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ecloud2011-19日文字實錄

2021-01-10 CSDN技術社區
主持人林潤華介紹與會嘉賓

主持人林潤華(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尊敬的吳基傳理事長,尊敬的楊學山部長,尊敬的苟仲文副市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與會嘉賓,新聞界的朋友們,第三屆中國雲計算大會現在開始!

首先請允許我介紹出席本次論壇的各位領導和嘉賓,他們是:大會名譽主席、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原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北京市副市長苟仲文。出席本次會議的領導和嘉賓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壽桓、倪光南、懷進鵬、戴浩、韋鈺、鄔賀銓、鄔江興,電子科技委主任俞忠鈺,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巡視員徐建平,工信部規劃司司長肖華,工信部辦公室副主任程曉明,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韓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丁文武,工信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趙文智,工信部安全協調司副司長歐陽武,工信部軟體司副司長郭建兵,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汝林,北京市經信委副主任梁勝,信息商會會長張琪,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主任石懷成,標準化研究所所長胡燕,電子信息發展研究院院長羅文,科技委秘書長柳純錄,工信電子所所長李穎,貿促會電子分會會長宮曉峰,電子工業出版社社長敖然,人民郵電報社總編武鎖寧,原15所所長劉愛民,電子情報所副所長劉九如,電子信息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徐曉蘭,福建省泉州市副市長林伯前,福州大學副校長何明華,廣電科學院副院長周毅。

同時我們特別邀請到來自企業界的高層代表,他們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副總裁李正茂,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繼平,臺灣雲端運算產業協會呂學錦,中華資訊軟體協會理事長劉瑞隆,資策會副執行長王瑋,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王恩東,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院長黃曉慶,華為企業業務BG總裁徐文偉,華為副總裁李三琦博士,中興通訊副總裁呂阿斌,AMD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鄧元鋆,Teradata公司大中華區CEO辛兒倫,EMC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卓越研發集團主席範承工,中國電子軟體研究院院長兼中軟集團公司董事長程春平,奇虎360董事長、總裁周鴻禕,騰訊即時通信產品部助理總經理紀順友,大眾日報集團副總裁朱友芹,衛士通公司總經理楊新,北京友友天宇系統技術有限公司CEO姚宏宇,廣州市品高軟體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技術總監黃海,上海引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楊素東。

此外大會特別邀請了來自國外的演講嘉賓:美國IEEE執行總監James Prendergast,Teradata全球總裁Mike Koehler,微軟商用平臺事業部高級副總裁Ted Kummert,AMD院士、雲技術專家、伺服器平臺架構師Bob Ogrey,eBay全球技術平臺項目管理高級總監Sami Ben Romdhane,Dell總監Martin Yates,芬蘭阿爾託大學高級研究院Timo Nyberg,日本雲計算協會會長青山友紀,埃森哲高性能研究院Allan Alter,eBay總經理Patrick Firouzian,Tilera公司總裁Ken Way,RSA首席技術官Bret Hartman。

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感謝各位領導、專家出席本次會議。

出席本次大會的還有第二屆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委會80多位委員,來自中國雲計算技術和產業聯盟的80多家企業代表,以及來自全國各地政府部門、大型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單位的代表共計2500多人。

本次會議是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北京市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協辦,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和中國雲計算技術與產業聯盟承辦,CSDN中國軟體網和電子工業出版社協辦了本次大會。

在此,衷心感謝有關機構和部門給予本次大會的大力支持。

林潤華:下面,有請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汝林主持大會的領導講話部分。有請劉秘書長。

劉汝林: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來賓大家早上好。很榮幸主持前一段的節目。首先讓我們以熱烈地掌聲有請本次大會的榮譽主席,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原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先生做大會致詞,大家歡迎。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原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做大會致詞

吳基傳:雲計算在中國已經進入了應用階段,中國已有不少大型企業在全國或者在國際上自有的分支機構一些企業,已經依據自己的需要,開始了有價值的雲服務模型和架構建設,在企業系統內部進行了資源整合,並通過軟體升級向雲服務的總體方向探索。

他同時指出了目前雲計算面臨的三大挑戰:一是雲服務的安全問題,二是雲服務的標準問題,三是企業需要勇於用新的思想應用雲計算。[更多]

劉汝林:謝謝部長熱情洋溢的講話。下面用熱烈地掌聲有請工業和信息化部楊學山副部長致詞。

工業和信息化部楊學山副部長致詞

楊學山:不管是哪一種雲,我們服務能力必須跟上。同時我們雲計算還有一個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寬帶。沒有寬帶,計算應用服務都不可能基於雲來提供。所以我們必須加快寬帶發展的步伐,必須在我們現在的基礎上儘快地提升一個數量級,提升兩個數量級。[更多]

劉汝林:非常感謝楊部長,楊部長作為一個行業的主管領導,同時也是我們本領域的專家,以他自己精闢的見解做了很好的學說。北京市作為五個試點城市,在雲計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時北京市的領導對本次大會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幫助,下面有請北京市副市長苟仲文先生致詞。

北京市副市長苟仲文先生致詞

苟仲文:北京市人民政府作為指導單位之一,希望通過本次盛會廣交朋友、促進合作、務實推進雲計算應用實踐以及雲計算產業新發展。我確信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大力支持下,在各位專家、企業和朋友的積極參與下,本次會議必將取得豐碩的成果,祝大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更多]

劉汝林:發改委作為國家的政策管理部門,及早的給予了雲計算發展規劃關注,下面有請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巡視員徐建平致詞。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巡視員徐建平致詞

