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果實品質生物學團隊發現果實酯類芳香物質合成的調控新機制

2021-02-23 植物研究進展

近日,The Plant Journal在線發表了浙江大學果實品質生物學團隊題為「Transcriptional and epigenetic analysis reveals that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s regulate fruit flavor ester biosynthesi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NAC家族轉錄因子及組蛋白修飾H3K27me3在調控果實酯類芳香物質合成中的分子機制曹香梅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張波教授為通訊作者。

果實的香味來源於揮發性化合物,影響消費者喜好。酯類芳香物質是許多成熟果實果香型香氣的主要來源,包括桃、蘋果和番茄等。雖然已經明確了酯類芳香物質對於果實風味品質和消費者喜好的重要作用,然而有關該類化合物在果實成熟過程中積累的調控機制並不清楚。

基於基因表達與物質含量相關性,並結合體外和體內的功能驗證,鑑別出參與桃果實酯類芳香物質合成的結構基因PpAAT1,編碼的乙醇醯基轉移酶AAT是催化酯類物質合成的末端酶。鑑別出轉錄因子PpNAC1通過結合PpAAT1啟動子激活基因表達,利用轉基因方法驗證了PpNAC1對酯類芳香物質合成的調控效應。番茄和蘋果中的同源NAC轉錄因子也可以激活酯類物質合成基因表達。進一步研究發現果實成熟過程中酯類芳香物質積累相關的轉錄因子NAC和結構基因AAT的表達受到組蛋白甲基化修飾H3K27me3的表觀遺傳因子調控。

綜上所述,果實成熟過程中的酯類芳香物質合成同時受到轉錄因子NAC和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的調控(圖1),這種分子機制在桃、蘋果及番茄等多種果實中保守存在。 

圖1. 果實酯類芳香物質合成的轉錄調控和表觀遺傳調控模型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原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tpj.15200

