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劉備在荊州的八年時間,並沒有虛度時間

2020-12-05 騰訊網

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範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

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人世都無百歲。少痴騃、老成尪悴。

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繫?

一品與千金,問白髮、如何迴避?

劉備是三國時期的一個英雄人物,這不代表他是一個白蓮花式的道德毫無瑕疵的人物。事實上劉備非常有野心,有一個堅定不移的目標,就是要乘羽葆蓋車,在亂世中開創基業。他根本就不是一個甘居人下的人。即便劉備幾次寄人籬下,也都進行了一些小動作。在「官渡之戰」中,劉備協助袁紹在汝南牽制曹操;而「官渡之戰」結束後,袁紹退回河北,曹操騰出手來反攻劉備,劉備只好投奔荊州牧劉表。劉備在荊州蟄伏了八年的時間,所轄不過新野,最後還退到了樊城。結果在「赤壁之戰」之後,劉備一飛沖天,拿下荊州五個郡。這個結果看上去似乎是劉備時來運轉,但裡面也有劉備在荊州北部蟄伏時期做的一些準備工作的功勞。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結交名士豪傑

亂世之中,人才起到的作用非常大。荊州在劉表的經營下,局勢相對比較穩定。劉表本人有是一個文化名士,在荊州興辦學校,發揚儒家經學文化。所以很多人來荊州避難,也不乏一些名士。劉備在荊州北部給劉表看大門的時候,也不忘與這些名士結交,積極融入荊州上層社會組成的文化圈子,如果能夠吸收一些人才進入自己的陣營,那就更完美了。於是劉備在荊州拜訪了名士司馬徽、吸收了徐庶、又請出諸葛亮。這只是史料中記載得比較明確的,但不能說劉備僅僅結交了這幾個人,隨便一找就找出了諸葛亮,相信還有一些人或者一些拜訪名士的活動沒有明確記載。

除了文化名士以外,輕俠義士也是劉備吸收的對象。舉一個不太確定的例子——魏延。魏延是荊州義陽人,義陽是從南陽郡分出來的,也是在荊州的北部,與劉備駐守的新野相近。也就是說,魏延很有可能是劉備在新野的時候吸收進軍隊的。《三國志·蜀書·魏延傳》中記載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這裡小編感覺有點不好理解。到底是魏延帶著部曲投靠劉備,還是說魏延本人作為劉備的部曲。如果是前者的話,說明魏延也是荊州的一個帶有私兵的小豪族,在劉備蟄伏時期加入劉備集團,那麼後來劉備對魏延的特殊提拔就能說得通了。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就是劉備在荊州收的義子劉封。劉封原先姓氏是寇封,是羅侯寇氏的子弟,寇氏有一個小封國。另外劉封還是長沙劉氏的外甥。這個長沙劉氏到底是怎樣一個家族,有什麼著名人物小編不是很清楚,但是和羅侯寇氏聯姻,而且在《三國志·蜀書·劉封傳》中特意強調一嘴,想來在荊州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劉備收劉封為義子,未必沒有這方面的考慮。所以陳壽評價「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劉備也因此遭到劉表的猜疑。

組建萬人水軍

在亂世當中,槍桿子是最重要的。要成大業必須要有強大的軍隊。在來荊州之前,劉備一直都在北方活動,對水軍的需求不高;而來到荊州之後,劉備長期駐紮在荊州北部的新野,與曹操方面的作戰方式還是陸戰,對水軍的需求同樣不高。而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進攻荊州,劉表病死,劉琮投降曹操,劉備不得不向南撤退的時候,突然冒出來一支神秘的部隊:關羽手下的規模超過萬人的荊襄水軍。

這支部隊什麼時候開始組建,什麼時候成形,完全不知道。可以知道的是,這支水軍在新野實在有些大材小用,那麼劉備花費這麼大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時間成本組建這樣一支水軍的目的是什麼呢?小編認為他們更應該出現在襄陽附近的漢水,或者江陵附近的長江水面上。

上面小編也提到了,由於劉備頻繁結交名士豪俠的舉動,引起了劉表的猜忌。如果劉備擴充陸軍的話,可能還不足挑動劉表的神經,畢竟劉備就在對抗曹操的前線上;如果劉備大搖大擺地組建水軍,那必然會導致劉表的遏制。因為水軍不可能是對付曹操的,只可能是對付劉表的。所以劉備必須將這一萬水軍藏起來,秘密進行。劉備不是沒有幹過這樣的事情,在投奔袁紹的時候,劉備就讓趙雲以招合當初被曹操打崩的潰兵為藉口徵募新兵,這回劉備的技術更加純熟,經驗更加豐富。直到劉備必須要撤離的時候,水軍才顯露面目,計劃中由關羽率領轉移到江陵,結果半路接應被曹純擊潰的劉備轉移到江夏。

