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最強經學家,曾推斷漢亡及劉備去世時間,算出結局後大哭不止

2020-11-23 騰訊網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淵之前曾給大家介紹了三國時期神算子朱建平的傳奇故事,引起了讀者的強烈興趣。事實上,讖緯之學在魏晉時期頗為流行,除了左慈、于吉這類術士之外,許多文臣和謀士也基本有所涉獵,其中蜀漢謀士張裕也是精通者之一,但他的存在感相比而言就要低很多。有意思的是,他曾經準備推算出蜀漢國祚以及先主劉備的薨年,因此被劉備下詔斬於菜市口。

三國時期文臣劇照

張裕,字南和,蜀郡人,東漢末年著名的經學家、預言家。據《史記》載,張裕幼時聰慧過人,極具圖讖天賦,少時就與蜀地另一位經學家周群齊名。及冠之後,張裕在劉璋麾下做官,擔任益州別駕從事。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益州牧劉璋與漢中軍閥張魯互相攻伐,因劉璋所部屢屢被張魯擊敗,劉璋便聽取益州別駕張松所獻計謀,決定迎請同為漢朝宗室且已佔據荊州之地的劉備入川對付張魯。為表達謝意,劉璋親自在涪城為劉備設宴洗塵。張裕當時陪同劉璋出席了此次酒宴,劉備喝酒之後見劉璋身邊侍從外貌古怪且滿臉鬍鬚,便不由得開口嘲笑,誰知此人正是心高氣傲的張裕。後者立即反譏劉備臉上無須,致使場面一度尷尬,二人也就因此互生嫌隙。

劉璋劇照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在手下文武官員都已有投降之心的情況下,劉璋最終不得不放棄抵抗,劉備不費吹灰之力就盡得益州之地。為收買人心並鞏固同治,劉備對益州原先的文武官員進行大肆封賞,張裕雖然不為劉備所喜,但也因此升任益州後部司馬。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想要奪取漢中以便在此與曹操決一死戰,而在其出徵前分別詢問圖讖名士周群和張裕兩人有何見解,周群委婉地勸諫道:「公攻漢中,若使一偏軍則必喪師,得地而失其民,望公多思多慮。」

劉備劇照

本就對此戰並不看好的張裕,則很直白地回答道:「君攻漢中,定遇不測。」這些話語雖然聽起來掃興,不過劉備也沒想太多,畢竟他剛得荊益兩州之地,可謂心情正好。最終,劉備依然兵發漢中。經過多場大戰,蜀漢以損失了吳蘭、雷銅兩位大將的代價盡得漢中之地。然而輪番作戰卻使劉備失去漢中民心,蜀軍士氣也因為士兵們太過疲憊而一度低落。回到成都後,劉備對周群大為讚賞,並親自舉薦其為茂才(即秀才),對於張裕卻無任何封賞。

蜀漢丞相諸葛亮劇照

張裕本就對涪城之宴中劉備嘲笑自己心有不滿,此事之後更是滿腹怨懣,於是和朋友交談時就說:「歲在庚子,天下當易代,劉氏祚盡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後,寅卯之間當失之。」沒多久,張裕所言傳到劉備耳中,本來就對其十分不滿的劉備聞言大怒,以張裕預言漢中戰事有誤的名義將其下獄處死。諸葛亮得知此事後,出於愛才之心勸諫劉備留其一命。然而劉備這一次異常堅決,只是回答說:「芳蘭生門,不得不鉏。」蘭花再好,擋住了門口也不得不鋤掉,張裕再是人才,這次也不得不死。

魏文帝曹丕劇照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劉備下詔將張裕在鬧市處死,還命人將張裕暴屍街頭,不準其家人收屍,其對張裕的厭惡之情可見一斑。然而令人驚異的是,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代漢自立,這一年正好是庚子年。至於劉備兵敗夷陵,在白帝城鬱鬱而終之時,正好是章武三年(公元223年),這一年距離他謀得益州之地,剛好過去九年。更令人唏噓的是,張裕在很早之前就已算出自己將死於橫禍,因此時常趴在地上號啕大哭,人們都不明所以。然而張裕作為經學名家,卻知道自己命數已定,所以經常大罵上天對其不公。

