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亞神話和魔鬼神話同時並存,不信仰其中任何一個都是致死之罪

2020-12-06 麥芽娛樂

單單只是誇大這一強大有力的、持久的圖象的壯觀景象,或單單只是誇大人們信仰它時所懷有的真誠的深度,都是不可能的。馬利亞神話和魔鬼神話同時並存,二者缺一不可。不信仰其中任何一個都是致死之罪。故而,一邊是頌唱祈禱文時的馬利亞祀拜,一邊是降咒驅魔時的魔鬼祀拜。人們不斷地在無底深淵的脆弱邊緣徘徊。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就是一場對魔鬼的不停的殊死之戰,每一個人都作為「戰鬥教會」的一員而投身其間,去為自身而戰以建立功名。滿披榮光的天使和聖徒的「凱旋教會」高高在上,俯視著下界,天恩即是武士在戰鬥中的盾牌。馬利亞是戰士可以投入其懷抱獲得慰藉的保護神,也是褒獎勇士的高貴婦人。兩個世界都有各自的傳奇、藝術、經院主義和神秘主義——因為魔鬼也能施行奇蹟。在各種宗教的青春時期,唯有這裡的特徵是色彩象徵主義——白色、藍色屬於聖母馬利亞,黑色、硫磺色和紅色屬於魔鬼。聖徒和天使飛翔於太空之中,而魔鬼和巫婆則蜷縮在黑夜裡,沙沙作響。正是光明和黑暗兩者一起使得哥特藝術充滿了難以言述的靈性——此即是「藝術的」想像,但並非任何藝術。每個人都知道這個世界將為天使和魔鬼的軍團所住滿。

弗拉·安傑利科(Fra?Angelico)和早期萊茵派大師的為光所環繞的天使,大教堂的門上那些猙獰扭曲的圖像,實際上都布滿空中。人們到處可以看到它們,感受到它們的存在。今天,我們簡直不再懂得神話為何物;因為它決不只是一種美學上令人愉悅的再現某物的方式,而是一種暗藏在醒覺意識的各個角落並震撼著存在的內心結構的最為生動的現實性。這些創造物始終是圍繞著一個東西。它們只能被瞥視而不能被察看。它們被人以一種信念信奉著,那信念即是把證明的念想視作褻瀆神聖。現今我們稱作神話的東西,我們的文學家和藝術鑑賞家對於哥德式的色彩的品評,都不過是亞歷山大裡亞學派的流風餘韻而已。在往昔的日子裡,人們對它並不怎麼「欣賞」——因為在它的背後隱藏著死亡。

因為認定魔鬼會控制人的心靈並引誘他們墮入異端、淫亂和妖術之中,於是地上以戰爭來討伐它,並且用火和劍來對付那些已歸附於它的人。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要想拋開這種概念來思考自身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我們從哥特文化中刪除這一可怕的現實,那所剩下的就只有浪漫主義了。那升到天空的,不僅有以熾熱的愛獻給馬利亞的讚美詩,而且還有無數火刑堆上傳出的號哭聲。緊靠著大教堂的,就是絞架和刑具。生活在那個時候的每個人都意識到一種巨大的危險,而他所懼怕的,不是行刑者,而是地獄。成千上萬數不清的女巫真的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她們譴責自己,為求得寬恕而祈禱,並懷著對真理的純粹的愛去懺悔她們的夜遊和與魔鬼的交易。宗教法庭的法官帶著眼淚,懷著對這些墮落的可憐蟲的憐憫之情,把她們送上拷刑場,以求拯救她們的靈魂。這就是哥德式的神話,正是從這裡產生了大教堂、十字軍、深刻而充滿靈性的繪畫、神秘主義等等。而在它的陰影中,那深奧的哥德式的天福如鮮花般怒放,今天的我們對此甚至不能形成任何概念。

在加洛林時代,所有這一切仍然是陌生而遙遠的。查理曼在第一道「撒克遜法令」(Saxon?Capitulary)(787年)中禁止古日耳曼人對於狼人和夜遊者的信仰,晚至1120年,在沃爾姆斯的伯爾卡德(Burkard?of?Worms)的《教令集》中,這種信仰仍被指責是一種錯誤。但是二十年後,這種革斥在《格拉蒂安教令集》(Decretum?Gratiani)中重新出現的時候,卻只採取了一種淡然的形式。關於魔鬼的全部傳奇早已為海斯忒巴赫的凱撒裡烏斯(Caesarius?of?Heisterbach)所熟悉,而在《聖徒行傳》(Legenda?Aurea)中,它與馬利亞的傳說是同樣地真實而有效。1233年,正當美因茲(Mainz)和施佩耶爾(Speyer)的大教堂修建圓頂的時候,頒行了教皇訓諭,承認信仰魔鬼和巫祝合乎教規。當多明我的會士們設立宗教裁判所來武裝自己向魔鬼作戰的時候,聖方濟各的《太陽頌歌》寫出還沒有多久,方濟各會的會士們還跪在馬利亞的面前作虔誠的祈禱,並向遠方傳布她的祀拜。天國的愛都集中在馬利亞的聖像上,塵世的愛因此是與魔鬼相近的。女人即是罪惡——偉大的苦行主義者就是這樣覺得的,他們在古典世界、中國和印度的同道們也是這樣覺得的。魔鬼只有通過婦女方能統治。女巫正是致命的罪惡的傳播者。正是託馬斯·阿奎那發展了關於夢淫妖(Incubus)和女夢淫妖(Succuba)的可憎的理論。注重內心的神秘主義者,如波納文圖、大阿爾伯特(Albertus?Magnus)、鄧斯·司各脫,則發展了一整套關於魔鬼的形上學。

