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考古再現重磅發現 劉備皇宮或在天府廣場東北側

2020-11-30 四川新聞網

富貴昌

地磚刻紋

石犀牛

  作為三國時期蜀漢的首都,成都的三國遺存在全國名列前茅。劉備在成都稱帝之後,皇宮位於何處?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劉備的皇宮在武擔山,然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新發掘成果顯示了另一種可能:蜀漢皇宮很有可能就在天府廣場附近。

  大量發現

  塗朱瓦當和吉祥語地磚展現高貴等級

  史料記載,劉備「即皇帝位於成都武擔之南」(武擔山,位於今江漢路)。關於蜀漢宮城的位置,已故的三國文化專家羅開玉曾認為,劉備改建後的蜀漢宮城,應該在成都城外西北一隅,南面與成都城連為一體,借成都城的北門為宮城南門。

  2013年年初,在天府廣場東北側的四川大劇院建築工地上,發掘出一隻神秘的石獸,被市民稱為最萌石犀。經考證,石犀製作年代距今約2000年,或為李冰治水時製作的,作鎮水之用。

  作為當年現場考古人員之一的易立介紹,在對四川大劇院古遺址展開的大規模發掘中,除了這隻石犀,還發現了大量的漢代遺存,且所佔比重最大。

  在西漢時期的文化堆積層中,出土文物以繩紋瓦為主,陶器的數量很少。到了蜀漢至西晉時期的文化層,就發現了傾倒的石犀,以及混合掩埋的繩紋瓦、瓦當、鋪地花紋磚和陶器等遺存,部分瓦當還存在正面塗朱的現象。隨著考古的推進,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南北殘長39.5米、東西殘寬22.9米的臺基。這處基址由泥土夯築而成,土質緊密,臺基上還殘存排列了3排的9個柱礎坑。更讓考古人員驚喜的是,工地還出土了五銖錢、太平百錢、定平一百、直百等錢幣。

  根據遺址地層,考古人員推測,這處建築基址的修築年代約在東漢末或稍晚,廢棄年代則大約在三國末年,下限不晚於西晉。而建築的性質,極可能是東漢末年或蜀漢時期的一處高等級建築,甚至可能就是蜀漢皇宮的一部分。

  之所以作出這種大膽的推測,是因為在考古中發現了塗朱瓦當。據易立介紹,中國古代曾以朱色區別尊卑,塗朱瓦當在漢至三國時期的高等級建築中使用比較普遍。此外,現場發現的大量鋪地磚,不僅在踏面上模印了紋飾,還有「富貴昌」「爵祿尊」「宜宮堂」「壽萬年」等吉祥用語。而在漢代,大型建築的地面往往用磚鋪砌,起到防潮、防滑以及美觀等功效。

  一種推測

  皇宮毀於平定鍾會姜維兵變事件中

  易立告訴記者,在2013年考古發掘結束之後,考古人員對出土材料進行了分析,認為有出土材料作為證據,歷史上的蜀漢皇宮位於天府廣場東北側一帶,比在武擔山更有可能。

  易立認為,作為一個國家的都城政治中樞,皇宮的安全應該放在首要位置。成都秦漢時期的大城,目前比較權威的說法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提出的北至今青龍街、白絲街一帶,南至君平街、丁字街,東南角在青石橋,西至東城根街附近的區域。而武擔山不在此範圍。劉備的皇宮選址,雖然武擔山附近符合地勢高亢的要求,但建在城牆之外,就有悖常理。此外,成都市的考古人員近年在大城北段以及城外做個幾個考古發掘,「其中的一次江漢路發掘,並沒有發現漢代文化堆積。說明在漢代,那裡還屬於荒郊野外。」易立透露,目前在大城外側發現的最早文化堆積是唐及五代,這也符合唐朝的西川節度使高駢在大城基礎上擴築羅城的歷史。

  此外,易立分析史料認為,直到明初,天府廣場及周邊仍被視作蜀漢宮城所在。《明太祖實錄》記載在成都修建蜀王府時,就曾有「以蜀先主舊城水繞處為外垣、中築王城」這樣的表述。而根據《三國志·鍾會傳》等文獻推測,蜀漢皇宮,和當年的益州州府、蜀郡郡府距離很近。四川大劇院古遺址中,石犀的傾倒地和規模巨大的夯土臺基恰巧位於同一文化層。而根據史料記載,石犀的擺放處極可能就是州府或郡府等建築的門外。