參考文獻: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相關焦點

  • 蜀漢四相最後都是什麼結局?
    諸葛亮是蜀漢的第一任丞相,或者說,諸葛亮是蜀漢唯一的一位丞相。因為在諸葛亮之後,後主劉禪就把丞相這個官職給廢除了。而所謂的蜀漢四相,說的是諸葛亮、蔣琬、董允,以及費禕等四人,因為他們有相國之才,所以被人稱之為「蜀漢四相」,亦或者是「蜀漢四英」。
  • 夷陵之戰劉備最多只損失了5萬人,蜀漢為什麼卻因此一蹶不振呢?
    我認為,夷陵之戰確實是蜀漢興衰的關鍵一戰,但從「興復漢室」的戰略來看,夷陵之敗首責在於諸葛亮的戰略失誤。劉備在失敗後的永安建立行宮,是醒悟之舉;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偏安益州,六出祁山未能成功則是戰略失敗的後遺症。
  • 夷陵之戰中,為何劉備麾下都是資歷很低的將領?劉備已經盡全力了
    當時東吳與蜀漢的國界已經移到巫山附近,於是劉備讓吳班、馮習與張南等人率領三萬大軍奪取兩國之間的主要通道三峽峽口,就此進入吳地,當時劉備曾一度擊破了東吳將士李異和劉阿等人,就此佔領秭歸。在此之後,劉備一邊讓黃權駐紮在長江北岸以防止曹丕乘機進攻,一方面則安排馬良到武陵一代活動,並爭取到了當地部落首領沙摩柯的幫助,當時五溪蠻夷總計一萬多人加入到蜀軍之中,隨劉備一同出兵伐吳。
  • 姜維11次北伐5勝4平2敗,為何蜀漢首先滅亡,看戰績就明白了
    蜀漢是三國中實力最弱小的政權,但卻是攻擊性最強的政權,三國所有的戰爭中,蜀漢主動發動的戰爭最多,從劉備時代就是這樣,從劉備在南郡之戰期間拿下荊州南四郡開始,到入蜀攻打劉璋之戰,再到漢中之戰、上庸之戰、關羽北伐襄樊之戰、夷陵之戰,蜀漢幾乎都在連年徵戰,不是在徵戰的路上,就是在徵戰的準備中。
  • 蜀漢五虎將:關羽身首異處,趙雲壽終正寢,他實在死的可惜!
    文/解憂歷史團隊本文關鍵詞 五虎將 趙雲 關羽 本文共計1200餘字,閱讀約需4分鐘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最後在不斷地徵戰和消耗之下,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當時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維持國家安定的武將,東吳有四大都督,曹魏有五子良將,而蜀漢的就是五虎將,在三國演義的貶曹褒蜀的寫法下,我們也是對蜀漢五虎將更加了解,你知道他們的結局嗎?
  • 蜀漢滅亡後,劉禪為何被優待封公?原來司馬昭有這樣的考量
    提起安樂公國,許多人或許有些陌生,內心會生出這樣的疑問,這是什麼國家?怎麼沒有印象,其實安樂公國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它只是一個國中之國,一個蜀漢皇帝投降被曹魏優待的封國,首任國君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他就是劉備的兒子、蜀漢的最後一位皇帝—劉禪。
  • 東漢末年經學家宋忠,其學生分布三國,自己的兒子卻參與謀反
    相對於軍閥、將軍、謀士這種與兵爭有關的人物來說,人們對治書研經、作文制賦的文士的興趣可能要遜色一些,除了孔融這樣的有著耳熟能詳的故事,並且結局有些出人意料,或者譙周這種對歷史走向造成較大影響的人物。一些精通相面、數算、望氣、解夢的方士的知名度,可能都要比這些文士強出一些。
  •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罕見地大怒殺人,因為什麼事情?
    在諸葛亮剛剛去世不久,劉禪就罕見地大怒殺人。因為有一個大臣詆毀諸葛亮,劉禪在盛怒之下把他處死。說起來諸葛亮對這個大臣還有恩,但是他不知道知恩圖報,也看不清局勢。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個人物——李邈。"李氏三龍"李邈的家族在蜀漢,或者說在益州還是頗具有一定的能量的。在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以及《華陽國志》中都提到了李氏兄弟。
  • 益州的「李氏三龍」,在蜀漢政權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益州的"李氏三龍",他們在蜀漢政權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李氏三龍"的爭議李氏兄弟是益州廣漢郡郪縣人,屬於益州本土勢力,至少在劉璋統治益州時期就有出仕的經歷,等到劉備入川控制益州之後,李氏兄弟就成為劉備的部下。在介紹這三"龍"之前,首先要選出"李氏三龍"的人選。因為李氏兄弟本來有四個人。