徐建平:與國際發展現狀相比,隨著我國部分企業的積極跟進,在探索推進雲計算產業的發展上取得了進展。但總體上來看,我國雲計算產業發展處於起步和摸索階段,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雲計算的發展使得網絡計算脫離原有的物理界限,在促進諸多商業服務模式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安全挑戰。從某種意義上講,雲計算能否解決好其中的信息安全問題,是關係雲計算產業發展的關鍵。[更多]

美國IEEE執行總監James Prendergast致辭

James Prendgas:雲計算產業的出現能夠使公司把注意力放到他們的核心競爭力上,並充分利用這種競爭力來取得創新。對個人、企業來講,雲計算代表著一種最大的信息技術機遇。我們已經看到通過雲計算技術使得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之間進行融合的這種發展趨勢。[更多]

劉汝林:今天第一階段的發言就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林潤華:再次感謝各位領導高屋建瓴非常有前瞻性、思想性的講話。現在我們進入大會專題報告部分。由於李院士出差在外,我們組委會特別在上周末給他錄音了一個專題的報告,李院士報告題目是雲計算實踐分析。

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委會主任李德毅院士致辭

李德毅:下面我對中國的雲計算實踐做三點分析。這三點分析是這樣的,首先談一談雲計算會給中國的軟體園帶來什麼變化,然後談一談雲計算為什麼跟我們傳統電信行業的糾結,最後談一談雲計算如何去實踐市場...[更多]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副總裁李正茂致辭

李正茂:他指出,雲計算對運營商的研發、網絡建設和管理模式帶來了新的挑戰。從整體上看,全球電信運營業進入低速增長時代。2008年至2010年全球電信運營業的收入增長一直低於全球GDP的增長。中國電信運營業收入增速也開始落後於GDP的增長速度,國際上一些知名的電信運營商也已經出現低等於甚至是負增長。如何降低已有業務的建設和運營成本,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更多]

Teradata全球總裁Mike Koehler致辭

Mike Koehler:重點談到了Teradata在數據倉庫上的技術創新,在95年的時候,Teradata已經實現了CPU和伺服器的虛擬化,02年Teradata發起了主動的數據儲存。今天已經能夠管理交易進程的數量,並且能夠對歷史數據進行分析,有很多網上的交易數據還有歷史數據,可以放到實時的數據儲存倉庫中,最近的技術創新是存儲虛擬化。[更多]

Teradata公司大中華區CEO辛兒倫致辭

辛兒倫:Teradata分析雲非常彌補適合非結構、非關係數據處理的Hadoop,和適合結構化、關係型數據處理的數據倉庫之間更廣的應用場合。體現的場景可以從公共事業單位提供所謂公眾智能分析服務,智能電網分析服務等等,另外供應商可以提供雲計算的服務和平臺,特別是軟體級服務的服務提供給一般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一般IT能力相對不足...[更多]

華為副總裁、數據中心和媒體網絡產品線總裁李三琦博士致辭

李三琦:大家都談到三網融合,剛才也談到網絡的重要性,網絡在雲端裡,媒體是今後電信運營商、廣電運營商或者是在企業今後大量的通訊也是通過媒體雲。這裡面你可以看到這張圖在下面談到了雲作業系統,有彈性計算,有分析,有存儲,有網絡,還有內容分發,剛才講的智能管道或者叫CDN網絡媒體分發。[更多]

微軟商用平臺事業部高級副總裁Ted Kummert致辭

Ted Kummert:從三大領域(SaaS、PaaS、IaaS)來看,基礎架構需要有無縫的可擴展性,能夠提供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更低的成本來管理。同時,他也指出,未來的架構必然是面向服務的架構,所有的應用都是分布式的,資料庫需要與應用完全對接。[更多]

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王恩東致辭

王恩東:指出我國雲計算產業應儘快跨越概念討論轉向落地應用實踐。目前我國的雲計算應用普遍存在「政府著急、用戶不急」、「盲目跟風,一哄而上」的現象,即以政府驅動為主,缺乏應用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因而雲計算帶來的傳統信息化模式變革效應難以發揮,同時浪費了大量的信息化建設資金和寶貴資源。王恩東強調,雲計算發展要緊密結合中國的信息化應用特性,「行業雲」是發展中國雲的重中之重。[更多]

圓桌討論:雲計算的中國實踐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國電子學會董凱虹,今天下午的會議由我來為大家主持。相信在座的各位嘉賓,您聽了今天上午第三屆中國雲計算大會的各項精彩演講,一定對下午的演講內容也充滿了期待,下面我們首先有請張堯學院士,他演講的題目是「用戶控制的雲計算:透明計算/雲計算作業系統」,大家掌聲歡迎張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堯學致辭

張堯學:我認為雲計算的核心,就是剛才最後第三個所講的,應該為用戶提供一種不知不覺的、無處不在的服務。那麼這個不知不覺和無處不在的服務怎麼來體現呢?我覺得有幾點是非常重要的,網絡計算和單機計算的最大區別就是存儲和運算要分開。[更多]

主持人:非常感謝張堯學院士的精彩演講,我想剛才如果大家認真聆聽的話,張院士是對雲計算和透明計算的概念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講解和比較,從講解中我們也可以了解到,實際上張院士從10年之前就提出了透明計算的概念,從今年看來,雲計算和透明計算的概念有很多共同之處。下面我們有請演講嘉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呂阿斌,他演講的題目是雲計算實務的關鍵要素。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呂阿斌致辭

呂阿斌:雲計算這三個字,其實是「基於雲計算的技術架構和商業運營模式」的縮寫:第一是雲計算技術,涉及面比較廣,不能簡單通過一個單一的成品來體現;第二是建設雲計算落地,涉及到整體的架構和關鍵要領;第三個也是更重要的,雲計算要落地發展一定要以應用為主,商業模式肯定要有一定的創新。這三個方面才構成了我們現在的雲計算。[更多]

