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翻譯正走入現實生活 未來還需要人工翻譯嗎?

2020-12-08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2月21日報導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月16日刊登了題為《科幻作品中的翻譯機器現在成為現實》的文章,作者為本·麥金太爾,文章摘編如下:

本周,我讀了一本250頁的俄文書,儘管我連一個俄語單詞都不會說也看不懂。多虧了機器翻譯這個技術奇蹟,我把這本用西裡爾字母寫成的書的數字版上傳到了一個免費在線翻譯網站,得到了一個英文版本:一個令人驚訝的、不完美的、充斥著語法錯誤的版本,但完全可以看得懂。這就像跟能說兩種語言的9歲孩子一起閱讀。

語言障礙正被擊破

將人類分隔開來的語言屏障尚未倒塌,但卻正以驚人的速度被擊破,對全球交流、小語種的命運以及商業和外交的未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自動使用多語種可能是網際網路最重要卻最鮮為人知的影響之一。

即時翻譯一直是科幻小說描繪的情景。在《星際迷航》中,「萬能翻譯器」使柯克船長能夠在語言方面無所畏懼,從而大膽地進入最後的邊疆。《星球大戰》中的C-3PO機器人「能夠流暢地使用超過600萬種交流方式」。


電影《星際迷航》中的柯克船長

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幻想出了「巴別」魚,將這種魚插入耳朵後可以翻譯任何語言。在這方面,就像在其他許多方面(包括觸屏技術和語音指令)一樣,《銀河系漫遊指南》具有可怕的先見之明:2017年穀歌推出了藍牙翻譯耳機,這是一款能夠用智慧型手機實時翻譯40種語言的耳機。

萬能翻譯器來了。神經機器翻譯是一種仿照人腦、預測詞序可能性的人造系統,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使俄語-英語之間的翻譯準確度達到90%。上周美國市場觀察網站上的一項調查顯示,對計算機翻譯的需求激增,預測到2024年歐洲的機器翻譯市場將超過3億英鎊(1英鎊約合8.76元人民幣——本網注)。谷歌翻譯支持100多種語言,每天有5億人使用谷歌翻譯。微軟翻譯提供11種語言的會話翻譯,而且提供多種語言同時翻譯。

人工翻譯不可取代

機器翻譯永遠不會取代人工翻譯,因為只有人類的大腦和耳朵才能再現語言的微妙和語境,以及作為語言基礎的文化參照、習語和幽默。譯者的典範聖熱羅姆指出,真正的翻譯應該「不是逐字對譯,而是逐意對譯」。


人工翻譯不可取代(視覺中國)

機器還做不到這一點,但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它們學得很快:最新的系統從中發現規律,通過「質量評價」來評估譯文行不行,不需要藉助人類幹預、統計概率和機器學習,而翻譯軟體則是藉助這些逐步提高其翻譯技能的。由埃隆·馬斯克的開放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研發並於2月15日披露的新的GPT2系統將機器學習又推進一步,該系統能夠根據它所「閱讀」的內容撰寫新聞報導和小說。對於英語這樣的語言,每個單詞都有多種含義,機器絕不會萬無一失。機器翻譯仍可能犯令人尷尬的錯誤,比如當年希拉蕊·柯林頓送給俄羅斯外長的禮物,意在強調「重啟」俄美關係,結果這個詞卻被翻譯為「要價過高」。

「萬能翻譯」前景廣闊

然而,萬能翻譯的前景為全球交流進而加強理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哲學家路德維希·維根斯坦說:「如果我們說不同的語言,我們就會感覺到一個不同的世界。」機器翻譯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為了感知他人的世界,我們可能不必說一種不同的語言,只需擁有理解它的工具。

因此,許多人使用機器翻譯根本不是扼殺語言,而是把機器翻譯當作學習新語言、與遠方興趣相同但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們進行交流的工具。人和機器結合的翻譯比兩者單幹都更快和更高效。未來的譯者可能更接近編輯和質量把關專家,對機器翻譯的初稿進行修改潤色。


「萬能翻譯」前景廣闊(視覺中國)

電子工具將使研究人員能夠從外國的錄音和文件中提取他們需要的東西;單詞表、袖珍字典和動詞形態表可能成為過去。語言之所以會死亡,是因為說它們的人改用使用人群更多的語言;但如果說小語種的人既能懂自己的語言,又能懂大語種,那麼,這種小語種存在下去的可能性就會增加而不是降低。

真正的翻譯需要解讀、觀察、理解和想像。這些也是機器正在學習的技能。這似乎是一個可怕的前景,但高效的機器翻譯帶來的好處遠大於危險。

在《創世記》中,由於人類建造巴別通天塔,上帝將最初的通用語言分成互不理解的多種語言,並將它們分散到世界各地。從那時起,人類就一直在艱難努力,試圖通過「咿呀學語」相互理解。

19世紀末創立「世界語」的夢想是通過創造通用的第二語言來促進人類的和平與理解。這種烏託邦式的通用語一直未流行開來,但隨著萬能翻譯器的出現,世界語創始者們令人敬佩的目標就要實現。

