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專題訓練:非連續性文本閱讀8

2021-01-08 老熊的中考高考備考

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2004年中國就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產國。目前全國生活垃圾年產量為4億噸左右,並以大約每年8%的速度遞增。

垃圾在不分類的情況下,往往只有兩種處理方式,填埋和焚燒。然而,填埋浪費土地資源,產生有害滲濾液,存在汙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隱患;焚燒會產生有害的灰渣和氣體。那些未經安全處理的垃圾,兜兜轉轉,甚至可能回到我們的身體內。美國CNN做過一個調查,追蹤8名志願者的一周飲食,在他們體內發現了幾乎所有的塑料類型。當我們還在為站在食物鏈最頂端而沾沾自喜的時候,殊不知,鏈條的底端早已一片瘡痍。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所以,垃圾分類,不僅是分類,更是在自救。有分類,才可能更好地無害化處理。

最近,網絡上嘲笑上海強推垃圾分類的段子鋪天蓋地,因為對很多人來說,垃圾分類的最大影響就是自己的生活變得不那麼便捷了。其實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就被確定為全國首批8個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但19年過去了,收效甚微。看來,垃圾分類絕非只是「政府重視,資金到位」就能快速達成的。

(摘編自新浪微博2019年8月21日《垃圾分類,刻不容緩》)

材料二

1962年,林恩(Lynn W.R.)提出廢棄物綜合管理理念,其中垃圾管理的「金字塔」優先度層級已被全世界廣泛接受。2017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簡易處理比例為2.3%,衛生填埋處理比例為55.9%,焚燒處理比例為39.3%,生物處理比例為2.5%。

(摘編自《垃圾處理與利用的「金字塔」層級》,《科學世界》2019年第9期)

材料三

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依次為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尤以減量化為優先。減量化要求從產品的設計、生產過程中就要考慮產品廢棄後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例如通過減少材料用量、降低重量和縮小體積等一系列手段減少產品廢棄後的生活垃圾產量。在產品的消費過程中推進可持續消費模式,通過縮減不必要的消費、減少不必要的包裝以及儘可能重複利用產品等策略,減少消費過程產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處理要堅持大力推進資源化,儘可能回收資源和能量,例如從電子廢棄物中提鍊金、銀、銅等金屬資源,廢棄塑料進行再生和建材化處置,有機垃圾進行堆肥和厭氧發酵等生物處理回收有機肥和生物燃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等。對於最終無法資源化的生活垃圾要進行安全的填埋處置,實現生活垃圾的無害化。

(摘編自楊建新《生活垃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科學世界》2019年第9期)

材料四

垃圾隨意拋擲意味著社會文明還沒起步;能夠集中堆放,可認定社會文明的開始;如果進行分類處理,就算融入現代文明;只有精細化管理,該國家和地區方能進入先進社會行列。

德國是世界上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其垃圾循環利用率達65%左右。其城市垃圾分類實施開始於1904年,至今累計出臺與垃圾管理相關的法律800餘項、行政管理條例近5000條。從前端收集到末端處理,德國實現了全覆蓋和全方位垃圾管理。配有專門的環境警察,每天展開專項巡邏,每周抽查各居民區的垃圾分類情況。

日本人認為「資源使用不當是垃圾,垃圾利用恰當是資源」,所以日本的垃圾分類環保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小學四五年級還專門開設了垃圾分類的課程。日本每戶家庭的牆上都貼有兩張時刻表——《電車時刻表》和《垃圾回收時間表》;每個社區都有垃圾分類的諮詢電話;政府編有詳細的《垃圾分類手冊》。如果亂丟垃圾,很可能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罰款可達1000萬日元。

(摘編自汪中求《垃圾分類背後的真相》,《企業管理雜誌》2019年7月)

4.依據前三則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垃圾管理的「金字塔」優先度層級中,「減量化」在最頂端,具有最高綜合效益;「簡易處置」處於最底層,對環境影響也最大。

B.依據林恩的廢棄物綜合管理理念,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約95%都採用衛生填埋和焚燒的處理方式,已基本實現「無害化」。

