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西方文學的信仰

2020-12-04 哈迪七咩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The fear of the LORD is the beginning of knowledge, but fools despise wisdom and discipline.

《肖申克的救贖》裡,安迪靠著一張麗塔海華絲的海報作遮擋,用一把藏在聖經裡的小鶴嘴鋤挖出了自己的越獄之路。

所謂「救贖」,本就蘊含著濃厚的基督信仰色彩,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聖經。

猶太教的《聖經》(又名《希伯來聖經》)特指基督教所稱的《舊約》;

基督教新教的《聖經》包括《舊約》和《新約》;

天主教、東正教的《聖經》除《舊約》《新約》外還有《次經》若干卷。

《舊約》《次經》的作者是古代希伯來人,《新約》的作者是初期基督徒。

《舊約》中,希伯來神話集中記載於《創世記》第1至11章,其中最著名的是創造宇宙、伊甸園和大洪水神話。

「創造宇宙」講上帝如何從「空虛混沌」中創造宇宙萬物和人類,表現出希伯來人對萬物生成和人類起源的獨特理解。

「伊甸園」敘述了發生在至樂之境伊甸園中的故事:

上帝把他造的男人亞當安置在園中,又用亞當的肋骨造成女人夏娃作他的配偶。夏娃、亞當因受蛇的誘惑而偷吃智慧樹上的果子,觸怒上帝,遭到詛咒。上帝唯恐人類再「摘生命樹上的果子吃」而「永遠活著」,乃將二人逐出樂園。

「伊甸園」折射出希伯來人對至樂、永生的嚮往,及其對人類無法至樂、永生原因的解釋。

基督教從中引申出「原罪」教義,謂始祖亞當因偷吃禁果而犯下原始之罪,其罪性傳承,使後世人人生而有罪。

「大洪水」神話通過義人挪亞造方舟、避洪水,使人類及各種禽獸得以生存繁衍之事,展示出西亞上古居民對洪水的畏懼心理、制服洪水的迫切願望和徵服洪水的非凡智慧和意志。

《創世記》第12至50章生動繁詳地記載了希伯來早期族長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約瑟的動人傳說。

「婚祭獻子」描寫亞伯拉罕毫不遲疑地將獨生子以撒獻為婚祭,勾勒出他無條件服從上帝的虔誠性格。

雅各以聰穎精明、機敏詭詐著稱,少年時曾以一碗紅豆湯騙取哥哥的長子繼承權,長大後牧養出遠遠超過舅舅拉班家產的肥壯羊群。

約瑟的傳說更為生動曲折:

他早年因妄自尊大被哥哥們賣為奴隸,在埃及因拒絕女主人引誘被誣告入獄,為法老圓夢後得以高升,當上宰相,爾後厚待眾兄長,又將老父親雅各接往埃及。

載於《出埃及記》《民數記》《申命記》等卷的摩西率眾出埃及是希伯來人的宏偉史詩。

詩章記述了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穿越西奈沙漠,最終抵達約旦河東的傳奇經歷,塑造了摩西的英雄形象。

如果仔細對比一番,你會發現《肖申克救贖》的故事脈絡其實和《出埃及記》相當一致。

《新約》中的福音書文學見於開頭的4卷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中心內容是基督教創始人耶穌的生平和學說。

耶穌乃上帝聖子,受聖父的派遣降生於世,傳道宣講,召選門徒,行施神跡,治病鑲災,救贖罪人,為世人受過,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爾後復活並升天。

福音書的文體別具特色,基本構成單位是流行於初期教會中有關耶穌的片斷傳說。

這些傳說可分成紀事和講演詞兩大類,它們經福音書作者的精心篩選、整理、加工和編排,形成一種獨特的宗教性紀傳文學,蘊有多重美學內涵,以神秘、崇高為主導色調。

福音書記載了許多關於耶穌生平的神奇經歷,如馬利亞因感受聖靈而懷孕,生下耶穌,耶穌降生時天兵與天使同聲讚美上帝,耶穌戰勝撒旦的引誘和試探、登山變容、死後復活、向門徒顯現、最後升天等。

