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PI3K與癌細胞之間的奧秘

2021-01-13 生物谷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Regulates Glycolysis through Mobilization of Aldolase from the Actin Cytoskeleton

Hai Hu, Ashish Juvekar, Costas A. Lyssiotis14, Evan C. Lien, John G. Albeck15, Doogie Oh, Gopal Varma, Yin Pun Hung, Soumya Ullas, Josh Lauring, Pankaj Seth, Mark R. Lundquist, Dean R. Tolan, Aaron K. Grant, Daniel J. Needleman, John M. Asara, Lewis C. Cantley13, Gerburg M. Wulf

The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I3K) pathway regulates multiple steps in glucose metabolism and also cytoskeletal functions, such as cell movement and attachment. Here, we show that PI3K directly coordinates glycolysis with cytoskeletal dynamics in an AKT-independent manner. Growth factors or insulin stimulate the PI3K-dependent activation of Rac, leading to disruption of the actin cytoskeleton, release of filamentous actin-bound aldolase A, and an increase in aldolase activity. Consistently, PI3K inhibitors, but not AKT, SGK, or mTOR inhibitors, cause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glycolysis at the step catalyzed by aldolase, while activating PIK3CA mutations have the opposite effect. These results point toward a master regulatory function of PI3K that integrates an epithelial cell’s metabolism and its form, shape, and function, coordinating glycolysis with the energy-intensive dynamics of actin remodeling.

