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法則是正確的嗎?為什麼有人說世界絕不能變成那樣?

2020-12-05 酋知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有一位童鞋向本魚問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社會達爾文主義是錯的嗎,為什麼?

當然是錯的,而且錯的非常離譜。

有些人喜歡用「推此及彼」的方法認識世界,比如「隔壁老王給老婆買了1克拉的鑽戒,所以你也要給我買」,可是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國情」,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亂套的,達爾文的理論也是如此。

生命,即鬥爭!

我比較討厭的一種說法是「生命理應順應自然」。

不!生命的存在本來就是與自然不斷鬥爭的結果,如果一切任由自然肆虐,那麼所有的生命都不復存在。生命第一次對地球的大規模改造發生在距今26億年前,以陽光為利劍,劈開水分子的氫與氧,將大氣中的碳收為已用的藍細菌將排出的大量廢氣將天空與大地的所有鐵、錳、硫全部氧化了。最終無處可去的氧充斥了大氣,形成臭氧層保護了水不再流失,才讓地球成為了一座生命綠洲。

所以,生命從出現之時起就必須為了生存而改造世界

而自然選擇是什麼?是生命在對抗自然過程中所面對的「巨大殘酷」,生命確實可以通過突變應對環境的傷害,但傷害就是傷害,有很多本可以很傑出的變異因為不適合當前的環境被迫消失了

不適應環境不等於沒有價值!

於是一個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難道不適應環境的就一定是沒有價值的嗎?

比如大熊貓,如果沒有國家的介入,可能這種特別又可愛的動物已經滅絕了。大熊貓的存在沒有意義嗎?當然不是了!別的不說,這麼可愛難道不是意義嗎?我想不到除了熊貓還有什麼動物更合適作為中國的形象代表。

同樣,在人類史上有很多傑出個人因為一些與當時環境相衝突的原因而遭受巨大傷害,最著名的是被譽為「計算機科學之父」的圖靈,他因同性性傾向而被英國政府定罪,於是圖靈接受化學閹割(雌激素注射)的迫害。1954年6月7日,圖靈吃下含有氰化物的蘋果中毒身亡,享年41歲。

作為人類歷史上少數天才之一,他本可以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只要他生在這個時代,但是很不幸上天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顯然,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悲劇,其實也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一個表現,異性戀規定了什麼是「正確的」,也就是「適應環境的」,於是理所當然地消滅了「錯誤的」。

人類社會,拒絕自然選擇!

現在再一次讓我們審視人類社會,這種組織是為什麼而建立的?為什麼我們只是看到同類痛苦的表情,就會湧起惻隱之心?為什麼動物可以自然而然地同類相食,但人類卻做不到對患難中的同胞視而不見?

是的,無論是動物群居而成的種群,還是人類複雜文化構成的社會,都是為了抵抗殘酷的自然選擇。不能敵過環境的個體絕非是沒有價值的,恰恰是因為人類高度繁榮的文明社會,讓即使一個全身殘疾之人都有機會發揮光熱,為全人類做出貢獻!

帶你見識真正的叢林法則!

而人類世界中還真的有踐行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地方,賈雷德教授在澳洲紐幾內亞考察時記錄下的故事絕對會讓你震驚

當地的土著因為資源的匱乏,常年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為了生存就必須向臨近的部落劫掠,然而因為雨林中沒有什麼有效的防禦手段,這種本應偶然出現的打劫淪為了常態化的「先下手為強」,結果就是幾個部落間常年持續著偷襲式的戰爭,所有人都不可能有一夜的安眠,因為極有可能在熟睡中被敵人割了腦袋

那麼這樣一種刀尖上舔血的日子培養出了一個怎樣的社會呢?當地的年輕男性大多活不過25歲,女性也沒好多少。因為不能保證壽命,所以這些部落的土著絕對不可能進行分工,畢竟一個掌握了重要技藝的人突然就死了,整個部落也會受到毀滅性打擊。所以每個人必須要什麼都會一點。

什麼都會自然也就導致了什麼都不精,當地土著社會的生產力幾千年來都沒有絲毫進步,而沒有進步的生產力也就不會創造豐富的資源,沒有豐富的資源又會導致頻繁的偷襲不會終結,在這樣一種惡劣的死循環中,未來永遠黑暗

最終反而是殖民者帶來了曙光,他們向土著展示了槍的可怕威力,然後約法立即停止戰爭。事後所有土著都表示,那真的是他們一生中過得最棒的一個夜晚了……

溫柔、憐憫、惻隱、愛與和平絕非毫無意義,可以說它們就如同戰爭一樣,是推動人類初會進步的另一隻腳。我們可以突破進化的天花板,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與這些溫柔的力量密不可分。