書中還不時記述耶穌的「治病奇蹟」和「自然奇蹟」。這些事跡具有神話傳說性質,充滿神異的想像和誇張,風格奇幻,耶穌形象中的神性因素主要靠它們表現。

同時,福音書也記載了耶穌生平的現實性經歷,如召選門徒,教訓眾人,與法利賽人辯論,被猶大出賣,在十字架上受死,死後按普通人的習俗安葬等。

這類手法是寫實的,塑造的耶穌全然是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他有偉大之處,在於頭腦清醒、意志頑強、談吐犀利、有遠見卓識和非凡的組織能力,也有平凡之處,表現為一如世間凡人,他也有血肉之軀和喜怒哀樂。

《聖經》多次記載神與人的立約,一再述說神對人的應許,立約和應許的內容。

可以說,這也是以神聖化的形式出現的希伯來人現實理想的本身——從族長時期的人丁興旺、牲畜增殖,到摩西時期的鬥敗法老、出走埃及,士師時期的懲罰敵族、佔領迦南,王國時期的國家強盛、王位穩固,分國時期的弘揚公義、完善道德,直到亡國以後的民族復興和初期教會時期的普世博愛。

聖經文學從創世之初的伊甸樂園到《啟示錄》末尾的新天新地,可謂對理想世界的憧憬縱貫始終。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將其作為一本純文學著作去欣賞,你會發現,裡面的文字確實有洗滌心靈的妙處。