C.「減量化」意味著先從源頭減量,在產品設計、生產時就要考慮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後續消費過程中也要儘量減少垃圾的產生。

D.我們要堅持大力推行生活垃圾處理「資源化」,對其中可以成為資源的部分儘可能地提取、回收、再生、利用,變廢為寶,循環使用。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產國,垃圾處理方式和分類意識還處於落後階段,因而推行垃圾分類管理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B.「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是說垃圾造成的環境問題,每個人都脫不了干係,所以參與垃圾分類管理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C.日本人認為「資源使用不當是垃圾,垃圾利用恰當是資源」,由此可見,垃圾和資源可以相互轉化,不存在無法資源化的垃圾。

D.垃圾處理的水平反映了社會文明程度,對垃圾進行精細化管理,是國家和地區進入社會先進行列的前提。

6.結合材料四,說說我國推行垃圾精細化管理還需在哪些方面加以改進。(6分)

4.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幹,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

本題選「依據前三則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中說目前我國城市「已基本實現『無害化』」理解有誤。材料三中說「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依次為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尤以減量化為優先」「生活垃圾處理要堅持大力推進資源化,儘可能回收資源和能量」「最終無法資源化的生活垃圾要進行安全的填埋處置,實現生活垃圾的無害化」,我國目前只是將大量的生活垃圾進行初步的「衛生填埋和焚燒」,根據林恩的廢棄物綜合管理理念還未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把未然當成已然,故選B。

5.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幹所問,如本題問的是「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然後再到文中找到選項對應的內容,進行比對分析。本題C項不正確,「日本人認為『資源使用不當是垃圾,垃圾利用恰當是資源』」不能得出「不存在無法資源化的垃圾」的結論。而且材料三中說「對於最終無法資源化的生活垃圾要進行安全的填埋處置,實現生活垃圾的無害化」,由此可知是存在無法資源化的垃圾的。故選C。

6.答:(1)政府重視立法,嚴格執法;(2)社區積極參與,重視指導;

(3)學校重視宣傳,開設課程;(4)民眾自覺進行垃圾分類。(每條2分,任意3條,即可滿分)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然後根據題幹要求鎖定答題區間,梳理層次關係,再把握關鍵語句,具體辨別,從而抓住主要信息。作答時要具備一定的抽象分析和歸納概括能力。

本題要求「結合材料四,說說我國推行垃圾精細化管理還需在哪些方面加以改進」。根據題幹提示可知答案涉及內容在材料四中。材料四中二三自然段介紹了德國和日本的垃圾精細化管理舉措,抓住關鍵句「德國……累計出臺與垃圾管理相關的法律800餘項、行政管理條例近5000條。……德國實現了全覆蓋和全方位垃圾管理。配有專門的環境警察,每天……,每周……」「日本的垃圾分類環保教育從幼兒園開始……日本每戶家庭……每個社區……如果亂丟垃圾,……」進行概括,即可整理出答案。

(來源:雲浮市2020屆高三語文模擬試題)

