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2004年中國就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產國。目前全國生活垃圾年產量為4億噸左右,並以大約每年8%的速度遞增。
垃圾在不分類的情況下,往往只有兩種處理方式,填埋和焚燒。然而,填埋浪費土地資源,產生有害滲濾液,存在汙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隱患;焚燒會產生有害的灰渣和氣體。那些未經安全處理的垃圾,兜兜轉轉,甚至可能回到我們的身體內。美國CNN做過一個調查,追蹤8名志願者的一周飲食,在他們體內發現了幾乎所有的塑料類型。當我們還在為站在食物鏈最頂端而沾沾自喜的時候,殊不知,鏈條的底端早已一片瘡痍。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所以,垃圾分類,不僅是分類,更是在自救。有分類,才可能更好地無害化處理。
最近,網絡上嘲笑上海強推垃圾分類的段子鋪天蓋地,因為對很多人來說,垃圾分類的最大影響就是自己的生活變得不那麼便捷了。其實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就被確定為全國首批8個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但19年過去了,收效甚微。看來,垃圾分類絕非只是「政府重視,資金到位」就能快速達成的。
(摘編自新浪微博2019年8月21日《垃圾分類,刻不容緩》)
材料二
1962年,林恩(Lynn W.R.)提出廢棄物綜合管理理念,其中垃圾管理的「金字塔」優先度層級已被全世界廣泛接受。2017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簡易處理比例為2.3%,衛生填埋處理比例為55.9%,焚燒處理比例為39.3%,生物處理比例為2.5%。
(摘編自《垃圾處理與利用的「金字塔」層級》,《科學世界》2019年第9期)
材料三
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依次為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尤以減量化為優先。減量化要求從產品的設計、生產過程中就要考慮產品廢棄後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例如通過減少材料用量、降低重量和縮小體積等一系列手段減少產品廢棄後的生活垃圾產量。在產品的消費過程中推進可持續消費模式,通過縮減不必要的消費、減少不必要的包裝以及儘可能重複利用產品等策略,減少消費過程產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處理要堅持大力推進資源化,儘可能回收資源和能量,例如從電子廢棄物中提鍊金、銀、銅等金屬資源,廢棄塑料進行再生和建材化處置,有機垃圾進行堆肥和厭氧發酵等生物處理回收有機肥和生物燃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等。對於最終無法資源化的生活垃圾要進行安全的填埋處置,實現生活垃圾的無害化。
(摘編自楊建新《生活垃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科學世界》2019年第9期)
材料四
垃圾隨意拋擲意味著社會文明還沒起步;能夠集中堆放,可認定社會文明的開始;如果進行分類處理,就算融入現代文明;只有精細化管理,該國家和地區方能進入先進社會行列。
德國是世界上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其垃圾循環利用率達65%左右。其城市垃圾分類實施開始於1904年,至今累計出臺與垃圾管理相關的法律800餘項、行政管理條例近5000條。從前端收集到末端處理,德國實現了全覆蓋和全方位垃圾管理。配有專門的環境警察,每天展開專項巡邏,每周抽查各居民區的垃圾分類情況。
日本人認為「資源使用不當是垃圾,垃圾利用恰當是資源」,所以日本的垃圾分類環保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小學四五年級還專門開設了垃圾分類的課程。日本每戶家庭的牆上都貼有兩張時刻表——《電車時刻表》和《垃圾回收時間表》;每個社區都有垃圾分類的諮詢電話;政府編有詳細的《垃圾分類手冊》。如果亂丟垃圾,很可能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罰款可達1000萬日元。
(摘編自汪中求《垃圾分類背後的真相》,《企業管理雜誌》2019年7月)
4.依據前三則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垃圾管理的「金字塔」優先度層級中,「減量化」在最頂端,具有最高綜合效益;「簡易處置」處於最底層,對環境影響也最大。
B.依據林恩的廢棄物綜合管理理念,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約95%都採用衛生填埋和焚燒的處理方式,已基本實現「無害化」。
C.「減量化」意味著先從源頭減量,在產品設計、生產時就要考慮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後續消費過程中也要儘量減少垃圾的產生。
D.我們要堅持大力推行生活垃圾處理「資源化」,對其中可以成為資源的部分儘可能地提取、回收、再生、利用,變廢為寶,循環使用。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產國,垃圾處理方式和分類意識還處於落後階段,因而推行垃圾分類管理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B.「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是說垃圾造成的環境問題,每個人都脫不了干係,所以參與垃圾分類管理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C.日本人認為「資源使用不當是垃圾,垃圾利用恰當是資源」,由此可見,垃圾和資源可以相互轉化,不存在無法資源化的垃圾。
D.垃圾處理的水平反映了社會文明程度,對垃圾進行精細化管理,是國家和地區進入社會先進行列的前提。
6.結合材料四,說說我國推行垃圾精細化管理還需在哪些方面加以改進。(6分)
4.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幹,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
本題選「依據前三則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中說目前我國城市「已基本實現『無害化』」理解有誤。材料三中說「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依次為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尤以減量化為優先」「生活垃圾處理要堅持大力推進資源化,儘可能回收資源和能量」「最終無法資源化的生活垃圾要進行安全的填埋處置,實現生活垃圾的無害化」,我國目前只是將大量的生活垃圾進行初步的「衛生填埋和焚燒」,根據林恩的廢棄物綜合管理理念還未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把未然當成已然,故選B。
5.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幹所問,如本題問的是「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然後再到文中找到選項對應的內容,進行比對分析。本題C項不正確,「日本人認為『資源使用不當是垃圾,垃圾利用恰當是資源』」不能得出「不存在無法資源化的垃圾」的結論。而且材料三中說「對於最終無法資源化的生活垃圾要進行安全的填埋處置,實現生活垃圾的無害化」,由此可知是存在無法資源化的垃圾的。故選C。
6.答:(1)政府重視立法,嚴格執法;(2)社區積極參與,重視指導;
(3)學校重視宣傳,開設課程;(4)民眾自覺進行垃圾分類。(每條2分,任意3條,即可滿分)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然後根據題幹要求鎖定答題區間,梳理層次關係,再把握關鍵語句,具體辨別,從而抓住主要信息。作答時要具備一定的抽象分析和歸納概括能力。
本題要求「結合材料四,說說我國推行垃圾精細化管理還需在哪些方面加以改進」。根據題幹提示可知答案涉及內容在材料四中。材料四中二三自然段介紹了德國和日本的垃圾精細化管理舉措,抓住關鍵句「德國……累計出臺與垃圾管理相關的法律800餘項、行政管理條例近5000條。……德國實現了全覆蓋和全方位垃圾管理。配有專門的環境警察,每天……,每周……」「日本的垃圾分類環保教育從幼兒園開始……日本每戶家庭……每個社區……如果亂丟垃圾,……」進行概括,即可整理出答案。
(來源:雲浮市2020屆高三語文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