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費曼還活著,面對爆發新冠疫情的世界會說些什麼?

2020-09-05 費曼Bongo

撰文:Ralph Leighton, May 2020

來源:feynman.com

翻譯:費曼Bongo

注釋:翻譯略有改動,圖片由@費曼Bongo添加

2020年5月11日是理察·費曼誕辰102周年紀念日,我一直在思考如果他還活著,他會對當前的新冠疫情有什麼看法。

我想到了兩句話。第一句是:「對於一項成功的技術,事實必須優先於公共關係,因為大自然無法被愚弄。」

「For a successful technology, reality must take precedence over public relations, for nature cannot be fooled.」

費曼在調查 &34;太空梭失事原因時發表這番言論。辯護者稱太空梭非常安全,就像坐普通的商用飛機一樣。但是,再多的一廂情願,再多的公關謊言(public relations)也無法掩蓋一個事實:當溫度降到32°F(0°C)以下時,O型環會被凍住,而O型環必須要有彈性才能保障太空梭安全運行。「挑戰者號」是在0°C以下的天氣中發射的,發射後不久就爆炸了,機上的太空人全部遇難。

費曼在「挑戰者號」聽證會上 1986年

在目前新冠狀病毒的背景下,任何公關謊言都無法阻止大自然做它要做的事情:就像「挑戰者號」一樣,無視事實就會發生悲劇,導致不必要的死亡。科學家們盡最大努力去了解事實和大自然,不能受到公共關係的影響。許多國家的政治家們聽從科學家的建議,不讓科學家受到公關的壓力,所以這些國家在抗擊新冠病毒方面是最成功的。


不同國家對醫學專家的態度,由費曼Bongo添加

另一句話是費曼在《科學的價值》演講中引用的一句佛家諺語:每個人都有通往天堂之門的鑰匙,而這把鑰匙也能打開地獄之門。

To every man is given the key to the gates of heaven; the same key opens the gates of hell.

費曼為了防止納粹德國佔領世界,參與研製原子彈,這是一個前沿的科學項目。很明顯,原子彈產生了巨大的破壞力,在日本殺死了數十萬平民,並引發了冷戰。因此,科學是打開天堂之門和地獄之門的鑰匙。


費曼對原子彈計劃的主要貢獻其實是在計算方面,他開發了一種「並行處理」的方法,使人類的 &34;,主要是那些善於處理數字的女性能夠以比之前快十倍的速度得到計算結果。


1946年4月在洛斯阿拉莫斯舉辦的曼哈頓計劃研討會 後排左三為羅伯特·奧本海默,左四為理察·費曼

自二戰以來,計算機被視為一種善的力量,它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世界,幫助人們豐富知識,與世界各地的人們交流。如今,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擁有 「智慧型手機」,本質上就是手持電腦。它不僅能將人與人連接起來,還能通過網際網路將每個人的 「智慧型手機 」與伺服器連接起來,這些伺服器運行著Facebook和YouTube等網絡平臺。

這些平臺使用人工智慧程序或算法,推薦人們在YouTube和Facebook上看的內容。在YouTube和Facebook上,謊言總是比事實傳播得更快,無論是公關信息甚至更糟糕的陰謀論,它們會 「病毒式傳播」,給社會帶來嚴重問題。例如,即使大規模開發出了一種疫苗,使每個人都能免受新冠病毒的侵害,這本會是一項前所未有的科技成就,但許多人可能會拒絕接種,因為他們在這些網絡平臺上接觸到了某些陰謀論。歡迎來到地獄之門

我希望,紀念理察·費曼的生平和工作,能夠幫助我們對抗公關謊言和陰謀論,從而在抗擊新冠病毒的過程中,讓事實有機會優先於公關謊言,因為大自然無法被愚弄(for nature cannot be fooled。至少,閱讀《別逗了,費曼先生》這本書裡的有趣故事,能讓我們暫時逃離地獄之門,盡情地開懷大笑。​​​