文藝復興時期的世界觀的背後,一直具有一種強烈的哥德式信仰。當瓦薩裡(Vasari)讚揚契馬布埃(Cimabue)和喬託(Giotto)重新以自然為師的時候,在他心中所想的,就是這個哥德式的自然,這個在各個角落受到站在光明之中、且總是威脅相向的天使和魔鬼的環形隊伍之影響的自然。對自然的「模仿」,意味著模仿的是它的靈魂,而非它的外表。讓我們最後擺脫那種復興古典的「古代」的無稽之談吧。文藝復興,在當時指的是公元1000年以來的哥德式的上升,新的浮士德式的世界感,以及自我在無限中新的個人體驗。對於某些個體精神來說,它無疑指的是對於古典(或是被認作古典的東西)的一種由衷的熱情,但那也不過是個人趣味的一種表現而已。古典神話是一種娛樂素材,一種寓言式的戲劇,通過劇中的一層薄幕,人們可以同以前一樣確切地看到古代哥德式的現實性。當薩沃那洛拉(Savo-narola)起事的時候,古代的裝飾正突然地從佛羅倫斯生活的表面消失。佛羅倫斯人的勞作完全是為了教會,而且是滿懷信心。

拉斐爾(Raphael)是所有畫聖母馬利亞的畫家中感情最為真摯的。一種對撒旦的王國以及通過聖徒從那裡獲得解放的堅定信念,構成了所有這些藝術和文學的基礎;不論是畫家、建築家,還是人文主義者,他們每個人——儘管嘴邊常常掛著西塞羅和維吉爾(Virgil)、維納斯和阿波羅的名字——都把火燒女巫看作完全自然的事,並且佩帶護身符以防魔鬼。馬西留斯·費奇諾的著作充滿了對於魔鬼和女巫的博學研究。米朗多拉的弗朗西斯科(Francesco?della?Mirandola)(用優雅的拉丁語)撰寫他的對話作品《女巫》,為的是警告他的圈子中的風雅人士防範危險。當李奧納多·達·文西在文藝復興的極盛時期創作他的《聖安娜》的時候,有人也正在羅馬(1487年)以最優美的人文主義的拉丁文撰寫《女巫之槌》(Witches』?Hammer)。正是這些構成了文藝復興的真正神話,沒有了它們,我們將不可能理解這一反哥特運動中顯示出的榮耀的、真正的哥德式的力量。沒有感覺到魔鬼近在眼前的人是不可能創造出《神曲》或奧爾維耶託(Orvieto)壁畫或西斯廷(Sistine)天頂畫的。