  三國末年,曹魏名將鍾會和鄧艾攻打蜀漢致其滅亡後,鍾會和蜀漢降將姜維打算據蜀自立,並矯詔起兵。在那場兵變中,蜀漢皇宮甚至大城毀損嚴重。此後,司馬氏平定蜀地叛亂。易立認為,被推倒的石犀和殘損的建築基址,極可能就是司馬氏平定叛亂的結果,「因為石犀掩埋的坑底未經任何處理,屬於非正常掩埋。如果不是有組織、有預謀且成規模的行動,很難實現這麼大的破壞度。而曹魏平定蜀地,將最具地方傳統文化特徵的石犀推倒,並摧毀具有象徵意義的核心建築,恰好可以實現徵服的政治目的。」

  成都晚報記者 汪蘭

  (圖由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相關焦點

  • 劉備皇宮現世?成都天府廣場新現古建築遺址!
    最近有讀者告訴海納君,天府廣場附近的一處工地內,似乎挖出了古建築遺址。聯想到天府廣場在近10年的諸多重大考古發現,這引發了海納君的興趣。 一直以來,對於劉備的皇宮所在地,考古界傾向於天府廣場附近一說,但無奈缺乏相關證據。若此處被認為確為一處新發現的古代建築遺址,希望能夠為該皇宮的發現提供有力的證據。
  •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劉備皇宮或在天府廣場東北側
    鍾欣 攝  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4日電(嶽依桐 王鵬)24日,記者從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結合文獻記載和近年的考古發現,認為蜀漢宮城遺址很有可能就在成都天府廣場東北側一帶。  據悉,2013年年初,成都天府廣場東北側古遺址出土了一個近十頓重的巨型圓雕石犀。經考證,石犀製作年代距今約2000年,或為李冰治水時製作。
  • 考古重塑古代成都
    史料記載,成都,這座「秦並巴蜀」以前就已存在的古代都市,在漢代已「列備五都」,唐、五代至宋則擁有「揚一益二」的繁華……  隨著近年來不斷展開的考古發掘,成都靚麗的身姿風華再現——從邁向文明門檻、距今四千多年的新津寶墩古城到「王者歸來」的金沙遺址,從老官山漢墓織機、醫簡到天府廣場石犀的「出世」……每一次重大考古發現,猶如拼圖,描摹出古代成都瑰麗的色彩。
  • 天府仁壽大道正式通車 仁壽縣城直通成都天府廣場
    雙向8車道大路 仁壽縣城直通成都天府廣場據介紹,天府仁壽大道起於天府大道南延線仁壽縣視高鎮與成都交界處,途經清水、黑龍灘、大化、珠嘉,至仁壽縣城,全長38.6公裡,按一級公路標準進行設計,雙向8車道,同時兼具部分城市配套功能,設計速度80公裡/小時,總投資約58億元。
  • 《成都考古發現》20年
    秦漢至南北朝時期考古報告包括居址、墓葬、手工業遺存等。代表性遺址如成都東華門、成都天府廣場東北側、金沙村廊橋、彭山漢晉武陽城等遺址;墓葬形式包括土坑墓、磚室墓、崖墓等,如青白江區肖家窩及花園村、大同鎮、雙流青槓村、廟山等墓地;手工業遺存有蒲江、邛崍冶鐵遺址等;此外,還有岷江上遊汶川布瓦石棺墓、金沙江中遊會理新發鄉郭家堡墓地。
  • 成都發掘千年石獸身世成謎 專家推測與李冰有關
    千年石獸  造於秦漢,年齡至少1793歲鬧市藏身  同時出土的多文物力證天府廣場自古就是城市中心繁華地帶  一尊深埋地下、「穿越」了千年的石制神獸,近日在成都市天府廣場旁東北側的四川大劇院工地被發掘出來。「千年石獸」究竟是什麼動物?
  • 成都體育中心藏600年王府小路 泥巴碎片是文物
    近日,考古人員在成都體育中心籃球場進行勘探,成體中心位置恰巧屬於蜀王府的範圍內,找到很多生活器具遺存,還發現了一條蜀王府的小路。  挖掘地點  蜀王府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面積38公頃多,成都體育中心位於其中。
  • 周六上午,這裡有一條「時空隧道」,相約1000年前成都最美的地方!
    「東華門考古遺址」裡的建築遺蹟,出土文物,見證了成都的自古繁華……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青羊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承辦,成都市青羊區文物管理所協辦的「尋根天府文化 再現錦城繁華」東華門遺址考古文物直播將在當日早上正式開播,屆時,考古專家、文保專家齊上陣,在東華門遺址考古現場為您講述明代成都人的哪些事兒,「好吃嘴兒
  • 義大利考古學家盛讚成都東華門遺址
    原標題:義大利考古學家盛讚成都東華門遺址   義大利首都羅馬,古老的歷史遺存每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6月6日,義大利考古學家丹尼爾·莫納可達一行來到成都參加文化交流。在參觀成都東華門遺址後,義大利專家盛讚遺址是成都的巨大財富。
  • 王毅:呈現真實的城市,成都考古黃金時代剛剛到來
    ▲王毅: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成都考古研究院院長都說王毅是「了解成都歷史最多的人」,他是成都考古文博界的代表人物,從寶墩遺址到金沙遺址的發掘,到老官山織機、扁鵲醫書的發現,他領導發掘的六項「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改寫了成都歷史,重塑了天府之國在絲路中的地位。
  • 成都重大考古發現震驚世人
    從2012年7月到2013年夏,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專家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4座西漢時期的土坑木槨墓被清理出來。我國迄今發現的完整西漢時期織機模型,在這裡重見天日;920餘支竹簡組成的10部醫書和一尊人體經穴漆人像,勾勒出2000多年前已經漸趨成熟的中醫體系。此外,還有50餘片木牘,大量漆木器、陶器、銅器和鐵器……從這裡發現的文物,震驚學術界。