主持人:非常感謝呂阿斌副總裁,剛才呂總實際上是從中興通訊自身雲計算的應用實踐中提煉總結出了雲計算需要落地解決的八大要素,相信對在座各位聽眾會有所啟發和借鑑。下面我們有請今天下午的第三位演講嘉賓EMC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卓越研發集團主席範承工,他演講的題目是當雲計算遇到海量數據,大家掌聲歡迎。 EMC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卓越研發集團主席範承工致辭

範承工:根據調查顯示,73%的IT預算都只是用於使得已有的這些設備能夠運行,而真正用於對商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開支只佔四分之一。對於企業來說,更希望IT是一個致勝的法寶,而不希望只能使燈能夠繼續開亮,所以這就是一個預算上的困境。於是我們來到了雲時代,而現在更加準確地是我們來到了混合雲時代。[更多]

臺灣雲端運算產業協會理事長呂學錦致辭

呂學錦:我們希望能夠運用臺灣產業界在非常有競爭力的終端設備方面,尤其是智慧型手機相關終端的雲計算開發。在這個過程當中,政府設定的目標就是,希望將產業鏈由基於全球第一的通訊產業轉型發展成為雲計算產業,讓臺灣成為更具技術自主能力、可以提供擁有競爭力的運轉系統應用的載體,以及整合系統跟服務應用的供應者。具體目標是要在2015年達到有一千萬人次的雲運算應用的體驗...[更多]

AMD能效戰略規劃高級產品經理 Brent Kerby致辭

Brent Kerby:我們正在進入下一代的處理器,它的代號叫推土機,也就是Bulldozer。雖然我們關注平臺還有處理器,我們也同樣理解軟體的生態系統,很多人談到把軟體和平臺還有技術設施,作為一種服務,在每一項服務下面都有不同的組成部分,能夠運用到雲當中,我們也在同我們的軟體生態系統的夥伴方合作,在設計等各方面,來確保在雲部署的環境下,能夠實現軟體的功能主要目標...[更多]

AMD院士、雲技術專家、伺服器平臺架構師Bob Ogrey致辭

Bob Ogrey:接下來我想談一談我們是如何優化平臺的,在過去幾年來,我們同客戶合作來研究能耗、用電量,來進一步優化用電的系統,我們同終端用戶一起,我們發現要進一步提高用電的效率,我們需要採取不同的解決辦法...[更多]

中國電子軟體研究院主任馮宇彥致辭

馮宇彥:我們認為人應該多多從以前的硬體概念裡吸取氧分,在這樣一個硬體的架構,我們借鑑來就成了我們的雲背板,就是說我提供一個應用的運行環境和標準的接口,把你的應用打包成一個刀片插到背板上,他就能夠享受備辦的特色,和它高速的處理能力...[更多]

eBay全球技術平臺項目管理高級總監Sami Ben Romdhane致辭

Sami Ben Romdhane:我想今天跟大家交流一下混合雲模型,這個雲是我們現在在eBay建立起的平臺的一個部分。大家知道eBay是一個全球的上市公司,而且它也是非常重要的支付服務的提供者,它是基於本地市場的,也有虛擬的網站,我們在全球都有技術平臺來滿足我們的業務需求...[更多]

騰訊即時通信產品部助理總經理紀順友致辭

紀順友:利用雲的通道用戶可以在雲裡面或者自己的伺服器裡面服務,虛擬化環境已經開始實現。雲計算平臺無論是結構化還是非結構化的,技術上不僅參考了科學院的研究,而且在虛擬網絡池、存儲池、運算池方面都實現了網絡操作性。[更多]

戴爾全球基礎設施諮詢服務亞太及日本地區雲計算解決方案架構總監Martin Yates致辭

Martin Yates:利用雲技術,利用技術能夠像海豚一樣快速敏捷,政府企業都有這樣的挑戰,雲計劃不是虛擬化,雲計劃是要交付計算利用儲存的這些資源,虛擬化能夠幫助你降低成本,來實現雲計算,虛擬化是雲計算最好的朋友,使得它能夠以成本優勢的方式進行交付...[更多]

大會第二天日程圓滿結束,謝謝大家! 2011第三屆雲計算大會進入最後一天日程,有九個精彩的專題論壇,更加細緻深入:http://t.cn/hdkqBy CSDN與《程式設計師》雜誌的記者已經分赴各專題論壇會場,會陸續發回報導,敬請關注! 專題論壇一:雲計算核心技術架構

討論分布式計算、海量分布式數據處理與分析、高性能計算等雲計算核心技術。

專題論壇二:雲計算平臺與應用實踐

討論雲計算平臺(PaaS)的應用實踐、軟體開發和相關解決方案。

專題論壇三:雲存儲與虛擬化

討論存儲和虛擬化技術和解決方案。

專題論壇四:雲計算環境下的信息安全

討論雲計算的安全技術和解決方案。

專題論壇五:雲計算與新型數據中心

討論雲計算的基礎設施(IaaS)相關的技術與解決方案。

專題論壇六:雲計算與信息化創新

討論SaaS與各行業應用,面向CIO和信息化建設專業人士。

專題論壇七:雲計算試點城市與新興產業

雲計算創新示範城市、投資與創業經驗交流。

專題論壇八:雲計算與移動終端

雲計算環境下的終端設備與應用,包括手機、平板、電子書、車載、智能電視。

專題論壇九:上海雲計算服務創新之路

《商業價值》雜誌總經理萬寧:雲計算的商業價值

萬寧:IT方面要實現「IT 即服務」交付,具有高效率、富有彈性、快速響應、控制力的要求,相對的,用戶要實現「IT 即服務」訪問,就不得不重視操作簡便、按使用付費、靈活性、以用戶為中心的特點。最後,他強調服務管理將成為雲計算動態基礎架構的核心,而信息化和服務化是下一代經濟的基礎。[更多]

