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極其燒腦的影片《信條》(Tenet)刷屏了,裡面有一個概念叫「熵增」,不像其他科幻片往往以時光機來穿越時空。
我想聊聊熵增概念在商業領域的一些應用。什麼是熵增呢?我的理解,當然不一定對,大概就是一種由有紀律有組織狀態變成散放狀態。
任何一個個體,都希望是個性張揚,以個人喜好為重的,但是如果在一個商業單位,大家各自為政,絕無前景可言,這個時候就需要有制度、有紀律來約束大家,往同一個方向和目標行進,可以理解為一種熵減。這是在商業組織領域。
那麼在市場上呢?更需要有一個熵減的過程,市場的核心是定價,如果市場上沒有一種估值方式,那麼大家就不知道價格在哪裡。
所以市場上需要由中間商憑藉其專業能力,撮合上下家,這也是最近美股上市的貝殼市值高於萬科、融創。
回到網際網路領域,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做的都是商業變現,但是商業變現比較成功的只有阿里和京東,但是實際上阿里是一個非技術主導的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其實是一個以人口紅利為背景發展壯大的企業,圍繞淘寶天貓,那些個體經營者投入了多少人力呢?
從某種意義上看,那些以為有了流量就有商業價值的企業要思考一下,如何用好流量。不能思想僵化,變成技術主義,要知道我們做生意面對的是有情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