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劉備皇宮或在天府廣場東北側

2020-11-30 中國新聞..

圖為雲紋瓦當。鍾欣 攝

  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4日電(嶽依桐 王鵬)24日,記者從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結合文獻記載和近年的考古發現,認為蜀漢宮城遺址很有可能就在成都天府廣場東北側一帶。

  據悉,2013年年初,成都天府廣場東北側古遺址出土了一個近十頓重的巨型圓雕石犀。經考證,石犀製作年代距今約2000年,或為李冰治水時製作。隨後,考古人員對石犀所在的古遺址進行了發掘,發現了古代房屋建築基址和精美的紋飾瓦當、鋪地磚之類的建築構件,有的上面帶有銘文。此外,還有大量漢晉及至明代的遺蹟現象和陶瓷器殘片、錢幣之類的遺物。

圖為遺址發掘場景。 鍾欣 攝

  「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遺存,漢代遺存所佔比重最大。」作為當時的現場考古人員,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易立介紹,發掘到蜀漢至西晉時期的文化層時,除了發現傾倒的石犀,還發現了混合掩埋的繩紋瓦、瓦當、鋪地花紋磚和陶器等遺存,部分瓦當存在正面塗朱的現象。

  「同時,還出土了太平百錢、定平一百和直百等錢幣,這些都屬於比較明確的蜀漢錢幣。」易立表示,通過對土質和出土遺物的研究,考古人員推測該遺址廢棄時間在蜀漢時期,下限或至西晉初年。而該處遺址原來極有可能是東漢末年或蜀漢時期的一處高等級建築,甚至可能就是蜀漢皇宮的一部分。

圖為文字鋪地磚。鍾欣 攝

  據悉,發掘過程中,考古隊員們發現了塗朱雲紋瓦當,而中國古代以朱色為尊,因此推測該遺址很有可能處於特殊的區域。易立介紹,成都十二橋遺址、小南街遺址、金沙村漢代廊橋遺址及德陽綿竹城遺址等幾個地點均出土過不少相同類型的雲紋瓦當。其中「綿竹城」的地理位置屬於成都平原北部之兵衝要地,兩漢時郡都尉常駐於此,亦為漢晉益州的頭等大縣,然而這些地點的瓦當表面卻無一例外地沒有發現塗朱的現象。

  易立介紹,除了塗朱瓦當以外,與瓦當共存的還有大量的鋪地磚,平面呈長方形或方形,均為灰色,踩踏面模印紋飾,另一面為平整素麵。紋飾種類除繩紋、方格紋、菱形紋和三角紋等幾何圖案外,還雕刻有「富貴昌」、「意氣揚」、「爵祿尊」等吉祥用語。而漢代宮殿建築的踏道、連廊、居室等地面常常鋪砌這類素麵方磚或花紋方磚。

圖為石犀。 鍾欣 攝

  易立告訴記者,由於發掘出的石犀整體側身傾倒於坑內,坑底未經過任何處理和鋪墊,說明灰坑本身不具備窖藏坑的性質,屬於非正常的掩埋方式。易立推測,司馬氏平定蜀地叛亂後,很可能有組織、有計劃地大肆破壞了大城中的一部分高等級或核心建築,並將代表蜀地傳統文化和民間信仰的石犀推倒並掩埋。(完)