雲計算資深實踐者彭勁松:雲計算的商業價值

彭勁松:做雲計算一定有一個需求上的考慮,沒有需求為什麼要上?一定要有應用的需求。在座有我們的同行,我們也都知道,有很多應用,像煉化這種企業,很多MES系統,那也是IT的一部分。這種應用就不適合於做雲計算,MES是24是在運轉,所有的應用都會指定在某一個特定的設備上,根本就沒必要,也不可能進入到當中,所有這些東西需要去分析和思考。[更多]

上海市閘北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邱允生做精彩演講

邱允生:上海首個雲計算產業基地落戶閘北區,未滿周年。我們把開放辦基地,合作創基地,交流興基地作為打造高質量雲計算產業基地的重要內容,目前上海市雲計算產業基地和微軟,和戴爾,還有甲骨文、英特爾全球著名大公司籤署戰略協議,合作的內容就是在雲計算和雲產品聯合進行合作。[更多]

華為企業業務CTICT產品線總裁陳亦泉:跨越雲海,釋放潛能

陳亦泉:現代生活人口和工作壓力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存在很多困難,而基於雲辦公的協作具有隨時、隨地、隨意終端和跨越時間、跨越空間、跨越組織的特點,打破了「50英尺理論」。華為雲服務戰略是「雲+管+端」。解析企業如何構建「雲+端」模式來解決雲辦公面臨新的挑戰及需求,提高未來的全球競爭力,為地理分散的員工提供良好裝備,促進企業內外的無縫協作。[更多]

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校長鄔江興院士做精彩演講

鄔江興:提高雲計算效能的方法有如下幾種:虛擬化。利用虛擬化,提高資源利用率,但是代價昂貴;方法二、低功耗的設計與管理。雖然今年已取得長足發展,但仍然停留的表面,停留在問題層面;解決高效能問題,對於計算體系結構的創新也必須關注。[更多]

華為雲計算產品管理總監張宏彬:雲計算關鍵架構及核心技術

張宏彬:雲計算的六大核心技術包括面向雲計算優化的硬體、大規模交換與虛擬化、海量及低成本雲存儲、面向運營的虛擬化軟體、端到端雲安全體系、智能管控的雲管理系統...[更多]

解放軍理工大學劉鵬教授:超低功耗高可靠雲存儲技術

劉鵬:判斷一個雲計算是不是雲計算的三個方面:第一點是用戶的使用不在客戶端而是在使用端,第二是服務能力要具有分鐘級可動態伸縮的能力,第三是雲計算在性價比上的優勢。[更多]

華東計算所副總工程師宋耀光:「華雲計劃」發布

宋耀光:國內和國外從事雲計算技術研發的企業,總的來說一個是核心的部分,就是通常說的I、S、P的部分。目前華為主要的研究方面是資源本身,包括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其中又分為兩類,一是計算運行,二是數據運行。[更多]

埃森哲高性能研究員Allan Alter:雲計算曙光時代的風險和回報

Allan Alter:在雲計算發展過程中,安全性、可靠性和法律問題是最受關注的。節約成本只是開始,公司正在運用雲計算服務和技術開發創新的產品,提高運營並且和客戶供應商共享信息。除了安全顧慮和其他的挑戰,IT主管認為雲計算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更多]

微軟趙立威:微軟雲計算平臺及應用實踐最新進展

趙立威:Windows Azure是2008年發布的,我們把這個平臺定義為PASS,為什麼可以把它稱之為PASS,分為四個層面:一是作為作業系統;二是提供很多的服務;三是信息層面有很好的一致性;四是可以快速實現我的應用。[更多]

山東城市商業銀行合作聯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鑫做精彩演講

黃鑫:未來銀行能否像今天我們使用電能和自來水一樣,不需要組建龐大的IT部門,不需要購買昂貴的軟硬體設備,不需要構建複雜的應用系統,只需根據業務的需要像插上插頭一樣就可以獲得所需的服務,再按照使用的服務支付相應的費用。這在技術和業務層面都值得思考。[更多]

華為存儲產品線總裁範瑞琦 :華為雲存儲探索與實踐

範瑞琦:我認為數據中心的安全比我自己家裡那個U盤,比我的移動硬碟的安全級別要高。同時我們會提出要求,雲計算、雲儲存一定會比我們自己的計算機更加經濟有效,包括很簡單的一種應用,統一的工作文件,以及影視數據的虛擬連接,幫我們節省巨大的儲存。[更多]

Tilera中國區總裁吳曉東:綠色雲核芯,充滿新希望

吳曉東:「如何讓處理器實現低功耗更高的性能」是實現雲計算的根本性問題。面對海量的數據,多核的處理器才是未來的趨勢。如何在單個晶片上放置更多的核,Tilera一直致力於此方面的研究。現在Tilera已能夠實現把多核做到單一的晶片上...[更多]

中航國際技術部總經理朱東:企業專有雲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朱東:目前「雲」的概念越來越熱,但究其實質,很多「雲」的概念內容都不一致。這給企業的IT管理者帶來了很大的困擾。虛擬化不是企業部署雲平臺的必經之路,不實現虛擬化也可以實施雲的架構...[更多]