  • 蜀漢神秘人馬岱:一生只為斬一將
    一斬成名馬岱是在劉備入主益州前隨其兄長馬超共投蜀漢,而歷史上從這以後直到劉備死前都不在有關於他的任何記載。唯有演義中劉備興兵伐吳時提及一句「驃騎將軍馬超並弟馬岱,助鎮北將軍魏延守漢中,以當魏兵」。因此,馬岱的主要貢獻皆在後期孔明的南徵北伐之中。
  • 三國最忠義者的結局是被斬殺,雖身首異處,卻是最高榮譽,關羽
    在三國無數英雄中,有人忠義,有人奸詐,有人是天賦異稟,有人是默默積累,但無論是誰,都有屬於自己的陣營,出了這個陣營,都是敵人。而唯有一人得到了三國禮遇——他死後,曹魏、東吳、蜀漢都為他進行厚葬,這個人便是關羽。但是如此英雄的人物,最終下場卻極慘,甚至身首異處。
  • 劉備為什麼判斷馬謖不可大用?可能是因為這件事的關係
    劉備識人很多人根據馬謖這個例子,來判斷劉備的識人的才能強於諸葛亮。這個小編認為是有待商榷的。當然劉備作為蜀漢的開國君主,摸爬滾打這麼長的時間,也選拔出很多人才為己所用,他肯定有相當的識人的才能。然而實際上劉備的判斷也出現過失誤,他也有很多看走眼的時候。原先劉備在劉表手下當北天門門將的時候,他也留心與名士交好,挖掘人才。
  •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接連敗退,真相終於曝光,太讓人心寒了
    圖為諸葛亮演員劇照新版《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場面讓人印象深刻,那曾助劉備三分天下的諸葛亮,為何在劉備死後就接連敗退呢?當時在曹丕的領導下的魏國日益昌盛,經濟和軍事力量越來越發達,諸葛亮就想要和劉備商量,和吳國的孫權能聯合在一起,擰成一股繩,一起對付強大的吳國,以至於削弱其的銳氣還有破壞其經濟的發展,可是劉備並沒有聽從臥龍先生的建議,一意孤行,以至於到最後的滅亡,都是因為劉備的這一個決定。
  • 蜀漢能多延續幾年嗎?
    劉禪向鄧艾投降時,黃皓說:「魏延若在,時事必不至此」魏延若還活著,蜀漢還能延續?魏延我們先看看魏延有多大的能力,其實從魏延一路的升遷和作戰軌跡,大家就能發現魏延是一個大才。當初他還是一個小軍官,劉備就十分看重他,讓他參加攻打西川的戰役,之後又派他去攻打漢中,而在這一時期,魏延展現出了他超強的軍事能力,深得劉備喜歡。
  • 成都考古再現重磅發現 劉備皇宮或在天府廣場東北側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劉備的皇宮在武擔山,然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新發掘成果顯示了另一種可能:蜀漢皇宮很有可能就在天府廣場附近。  大量發現  塗朱瓦當和吉祥語地磚展現高貴等級  史料記載,劉備「即皇帝位於成都武擔之南」(武擔山,位於今江漢路)。
  • 劉邦和劉備都是從漢中發家,為何劉邦能統一全國而劉備不能?
    蜀漢疆域圖 不過肯定會有人問,劉邦和劉備兩人都曾經以蜀地和漢中為基業,然後進取天下,為何劉邦最終在5年內掃滅群雄,並擊敗項羽,一統天下;而劉備窮其半生
  • 第五次北伐中,蜀漢損失了大將魏延,這對蜀漢而言損失不大?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領蜀漢大軍進行第五次北伐,當時諸葛亮屯兵於五丈原,與司馬懿進行了一百多天的對峙,然而由於司馬懿畏懼蜀漢的兵力而畏懼不出,不與諸葛亮交手,導致諸葛亮被司馬懿成功拖死。在諸葛亮去世前,他為了避免蜀漢的軍隊在撤退時受到傷害,於是提前安排了後事,當時諸葛亮要求魏延斷後,姜維其次,並把統帥之位交給了楊儀。
  • 在劉備心中,有一個人的分量,已經超過了諸葛亮
    劉備之所以能白手起家,建立蜀漢政權,除了靠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之外,還靠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龐統、法正等人的輔佐。在這些人中,劉備最在乎的不是諸葛亮,也不是關羽和張飛,而是另有其人,這個人在劉備心中的分量,已經超過了諸葛亮。
  • 夷陵之戰中,蜀漢到底損失多少大將?此人的陣亡,影響蜀國的國運
    此戰蜀漢損兵折將、元氣大傷,是蜀漢政權由盛轉衰的根本原因,而這一戰裡劉備到底損失了哪些大將?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這個話題。一、黃忠黃忠是在夷陵之戰中戰死的,作為蜀漢五虎大將之一的黃忠在這一戰中是先鋒大將,在行軍途中,不慎被東吳將領馬忠偷襲,被一箭射進了肩窩,回到營地後不久就陣亡了。
  • 率土助手武將傳-蜀國陣營之劉備
    1 歷史小課堂 漢昭烈帝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