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財團已經編制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可觀測宇宙的3D地圖,這極大地增進了我們對宇宙歷史的理解,同時提出了有關統治宇宙的基本定律的新問題。這張更新後的地圖是根據斯隆數字天空調查(SDSS)收集的數據製作的,提供了有關宇宙的詳細歷史,從宇宙大爆炸及其早期擴展階段一直到當前時代。
根據瑞士EPFL 的新聞稿,該項目的最新階段稱為「擴展的重子振蕩光譜調查」(eBOSS),包括圍繞超大質量黑洞的超過400萬個星系和超亮類星體的位置和距離。研究所新的結果表明,宇宙是如何在110億年的時間內演化的,填補了我們知識的重要空白。
宇宙3D地圖的概述圖
「 2012年,我啟動了eBOSS項目,其想法是在整個宇宙的一生中產生最完整的宇宙3D地圖,首次實現指示遙遠宇宙中物質分布的天體即積極形成恆星和類星體,」 讓-保羅柯乃柏,項目和EPFL天體物理學家的共同負責人說,在新聞發布會上。「很高興看到今天這項工作的高潮。」eBOSS項目產生了23篇新的科學論文(以及新的地圖),這些論文今天已發布到arXiv預印伺服器。
天體物理學家以前通過計算宇宙大爆炸後產生的元素的豐度並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宇宙初光的冷卻殘骸)來記載宇宙的最早時間。通過銀河圖和距離測量,科學家對最近的宇宙學歷史也有很好的把握。但是,猶他大學的宇宙學家,eBoss的首席研究員凱爾·道森(Kyle Dawson)在SDSS 新聞稿中說:「 110億年中期存在一個令人困擾的差距。」
為了凝視這一110億年的鴻溝,科學家們研究了星系和類星體,尋找它們在整個宇宙中的分布方式。然後將這些觀察結果與SDSS之前各階段(可追溯到1998年)收集的數據結合起來。
滑鐵盧大學天體物理學家Will Percival和eBOSS 的調查結果表明:「綜合起來,對eBOSS地圖的詳細分析和早期的SDSS實驗現已提供了有史以來最廣泛的宇宙時間範圍內最準確的膨脹歷史測量結果。」 科學家在EPFL聲明中說。「這些研究使我們能夠將所有這些量度與宇宙膨脹的完整故事聯繫起來。」
更新的地圖顯示了空的空隙和細絲,它們定義了距大爆炸(距13.8億年前的大爆炸)僅30萬年的時間。通過識別古代類星體(圍繞超大質量黑洞的極其明亮的銀河核),研究人員能夠繪製出超過110億年歷史的區域。為了繪製更近的時期,即60億到110億年的歷史區域,科學家追蹤了星系分布的模式,這些模式隨後使暗能量的測量更加準確。
宇宙3D地圖涵蓋30億光年的區域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項目科學家兼研究員阿什利·羅斯(Ashley Ross)對俄亥俄州立新聞說: 「我們想了解的一件事是暗能量的時間演化-這種神秘的事物正在促使宇宙加速發展。」根據新數據,大約60億年前,宇宙進入了加速擴張階段,此後一直在加速發展。有趣的是,新的eBOSS數據使我們對宇宙膨脹速率(稱為哈勃常數)的理解更加複雜。與早期宇宙相比,本地(即最近)的普遍擴張率似乎存在差異,相差多達10%。
EPFL認為,「由於eBOSS資料庫中數據的高精度和多樣性,這10%的差異不太可能是隨機的」。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本地宇宙和早期宇宙之間的膨脹率應該有所不同,但是這可能與當時存在的未知形式的能量或物質有關。現在,這代表了一種誘人的可能性,將來的研究將不得不探索這種可能性。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宇宙圖景,但這再次提醒了我們還需要知道多少。
參考文獻:百度百科、《science》、百度百科
本文參加,內容為作者原創。
這裡是,歡迎關注轉發收藏,每日看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