京友友天宇COO張矩:雲計算平臺支撐的智能企業IT運維

張矩:雲計算和雲平臺對企業系統的運維帶來什麼樣的變動,一是可編程的技術架構,一是可運行的平臺。其實沒有一個最通用的系統架構,系統架構的設計很大程度上取決了業務應用的架構,數據訪問的模式,最後是經濟性...[更多]

銳捷項小升:雲計算網絡價值

項小升:在規模成本&統一交換方面,雲計算是「強雲—輕終端」,「強雲」是數據中心。傳統的數據中心構架,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巨大。為了控制數據中心的成本,有FCOE和DCB兩種關鍵技術。...[更多]

專題論壇六圓桌會議:雲計算如何推動業務創新

國家石油公司IT部門ERP(SAP)張玉新:用戶並不關心(甚至反對)雲標籤,永恆關注的是體驗;無論企業內部和外部,推進力量都是「興趣」,而不是職責;IT部門要用新思路,去關注、試用、帶動,而不能是傳統的等待、藉助第3方、項目式推動;利益,可以推動,也可能阻止。並設想了新IT與企業應用實驗室的場景。[更多]

去哪兒網CTO吳永強:虛擬化技術在「去哪兒」的應用

吳永強:去哪兒網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中性企業,我們現在130個人的技術團隊。今天大部分人都準備做雲計算,我的演講主要是介紹一個中小型企業在發展中,對雲計算、虛擬化的需求是什麼,考慮的思路是什麼。[更多]

普華基礎軟體總監脫文劍:i-Virtual Cloud V2.0

脫文劍:對於應用虛擬化,i-VirtualCloud APP有三個關鍵詞。第一,全平臺智能交互系統;第二,負載均衡和性能優化;第三,最佳安全防護體系。智能應用交互技術,通過APP應用交互系統實現了自定義的發布...[更多]

國家發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徐彬為大會致辭

徐彬:我們希望在技術創新領域,信息服務得大企業儘快的形成一個技術創新的高潮,在雲計算的領域裡,通力合作,共同推動我國和全球雲計算產業的發展...[更多]

工信部軟體服務業司處長尹洪濤先生發表大會致詞

尹洪濤:現在各地大談雲計算,任何業務、服務需求都叫雲服務,殺毒、遊戲,甚至於銀行的存款、金融機構的服務都在講雲,但是雲原來只是停留在一個概念,現在更加向內涵去延伸,將來我們再發展的話,應該是把握到他的本質以後,更多的人就會理解什麼叫雲計算,這是他的一個階段性特點。[更多]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孫毓忠:基於虛擬機架構的軟體設計

孫毓忠:我們有必要來研究基於開源、基於無限多的人自發研究的軟體,怎麼構建一個可信的、這種可信不僅僅是在免除攻擊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完成我們所賦予它的、要求它的質量業務需求。[更多]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何清:物聯網中的數據挖掘雲服務

何清:「國內比國外熱、政府比市場熱、教育比科研熱、應用比基礎熱、硬體比軟體熱、採集比處理熱」是他總結的當前物聯網的現狀。他認為重數據收集、輕數據挖掘與智能處理是物聯網所面臨的挑戰之一。只有突出智能服務的特徵,才能建立起一個巨大的物聯網產業。[更多]

雲海產業聯盟秘書長唐全榮:雲海產業聯盟主力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

唐全榮:今年建設方面的投入政府投入了很多,教你使用雲計算的方式,通過這個建設去找到很多能夠解決這個系統的建設。這樣真正把國內雲計算整個產業包括技術的進步,才可能使得這個技術不斷的得到進步,如果不能用起來這個技術就很快淘汰。[更多]

常春藤投資有限公司總裁付淼:中國雲計算產業機會分析

付淼: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n-stat在2010年底發布預測,到2020年美國企業在雲計算上的支出將從當前的30億美元增加到2500億美元規模,到2012年會有600億人民幣的市場。中國雲計算產業預期高於美國和全球範圍的預期。在中國會接近100%的增長。這也是有他的合理性基礎,一個是中國信息化程度還低於歐美發展的國家;再一個雲計算使信息化門檻降低。[更多]

阿爾託大學高級研究員Timo R.Nyberg:雲計算如何改變軟體業模式

Timo R.Nyberg:對SaaS能夠以低廉的成本獲得更好的功能這一點,我也有一些質疑,到底什麼是更好的功能?比如說你怎樣存儲你的數據,或者說你的數據融合如何去轉移從一個設備轉移到另外一個數據中心;到底什麼是更好的應用?對於這一點大家可能都沒有太明確的定義...[更多]

北京市經信委處長姜廣智:雲計算的機遇與我們的戰略

姜廣智:北京雲計算去年的收入,大概是82億人民幣,去年提出一個目標,到2015年三個S收入要達到500億元的規模,帶動相關產業2000億元。我們發展的目標就是,以雲計算技術為核心,發展一批基於移動網際網路、新一代網際網路和有線電視、三網融合網絡的信息服務平臺,基於軟體、硬體、內容、運營於一體的雲服務平臺...[更多]

引跑首席技術官崔春明:引跑雲平臺商用之路

崔春明:引跑定位兩大核心點:第一點,使用有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第二點,六大解決方案。基本構架分為CCC,分別代表海量內容管理、協作、通訊平臺。對於不同的企業會提供適合對方使用的雲平臺,按照客戶需求來選擇適合的解決方案...[更多]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雲端設備是中國製作轉向中國創造的機遇

倪光南:我認為為「山寨機」要正名,有些媒體不敢登「山寨機」這三個字,認為山寨機都是侵犯智慧財產權的,楊學山副部長有一句話,他說山寨機研發是模型,要分清它在哪方面侵犯了智慧財產權,哪方面沒有侵犯智慧財產權...[更多]

