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ESE蜂鳥ITX機箱朋友春節前就丟我這了,原計劃是準備在節前就組好的,然而1月23日武漢突然按下了暫停鍵,這位朋友又瞞著家人偷偷跑去做了志願者。直到一周前和他聯繫時告訴我說終於快結束了,需要集中隔離14天後才能回家。至於組ITX主機的事暫時沒了心思,這三個月的經歷給他的感觸很深,打算多陪陪家人,好好休息一段時間。我無聊翻了一下京東,發現這個機箱的價格還不便宜,加上我之前沒有接觸過ITX機箱,在徵得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先開箱研究一下。
ITX主機因為體積小巧受到很多玩家的青睞,但市面上ITX主板不多且大多價格不菲,此外大多適配的SFX類電源價格也不便宜,所以很多人都因為價格而打了退堂鼓。這款ESE蜂鳥應該是一個另類,它在保證緊湊的同時可以安裝標準ATX電源!
雖然外包裝比較簡單,但內部採用了無紡布袋和珍珠棉做緩衝保護,整體防護是挺到位的。
ESE蜂鳥的尺寸大概是340x170x220mm,容積約為12.7L。取出這個機箱給我最直接的感覺就是實在太小了,也許是初次接觸的原因吧,即使早就看到過很多ITX機箱的圖片,也不如一個實物真正擺在面前的震撼來得實在。ESE蜂鳥的正臉就是一塊完整的鋁合金面板,沒有任何的Logo、開關和接口,乾淨的有點過於純粹。
兩個側面都是鋁合金打孔板材,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側板和前後面板的銜接處縫隙,沒有採用螺絲固定的方案。
頂部還是鋁合金打孔板,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四個拐角都做了圓滑倒角處理。板材表面採用噴砂和陽極氧化的上色工藝,摸起來有很明顯的磨砂質感。做工很精細,孔洞大小縫隙也都一致均勻。
整個機箱上唯一的電源鍵位於機箱頂部前側,按鍵高度略低於頂部面板,周圍有一圈高光倒角處理,這個設計讓我想起了以前老手機的HOME鍵。
機箱底部依然是打孔的洞洞板,靠近背部面板的位置有四顆螺絲固定,應該是內部的硬碟位。
四個角落各有一個圓形的橡膠腳墊,設計的很小巧,直到在這裡才第一次看到機箱上的螺絲。
從ESE蜂鳥機箱的背面可以看出內部結構是標準的A4背靠背結構,左邊的大長方形孔是主板位,右邊是顯卡位。
右下角的電源插座,這裡註定只是一個延長接口,上面有一顆從內部擰的螺絲,應該是用來固定顯卡的。
品牌logo出現在了左下角,也是整個機箱裡唯一一處logo。
顯卡位置上方有一個撥動開關,最初我以為是用來撥動旁邊金屬壓塊的。
當我撥動了之後才發現這個是頂起上蓋面板的一個小機關。
上蓋面板和機箱主體框架間是通過四個角落的磁鐵進行吸附合體的。這張照片也能看到側面板是採用類似木工鉚接的方式組裝在一起的。
打開頂蓋後內部結構就很清晰了,內部空間被一塊鋁合金板一分為二,左側細長的部分是用來安裝顯卡的;右側是主板和電源位。
ESE蜂鳥標配了一條PCIE延長線,這條延長線的工藝很不錯,線材均自帶屏蔽和絕緣層,市面上同類產品估計價格在200元左右。顯卡延長線是ITX裝機必備的一個附件,不過因為成本關係,很多ITX機箱並不會把它作為標配附件。另外就是一些安裝用的螺絲和一次性扎帶。
頂部電源位內部。
側面板直接向上提起就可以取下來,無需工具還是很方便的。
機箱的板材都使用了厚度3mm的鋁合金板材,重量大概是3.2公斤左右。
內部線材很簡單,只有一條標準接口的電源延長線,以及一根電源鍵的延長跳線。
這一側是電源和主板倉,底部有一個HDD硬碟支架,所以中間的隔板下方預留了一點高度。另外隔板頂部為了方便走線,也做了凹型槽設計。
ESE蜂鳥的最大賣點我覺得就在於可以安裝標準ATX電源,在相同性能表現的前提下,肯定是ATX電源更便宜。因為可以安裝ATX電源的關係,ESE蜂鳥對散熱器的厚度支持也達到了85mm,所以在選擇散熱器上的自由度也相對大了很多。
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ESE蜂鳥的顯卡支持長度最大為330mm,最大厚度為56mm。因為沒有板U,暫時不能繼續裝機,等朋友恢復心情後再來做一波裝機分享。
總結
這款ESE蜂鳥ITX機箱整體給我的印象還是不錯的,板材、做工以及細節都很精緻,而且相對來說內部空間也比較大,對散熱器有更多的選擇。最最重要的是可以使用標準ATX電源和贈送了PCIE延長線,這可以省下一大筆銀子,也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普通用戶轉向ITX平臺的門檻。面板沒有採用螺絲固定,拆卸安裝以及後期清灰維護都比較方便;四面打孔的散熱設計,也讓內部熱量相對更不容易累積起來。
機箱上僅有一個電源按鍵,這個應該說有利有弊吧,內部走線少了很多走線更方便了,而且鑑於蜂鳥的體積本身就不大,到背後去拔插應該也不會帶來太大的麻煩,有條件的話搭配一個拓展塢使用會更方便。作為我接觸的第一臺ITX A4機箱,我覺得蜂鳥有自己獨到的設計想法,特別是對一些沒有接觸過ITX機箱的玩家來說,會友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