人有,動物也有的那不叫人性,只有人獨有的,才是人類的最終法寶,我是酋知魚,一個有點東西的科學作者,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這是一個叢林法則的社會嗎?「本該如此」嗎?
    不幸的是,現實中自然界的運行並非如此。自然選擇的標準是成功地繁衍後代,通向這一標準的渠道數不勝數,遠不止單純的「強壯」和「聰明」。何況,自然選擇也遠非唯一的掌控者——研究者至今還在爭辯在進化之路上,運氣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自然界之所以如此,並不是因為這種狀態「好」,而是因為別無選擇。
  • 野生動物叢林法則
    眾所周知,野生動物的世界遵從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強大的生物對弱小的生物擁有絕對的支配權,在《野生動物叢林法則》這款遊戲中,玩家就將變身為一直野生動物,從學習捕捉獵物開始,一點點磨鍊自己的生存技巧,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中活下去。
  • 回歸「叢林法則」,美國就會是贏家嗎?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一篇題為《對世界貿易的沉重打擊》的文章警告稱,世界貿易組織「心臟驟停」將造成國際商品流通領域「叢林法則」盛行。    而導致這一局面出現的,正是美國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做派。英國《獨立報》網站在一篇報導的標題中直呼:川普使國際貿易面臨重返「叢林法則」的風險。
  • 叢林法則不是人類共存之道(刷新見解)
    叢林法則原本用於描述自然界的競爭狀態,其核心是弱肉強食。後來,它成為殖民主義的理論依據,今天在處理國際關係上還有人在奉行。有人把它拿來為日本侵華戰爭中的滔天罪行辯護,說日本侵略中國乃是「強勢文明」對「弱勢文明」的進入,藉以掩飾推脫日軍侵略罪行。這是完全錯誤的。
  • 藥不能停 吃雞遊戲《叢林法則》十大爆笑瞬間
    導 讀 藥不能停 叢林法則十大吃雞爆笑瞬間,在叢林法則大逃殺遊戲中吃雞是非常有意思的,在很多吃雞畫面匯總都有爆笑瞬間
  • 超越「叢林法則」
    我們都是這個城市的書寫者,只是有人用磚瓦,有人用代碼。潭影用文字碼出的三篇小說,代表的是三種深圳經典的人群和場景。 《戀戀深圳》講的是深圳「程序猿」的故事,《完美人設》講的是深圳「金融狗」的故事,《男閨蜜》講的是深圳「單身汪」的故事。
  • 人類生存的三大法則,叢林,禮法,自律
    在大自然的規則之下,隨著人類進程的向前發展,所謂人類的生存法則有三種,第一個叢林法則,第二個禮法法則,第三個自律法則。所謂叢林法則,就人們比較熟悉的的《進化論》而言及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優勝劣汰。」這兩句話道盡其中關竅。至今本人奉若真理,也依然流行與世間。
  • 你知道什麼是「叢林法則」嗎?
    如果說孤獨是催化劑,那麼,苦難就是推動力。人生中,必須經歷一些苦難,心智才會成熟。如今,很多年輕人都怕吃苦,或不想吃苦。但是,如果沒有歷練,就很難頂天立地。西方人信奉「叢林法則」,就是讓小孩到社會的「叢林」中歷練,只有到了叢林,才能掌握生存法則。
  • 耶穌改變是叢林法則,建立的是公義和憐憫的社會
    (約翰福音 5:7 和合本)」顯然,他沒有被治癒的希望了,因為他根本不能行走,在機會面前,沒有人會把機會讓給他,在池子邊上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這裡講的是力量和速度,不是憐憫與恩典。耶穌在池子邊遇到這個病人的日子,並不是因為這是個安息日,才顯出特殊的恩典,而是耶穌的恩典與這個叢林法則的畢士大池子之間的反差。 這位沒有機會被治癒的人,三十八年的期待每次都落空,直到他遇到了耶穌。 耶穌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
  • 身處叢林法則選擇獸性還是人性?沒有經歷過的不要輕易下結論
    這個對人性深處的靈魂進行拷問的問題誰也不能給出答案,因為沒有經歷過的人們所給出的答案僅僅局限於理想狀態之中,而面對這樣的問題更多的是通過影視作品來反映,《動物世界》就是這樣一部反覆考驗人性與獸性的電影。