雲安全聯盟創始人Jim Reavis:雲計算的價值被低估

Jim Reavis:雲計算未來的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包括,雲的快速演進,全球法律政策的差異,公/私有雲的非標準,安全事故響應不及時等。雲計算短期內的確過熱了,但長期內是被低估的。[更多]

衛士通鍾博:雲環境下的安全體系結構

鍾博:雲安全是雲計算大規模應用的前提,現今雲安全已經上升到國家安全戰略的層面,雲安全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必須提前規劃安全體系...[更多]

科大訊飛副總裁江濤: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語音雲

江濤:語音技術和產業一直是世界各國競爭的熱點和焦點;解析了目前語音合成領域的幾種主要技術,並且全面地介紹了訊飛語音雲的多項應用...[更多]

周超男:中國數據中心產業化勢在必行

周超男:據IDC統計,2009年中國各類數據中心和機房總量為52萬個,其中小於100平方米的小型數據中心是中國數據中心市場的主要形態,技術架構落後,資源調配能力低,管理和發展不協調,資源平均利用率僅為20-30%,全國70%以上的伺服器安裝運營在這些數據中心之中。[更多]

RackSpace CTO John Engates:開放雲的必要性

John Engates:雲需要一個開源的作業系統,開源雲可以避免被鎖的問題。他表示RackSpace已經開始做雲的開源作業系統,並於九個月之前發布的OpensStack,它是一款雲軟體,可以幫助在任何地方創建雲,在雲平臺遷移過程中不會出現被鎖的情況。[更多]

騰訊陳軍:騰訊雲平臺與技術實踐分享

陳軍:雲計算在騰訊來講,業務部門對外提供的就是SaaS的模式,當客戶提供QQ郵箱和Qzone的時候,他們用的就是一個軟體服務形式提供。騰訊內部的基礎架構部門會開發PaaS和IaaS的架構提供給業務部門,現在有了這個開放平臺之後,IaaS和PaaS也向第三方提供的,他們在朋友社區和Qzone的應用也用了騰訊提供的IaaS和PaaS的架構。[更多]

愛立信中國及東北亞地區CTO張墾:雲計算時代移動網際網路體驗

張墾:我的講座不會講雲端,也不會講應用和業務,我主要是講雲。很多人說這個雲是不是浮雲?這個雲是很現實的東西,我想講兩點,就是說這個雲總要有人來投資,總要有人來建立,並不是說只要做雲業務,這個業務就能夠傳到雲端,總要有雲才能有雲端,我今天講的是從雲這個網絡的角度展開。[更多]

360副總裁石曉虹:基於雲計算的創新網絡安全服務

石曉虹:安全需要的核心技術包括大規模分布式並行計算技術、海量數據存儲技術、海量數據自動分析和挖掘技術、未知惡意軟體的自動分析識別技術、未知惡意軟體的行為監控和審計技術、海量惡意網頁自動檢測、海量白名單採集及自動更新和高性能並發查詢引擎等...[更多]

上海市經信委處長朱宗堯:上海雲計算規劃及經驗。

朱宗堯:上海的雲計算到現在為止做了幾件事,第一個是去年的8月18日,發布了上海雲計算三年——也就是我們的雲海計劃,指導我們到2012年整個工作的行政計劃;第二是成立了雲海產業投資基金,我們市政府出資7500萬,最後引導資金,我們有一個區裡出了6000萬...[更多]

多盟技術副總裁王鵬云:多盟手機廣告平臺架構分享

王鵬云:首先對多盟的業務進行了簡單的介紹,解讀了多盟試圖通過適當的媒體將有價值的廣告推送給需要的用戶這一理念;最後還與嘉賓們分享了多盟的系統架構,介紹了多盟未來發展的規劃、面臨的問題、將要採用的方案以及盈利的模式等等。[更多]

新浪雲計算產品經理王偉平:Sina App Engine

王偉平:談到新浪SAE在雲計算上的實戰經驗,SAE是國內首家PaaS模式的公有雲平臺。對於雲計算SAE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SAE把雲計算技術當做解決問題手段之一,SAE更關心的是提供給用戶的性能、安全性...[更多]

百度陳尚義:百度應用開發平臺實戰之路

陳尚義:百度應用開發平臺(簡稱BADP)是面向獨立應用開發者的開發和運營平臺,由「應用開發引擎ADE」和「應用開放平臺(AOP)」兩部分組成。[更多]

光明日報光明網總經理楊谷:雲計算—報業的思考與探索

楊谷:簡單介紹了光明雲媒是光明日報為應對移動網際網路和三網融合的發展趨勢,推出的國內第一份真正意義的電子報紙,是一份集納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和富媒體等全媒體傳播手段的新媒體[更多]

華為雲計算產品總監周現:公有雲架構構建下一代IDC

周現:雲計算最關鍵還是提兩個化,一個是標準化,一個是泡沫化,如果標準進展還是停滯不前,或者緩慢,會導致不同的技術解決方案在不同的系統私有雲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將來會成為一個信息孤島,實際上給我們帶來的影響進入了泡沫化的階段。[更多]

廣州市科信局總工饒堅:廣州市雲計算產業發展情況介紹

饒堅:2008年到2020年,落實廣州市委市政府三個重大突破,五個全面推進的戰略部署,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智慧廣州,強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制高點,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科學發展實力,廣州市已決定將雲計算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要突破口,加大投入和工作推進力度,並提出了天雲計劃...[更多]