相關焦點

  • 《聖經》是打開英語世界,打開西方文化的一把鑰匙
    英語世界中的典故主要來源於《聖經》、希臘羅馬神話以及莎士比亞等文學巨匠的作品,這些典故好比漢語中的成語以及引用傳統典籍中的章句一般,成為西方人使文章表述簡潔、意義雋永的語言手段。而來自《聖經》中的典故,包括其中的人物、地點、事件、隱喻、警句等,佔據了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已成為西方文學作品中的通用代碼,承載了在以《聖經》為載體的基督教教義影響下形成於作者意識中的善惡觀、價值觀,具有言簡意賅的表意與象徵功能。
  • 《紅樓夢》擁抱《聖經》 中國文化走進西方主流社會
    跨超本是為名著度身定做的移動網際網路數字閱讀新模式,被譽為西方文化重要源泉的《聖經》和中國的《紅樓夢》一樣,都是備受矚目的文學正典,但是現代社會閱讀氛圍發生變化,閱讀群體的結構更加年輕化,原有的敘事節奏,白紙黑字的單一紙質書形式,對當下「讀圖時代」的年輕讀者很難構成吸引力。
  • 基督徒信仰感悟:講聖經無誤不可消解個人經驗
    然後再從正面證明聖經是神所默示的,是人類最神奇的書,成書的時間跨度將近兩千年,有四十多位背景個不相同的作者,關鍵是整部66卷聖經的內容卻是連貫一致、和諧統一的。其記載和論述互為表裡、絕不矛盾;新舊約互為補充,互為解釋,珠聯璧合,堪稱天衣無縫。就這樣從正反兩面完美論證聖經無誤,只有聖經可以作為我們信仰的唯一標準。
  • 社評:「聖經被禁」是謠言,西媒又來攪是非
    網際網路上的書刊銷售近日受到整頓和規範,沒有出版刊號的《聖經》隨其他違規出版物在各大網店同時下架。經西方媒體報導並歪曲解讀,國內也有一些人投來了關注。第四,《聖經》的印刷和在教會內部的流轉得到充分保障,數量充足,所有信眾都能得到《聖經》毫無問題。這本是普通的市場治理行動,卻因為涉及了《聖經》,就被上綱上線,扣上了「違反宗教信仰自由」的帽子,實在不應該。《聖經》對基督教來說很神聖,但它作為在社會上流轉的書籍,又具有同類世俗物品的相關屬性,與社會的種種規則發生關係。
  • 漫談漢字、漢語、信仰
    奇妙的是,我們如果查考基督信仰的《聖經》,這本神啟示給人的文字記錄。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其中有許多的記載和教訓,和中華民族的漢語文字竟然有許多不可思議的聯繫。《聖經》創世記第二章十八節記載:神說那人(男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我們的祖先一定記得神在伊甸園造人的經過,所以:漢字的「好」字,就是「女」+「男子」。
  • 上海「信仰與工作」講座牧者分享:基督徒如何以聖經的觀點來對待工作
    (圖:基督時報資料圖片) 信仰與工作如何相結合,這是時下許多基督徒都在探討的一個話題。現今社會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是,當信仰基督以後,基督徒很快會將自己從社會當中抽離出來,把信仰和工作分開來。
  • 宗教翻譯文學:近代以來理解梁發的不同思路
    [27]馬禮遜的中英比較觀,涉及宗教、政體、道德、文明、文學等諸多層面。一言以蔽之,馬禮遜希望創造一種有信仰的文學,他心目中的理想信仰是基督教;他所欣賞的「有信仰的文學」自然也就是基督教文學、新教文學。馬禮遜的中譯聖經、梁發的宗教寫作,是可以視為一種「有信仰的文學」的。
  • 基督徒只需要讀聖經,而不用讀其他的書籍嗎?
    經常會聽到有的信徒,特別是那些「很屬靈」的人講:我只讀聖經,從來不讀那些「亂七八糟」的書,並以此為榮,炫耀自己的信仰堅定。隱隱的我看到了極左思潮「讀書無用論」和「書讀得越多越反動」的幽靈在晃動。它的作者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英國的希伯主教(R Heber,1783-1826),他之所以能夠寫出如此萬古傳頌的偉大詩歌,而且位列聖詩第一首,與希伯大主教「自幼博覽群書,擅長文學」,在牛津大學的學習經歷不無關係。你知道他們家的藏書有多少嗎?十五萬冊!難怪他能做到博覽群書。聖經我們信徒需要讀,而且要經常讀、天天讀。
  • 中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外國人說了不算,終歸到底還是誰的拳頭硬
    中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外國人說了不算,終歸到底還是誰的拳頭硬的問題。這個標題也算是一個結論,本身世界民族的信仰各不相同,並沒有什麼高低立判之說。然而在世界民族融合的過程中,確常常因為信仰的問題大打出手,拼個你死我活。隨著西方經濟的崛起,西方文化成為主流文化,基督教把十字架輸出到了全世界。
  • 西方的神話和我們的神話竟然有這麼多相同的地方!
    1、摶土造人關於人類的起源,東西方的神話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在中國,人類起源於女媧摶土造人,在西方,人類源於上帝創造,比較一下,這兩個人類起源的神話其實是高度相似的。《太平御覽》: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做人。《聖經.創世紀》: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成人形,把生氣吹進他的鼻孔裡,那人就成了有生命的活人,名叫亞當。