來源:浙江大學果樹科學研究所

相關焦點

  • 重慶大學李正國團隊揭示番茄果實成熟轉錄調控新機制
    The Plant Journal 重慶大學李正國團隊揭示番茄果實成熟轉錄調控新機制責編 | 奕梵通過對番茄果實成熟突變體的研究,現已鑑定出了多個調控果實成熟的基因。乙烯作為一種重要的植物激素,在呼吸躍變型果實(番茄、蘋果、香蕉等)的成熟過程中發揮關鍵調控作用。目前報導較多的果實成熟調控基因多為正調控因子,且很多基因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 浙江大學滕元文課題組揭示乙烯抑制紅梨花青苷合成的分子機制
    責編 | 逸雲近日,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滕元文教授團隊在The Plant Journal在線發表了題為乙烯調控花青苷合成具有種屬特異性:在蘋果等植物中,乙烯能誘導果皮的花青苷合成;而滕元文教授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乙烯抑制紅梨花青苷合成【1】。
  • PNAS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果樹逆境生物學團隊揭示糖轉運蛋白協同...
    舉報   責編 | 王一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果樹逆境生物學團隊和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揭示梨果實石細胞形成轉錄調控機制
    regulates lignification in fruit stone cells of pear (Pyrus bretschneideri)」的研究論文,進一步揭示了梨果實石細胞形成的轉錄調控機制。
  •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火龍果研究團隊在甜菜素合成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火龍果研究團隊在甜菜素合成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Current Biology | 董陽博士等揭示果實形狀調控的新機制
    其中,薺菜屬 (Capsella) 的果實形狀尤為特殊,具有心形果莢,從而為研究果實形狀的調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材料。的確,作者發現在htb突變體中被SUMO化的蛋白明顯增多,在花序和幼果中差異尤其明顯。通過比較轉錄組分析,作者找到了一些在htb突變體果實形狀建立早期發生表達變化的基因,其中一類基因是參與生長素響應的,暗示HTB可能通過影響生長素的信號轉導來調控果實形狀發育。
  • 當DNA甲基化遇上RNA甲基化:果實成熟的表觀遺傳調控
    RNA methylomes reveal the m6A-mediated regulation of DNA demethylase gene SlDML2 in tomato fruit ripening 為標題發布在 Genome Biology 期刊DNA甲基化(5mC)和RNA甲基化(m6A)是兩種重要的核酸修飾,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並參與諸多生物學過程
  • 科學家揭示蘋果酸積累和液泡酸化調控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4月2日,《植物生理學》雜誌在線發表山東農業大學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郝玉金團隊的最新成果。他們揭示了蘋果蛋白MdBT2如何響應硝酸鹽調控蘋果酸積累和液泡酸化的分子機制。 郝玉金告訴《中國科學報》,有機酸種類和含量及其與糖的比例直接影響果實風味和加工品質,是果樹遺傳改良和栽培調控的重要目標性狀。在蘋果果實中,蘋果酸是最主要的有機酸,蘋果酸在果肉細胞的細胞質中合成代謝,並在液泡中大量積累。
  • 果實是如何一步步發育成愛你的形狀——心形
    Current Biology | 董陽博士等揭示果實形狀調控的新機制植物在適應不同的生態環境過程中進化出多樣的果實形狀來進行有效的種子傳播。其中,薺菜屬(Capsella)的果實形狀尤為特殊,具有心形果莢,從而為研究果實形狀的調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材料。
  • 武大科研團隊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中新網·湖北武大科研團隊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7日 10:21 來源:湖北日報今日熱點:湖北省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成果不斷提升國家再評專精特新「小巨人」國家統計局: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福島核燃料取出作業前景不明 機械研發因疫情停滯秘魯總統梅裡諾上任未滿一周辭職 前總統關注局勢武大科研團隊《自然》雜誌發表論文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 當DNA甲基化遇上RNA甲基化:果實成熟的表觀遺傳調控 | Genome...
    論文標題:RNA methylomes reveal the m6A-mediated regulation of DNA demethylase geneSlDML2 in tomato fruit
  • 華中農業大學在番茄果實顏色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番茄團隊在New Phytologist發表題為「GREEN STRIPE, encoding methylated TOMATO AGAMOUS‐LIKE 1, regulates chloroplast development and chlorophyll synthesis
  • 寧波大學揭示桃果實酸性轉化酶及其抑制子調控蔗糖代謝和冷害機制
    前期研究發現低溫誘導桃果實酸性轉化酶(vacuolar invertase, VIN)PpVIN2表達量快速上升,促進蔗糖的快速分解,造成細胞膜穩定性下降,降低桃果實抗冷性。轉化酶抑制子(Invertase inhibitors, INHs)是高等植物中蔗糖代謝的重要調節因子,可以抑制轉化酶的活性從而維持蔗糖含量,在番茄和馬鈴薯中已經有相關研究報導。
  • 研究發現番茄果實中葉綠素代謝調節基因—新聞—科學網
    來自重慶大學的科研團隊在研究中發現,SlMYB72基因在調節葉綠素、類胡蘿蔔素和類黃酮代謝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為園藝作物改善果實營養提供了潛在的靶點。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植物生理學》雜誌。 番茄基因SlMYB72屬於轉錄因子R2R3-MYB亞家族,位於細胞核內,具有轉錄激活活性。
  • 多國科學家聯合發現草莓果實色澤變異的遺傳機制
    因此植物果實及營養組織中花色素苷的合成及代謝途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受一類R2R3 MYB轉錄因子的調控,其中MYB10是一個控制草莓果實顏色的主要激活子【4】。為了確定草莓果實顏色自然變異的遺傳決定因素,研究人員對草莓遺傳資源進行了廣泛的表型、遺傳和分子生物學的篩選和分析。
  • 上海生科院揭示DNA甲基化對番茄果實成熟的重要作用
    由於該基因的失活,使得全基因組範圍內的甲基化水平升高,誘導果實成熟的基因表達受到抑制,導致番茄果實不能正常成熟。進一步研究表明,SlDML2 參與了成熟相關基因的激活表達,主要參與了色素合成和口味形成、乙烯生物合成及信號傳導途徑、細胞壁水解等途徑中。
  • PNAS:揭示DNA甲基化對番茄果實成熟的重要作用
    5月15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和郎曌博研究組題為該研究利用CRISPR/Cas 9技術獲得了番茄sldml2 的突變體植株,發現了番茄SlDML2 調節的DNA去甲基化不僅可以激活成熟需要的基因,同時還可以抑制成熟不需要的基因,在調節番茄果實成熟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是一種保守的表觀遺傳學標記,在生物發育和環境應答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
  • 研究解析真菌棒麴黴素生物合成的分子途徑及調控機制
    因此,解析真菌中棒麴黴素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礎,並闡明其合成途徑及調控機制,對創製果實採後棒麴黴素防控技術至關重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田世平研究組長期從事果實採後病理學研究。研究團隊前期從擴展青黴(Penicillium expansum)中鑑定到一個含有15個基因的棒麴黴素合成基因簇,證明了該簇中基因對棒麴黴素合成的調控作用,揭示了棒麴黴素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礎,並發現響應環境pH信號的轉錄因子PePacC能通過調控該基因簇中基因表達控制棒麴黴素合成。
  • 福建農林大學許衛鋒團隊發現根系向水性調控新機制
    Cell Reports | 福建農林大學許衛鋒團隊發現根系向水性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9月29日,福建農林大學許衛鋒教授團隊在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題為Light-dark Modulates Root Hydrotropism
  • Hortic Res | 南京農業大學在梨果實石細胞形成啟動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石細胞是梨果實中一類特殊的厚壁細胞,是影響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化學本質是薄壁細胞中木質素的合成和細胞壁的強烈木質化。當前研究主要基於梨基因組和種質資源,針對石細胞的木質素本質,克隆果實中木質素合成結構基因並解析分子調控機制等,但正常生長的薄壁細胞為什麼會啟動木質化過程並形成石細胞仍然不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