成都雲計算中心主任王建波:電子政務雲服務及其關鍵技

王建波:因為電子政務信息化建設中存在諸多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個整合的平臺(PaaS)、解決方案(SaaS)、運營服務(IaaS)。現在雲計算可以降低了信息化應用人才的門檻,降低了信息化應用的開發難度、降低了信息化應用的運行成本,所以說雲計算是信息化基礎設施,但要堅持「統規、統建、統維」思想為指導...[更多]

天津空港經濟區副局長吉林:雲計算和產業新模式

吉林:天津市圍繞著現在千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天和一號」打造雲計算產業基地,目前已經啟動並且正在快速發展。[更多]

中國移動羅志國:中國移動大雲的研發和實踐

羅志國:從三個方面介紹了中國移動在運營方面雲計算發展的策略和實踐:1. 雲計算對雲計算的需求和現在雲計算時代面臨的一些挑戰;2. 運營商級雲計算發展趨勢;3. 中國移動「大雲」研發實踐。從全球雲計算服務的規模來看,增長的規模是很大的,公有雲也會向混合雲方面慢慢發展,這是一個演變趨勢。[更多]

圓桌論壇:雲計算時代的新型應用

在手機、平板、電子書、車載、智能電視等等智能移動終端不斷推陳出新,移動網際網路3G以及4G網絡的逐漸普及的大環境下,雲計算從原來的商用應用越來越多的進入家庭和個人生活。移動硬體生產商如何將硬體和應用結合,對於傳統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如何迅速把握機遇推出適宜的雲計算擴展能應用,新的移動網際網路公司如何發掘用戶新的需求創新,我們將會看到怎樣的新型應用,行業的機遇和挑戰在哪裡?[更多]

鴻蒙(集團)董事長鄭世寶:多維結構方法構建虛擬世界不是夢想

鄭世寶:我們有三項創新技術,一是無限分層信息遺傳技術,二是搜尋引擎目標核心優化技術,三是海量信息數據管理技術...[更多]

EMC RSA CTO Bret Hartman:需要雲計算可信度的官方機構

Bret Hartman:他強調討論雲計算的可信度的時候,要考慮三個重要問題:合規、控制和可視度。[更多]

品高軟體:建立高可靠低成本的新一代雲數據中心

劉忻、邱洋:雲架構必須滿足幾個特點,第一個方面必須是可容災,第二個方面一定要有彈性,第三個要能升級。[更多]

英特爾苗凱翔:英特爾雲中的今天與未來

苗凱翔:我們最近剛成立了開放式的數據中心聯盟,我們覺得它還是很重要的。另外的願景是成立了一個英特爾數據中心...[更多]

Enomaly CTO Reuven Cohen:新型雲計算經營模式——SpotCloud

Reuven Cohen:美國的很多雲計算解決方案一般不能直接拿到中國用,美國雲呈現一種網狀結構而中國則是樹狀結構,在中國實施雲計算,必須要符合中國的環境。[更多]

中科院翟起濱:雲計算帶來的具體問題和我們的思考

翟起濱:雲的主要技術難題仍然是以下兩點:首先現有雲系統中的可見性和透明性是很難做到的。其次在硬體、管理程序和應用程式級上很難添加可視性...[更多]