  • 《山海經》與西方的《聖經》為何有眾多相似之處,只是巧合嗎?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一部千古奇書叫做《山海經》,而在西方世界也有一本奇書叫做《聖經》,雖然隔著千山萬水,但是我們神奇的發現,這兩本書對於上古時期居然有眾多相似記載。意思就是壽命短的都能活到800歲,那壽命長的估計能活到上千歲,到了《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比如說亞當共活了九百三十歲,瑪土撒拉共活了九百六十九歲,他的兒子拉麥活到七百七十七歲。
  • 一元的信仰和多元的世界(下)
    兩大文化在精神層面相通是通過神學完成的,希臘哲學重思辨,基督宗教是信仰,信仰和思辨的結合產生了中世紀神學。宗教和哲學神學是伴隨著宗教而生的,基督宗教是一神信仰,基督教神學的目標就是證明上帝的存在。一開始的基督教神學和其他多神教的神學沒有什麼不同,《聖經》中記載的各種神跡就是對上帝最好的證明。
  • 在創造世界這件事上,中國神話與聖經有什麼不同?
    《聖經》目前是世界上最暢銷的書,它對於整個西方世界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中國的創世神話,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等傳說也使得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更加璀璨奪目。由於人類認知能力的局限,世界的起源往往被賦予了濃重的主觀色彩,更多地體現了世界在人腦中地不科學的、幻想式的反應。
  • 部隊文職基礎知識:西方文學之文藝復興
    在常識考試中,人文知識是考試的常客,從先秦文學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至近現代文學,可考的點非常之多。上期結束了中國文學講解,今天咱們繼續總結西方文學中的常見考點。談到西方文學,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代表人物以文學三傑和美術三傑為主。其中文學三傑有: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美術三傑:達文西、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但丁,跨世紀詩人,其代表作《神曲》也是中世紀的巔峰之作。除《神曲》外,但丁還著有《新生》、《詩集》等著作。因為但丁在文學上的成就,但丁、莎士比亞、歌德被譽為三大文學巨匠。
  • 中國人愛拜神佛像,上帝借教徒之手愛迪生創造光,聽白巖松談信仰
    中國人大都是不信仰基督教的,認為那是西方人的宗教,認為是崇洋媚外的行為,認為中國人應該信佛教,那才是中國人傳統的信仰。其實佛教是源自印度流傳過來的,成立時間只有2千多年歷史,基督教成立就有4千多年歷史,也是不到兩千年傳入中國的。
  • 中古時期英國的文學和史學
    英國文學的源頭是盎格魯一撒克遜文學。當時詩歌和散文使用的語言多是典型的古英語。古英語流行於5—12世紀,分為諾森伯利亞方言、麥西亞方言、西撒克遜方言和肯特方言四種,各種方言均有許多外來詞彙,閱讀起來讓人頗為費解,且因種類不同,輾轉流傳,難免會遺漏散失。
  • 看不見的聖經(飛蛇與龍系列02)
    這些文獻包括《禧年書》和《伊諾克書》的三個版本——希伯來文版、衣索比亞文版、斯拉夫文版,也包括《以斯拉書》(Ezra)、《巴魯書》(Baruch)和上古先祖的許多啟示文學,失傳的猶太-希臘著作,《舊約》的眾多緯書。
  • 另一種生命意志:古代神話如何影響了西方文學?
    由此,弗萊將喜劇稱為春天的神話,騎士文學為夏天的神話,悲劇是秋天的神話,諷喻之作則為冬天的神話。弗萊對神話原型的演變詳加考察,如「替罪羊」這一形象在神話中屢屢出現,在《聖經》中以約伯的形象出現,在莎士比亞戲劇表現為倒黴的猶太人夏洛克,在哈代則為苔絲(甚至卡夫卡《審判》)中的主人公)——總之,雖歷經千年,而其原型特徵猶清晰可辨。
  • 舊約聖經讀不懂?感覺信仰跟科學有衝突?不妨來聽聽這個系列講座!
    原標題:「魔鬼聖經」只能找到「神話」,而「神的話」在《聖經》裡
  • 傅先偉:把自己稱為神或者褻瀆《聖經》的都是邪教
    另外攻擊《聖經》,貶低《聖經》,或者是歪曲《聖經》的也都不是真正的基督教徒。 解說:《問答神州》之信仰力系列專訪,問答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傅先偉長老 傅先偉:傳中國有1.3億基督徒 誇張別有用心 解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基督教發展迅速,以至於文化界用了一個詞,叫做「基督教熱」。而對於任何的宗教的發展來講,人數,總是一個最基本的參數。從基督教教會的角度來說,知道自己信徒的人數,是開展事工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