  • 成都考古20年,原來成果這麼多!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天府廣場考古出土的石犀,如今成為成都博物館網紅展品。10月24日,《成都考古發現》年度報告集(1999-2018)出版20周年之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科學出版社在北京聯合組織召開專家座談研討會。專家們一致認為,成都眾多重要考古發現的接踵而至,改寫著人們對成都歷史的固有印象。成都考古成果,一次次拓展了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內涵的廣度與深度,傳承了巴蜀文明,不斷豐富著天府文化的內涵。
  • 「走進」龐貝古城的最後時刻,巴黎大皇宮呈現「三維」考古展
    巴黎大皇宮博物館日前以一場非凡的數字展覽向被的古龐貝城致敬。「龐貝」展覽除了展示各種考古新發現,重點是一個三維重建,利用無人機鏡頭、雷射製圖、紅外成像和攝影測量相結合等方式,遊客可以成為時光旅行者,走進已經消逝的龐貝古城。
  • 大家一定要去看《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
    最近,成都各大博物館又放出了一波新展,其中最有成都特色的就要數這個了——正在金沙遺址博物館熱展的《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這個展覽可了不得,不僅囊括了18年來成都地區最新、最重要的考古發現,而且有許多重磅展品是從盤古開天地以來從來都沒有展出過的!這次一併打包傾情放送,簡直可以說是非常實惠了!
  • 首個成都考古成果展金沙開幕 全面再現文物保護工作過程
    首個成都考古成果展金沙開幕 全面再現文物保護工作過程 2018-06-09 17:55: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從金沙遺址到天府綠道 港澳臺僑大學生"穿越古今"探秘成都
    百餘位在蓉港澳臺僑大學生一起探秘金沙遺址博物館,走進成都市規劃館,踏上天府綠道代表點位桂溪生態公園,在串聯古今的「時空隧道」中,了解成都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本次活動由成都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和四川師範大學共六所大學的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共同主辦。
  • 成都出土兩塊漢碑背面刻滿神秘文字(組圖)
    石碑拓片考古專家對石碑進行拓片作業吊車為漢碑「翻身」  考古專家昨對天府廣場兩塊出土漢碑進行拓片作業昨日,成都考古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謝濤表示,考古所之前有對主動舉報文物的相關人員進行現金獎勵的先例,但是舉辦公開表彰會,這還是第一次。  2012年,成都博物館新館將在天府廣場西側拔地而起,就在這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過程中,兩座巨大的東漢石碑在天府廣場被挖掘出土,這不得不說是天作之合。昨日,在漢碑被運往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第三天,考古人員開始對石碑進行拓片作業。
  • @成都娃:話筒交給你,請用雙語講解宜居天府的城市之美
    由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成都市教育局主辦,成都商報社、成都兒童團承辦的第二屆「新天府·少年說」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小小志願講解員大型公益活動強勢回歸,全新升級的活動將帶給天府少年不同去年的體驗和收穫。
  • 這場高端考古盛會 助力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李慧穎)10月31日報導「此次盛會本身以及考古文博學院成立,對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現場還進行了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揭牌儀式。成都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作為具有4000年大規模居住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且城址始終未移的中國十大古都之一,成都提出建設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持續提升城市世界影響力,有深厚的底蘊。
  • 成都考古20年 原來成果這麼多!
    提到成都考古,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被作為成都城市標誌的太陽神鳥、成都博物館的網紅展品石犀。這些文物,都是近20年裡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工作中發掘出土的。自成都金沙遺址在2001年被發現以後,成都考古究竟取得了哪些令人矚目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