相關焦點

  • 第二波新冠疫情什麼時候爆發?會是什麼情況?
    根據世衛組織最新實時統計數據,目前全球確診新冠肺炎2245872例,死亡152707例。美國確診超75萬例,死亡超4萬例。圖片來源:AP目前,新冠疫情的第一波還沒有表現出結束之勢,但科學家們已經對第二波疫情的爆發開始擔憂。它可能會比第一波更嚴重,導致更多人死亡;也可能只是單純的膨脹,因為很多人在感染後沒有任何症狀,免疫水平大大提高。
  • 學者談新冠︱張生:面對疫情,我們歷史學人能做些什麼?
    【編者按】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封城、隔離、口罩……每個人的生活都被其深深改變。面對這一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我們應當如何看待?澎湃新聞·思想中心特別策劃「學者談新冠」系列稿件,訪談歷史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學者,從不同視角切入,分享他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看法。
  • 一些國家新冠疫情的二次爆發,會影響到中國嗎?
    現在有些國家新冠疫情已經二次爆發,那麼會影響到我們中國嗎?隨著冬季漸漸來臨,流感等病毒日漸活躍,雖然不能夠斷定新冠病毒是否也同樣如此。如果只是單純的二次爆發,還有解決問題的經驗,但是如果病毒在長時間的傳播過程中產生了變異,那將非常的棘手。
  • 新冠疫情當下,大數據技術能為我們做些什麼
    打開APP 新冠疫情當下,大數據技術能為我們做些什麼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5 08:26:00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
  • 新冠疫情與外星人
    剛剛看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新冠疫情與外星人》。作者是有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之稱的劉慈欣。他的代表作《三體》,如果有人說不知道這事兒的話,那還真是有點OUT了。 劉慈欣說「這兩件事有某些相似之處,它們都是人類世界所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重大意外事件。」「新冠疫情提醒我們要避免對未來的直線思維,但預測未來重大意外事件是十分困難的,在這方面,科幻小說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思維方式。」
  •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為抗擊新冠肺炎做些什麼?
    就在這場雲端峰會召開之前,Swami Sivasubramanian發表了題為《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為抗擊新冠肺炎做些什麼?》的署名文章,其中詳細闡述了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如何在攻克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又是如何助力人類應對共同的挑戰,全文如下: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為抗擊新冠肺炎做些什麼?
  • 新冠病毒在貓咪體內高效複製,疫情期間鏟屎官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但是也有特例,蝙蝠攜帶的如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病毒,往往可以感染多種動物和人類,那麼如今在全球大流行的COVID-19(新冠病毒)是否對人類之外的某些動物易感呢?通俗地說就是貓以及雪貂對新冠病毒易感染,且該病毒在這兩種動物體內是可以複製的。
  • 文綜: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談談對敬畏生命、生命至上的理解
    考題:(8分)[感悟生命敬畏生命]: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 有人因感染病毒而不幸離世,有人因戰勝病毒而重獲新生,有人因挽放生命而奮不顧身。如果寫得好,能總結得好,答案不在標準範圍之類,也是可以適當給分的。那麼這樣的題目應該怎麼來解答呢?首先:背景是: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導致了什麼情況發生?我們要了解題目這麼寫背後的含義是什麼?
  • 頂尖「經濟大腦」這樣看待新冠疫情
    【疫情好似一場真正的戰爭】「從某種程度說,新冠疫情就像真正戰爭一樣,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影響。」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託馬斯·薩金特把疫情和真實戰爭做對比。疫情帶來了經濟的停擺,人們在辦公室上班、市場活動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更多地轉向網上交易,物流也在進行改變,送貨服務變得越來越重要。總體來說,疫情使全球經濟遭受衰退。克里斯多福·皮薩利德斯認為,新冠疫情引起了經濟的結構構性變化。自動化在加速,尤其是疫情的催化,可能使自動化推進速度從5年縮短到1年。未來,工人的失業率將加速。
  • 不確定性及突然性-新冠疫情與外星人
    中文版全文如下:新冠疫情與外星人劉慈欣請原諒我用了這麼一個俗不可耐的題目,這裡並不是想說新冠病毒是外星人帶來的,而是認為疫情的突然傳播與外星人的可能降臨,這兩件事有某些相似之處,它們都是人類世界所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重大意外事件。