相關焦點

  • 成都考古再現重磅發現 劉備皇宮或在天府廣場東北側
    劉備在成都稱帝之後,皇宮位於何處?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劉備的皇宮在武擔山,然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新發掘成果顯示了另一種可能:蜀漢皇宮很有可能就在天府廣場附近。  大量發現  塗朱瓦當和吉祥語地磚展現高貴等級  史料記載,劉備「即皇帝位於成都武擔之南」(武擔山,位於今江漢路)。
  • 劉備皇宮現世?成都天府廣場新現古建築遺址!
    一直以來,對於劉備的皇宮所在地,考古界傾向於天府廣場附近一說,但無奈缺乏相關證據。若此處被認為確為一處新發現的古代建築遺址,希望能夠為該皇宮的發現提供有力的證據。 2012年初,考古工作隊在天府廣場東北側,四川大劇院考古工地中心發現了一座重達8.5噸的石犀牛。後推測為李冰在都江堰治水時,用於鎮水的神獸。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以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10月28~10月29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世界文化名城論壇組委會(WCCF)主辦,成都傳媒集團承辦,每日經濟新聞執行的2020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在成都拉開帷幕。作為本場沙龍活動的重要嘉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研究館員顏勁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文化遺產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根基與文脈所在,也是發展城市旅遊經濟和文化創意等產業的先天優勢。
  • 陶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陶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色彩加固一直是出土陶製彩繪文物保護的國際性難題。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讓陶製彩繪文物「朱顏不改」?記者日前獲悉,四川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正嘗試使用高光譜攝影分析等技術修復兩座東漢彩繪陶樓,古時陶樓正在文物修復師的妙手下一步步重放光彩。  顏色脫落 東漢陶樓急需「體檢」  2018年4月,考古工作者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鄧雙鎮寶資山搶救發掘了一批東漢崖墓,其中一座崖墓中出土了兩座彩繪陶樓。
  • 《成都考古發現》20年
    代表性遺址如成都東華門、成都天府廣場東北側、金沙村廊橋、彭山漢晉武陽城等遺址;墓葬形式包括土坑墓、磚室墓、崖墓等,如青白江區肖家窩及花園村、大同鎮、雙流青槓村、廟山等墓地;手工業遺存有蒲江、邛崍冶鐵遺址等;此外,還有岷江上遊汶川布瓦石棺墓、金沙江中遊會理新發鄉郭家堡墓地。  唐宋及以後時期考古報告涉及遺址、墓葬、窖藏、城址及城牆、窯址、手工業遺存、線路遺產等。
  •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邀請專家就基層黨組織建設進行專題授課
    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30日電(嶽依桐 肖慶)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增強基層黨組織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 成都體育中心藏600年王府小路 泥巴碎片是文物
    皇宮小路  從10月勘探到現在,發掘到大量的碎瓷片等生活遺蹟,還發現一條蜀王府內的小路,寬約兩米,已被整體移走。  工程浩大  目前開挖的範圍為6個探坑,面積近600平方米,只是整個工程的四分之一,整個挖開或許有大收穫,  今年年初,埋藏地下的天府石獸終見天日,憨態可掬的模樣萌翻了成都人,也揭開了成都市中心古時的繁華一角。  最近,離發現萌獸發掘地不遠的地方,一條埋藏幾百年的「皇城」路,在籃球場的地下新鮮出土。
  • 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亮相省圖 揭"江口沉銀"發掘全過程
    四川在線消息(文莎 記者 吳曉鈴)彭山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自今年4月初結束髮掘以來,一直在進行緊張的文物修復和識讀工作。7月23日下午,負責發掘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亮相四川省圖書館。在「彭山江口沉銀遺址2016~2017年度水下考古發掘」專題講座上,他不僅揭秘了發掘全過程,還透露出水文物中的一些煙杆,極可能是四川最早的煙杆。
  • 金堂發現大型崖墓群 文物考古工作隊已入駐進行搶救性發掘
    【金堂發現大型崖墓群 文物考古工作隊已入駐進行搶救性發掘】天府文化據悉,該墓群位於一處工地,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正對此進行搶救性發掘。此前,在距該崖墓群幾公裡外的十裡村6組,也曾發現90餘座東漢至兩晉崖墓群,是四川地區同時發現成漢墓葬最多的考古項目。現該墓群的發現,對研究當時的崖墓喪葬習俗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 成都考古20年,原來成果這麼多!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天府廣場考古出土的石犀,如今成為成都博物館網紅展品。  提到成都考古,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被作為成都城市標誌的太陽神鳥、成都博物館的網紅展品石犀。這些文物,都是近20年裡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工作中發掘出土的。  自成都金沙遺址在2001年被發現以後,成都考古究竟取得了哪些令人矚目的成果?
  • 考古重塑古代成都
    史料記載,成都,這座「秦並巴蜀」以前就已存在的古代都市,在漢代已「列備五都」,唐、五代至宋則擁有「揚一益二」的繁華……  隨著近年來不斷展開的考古發掘,成都靚麗的身姿風華再現——從邁向文明門檻、距今四千多年的新津寶墩古城到「王者歸來」的金沙遺址,從老官山漢墓織機、醫簡到天府廣場石犀的「出世」……每一次重大考古發現,猶如拼圖,描摹出古代成都瑰麗的色彩。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歷時17年修復中國年代最早漆床
    【解說】當地時間1月8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集中展示了該院歷經近17年保護修復出土於成都商業街船棺葬的290件竹木漆器類文物。其中包括一套距今約有2500年歷史的戰國早期漆床,這也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結構最完整的漆床。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籤署全面合作協議
    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8日電 (嶽依桐)為推進城市考古研究、保護傳承巴蜀文化、全面助力成都及四川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8日在蓉籤署全面合作協議
  • 王毅:呈現真實的城市,成都考古黃金時代剛剛到來
    ▲王毅: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成都考古研究院院長都說王毅是「了解成都歷史最多的人」,他是成都考古文博界的代表人物,從寶墩遺址到金沙遺址的發掘,到老官山織機、扁鵲醫書的發現,他領導發掘的六項「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改寫了成都歷史,重塑了天府之國在絲路中的地位。
  • 這場高端考古盛會 助力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今日,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川大考古系原系主任李永憲教授在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四川大學考古系原系主任李永憲教授 圖據紅星新聞此次活動中,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大學等單位的各位專家學者,匯集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共同參與學術討論,為中國考古學的前沿發展提供智慧,是一場具有很高水準的國際性高端學術會議。
  • 天府仁壽大道正式通車 仁壽縣城直通成都天府廣場
    雙向8車道大路 仁壽縣城直通成都天府廣場據介紹,天府仁壽大道起於天府大道南延線仁壽縣視高鎮與成都交界處,途經清水、黑龍灘、大化、珠嘉,至仁壽縣城,全長38.6公裡,按一級公路標準進行設計,雙向8車道,同時兼具部分城市配套功能,設計速度80公裡/小時,總投資約58億元。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建設地歷時5年的考古發掘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5月14日對外公布,一項在成都平原東南緣的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建設地歷時5年的考古發掘,共發現了超過6000座古墓!這些墓葬遺存年代延續跨度長達2000多年,沒有大的時代斷層,堪稱埋藏於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四川地區珍稀的通史式古代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