相關焦點

  • 聖鬥士的神話體系:那些與希臘神話不同的鬥士和戰衣
    聖鬥士的神話體系是以希臘神話為主體,其他神話為佐。其資料集《大聖戰史》中,還為此設定增加了一個說明:世界上所有的神話的本源是「超神話」,所有的神話與傳說都是從超神話演化而來。這樣一來,作者車田正美,乃至之後的創作者就可以將地球上所有的神話拿來使用,不僅是希臘諸神,還是中國神話、北歐神話、埃及神話、印度神話、阿茲特克神話等等,都可以融入聖鬥士星矢之中,各個神話體系之下也擁有了各自的鬥士。在車田正美授權,手代木史織繪製的《冥王神話LC》中,出現了不少非希臘體系神話的鬥士和戰衣,不但延伸了原作的世界觀,也給讀者不一樣的感受。
  • 命運之神掌管命運?諸神也有黃昏?《北歐神話》揭開神話的面紗
    在講述北歐神話的書中,茅盾先生編著的《北歐神話》全面又深刻地講述了北歐神話的起始和特點。對了解北歐的神話,及文學創作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一、北歐神話的悲劇性和所有的神話不同,北歐神話中,原沒有諸神。遠古宇宙中有一個極大的鴻溝,它的北邊是霧與黑暗之國,有一個不竭的泉水,就像一口沸水大鍋,給十二道大川供給水源。
  • 希伯來排斥不同信仰,為何要吸收、改造巴比倫神話,找「不痛快」?
    一、絢麗瑰寶,神話光輝了解到希伯來人性格、歷史、環境,就能了解希伯來人神話與巴比倫神話為何不同並加以改造和創造,古希伯來人的神話雖然不像希臘,北歐神話那麼豐富和完整,但卻有自己的模式和特色,神話無外乎涉及到宇宙起源、人類起源、文化起源。這三類神話當中都有從巴比倫神話中借鑑的痕跡。
  • 《神話之城》:一場跨越五大洲的世界神話之旅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幾千年文明的古國,在歲月的長河中流傳下來許多文明的瑰寶,神話故事是其中小小的一個。除了《山海經》、《神仙傳》等成冊的神話故事,還有許多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像泰山石敢當,牡丹仙子等等故事。
  • 西方的神話和我們的神話竟然有這麼多相同的地方!
    中西方歷史神話相似性比較我們看待中西方歷史的時候,往往不自覺地去發現二者之間的不同,對於二者之間的相同點往往視而不見,其實,中西方之間的相同相似點是非常多的,如果把相同點和不同的綜合起來看,東西方文明更像是從同一個文明母體裡孕育出的兩朵花,雖然各有特色,卻是同根相生。
  • 蛇蛙銅案 一個民族的信仰神話
    蛇蛙銅案。由於年代和地緣上的相同,很多新聞媒體報導時,都會把老龍頭和蛇蛙銅案相提並論,那麼,蛇蛙銅案是否出自老龍頭呢?  唐亮認為,從整體的發掘和研究工作結果來看,蛇蛙銅案並不是出自老龍頭,只是因為都是來自鹽源,都具有代表性,都屬於同一個時期,所以才會在各種報導中同時出現。  既然不能從老龍頭的巫師墓穴找到更多的身份信息,那麼從年代上能不能有什麼新的發現呢?
  • 譚佳:神話中國和中國神話學的反思與開拓
    比如,陳連山認為,從中國文化的立場出發,而不是從西方現代神話概念出發,就不需要假設所有中國上古史都是由神話經過歷史化轉化而來的,也不需要假設中國神話經歷了普遍的歷史化。呂微認為:神話學因特別關注神話的體裁信仰形式進而純粹信仰形式,而指向了人的本原的存在方式的實踐認識的可能性,即對於人而言,道德性的存在無疑是一種超越(動物)性的存在。
  • 世界神話都出現洪水滅世,其文明都選擇逃亡,中國傳說卻選擇對抗
    世界神話都出現洪水滅世,其文明都選擇逃亡,中國傳說卻選擇對抗我們都知道,神話是一個文明面對不確定性,所想出來的一種精神安慰,它不僅表達的最現實的痛苦,同時也寄託於超自然現象能夠拯救自身,在那蒙昧的時代,也正是神話凝聚起了人類的力量,團結一致走出了最黑暗的時期。
  • 希臘神話主神宙斯,北歐神話主神奧丁,那中國神話的主神是誰呢?
    所謂神話,是來源於原始社會時期,人類通過推理和想像對自然現象作出解釋。是古人對於世界中的自然認知不完全的解釋而成的唯心世界觀。很多朋友對於神話故事都非常的感興趣,不僅僅是對於中國的,還有對國外的神話故事也充滿了興趣。比如希臘神話中的奧林匹斯十二神,挪威神話中的北歐諸神,埃及神話中的九柱天神,印度教三相神等等。
  • 神話是古埃及文學最早的源頭,到底有哪些文學作品摘自於神話故事
    本文由作者溫暖而淡然的今天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古埃及的神話也和其他民族的神話一樣,他們也有著神話中的創世說、來世說等。神話是他們文學最早的源頭,許多文學作品都是摘自神話。無論是古埃及的社會、古埃及的自然界還是古埃及的歷史,都充滿了神話的色彩,這在古埃及的宗教信仰中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一般而言,在古代的人類文明中,神話中的創世都是只有一個,每一個民族信仰和認同的也是只有一個,而古代埃及卻恰恰相反。在古埃及同時就存在了好幾個神靈創世的神話,在古代世界各個國家中,很少有像古代埃及那樣,在文明誕生之初,就同時存在幾個創世神靈,流傳著幾個創世神話的。