插手劉表家事

劉表和袁紹的情況有些類似,都是更偏向小兒子,不喜歡長子。但是傳統觀念中長子才是第一繼承人。這就引起劉表的長子劉琦和幼子劉琮之間的矛盾。劉表當初單騎入荊州,靠的是荊襄世家望族的力量,比如蒯家和蔡家。劉表本人還與蔡家聯姻。可以說世家望族在荊州這一畝三分地中無論是文化還是政治都是很有影響力的。劉琮的妻子也是蔡家的人,蔡家當然要支持劉琮上位,才能得到更好的回報。劉琦在與劉琮的爭鬥中處於下風,難以自保。在諸葛亮的指引下,劉琦請求出外鎮守江夏。

這個時候劉備和諸葛亮儼然成為劉琦最能依仗的外援,二者之間的關係必然很親密。等到劉表去世後,劉琮順利即位,但劉備完全可以協同劉琦,像袁譚進攻袁尚那樣火併劉琮,成功之後再架空劉琦,自己獨佔荊州。當然劉琦是主動尋求諸葛亮的,劉備插手劉表家事的行為也是順勢而為,但卻在客觀上為自己留下了後手,有劉琦的劉表長子的招牌以及江夏的軍事力量可以利用。

小結

劉備這樣有雄心大志的人,絕不會甘心在荊州虛度八年時光,他的每一個舉動都有可能有特殊的目的和意義。而這些舉動都對劉備的事業開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了關羽的一萬水軍和劉琦的一萬江夏兵,讓劉備有了與江東聯合的資本;劉備在荊州結交名士的舉動讓自己深得人心,更加牢固地控制荊州,得到大批荊州出身的人才和世家的支持;劉備又以劉琦的名義收服荊南地區,在劉琦去世後領荊州牧。這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所以說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如果不是這八年的蟄伏時期,劉備取得荊州的過程恐怕就不會這麼順利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襄陽記》、《後漢書》、《晉書》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赤壁之戰時,曹操那麼多謀士沒有一個看出火攻計來的?
    這兩條是曹操頗為看重的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提出,但是有關於火攻的事情,卻是隻字未提,並且二人因受命留守,沒有跟隨曹操出兵。值得一說的是,郭嘉在曹操北徵烏桓後,突然病重,並在回歸許昌的路上病死。臨終前,他對南方的態度與荀彧不謀而合,是支持荀彧的建議,力促曹操「南定荊州」的。
  • 不要任由時間虛度
    我有時候會覺得十分焦慮,整個人心神不寧,甚至會沒有目的地走來走去。朋友們都說我這樣的時候就像一個快要發瘋的人,讓我在心情將要暴躁的時候,努力控制一下自己。說實話,我自己反而沒有這樣的直覺,在我感覺自己焦慮的時候,我甚至能夠把事情的條理理得清楚,能夠把一些沒考慮的問題細細深思。當然,這或許只是我的錯覺。不知道大家會不會也這樣,還是我一個人特殊而已。現在想想,有時候之所以焦慮,完全是因為把之前一些需要我及時去解決的問題延後了,但是到了延後的時間段裡面,我又毫無辦法。
  • 夷陵之戰之所以失敗,不能全怪劉備,看看他都帶的那些將領
    ,從關雲長被殺到劉備發兵,前後大概歷經了三年時間,期內還經歷了劉備稱帝,對於戰事的準備那是相當充足的了,而這些準備基本都出自諸葛亮之手。公年221年7月,劉備調遣精兵伐吳,我們可以從這段記載中看出,有吳班,陳式、馬良、黃權、張南馮習領銜,還有輔匡、廖淳、傅肜等將領,其實知道三國的看這名字就知道,能叫上名號的真沒幾個,大將就更是談不上了。而且這裡面的很多將領都死在了夷陵之戰,可以說是把蜀國僅有的一點兵馬都給敗光了。
  • 劉備為何近龐統遠諸葛亮?只因龐統具備一個諸葛亮沒有的「美德」
    很多人都感到奇怪: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劉備也是當世梟雄,而且一貫以知人善任著稱,但是劉備入蜀,帶的是龐統龐士元,諸葛亮被留在荊州看家;龐統犧牲後才緊急招諸葛亮張飛黃忠趙雲馳援,而平定了益州有了法正法孝直之後,諸葛亮又靠邊兒站了——劉備去跟曹操徵漢中
  • 劉備為什麼判斷馬謖不可大用?可能是因為這件事的關係
    劉備、諸葛亮、馬謖之間有一件事情,相信大家都清楚。劉備提醒諸葛亮說,馬謖不可大用,諸葛亮當了耳旁風。結果在諸葛亮一伐的時候,諸葛亮重用馬謖,讓他去守街亭。馬謖違背諸葛亮的命令,一頓騷操作把街亭給丟了,導致一伐的失敗。很多人根據這件事判斷劉備有識人之明,比諸葛亮更加會用人。馬謖還沒有出現「街亭之戰」這樣的重大失誤,劉備就看出他不堪大用,證明劉備確實有獨到的眼光。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夷陵之戰劉備最多只損失了5萬人,蜀漢為什麼卻因此一蹶不振呢?