相關焦點

  • 未來的世界:機器翻譯VS人工翻譯
    機器翻譯的發展使得專業出版社(石油、醫學、農業、藝術等)的結構和職能也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過去的來料翻譯作品編輯到自己生產翻譯文本,即引進機器翻譯後他們不需要找專業翻譯進行人工翻譯了。但是,從目前機器翻譯的發展程度看,再專業也還達不到100%的翻譯準確率,解決人工的校對和修改這最後一公裡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但這種編輯不是文字翻譯,也不是僅懂翻譯技能的編輯,而是必須有專業知識(如他們根據瀏覽源語文獻標題和摘要知道翻譯的需要和價值,在編輯翻譯文本時根據專業知識能判讀翻譯的錯誤準確以便核對原文)和專業翻譯能力的編輯。這就是語言服務的一種工作。
  • 翻譯行業的發展方向:機器翻譯VS人工翻譯
    近年來,機器翻譯技術有了很多新的突破,在實際的語言服務實踐中,機器翻譯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機器翻譯必將深刻影響翻譯服務行業,將給人工翻譯帶來實際的威脅。另一方面,機器翻譯以其人工翻譯難以比擬的速度,將提高人類對於海量信息的處理能力,彌補人工翻譯在速度和成本方面的不足。不管你喜不喜歡,你都無法迴避機器翻譯的發展。如何利用機器翻譯技術成了翻譯服務行業的重要課題。
  • 機器翻譯什麼時候能取代人工翻譯?知行翻譯公司認為不可能
    機器翻譯是通過計算機將一種自然語言(源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自然語言(目標語言)的過程。它是計算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是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機器翻譯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機器翻譯技術在促進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B站「不靠譜」翻譯大賽:機器翻譯,還遠不能取代人工翻譯
    在國內知名的彈幕視頻網站bilibili上,很多up主上傳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機器翻譯視頻。 網友們把一些影視劇、動漫或者其他著名場面中的臺詞用谷歌翻譯重新加工。如果只是翻譯一遍的話,可能效果還不理想——它們錯得還不夠精彩。於是,網友們把谷歌翻譯的結果再翻譯成第三種語言,然後再翻譯成第四種語言,最後再用谷歌翻譯回中文。
  • 人工智慧翻譯 OR 人工翻譯?
    隨著2018博鰲亞洲論壇,「騰訊同傳」事件引發的熱烈的討論,人工智慧翻譯(或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未來發展的討論再一次出現在人們面前。其實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有了機器翻譯語言的想法和實踐。
  • 訊飛翻譯實力顛覆想像,《流浪地球》中A.I.黑科技竟成現實
    在這部開年科幻片裡,我們看到了被A.I.黑科技支配的地球未來。其實電影中有一些離我們現實生活還比較近的高科技,就比如在影片中出現3次鏡頭的A.I.翻譯器。近來,作為行業領導者的訊飛翻譯機2.0,就以不凡的實力不斷顛覆了人們的想像,在A.I.翻譯機賽道上成功突圍。
  •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法國科學家蘇埃爾說:「機器高度擬人化,將重新定義『人』的價值。」自1956年DARTMOUTH學會上首次提出人工智慧的概念,到如今物聯網、大數據、阿爾法狗戰勝柯潔、雲計算……人工智慧發展得如火如荼,成為21世紀新的風口,影響著千千萬萬的行業。
  • 機器翻譯的最新進展與瓶頸所在
    你想過和異國人說話不需要再有翻譯,只需隨身攜帶一個輕巧的數碼機器嗎?目前來看這仍是奢望。不過,或許某一天,我們終於可以不再學習頭疼的外語就能實現和外國人的無縫交流。  機器翻譯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研究領域,正因為難度很大,它被列為21世紀世界十大科技難題之首。一路走來,機譯經歷了艱難而曲折的發展歷程,既有成功和興奮,也有挫折和困惑。  然而,需求永遠走在應用的前方。由於近年來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以及國際交流的日趨頻繁,人們對於翻譯的需求空前增長。
  • 將科幻變成現實,谷歌百度用神經機器翻譯踐行人類的「巴別塔之夢」
    機器之心作者:iCombinator機器翻譯之夢今天,當我們很自然的拿出手機,選擇一個谷歌、百度或微軟的翻譯 app ,輕而易舉的完成文字翻譯、拍照翻譯和實時語音翻譯時,我們可能不會意識到由於深度學習的出現和數據量的積累,研究數十年的機器翻譯問題已經變得可用並走入了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極大便利。
