘭德公司空軍部發布的報告《亞太空軍基地防衛2016》這份報告中提到,美國現在在亞太的空軍基地都在中國火箭軍和空射巡航飛彈的打擊半徑內,尤其是最大的衝繩嘉手納基地將會被重點「照顧」,至少有1000枚飛彈隨時瞄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