  • 《叢林》:法則之下,物競天擇
    叢林有法則——優勝劣汰、物競天擇!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卻從來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多少秘密。亞馬遜叢林是地球上的一個禁區,這裡的神秘吸引著一個個探險家前行,在未知的世界探索,享受冒險帶來的樂趣與快感!這片叢林是地球最後的邊界,隔絕了人類在這片區域的正常活動。
  • 金炳萬的叢林法則2019播出了嗎?
    如今《金炳萬的叢林法則》2019已經播出,大家可以在網站上搜索觀看了。節目的名字叫《叢林的法則》,後來乾脆叫做《金炳萬的叢林法則》,眾所周知,韓國綜藝真人秀節目的特點就是 —— 玩真的。在這個播出長大四年的節目中,一共前往22個純粹的野外環境拍攝。
  • 玩轉人類的叢林法則:拋棄幻想,直抵人心
    此後,人類真正走出了叢林,並一步步走向文明社會,與此同時,也擺脫了自然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自從走出了森林和原野,人類再也不需要以生命的代價去跟動物近距離廝殺肉搏,來換取動物蛋白。即使偶爾進行的狩獵活動,人類也發明了弓箭,可以遠距離獵殺動物,而自己得以完好無損,因為新興的砂磨技術讓各種工具和弓箭等武器變得鋒利好用。
  • 叢林法則:黑暗還是光明?(上)
    騰訊可能下班了看視頻——閱讀原文叢林法則:黑暗還是光明?(上)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可以說,繼達爾文之後,在整個20世紀中,進化理論的專家都把生命世界描繪為一個叢林,這個叢林是黑暗的,為了生存而鬥爭便是這裡的唯一法則。而這一觀點更是因為理察-道金斯的成功而得到空前的強化。道金斯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書中,認為所有生物體就好像是「被隨機編程的機器人」,負責保護那些自私的名為「基因」的分子,這是因為,基因是進化選擇的主要對象。
  • 《叢林的法則》引進中國 刷新「吃貨菜譜」下限
    食人魚、鯊魚出沒的水域,毒蛇、毒蛙遍布的叢林……沒有他不敢進的地盤;昆蟲、蜥蜴……沒有他不能下口的食材。作為諧星出道的達人,他的神技多到根本數不過來,滑冰、潛水等一摞資格證書中和水相關的就有15個,每次從叢林回來,他至少要帶回兩本新考取的資格證書,參加《R unningm an》錄製時,更曾憑一己之力,輕鬆團滅7隻MC。
  • 改變世界前,馬斯克先要宣告「叢林法則」
    他的身上有著許多符號,對於馬斯克而言,如果改變世界是他的世界觀,那麼「叢林法則」就一定是他的方法論。叢林法則之一,特斯拉的「致命幻想」很多人說特斯拉就像「渣男」,具有誘惑力、給你新奇、充滿危險並且不負責任。無論你是對它嗤之以鼻,還是充滿崇拜。這輛車存在於此,既格格不入,卻又合乎邏輯。 提到特斯拉,就不得不說兩個人。
  • 「叢林法則」適用於任何時候
    「叢林法則」是由進化論學者達爾文提出的自然界裡生物學方面的物競天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達爾文是根據自己多年在自然界的實際考察提出這一論斷的,在達爾文眼裡「叢林法則」是適用於自然界的規律,但是達爾文沒有看到的是「叢林法則」在人類社會中也是同樣適用的,這就是「叢林法則」的社會屬性。
  • 叢林法則激活碼激活碼怎麼獲取 叢林法則大逃殺最新激活碼資格大全
    導 讀 叢林法則大逃殺激活碼怎麼獲得,測試激活碼獲得方法。
  • 叢林法則進不去遊戲怎麼辦 無法登陸解決方法
    導 讀 在叢林法則大逃殺手遊中,很多小夥伴們最近在詢問,遊戲進不去怎麼辦,想知道為什麼不能進入遊戲。
  • 張志恆:為什麼中國社會迷信「叢林法則」?
    當今世界大勢對中國而言,是「和平與發展」的局面,還是依然需要警惕「美帝忘我之心不死」。共識網讀者張志恆先生,從人類社會文化的角度試圖解釋這樣的爭論,在他看來「叢林法則」和「文化秩序」的兩股力量的博弈成就了人類社會。而現代社會中「叢林法則」的力量日漸式微,人為的「有序」狀態則引領人類社會從「野蠻」走向「文明」。中國百年來的動蕩的原因多在於迷信「叢林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