    劉備給關羽報仇,進攻東吳,在夷陵之戰中被打敗;白帝城託孤,蜀漢走上了不歸路。這是《三國演義》裡的情節,仿佛蜀漢滅亡的首犯就是劉備,真實的歷史是這樣嗎?蜀漢有沒有統一中原的機會呢?曹丕曾說過:「備不曉兵,豈有七百裡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孫權上事今至矣。」曹丕認為劉備的布局犯了兵家大忌,其實不然。看看地形就知道,劉備的路線是從秭歸出發,沿長江東進,直達夷陵(即宜昌),這一狹長地帶正是劉備東進的唯一路線。曹兵把持長江北岸,東吳盤踞南邊,只有沿江一線可圖。
  • 關羽大意失荊州?事實如此嗎?我們需要更客觀的歷史大局觀
    陳壽《三國志》中就有「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當世虎臣」這樣的評價,不要覺得「萬人敵」就是呂布那樣有勇無謀的武夫,歷史上能稱得上「萬人敵」的將領,絕對不會超過十個。另外,歷史上真正的於萬軍之中取敵將之首級也就關羽一人(演義故事裡除外)。當然,這些只能說明關羽之勇,其實關羽在「智」上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比如說「水淹七軍」這樣威震華夏的戰役就不是一般的庸將可以打得出來的。
  • 曹操既然挾持著漢獻帝,他為何沒有直接下令讓劉備和孫權自盡?
    為了爭得政治上的主動權,郭汜陰謀將獻帝劫持到自己的軍營,不料未等郭汜下手,消息已經走漏,李傕搶在前面,派兵將獻帝、皇后、宮人及大臣們劫去。兩人就這樣對攻了數月,長安城早已一片廢墟,在這樣的情況下,漢獻帝被李傕的部下楊奉與牛輔的不想董承等人護送出了長安,並在第二年到達了洛陽。
  •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一共殺了多少大將?至少這5人死在他的手裡
    三國演義中,在眾人的眼中,劉備是一個「仁德之君」、「愛哭鼻子」的主公,如他曾兩次拒絕陶謙的徐州,不忍心奪取同宗劉表的荊州,在魯肅索要荊州時,哭哭啼啼。然而,在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卻是一個殺伐果斷的大將,曾斬殺多員大將。據歷史記載,至少這五人死在劉備的手裡,他們都是誰呢?
  • 三國808:劉備聽說陸遜是偷襲荊州的主謀,怒火攻心,漸失理智
    韓當說:「我們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將,絕非貪生怕死之輩,願與劉備一決雌雄,不知都督為何只令堅守,不令出戰?」帳下眾將見韓當這麼一說,個個要求出戰。陸遜拔劍在手,厲聲道:「主公命我督軍破蜀,只為我能忍辱負重。你們只許各守險要,不得妄動,違命者斬!」諸將恨恨地退出。劉備得到探子報告:東吳任用陸遜為大都督總制軍馬。便問馬良,陸遜是怎麼一個人。
  • 先正史評:濟大事者必以人為本,我看到的卻是劉備的冷血
    建安十三年,荊州牧劉表過世,曹操趁機南下攻伐荊州。劉備南撤奔向襄陽,十多萬的荊州百姓跟隨逃亡,在長坂坡時被曹兵追上,劉備大敗。無非是《三國演義》虛構了「趙子龍單騎救主」的情節而已。百姓拖家帶口迤邐而行,每天只能前行十多裡地。此時後有曹純帶著五千精銳騎兵日夜追殺,儘管如此,劉備仍不捨得拋棄百姓。面對諸葛亮等人的勸解,劉備說,「夫濟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 劉邦和劉備都是從漢中發家,為何劉邦能統一全國而劉備不能?
    當時劉備據漢中稱蜀帝的時候,天下就只剩下曹操、孫權和劉備這三家諸侯了,這三家諸侯曹操、孫權哪一個不是梟雄一般的人物,哪一個的謀略比劉備差,可以說劉備對於這兩家都沒有能夠將其消滅的實力。在當時劉備的蜀漢政權人才上能人也不算少,文有孫乾、簡雍 、諸葛亮 、馬良、蔣腕、法正、鄧芝、馬謖、向朗等,武也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 、黃忠、魏延、嚴顏、黃權、關平、劉封等,但是對於漢末來說,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最不濟的孫權也有著可以匹敵劉備的文武集團,太史慈、甘寧、周泰、黃蓋、韓當、程普、凌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張昭、顧雍等等,這些隨便哪一個都可以和劉備的文武集團對抗,曹操就更不用說了,作為三國時期的梟雄
  • 5款優秀的Mac時間管理軟體 不讓一分一秒虛度
