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陰陽、四象、五行、八卦之道
一江左右新和舊,半世前後田與樓;
江水奔騰臨海靜,身心激蕩歸家寧。
常記:
登山疲憊,終有小亭可歇;
風雲之上,必是晴空萬裡!
——2018戊戌年夏,登丹東元寶山遠眺鴨綠江有感
一、認識符號
學習周易,首先要學會認識各種符號,理解符號所承載「象數理佔」的四個內容。學習符號時,要時刻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符號(圖形)是什麼?;
2、構建的圖形的符號(位置)有幾個?方位如何?如何排序?
3、形成的圖形(整體和局部)有何特性?有何功用?
4、這個圖形從何而來,又可以組成哪些新的圖形?
周易的基本單位為「爻「,分為陰爻(符合為「--」,數字為「0)」與陽爻(符號為「—」,數為「1」),分別代表陰與陽,以及陰陽所象徵的事物萬象。
「--」和「—」構成了周易的基本符號
兩兩組合,形成「四象」。
三個組合在一起,形成「八單卦」。
六個組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四重卦」。
《八卦取象歌》(出自朱熹《周易本義》)
乾三連,坤六斷。
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
兌上缺,巽下斷。
再次強調,這裡除了數量,還有位置以及順序的概念,請在後文中注意理解。
二、「象」的內容
對於各「道」所指之「象」,依「性」而分,無窮無盡!本書僅部分摘錄。
「象」之學,必自問,「為什麼?」至可答,方為懂。如君子為何行「仁義禮智信」之德?為何配之木金火水土?可自答,方悟「五行」,方懂「君子」。
1、陰陽之象
2、四象之象
3、五行之象
4、八卦之象
三、「理」的內容
「理」由「性」起,依「象」而演。
陰陽、三才、四象、五行、六爻、八卦,他們的「道理「不是孤立存在的,關係如「符號」、「數」、「象」所示,前者往往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完善。例如:陰陽與五行: 「五,陰陽在天地之間交午也。」(出自《說文解字》)
下文雖分述各自之理,應綜合理解,忌割裂。
1、陰陽之理
《黃帝內經》有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簡而概之,陰陽之理有四:即對立、轉化、消長、互根。
(1)陰陽對立
指:處於一個統一體的矛盾雙方的互相排斥、互相鬥爭。
(2)陰陽轉化
指:相互對立的陰陽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各自向其對立面轉化。此種轉化,一般是指事物或現象總體屬性的改變,即屬陽者在一定條件下可轉變為屬陰,屬陰者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轉變為屬陽。
(3)陰陽消長
指:對立互根的陰陽雙方的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於不斷的增長或消減的運動變化之中。
(4)陰陽互根
指:陽在陰不息,陰在陽不離;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故天地配之以陰陽。只有陰陽調和方能萬物而生。
2、四象之理
四象之理,可參考陰陽、五行之理,四象之道,重點關注「四方」、「四時」、生命四周期(生長老死)則可。
3、五行之理
季康子問於孔子曰:「舊聞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實,請問何謂五帝?」孔子曰:「昔丘也聞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出自《孔子家語》
《尚書·洪範》記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彎曲,舒張),金曰從革(成分緻密,善分割),土爰稼穡(意指播種收穫)。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五行之理主要有生克、乘侮兩類關係,本書僅談生克。
相生,是指兩類屬性不同的事物之間存在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關係;具體是:木生火:木乾暖生火;火生土:火焚木生土;土生金:土藏礦生金;金生水:金銷熔生水;水生木:水潤澤生木。
相剋,則與相生相反,是指兩類不同五行屬性事物間之關係是相互克制的;具體是:金克木;刀具可砍伐樹木;木克土;樹木可紮根土裡; 土克水;堤壩可阻止水流;水克火;大水可熄滅火焰; 火克金;烈火可熔化金屬。
4、八卦之序
從八卦起,已逐步走到了由「道」到「器」的境界(從陰陽五行的角度看,其可視為「器」,從八卦之用的角度看,其可視為「道」),對照「八卦之象」,此處有「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區別之印象即可。
四、「數」的內容
易中「數」的內容也很豐富,這裡僅羅列兩個知識點。一是,通過2的次冪(二進位)再次強調「一話」;二是,通過「天地之數」說明陰陽、四象與五行之間的關係,也是對「數解」太極圖,做些知識儲備。
1、二進位
《易傳·繫辭上傳》:「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
「無極」是「無」,「太極」是「有」;「太極生兩儀」,由「有」生出陰陽,分別用0和1表示;「兩儀生四象」,則由陰陽(0和1)兩兩組合生出「11、10、01、00」四個是數,即「四象」,這是典型的「二進位」運算,即計算機的運算機制;「四象生八卦」,就是在加一位,由四個數變成八個數,以此類推。用「2」的次冪進行表達,則2的0次冪「1」為太極,1次冪「2」為兩儀,2次冪「4」為四象,3次冪「8」為八卦,4次冪64為周易六十四重卦。
周易的「二進位」,從「數的角度」推演了從太極、到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重卦的數字機理;也展示了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
2、天地之數
《周易繫辭上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天地之數「共10個數,分別為1,2,3,4,5,6,7,8,9,10。其中1,3,5,7,9,為陽;2、4、6、8、10,為陰。陽數相加為25,陰數相加得30,陰陽相加共為 55。即:(1+3+5+7+9)+(2+4+6+8+10)=55。
「天地之數」最完美的表達符號是《河圖》(如下圖)。《河圖》中,陽數以相應個數的白點表示,陰數則用黑點。排布上,3、8居左,在東方;2、7居上,在南方;4、9居右,在西方;1、6在下,居北方;5、10居中,在中央。
《尚書大傳·五行傳》又云:「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1為水之生數,2為火之生數,3為木之生數,4為金之生數,5為土之生數。6為水之成數,7為火之成數,8為木之成數,9為金之成數,10為土之成數。萬物有生數,當生之時方能生;萬物有成數,能成之時方能成,萬物的生與成皆因有此「天地之數」。
由此可見,周易中的「數」,不僅僅是簡單的「數」,還有很多的「理」,通過「數」是能夠把周易整體知識結構聯繫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