相關焦點

  •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理解的解題思路與技巧。
    關於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理解解題思路與解決技巧一、了解文章類型「非連續性文本」,是相對於由句子和段落組成的「連續性文本」而言的閱讀材料,多以統計圖表、圖畫等形式呈現。它的特點是直觀、簡明、概括性強,易於比較。
  • 2019年高考備考——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解題技巧(《流浪地球》)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材料一:在中國電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藝術作品,它選擇用中國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對人類命運和地球的未來作深刻思考,通過表現生命與死亡、希望與絕望來反映科技與使命、道德與倫理。很多觀眾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觀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廣袤,人類如此渺小。恰恰是生命的速朽與有限,為人類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恆的意義。
  •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人工智慧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當前,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推動了人工智慧的迅猛發展,人工智慧成了全球產業界、學術界的高頻詞。有研究者將人工智慧定義為:對一種通過計算機實現人腦思維結果,能從環境中獲取感知並執行行動的智能體的描述和構建。人工智慧並不是新鮮事物。20世紀中葉,「機器思維」就已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 語文:緊扣時代脈搏,厚植家國情懷
    點評人:南寧三中高三語文備課組長 聶欣 今年高考語文的全國Ⅲ卷試題依託高考評價體系,落實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命題水準很高,試卷結構穩定,整體難度穩定,跟去年高考試題相比難度相當,預計平均分也會相近。
  • 2020廣東中考語文真題解析:作文接軌高考有新意,閱讀顯家國情懷
    一、中學語文教育重要使命:增強文化自信,彰顯家國情懷2020年廣東省中考語文試卷依然是由基礎、閱讀、寫作、附加題四個部分組成。體現了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文化傳承」四個核心素養成為語文教育的重要方向的思想。
  • @蘇州2019年高考考生 語文數學物理內容有變化
    @蘇州2019年高考考生 語文數學物理內容有變化,2019年江蘇省高考說明和學業水平測試說明發布,其中顯示,語文、數學、物理三個科目的考試內容都有調整,此外「學測說明」也對相關內容作了調整說明。語文:要加大閱讀能力訓練將論述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均作為必考內容,考查文學類、論述類、實用類共3類文本,題量、題型及賦分也相應調整。同時,試卷分值結構微調,語言文字運用減少3分,古詩文閱讀增加2分(不增題量),現代文閱讀增加1分。語文科目最主要的變化應該是加大了閱讀量,由原來的兩篇增加到三篇,加強了對應用類文體的考查,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明顯增強。
  • 解讀2018高考大綱:語文小題數量 英語詞彙基礎是關鍵
    生活報3月23日訊 2018年高考《考試大綱》已於近日出爐。日前,生活報特邀哈師大附中名師針對《考試大綱》,為考生們進行了解讀。2018年是新課程改革、高考改革的重要拐點,今年的高考很可能起到某種「橋梁」作用。那麼,語文、數學、英語三大學科,今年會有哪些特點和變化?
  • 新高考8省聯考,教育部命題!河北家長考生提前關注!
    課外提倡閱讀主流媒體的文章,關注科技創新成果,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文質兼美的新鮮佳作,鼓勵熟讀成誦。2、論述類文本閱讀,關注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論述類文本,注重論點、論據、論證之間的關聯分析,加強邏輯推理、信息加工等認知的關鍵能力的培養。
  • 2021新高考預演,英語考試變化居然這麼多?
    「新高考適應性考試」也就是之前說的「高三省質檢」,明年福建首次舉行的新高考要怎麼考,適應性考試就是方向標,是預演,是壓力測試。 從視頻會議上了解到:2021年,福建省作為8個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之一,首次實行「3+1+2」模式,考試科目、考試方式、計劃編制、志願填報和錄取模式等都會有重大改革調整。
  • 2021新高考適應性8省聯考,教育部命題,明年1月開考!江蘇考生...
    課外提倡閱讀主流媒體的文章,關注科技創新成果,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文質兼美的新鮮佳作,鼓勵熟讀成誦。2、論述類文本閱讀,關注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論述類文本,注重論點、論據、論證之間的關聯分析,加強邏輯推理、信息加工等認知的關鍵能力的培養。強化複雜信息處理能力,擴大閱讀面,克服畏難畏新的心理,注意在生活和跨學科的學習中學習論述類文本。