    時間管理軟體是可以讓大家進行一系列的時間規劃的軟體,在這裡大家可以有計劃地進行一些事情的處理,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5款優秀的Mac時間管理軟體,讓大家可以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不讓一分一秒虛度~1.PowerPhotos for Mac(照片管理軟體)PowerPhotos
  • 蜀漢最強經學家,曾推斷漢亡及劉備去世時間,算出結局後大哭不止
    有意思的是,他曾經準備推算出蜀漢國祚以及先主劉備的薨年,因此被劉備下詔斬於菜市口。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益州牧劉璋與漢中軍閥張魯互相攻伐,因劉璋所部屢屢被張魯擊敗,劉璋便聽取益州別駕張松所獻計謀,決定迎請同為漢朝宗室且已佔據荊州之地的劉備入川對付張魯。為表達謝意,劉璋親自在涪城為劉備設宴洗塵。張裕當時陪同劉璋出席了此次酒宴,劉備喝酒之後見劉璋身邊侍從外貌古怪且滿臉鬍鬚,便不由得開口嘲笑,誰知此人正是心高氣傲的張裕。
  • 目標明確,計劃性強的星座,不虛度時間,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重要,虛度光陰的生活不僅會讓他們覺得是在浪費自己的人生,還會讓他們內心產生很重的愧疚感。今天計劃之類的事情就必須要今天完成。而在長大之後,他們同樣會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該工作的時候,那就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工作上,不工作的時候也會把時間花在提升自己上。你很少看到他們有休閒娛樂,虛度時光的時候。但要告訴摩羯的事,過度的高壓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的心理負擔。
  •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
    在現代語言中,我們都已經很熟悉那句成語叫「大意失荊州」,用來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有粗心大意、驕傲輕敵的意思。這個成語的歷史背景是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故事概況為: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
  • 劉備如何「發家」?一半靠人品,三分靠謀略,二分靠武力
    很快劉備等來了機會,當曹操被袁紹和袁術弄得沒有心思再管他時,他就「投其所好」,說讓自己去阻擊袁術。可能,曹操被劉備的表現蒙蔽了,也沒多想,就同意了。 於是,劉備又回到了小沛、下邳。很快曹操回過了味,立馬出兵攻打劉備,但劉備哪是他的對手,趕緊又給自己找了個靠山——袁紹。
  • 關羽算不算名將,為何孫權偷襲荊州之後,數萬精兵一鬨而散?
    《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規劃的攻魏戰略,即「出秦川」與「出荊州」,兩路夾攻魏國,「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作為鎮守蜀國兩大戰略要地之一荊州的關羽,深得劉備信任,統帥兵馬至少數萬,然而在東吳偷襲荊州之後,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本來統帥數萬兵馬的關羽,最後身邊只剩十餘騎,數萬精兵盡沒,部將無人跟隨,簡直不可思議匪夷所思,古今名將都不可能慘敗到這種程度。因此,不由得讓人疑問:關羽有何用兵之過,做人有何之錯?
  • 率土助手武將傳-蜀國陣營之劉備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 三國演義:趙雲的話讓劉備明白,最寵的趙子龍從來不是忠誠於他
    ,對劉備忠心耿耿,劉備也一直把趙雲當作關羽、張飛之後的第三個拜把子兄弟,雖然趙雲並沒有和劉備拜把子;但這一定都不影響劉備對趙雲的信任。  從單騎救劉備於江東,單騎救阿鬥,貌似單槍匹馬是趙雲最真實的寫照,而歷史上趙雲也一直擔任劉備的護衛隊長,因為趙雲的存在,劉備的安全才得到最高的保障,正是因為文中有諸葛亮,武中有趙雲,劉備才得以具備三分天下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