  • 面對新冠,是年輕科學家站出來的時候了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他一直在做建模研究,預測疫情的走向。「我們應該用科學去解決危機,而不是盲目恐慌,特別是年輕人。」萊維特說,「現在,是時候讓年輕科學家站出來了。」 將研究重點轉向新冠疫情的萊維特只有年輕人成長起來,才能推動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全球變暖、能源危機,當然也包括眼下的新冠疫情。年輕人需要相信自己,去勇敢地面對挑戰。「我有時會說,一個好科學家90%的時候是錯的;但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99%的時候是錯的,因為他在做難題。
  • 是什麼原因造成海外疫情比中國爆發晚一個月?
    如果中國的疫情爆發從1月23日武漢封城算起,那麼海外最早爆發的韓國大約在2月22日開始出現了確診人數的增長,而義大利緊隨其後,隨後很多歐美國家增加,今天我們的疫情得到控制,當世界各國的疫情卻是仍然讓人憂心。在爆發的時間上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世界其他國家的疫情爆發,比中國要晚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 《Nature》重磅:超過6成新冠患者無症狀,可能引起新一輪疫情爆發
    截至目前,全世界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30萬例,隨著冠狀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爆發,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不少新冠肺炎患者本身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但是他們卻能夠將病毒傳染給他人。現在,全世界的科研團隊正在努力解開這個重要的流行病學難題——感染者中到底有多少比例屬於可傳染的輕微症狀或無症狀患者。
  • 鍾南山這樣說
    他表示,新冠病毒的防治局面會越來越好,世界會越來越光明。  鍾南山說,一場論壇能夠聚集這麼多頂尖科學家是很難得的。面對新冠疫情肆虐的大環境,聚集科學界客觀理性的聲音,尋找科學應對之道非常重要。今年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科學工作者、醫務工作者為拯救生命付出了巨大努力,很多人甚至為此奉獻出了生命。
  • 世衛組織權威專家:中國新冠疫情二次爆發將是大概率事件
    一個月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派出了國際考察組奔赴中國,實地調研新冠病毒疫情,希望快速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同時,與中國一起交流疫情防控和救急醫療等問題。 艾爾沃德博士說「他親眼目睹了中國為抗擊新冠病毒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堅決措施」。 艾爾沃德博士在抗擊小兒麻痺症,伊波拉疫情等國際公共衛生和傳染病領域擁有近30年豐富經驗。現在他又把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阻擊新冠病毒疫情上了。艾爾沃德博士是WHO總幹事譚德塞博士的高級資深顧問。
  • 常態下的疫情防控思考 ——面對新冠病毒的狡猾,我們如何面對 ?
    一、新冠病毒的狡猾在哪?   新冠病毒橫掃全球已十個多月了,但並沒有如同它的表兄弟SARS、MERS那樣來去匆匆,也不如它們易於識別和發現,還可以再次感染,COVID-19不但沒有止步跡象,傳播勢頭快速與強勁,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 鍾南山這樣說→
    他表示,新冠病毒的防治局面會越來越好,世界會越來越光明。鍾南山說,一場論壇能夠聚集這麼多頂尖科學家是很難得的。面對新冠疫情肆虐的大環境,聚集科學界客觀理性的聲音,尋找科學應對之道非常重要。鍾南山動情地說,自己看到各國同行們持續奮力推進病毒檢測、疫苗研發等工作,這是告慰犧牲者的最好方式。「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包括今天在會場和網上出席論壇的諸位科學家,都為疫情做了大量研究,提供了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意見。」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在鍾南山看來,除非我們生活在一個國家邊界完全封閉的時代,否則就必須面對這麼一個嚴肅的格局。
  • 如果真的爆發喪屍病毒,世界真的會毀滅嗎?
    可能也是跟今年的疫情有一定的關係吧。其實記得以前看《生化危機》《行屍走肉》,也曾對這種一碰就感染,感染又感染的末日景觀所震撼。長大以後,作為一個災難片的愛好者,也是一度追了很多喪屍題材劇。《釜山行》在2015年的驚豔亮相,曾一度讓愛幻想的我不敢坐火車啊直到最近,剛剛被粉絲們催著更新解說的韓國又一力作《活著》,不由得被裡面各種槽點雷的不輕,具體可以看我發布的一個視頻,解說電影《活著》。
  • 為何新冠病毒會造成全球爆發?美專家給出答案:它或是流行的關鍵
    目前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確診人數已經超過384萬人,這已經是十分龐大的數量。現在疫情在全球爆發,比起2003年的非典嚴重了幾十倍。對抗疫情的過程中,有些國家表現優異,就比如中國在專家的正確指引下看,很好的控制住了新冠病毒的繼續傳播,當然疫情的好轉也離不開人民的積極配合。
  • 新冠疫情恐二次爆發,西媒目光聚向中國,連美都承認:東方奇蹟
    【編輯/作者 日月軍武欄目 初陽/INU】 導語:據新冠疫情爆發已有大半年的時間,雖然現在中國的人們還都戴著口罩,但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已經漸漸過去,人們已經開始期待疫情之後的生活。不過現在還不是掉以輕心的時候,在國外,新冠疫情貌似有二次爆發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