相關焦點

  • Cell. Biol.:改變癌細胞形狀讓癌細胞「止步」
    佛羅裡達梅奧研究中心科學家成功將癌細胞的形狀變成了圓煎蛋狀或大海星狀,這些形狀的癌細胞就失去了遷移的能力。發表在近期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雜誌上的文章稱,科學家揭示了促使癌細胞向前運動的分子機制,通過破壞這些蛋白間的平衡就能夠改變癌細胞形狀,從而阻止癌細胞前行。
  • Cell. Biochem.:惡性循環促進癌細胞擴散
    但是滑膩膩的粘液也能讓癌細胞更為猖獗,粘液完全附著在癌細胞的表明,幫助其轉移,保護癌細胞免受化療藥物和免疫系統的攻擊。該研究發現形成粘液的糖蛋白MUC1過表達不僅能夠保護癌細胞還能夠促進癌細胞轉移,由於細胞的反饋循環使得表皮生長因子(EGFP)和MUC1相互促進形成惡性循環。EGFR是一種跨膜蛋白,該蛋白能夠刺激正常細胞生長,分裂和分化。
  • Cell:基質細胞影響胰腺癌細胞的增殖與惡化
    2019年6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MGH)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腫瘤內基質可以影響個體癌細胞增殖和轉移的能力。他們的報告詳細描述了腫瘤細胞和基質細胞的相對數量如何改變個體腫瘤細胞內基因表達的模式,並可能為這種難以治療的癌症提供改進的治療方法。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Cell》雜誌上。
  • Cell:揭示轉移性癌細胞逃避免疫系統檢測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MSK)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闡明了癌細胞如何躲藏起來並且仍然不被我們的免疫系統檢測出來,從而提供一種大有希望的新途徑來開發療法。
  • Cell:餓死癌細胞?恐怕沒那麼簡單
    總得來說,這項研究發現癌細胞可以利用胞外蛋白作為必需胺基酸的重要來源,對於營養匱乏狀態下細胞存活和增殖過程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而細胞溶酶體對胞外蛋白的降解會受到mTORC1信號途徑的調控,激活mTORC1對於抑制營養匱乏狀態下的癌細胞生長具有重要意義。(生物谷Bioon.com)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
  • Cell Rep:阻斷自噬 將癌細胞牢牢粘在原地
    在研究伊始,研究人員曾提出阻斷轉移性癌細胞內的自噬過程是否會對癌細胞產生影響。為了探究這一問題,他們在癌細胞中敲低了自噬關鍵基因Atg5和Atg7,隨後在time lapse顯微鏡下觀察了癌細胞的遷移運動情況,結果發現對照癌細胞的遷移運動比較活躍,而敲低了自噬關鍵基因的癌細胞不能移動。"它們似乎被卡住了。"
  • Cell:開啟癌細胞內的基因迴路,觸發免疫攻擊
    圖片來自Cell期刊,doi:10.1016/j.cell.2017.09.049。2017年10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合成基因迴路(gene circuit),當該基因迴路檢測到癌症的跡象時,它激活體內的免疫系統來攻擊這種疾病。
  • Cell stem cell:sox9調節皮膚癌細胞自我更新促進腫瘤轉移和侵襲
    依賴性方式在基底細胞癌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 chip-seq和基因晶片揭示了sox9調控的癌症特異性基因網絡 sox9能夠促進基底細胞癌的乾性以及自我更新同時抑制分化過程 sox9能夠調節腫瘤侵襲過程中胞外基質沉積(ECM)和細胞骨架重塑  近日,來自比利時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 Cell Cycle:乳腺癌細胞耐藥性的分子機理
    研究者Kurokawa教授表示,目前大約有25%的乳腺癌會發生過表達,而且依賴於ERBB2來生存,當前的療法往往是通過利用靶向藥物如曲妥珠單抗或拉帕替尼來特異性地抑制ERBB2,但最終這些療法會隨著癌細胞產生耐藥性而失去作用。
  • Cell:揭示小膠質細胞促進大腦中的癌細胞生長機制
    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諾特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癌細胞試圖擴散到大腦時,這種進化控制可能會起反作用。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10月27日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NS-Native Myeloid Cells Drive Immune Suppression in the Brain Metastatic Niche through Cxcl10」。
  • Cell:癌細胞逃避細胞凋亡的新機制被發現
    Jude(聖吉德兒童研究醫院)研究人員發現一些異常細胞通過增加能量水平和修復損傷而逃避凋亡的機制,對研究癌細胞生存和繁衍的關鍵策略提供了參考。研究人員認為某種能夠破壞癌細胞阻止後備程序能力的藥物有助於細胞凋亡,並且這種藥物比標準化療更有效,毒性更低。
  • PNAS:蛋白糖基化改變促進癌細胞生長
    2013年9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科學家一直關心蛋白的糖基化過程,部分原因是癌細胞中有高劑量的糖類。這表明這些糖類對癌細胞的生長有一定作用。新加坡的科學家與哥本哈根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研究發現非成熟糖基化即短O-聚糖能夠促進癌細胞生長。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的PNAS雜誌上。該研究揭示了促進癌細胞生長的一個重要機制,為開發阻斷癌細胞生長的治療方法提供了理論依據。該文章的一位作者Catharina Steentoft博士稱,雖然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之間有一段距離,但是該研究為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 「Cell」又一個「叛徒」!癌細胞能量不夠 神經細胞竟送去營養
    胰腺癌難治主要就是由於它的惡性程度非常高,而且很容易出現癌細胞轉移和擴散的情況,對周圍的組織和器官造成損害。該研究首次表明軸突,即傳遞信號的神經元細胞的延伸區域,通過在營養缺乏的區域分泌絲氨酸來為癌細胞提供代謝支持。
  • ...MSKCC等三頂級機構發現了一種全新狀態的癌細胞,是癌細胞異質性...
    他們在肺腺癌的發展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從來沒有被報導過的癌細胞狀態——「高可塑性癌細胞狀態」(HPCS),這類癌細胞有些不同尋常,它看起來不像肺癌細胞,因為它表現出胚胎滋養層幹細胞、軟骨幹細胞,甚至腎臟細胞的特徵。
  • Adv Mat & JACS:癌細胞捕獲與釋放研究取得新進展
    癌細胞與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是生物界面化學研究中的前沿熱點之一,對腫瘤診斷、抗癌藥物篩選等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在生物界面上癌細胞的特異識別與粘附調控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 2019年6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這種方法使得人們能夠更清晰地查看來自不同來源的細胞之間的共有特徵和獨特特徵。這些研究人員以四種方式測試了LIGER。首先,他們使用這種工具來定量確定不同大腦區域和不同動物之間的小鼠腦細胞類型差異。其次,他們使用LIGER通過比較來自人類和小鼠相同大腦區域的腦細胞來探究不同物種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
  • Cell Stem Cell:華人科學家找到炎症狀態下影響腸癌進展的關鍵分子
    2016年2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慢性腸道炎症與結腸癌進展之間的內在聯繫,這一發現不僅可以幫助找到結腸癌的早期預警信號,還可以幫助開發新的治療方法對抗晚期結腸癌。
  • Nat Cell Biol:科學家首次闡明細胞分裂的精細化機制
    儘管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的研究逐漸地揭開了蛋白形成的奧秘以及讓我們領悟了如何控制收縮環,但與細胞中自組裝結構相關的很多機制至今尚不清楚。研究者Shin'ichi Ishiwata說道,我們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複製出了收縮環的結構,下一步我們將會通過研究來理解這種自組裝結構背後隱藏的秘密,比如細胞對其的最小需求量以及其收縮特性的物理條件等,這或許對於後期理解細胞分裂的總體過程將非常關鍵。
  • 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有望抑制癌細胞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Lauren導言:膠質母細胞瘤是星形細胞腫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膠質瘤,生長速度極快,70%~80%患者病程在3~6個月,病程超過1年者僅10%,在積極治療後,也極可能在半年到一年之間馬上復發並快速進展
  • Cell綜述深度解讀lncRNAs的奧秘!既保守又不保守!
    2020年5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題為「The Secret Life of lncRNAs: Conserved, yet Not Conserved」的綜述報告中,來自日本RIKEN綜合醫學科學中心的科學家們論述了lncRNAs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