  • 人工智慧將來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打開APP 人工智慧將來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1-01-05 09:58:02   法國科學家蘇埃爾說
  • 機器翻譯能解放生產力嗎?
    機器翻譯能否代替人工翻譯」這類的話題呢?在翻譯領域裡,基於自然語言「神經網絡模型」的機器翻譯的出現,終於讓大家看到了顛覆性的技術。從中,大家看到「神經網絡」的革命性和未來性,內心中對這項技術有了些憧憬和疑問,也就有了如此疑問。我們不講總的機器翻譯歷史和時間軸事件,僅從應用角度到來看,軟體翻譯可以有三個階段。
  • 哲學的時代擔當|從陸谷孫的翻譯智慧看機器翻譯的未來
    可見,面對此類高度複雜的翻譯任務,譯者需要付出極大的心智努力才有可能向讀者奉上信、達、雅的譯作,而期間的腦力付出,有時甚會至遠遠超出用母語進行思想原創之付出量。面對如此艱巨的腦力任務,做人工智慧研究的工程師或許不免會「想入非非」:倘若吾輩能夠根據陸先生的翻譯精神編制出一種程序,讓機器自動進行文本翻譯,那該有多好啊! 但凡事都是「說易行難」。
  • AI翻譯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不得不說,這種擔憂不無道理,基於機器學習的人工智慧似乎無所不能,受限於當前的機械水平,除了大部分非重複性體力工作還難以勝任以外,在腦力勞動領域,AI大有席捲一切的氣勢,而在這之中,語言翻譯似乎是最容易被取代的工種之一。
  • 重築巴別塔:機器翻譯的夢想與現實
    引言:技術的新進展使人們對機器翻譯的關注與熱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報記者採訪一線專家,為你全面解讀關於機器翻譯的那些事兒:  宇宙翻譯器:究竟要多久才能出現?星際艦隊成員把它別在胸前,它能將所有的已知語言翻譯為聽者所懂的語言,對其餘的未知語言也可通過對簡短幾句話的分析而進行轉換。不過按照劇中的設定,這種宇宙翻譯器要到22世紀才能發明。  然而,微軟公司前不久的一項技術展示卻讓人們覺得似乎不需要等那麼久。
  • 機器翻譯應用價值凸顯 百度翻譯豐富產品矩陣助力企業智能化升級
    機器翻譯作為人工智慧關鍵技術之一,正日益成為企業智能化升級的重要應用場景。12月1日,百度大腦開放日舉辦了以「機器翻譯 溝通全世界」為主題的專場活動。IDC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百度AI技術生態部總經理劉倩、百度人工智慧技術委員會主席何中軍進行主題演講,同時與在場的40多位來自金融、製造、能源等行業企業信息化負責人聚焦機器翻譯的價值、企業應用需求、未來發展趨勢等話題展開深入的互動討論,分享最佳實踐經驗,助力企業更好的提升機器翻譯大規模產業化應用,推動企業智能化升級。
  • 2020國際機器翻譯大賽:火山翻譯力奪五項冠軍
    此外,火山翻譯團隊還拿下了「德語 -英語」和「德語-法語」語向機器翻譯項目的冠軍,更斬獲了平行語料過濾對齊項目普什圖語和高棉語的兩項第一。自2006年至今,國際機器翻譯大賽(WMT)已經成功舉辦15屆,本屆比賽共有39支隊伍參賽,包括微軟、Facebook、Google DeepMind、騰訊、小牛翻譯、華為、滴滴等實力雄厚的參賽團隊。組委會根據中英、英中、英德等22個不同翻譯任務提供測試數據集,並引入科學的語言專家人工評估流程。
  • 計算機翻譯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如今,各種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翻譯耳機、翻譯應用程式大行其道,讓不懂外語的旅行者和商務工作者感受到了方便快捷的翻譯服務。然而,計算機翻譯會完全取代人工翻譯嗎?看看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怎麼說。正是由於有這樣的誤譯,谷歌承認這個大約有5億人使用的免費工具並不打算取代人工翻譯。Tourists might accept a few misunderstandings because the technology is cheap and convenient.
  • 百度大腦開放日召開機器翻譯專場 百度AI同傳翻譯性能可媲美人類
    機器翻譯作為人工智慧關鍵技術之一,正日益成為企業智能化升級的重要應用場景。12月1日,百度大腦開放日舉辦了以「機器翻譯 溝通全世界」為主題的專場活動。
  • 對談|人工智慧來了,翻譯們會失業嗎?
    谷歌技術總監雷·庫茲韋爾曾在《機器之心》預測,未來的世界,人類和機器將難分彼此,人類將不再是萬物之靈。電腦將比人腦有高一萬倍的智能。量子計算將引爆技術未來。機器不僅擁有智能,而且擁有心靈,將具有人類的意識、情緒和欲望。這樣的願景是否會到來?
  • 機器翻譯進化史:用計算機取代同聲傳譯?
    「……機器翻譯的美妙之處:最重要的事情是擅長數學和統計學,然後又會編程,那就可以了。」谷歌翻譯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對大量平行語料的統計分析構建模型,再通過這個模型翻譯。生成譯文時,需要先在大量人工翻譯的文檔中尋找模型並進行合理的猜測,再得出恰當的翻譯。針對特定語言可供分析的人工翻譯文檔越多,譯文的質量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