  • 從天而降的敦煌飛天——佛教神話和道教神話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首先要說明的是,道教不等於道家,道家是老莊在春秋戰國產生的思想,但是道教卻是一直到東漢的時候才由張角,張寶,張道陵(張天師)分別創立,所以道教的出身不好,發源於農民起義,而且其一出生便帶有「野狐禪」的味道,所以道教的神譜極為複雜,有「三清」和「四御」,又有很多民間信仰,甚至包括了溫瓊,關羽,趙公明,八仙,還有雷公電母,風伯雨師,也是說是囊括了古代方士巫術,鬼神崇拜以及民間信仰的大雜燴。
  • 聖經——西方文學的信仰
    所謂「救贖」,本就蘊含著濃厚的基督信仰色彩,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聖經。《舊約》中,希伯來神話集中記載於《創世記》第1至11章,其中最著名的是創造宇宙、伊甸園和大洪水神話。「創造宇宙」講上帝如何從「空虛混沌」中創造宇宙萬物和人類,表現出希伯來人對萬物生成和人類起源的獨特理解。
  • 初探北歐神話譜系:神族、巨人、精靈和矮人|茅盾《北歐神話》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一提起西方神話,第一反應就是古希臘羅馬神話,畢竟西方藝術史上,以此為創作靈感的繪畫、雕塑等藝術品數不勝數,而與此相關的文學作品更是不勝枚舉。不誇張的說,不了解一點希臘羅馬神話和聖經故事的話,那麼西方藝術史上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我們都只能看個熱鬧,卻不知其所以然。
  • 《北歐神話》凝聚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個性
    那個筆名為方碧的人是我國神話學的開創者之一提起茅盾先生,許多人都是不陌生的,《子夜》和《林家鋪子》那都是如雷貫耳的作品,但如若問「方碧」是誰?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其實茅盾先生就是以「方碧」這個筆名寫的《北歐神話》,將索爾、奧丁、洛基等諸神引入中國,那是1930年初版的《北歐神話》,他是我國神話學的開創者之一。
  • 神話,巫術,禁忌
    對神話和宗教的感情來說,自然成了一個巨大的社會——生命的社會。人在這個社會中並沒有被賦予突出的地位。他是這個社會的一部分,但他在任何方面都不比任何其它成員更高。生命在其最低級的形式和最高級的形式中都具有同樣的宗教尊嚴。人與動物,動物與植物全部處在同一層次上。在圖騰崇拜的社會中我們發現,植物圖騰與動物圖騰比肩而立。
  • 為什麼漫威選擇北歐神話,而DC選擇希臘神話?原因在這!
    典型的漫威漫畫中,漫威角色「月光騎士」其實就是埃及神話元素的一個體現、「戰神阿瑞斯」則是希臘神話的體現,而在此前已經有過被影視化的IP「惡靈騎士」涉及到的復仇之靈,其實就是上帝所在的神話元素。而除此之外!
  • 《神話之城》:不止是兒童,成人也同樣需要神話
    其蘊含的含義,已不只是故事本身的萬千想像力與無限鬼奇,也不僅僅是一種曾經溫馨記憶與觸感的回憶,更多的是在緬懷中我們靈魂本身感悟溫暖與愛後自然而然願意去秉承的悉心傳承。在這個過程中,神話故事本身的魔幻是真是假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曾帶給我們的那種嚮往與美好。
  • 國內學者是如何認識中國神話的?看魯迅和茅盾怎麼說
    巫的信仰是原始人企圖了解自然的法則而作的努力,帶有原科學的性質,但其中又有許多荒誕的東西。隨著人們對巫的信仰消退,人與神界的遠離,科學真正的興起,神話便發生了許多變化,由神話而產生了傳說。例如簡狄吞燕卵而生商,堯時「十日並出」,堯使羿射之的話,都是和凡人不同的。這些口傳,今人謂之「傳說」。由此再演進,則正事歸為史;逸史即變為小說。這裡魯迅勾畫出一條從神話演變軌跡,即由神話到傳說再到小說,所著《中國小說史略》便是依據這一線索創作下來的。他認為,由神話漸變到傳說、小說,這是人們對巫的信仰逐漸消退,人類漸漸遠離神的時代的必然產物。
  • SAN值狂掉·克蘇魯神話簡史·洛夫克拉夫特神話
    「我所有的故事,都建立在這樣一個基本前提之上,那就是人類共同的法則、興趣和情感在廣闊的宇宙中毫無意義……要想了解那世界以外的真相,無論是時間、空間還是維度,人們必須忘記諸如有機生命、善與惡、愛與恨,以及人類這個種族所有的微不足道的臨時特性。這些東西是存在的,只有人類的場景和人物才會具備人類的特性,我們必須用無情的現實主義來處理這些問題。
  • 希臘神話有十二主神,埃及神話有九柱神,中國神話裡則有……
    說到希臘神話,我們會想到奧林匹斯十二主神(Twelve Olympians),其中眾神之王宙斯(Zeus),在羅馬神話傳說裡它是朱庇特,他以霹靂為武器,是雷電之神、雲雨之神,具有天氣神的神格。維持著天地間的秩序,公牛和鷹是他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