  • 兩岸高考語文試題分析:臺灣更注重古代文化
    其中有四大部分屬於閱讀類試題: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但四者在概念上並不屬於同一個層級,如「現代文閱讀」和「古詩文閱讀」是按時間分類,「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是按文體特點分類。四者並列一起,內涵上會有交叉重疊,即「現代文」中可以包含「文學類」和「實用類」,「文學類文本」也可以包括「現代文」和「古詩文」。
  • 2021高考官方模擬考時間確定!
    背景介紹2021年,福建、河北、遼寧、江蘇、湖北、湖南、廣東、重慶8省市迎來「3+1+2」新高考模式。強化複雜信息處理能力,擴大閱讀面,克服畏難畏新的心理,注意在生活和跨學科的學習中學習論述類文本。注意選擇題的特殊性,理解試題命制的合理性、嚴密性、排他性,提高正選率。實用類文本閱讀,培養多個來源、多則文本的信息加工處理的能力,學會選用恰當的策略,篩選、比較、分析、概括、運用信息。
  • 名師解讀2018年高考各科考試大綱
    在論述類文本閱讀和邏輯推斷題中可能表現的更突出。但是對於山東考生來說,一切都是新的,就考試範圍看,根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必修課程中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兩個目標的「語文1」至「語文5」五個模塊,選修課程中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五個系列,組成考試內容。考試內容分為閱讀和表達兩個部分。
  • 2021高考官方模擬考!連考3天,統一改卷!
    課外提倡閱讀主流媒體的文章,關注科技創新成果,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文質兼美的新鮮佳作,鼓勵熟讀成誦。 2、論述類文本閱讀,關注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論述類文本,注重論點、論據、論證之間的關聯分析,加強邏輯推理、信息加工等認知的關鍵能力的培養。
  • 學霸每次語文考試閱讀題都接近滿分,原來他有一本神秘的課堂筆記
    期末到了,現在很多小學都進入了緊張的複習,對於語文,很多孩子感到想提高成績很難,特別是閱讀題和作文。小編無意間看到六年級一個學霸的閱讀專項訓練的課堂筆記,內容記得很詳細,難不得人家每次考試閱讀都很少扣分,偷看一下吧,期末考試你一定會多考幾分。
  • 2021高考官方模擬考時間確定!連考3天,統一改卷!
    背景介紹2021年,福建、河北、遼寧、江蘇、湖北、湖南、廣東、重慶8省市迎來「3+1+2」新高考模式。強化複雜信息處理能力,擴大閱讀面,克服畏難畏新的心理,注意在生活和跨學科的學習中學習論述類文本。注意選擇題的特殊性,理解試題命制的合理性、嚴密性、排他性,提高正選率。實用類文本閱讀,培養多個來源、多則文本的信息加工處理的能力,學會選用恰當的策略,篩選、比較、分析、概括、運用信息。
  • 一文秒懂|2021新高考備考指南,掌握各科得分技巧!
    課外提倡閱讀主流媒體的文章,關注科技創新成果,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文質兼美的新鮮佳作,鼓勵熟讀成誦。 2、論述類文本閱讀,關注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論述類文本,注重論點、論據、論證之間的關聯分析,加強邏輯推理、信息加工等認知的關鍵能力的培養。
  • 小說教學|淺談初中語文經典小說文本的教學設計
    二、閱讀層次上,可按照理解、鑑賞與評價三層次設計《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說:「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得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我們不能只關注作者說了什麼,還要想想,小說寫得怎麼樣,從小說中讀出了什麼。
  • 2020北京高考語文題:命題穩定,培養考生家國情懷
    新京報訊(記者 馮琪)7月7日上午,北京高考首場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總結2020年高考語文北京卷特點為「變中求穩,正面導向,發揮育人功能」。「考慮到2020年高三備考的實際,在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思維品質的考查中,適當增加基礎性題目,但保持一定數量的中檔難度題目,以利於選拔。」培養考生社會責任與家國情懷多位專家告訴記者,2020年高考語文北京卷,引導考生關注個體對社會的責任與價值,培養家國情懷。
  • 2020年海南高考語文複習:架構知識體系 緊跟時代脈搏
    海南華僑中學語文教師白建東(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海口3月9日電(黃維)「掌握必備知識,閱讀時代熱點,反思丟分環節,提升寫作能力,依然是語文複習備考的基本要領。」海南華僑中學語文教師白建東總結了四方面的複習重點。 首先要熟練掌握必備知識,架構知識體系。例如,議論類文本要求考生熟悉常見論證結構,掌握常用論證方法;小說閱讀要求考生熟悉各類作用題答題角度;文言文閱讀要求考生掌握詞類活用與特殊句式的主要類型;古詩鑑賞題要求考生掌握常見藝術手法等。所以要在最後複習階段將知識網絡化,彼此形成聯繫,架構起相應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