2011年第三屆中國雲計算大會到此圓滿結束,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現代香港背景國產恐怖冒險遊戲《港詭實錄》專題上線
    中文名稱:港詭實錄英文名稱:ParanormalHK製作公司:Ghostpie Studio發行公司:Ghostpie Studio,Gamera Game遊戲類型:冒險遊戲AVG遊戲平臺:PC遊戲語言:中文,英文,日文發售日期:2020-01-
  • 安倍也會書法,但他是寫漢字還是日文,完全出乎預料
    安倍也會中國書法,但由於日本字和中國字不完全一樣,那麼他寫的書法到底是漢字還是日文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看他書法前,我們先來看看這二幅吧。 這是安倍的妻子昭惠和梅拉尼共同舉起了「和平」二個字,看來他們對中國漢字還是挺感興趣的啊。這是安倍在展示一幅中國書法作品,其內容是「風雲論道」。
  • "世芳扯鈴"又一樁 "逢中必反"卻搞錯日文漢字與簡體字
    "世芳扯鈴"又一樁 "逢中必反"卻搞錯日文漢字與簡體字 2019年04月03日 07:0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質疑路口「待轉區」三字字體為簡體字,但被網友指正,其實是日本漢字。
  • 20世紀以來中國史家對東亞實錄研究的學術路徑
    1960年,他連續發表了《記漢化的韓人——朝鮮實錄論叢》[15]、《記〈朝鮮實錄〉中之大報壇》[16]、《記〈朝鮮實錄〉中之中韓民族》[17]三篇論文,接著於1961年發表《記朝鮮實錄中之〈皇明全史〉——兼論乾隆年刊之〈明史〉》[18],於1962年發表《〈朝鮮實錄〉中所見之中韓文化關係》[19]和《漢人與朝鮮——朝鮮實錄論叢》[20]兩篇論文。
  • Netflix《十二宮騎士:聖鬥士星矢》日文配音版預告公布 定檔7月19日
    近日,由Netflix打造的《十二宮騎士:聖鬥士星矢》宣布定檔7月19日,並曝光日文配音版中文預告片。
  • 百度日文輸入法Simeji下載量突破百萬
    近日,百度宣布,iPhone版百度日文輸入法Simeji下載量突破100萬,值得注意的是iPhone版的Simeji發布時間較短,9月18號才發布,能有此成績確實不錯。在Google Play上Simeji已經成為下載量超過1000萬的熱門日語輸入法。
  • 民代炮轟高雄路面「簡體字」 實際上是日文漢字
    民代炮轟高雄路面「簡體字」 實際上是日文漢字 快看 來源:央視網 發布時間:2019年04月04日 11:49 A-A+
  • 四川大熊貓2011年初赴日落戶上野動物園
    目前,「比力」已滿4歲11個月,「仙女」也已5歲,相當於人類年齡的18~19歲。兩隻熊貓食慾旺盛、發育良好,極有可能在2012年夏天產下「熊貓寶寶」。東京都預計將在2011年1月引進兩隻熊貓,並在3月向遊客公開。正式面向遊客開放前,東京都將對兩隻熊貓的日文名進行公開徵集。東京都將與中方合作,共同開展繁殖研究工作。
  • 日文字體中有哪些可以免費使用?意思精選告訴你
    上次聊過中文字體的使用方式,有些經驗的意友會從日文字體中獲取滿意的字體,往往會發現另一個寶庫!這次就繼續分享14款免版權的日文字體給意友們。註:下面的字體名稱,前面為裝入後字體顯示的名稱(不要找括號裡的,那就尷尬了)。雖然我們不是專門講設計的公號。
  • 圖片中的日文可以翻譯出來嗎?拍照翻譯一氣呵成
    現在,網上有很多進行中英翻譯的工具,不過,想要把日文翻譯中文,或者把中文翻譯日文的話,可以用的工具還是比較少的。如果接觸到了一份日文的文件的話,其實,我們使用迅捷OCR文字識別軟體可以把裡面的日文翻譯成中文,這是我平時常用的方法之一。這款軟體有獨特的ocr技術,可以把圖片、文件中文字給識別出來,還能對識別後文字進行翻譯操作。
  • 「二簡字」為何僅存九年?專家:改動太多像日文,丟了漢字的精髓
    他的意思是說:聯字作文,對使用的字必須選擇:第一要避免「詭異」,第二要減少「聯邊」,第三要權衡「重出」,第四要調配「單復」。他還記載:「夫文象列而結繩移,鳥跡明而書契作,斯乃言語之體貌,而文章之宅宇也。」他把漢字的作用拉到了很高,由此可見漢字在古人心目中神聖的地位,幸而漢字出現,我中華文明才能源遠流長。
  • 各種標點符號的日文讀法
    符號日文中文
  •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但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漢字,中日雙方都有著爭議,畢竟文字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承認日文發源於我國,那就相當於承認了日本的文化都是源於我國。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近日,有日本教授在一個節目中稱,日文的漢字、平假名、片假名起源於中國,這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爭議,甚至有日本網友罵其為「日奸」。
  • 用日文寫競選看板,這位綠議員參選人惹怒臺灣網友!
    有網友發現,看板上除了寫下「題目:我的願望」外,下方還有一行日文。網友諷刺,「難道選的是日本特別行政區議員?有需要這樣媚日?」也有網友痛批,「這種創意不如你就到日本去選不就好了」。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3日報導,陳彥丞在西門町街頭的大型競選看板,上頭寫著鬥大的標題「題目:我的願望」下方配有一行日文字,引發網友島內熱烈討論。
  • 綠議員競選廣告牌出現日文 網轟:去日本選
    有網友發現廣告牌上除了寫下《題目:我的願望》外,下方還有一行日文字。有網友認為「難道選的是日本特別行政區議員?有需要這樣媚日?」也有網友痛批「這種創意不如你就到日本去選不就好了」。    網友Marlon Yeh在臉書表示,行經西門町被該廣告牌吸引,他說選個市議員有必要用日文標註嗎?難道選的是日本特別行政區議員?有需要這樣的媚日嗎?
  • 明清實錄對皇帝形象塑造之比較
    (19)孝宗之子武宗在為其父所修的實錄中,把孝宗描繪成「聖性聰穎,每背誦所授書,未始錯誤」,「凡聽講之際,專心注目,不移視聽」的聰明好學的形象。(20)世宗皇帝在其子穆宗、孫子神宗為其修纂的實錄中,更是一位好學聰慧的典型。據《明世宗實錄》卷1「弁言」稱:「上生五歲,即穎敏絕人,獻皇帝口授以詩,不數過輒成誦。語以讀書、作字、問安、視膳之節,與夫民間疾苦、稼穡艱難,靡不領略。
  • 綠營發飆稱高雄路面用簡體字 網友:這是日文
    究竟寫錯了什麼重要的字,要連夜更改?想必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事實上,並不是字寫錯了,而是字體出了「問題」。2日下午,民進黨「立委」劉世芳突然在臉書上「發飆」。她上傳了一張圖片,稱高雄市九如和澄清路口的「待轉區」三個字使用了簡體字。劉世芳臉書上傳圖片隔著屏幕,都可以感受到劉世芳的「義憤填膺」。她不僅在圖片上配字「還我繁體字」,還直接喊話高雄市政府出來說明情況,最後不忘呼籲網友向她「舉報」看到的其他簡體字。
  • 「好棒」的日文怎麼說?6種誇讚他人的日文,不要只會「鼠勾以」
    想用日文說「贊啦!」、「好棒棒!」該怎麼講?「棒」的程度不同,表達方式當然也不一樣,這篇要一次教你6種誇讚他人的超簡單日文,下次不要只會講「鼠勾以」啦!(すごいsugoi)2020年農曆春節時因遇到鼠年,很多人都用「鼠勾以」來當吉祥話,其實就是來自日文的「悽い」(すごいsugoi),指「程度到了驚人的地步」,近似英文的「Amazing」。
  • 手機中文翻譯日文如何完成?三種方法讓你的手機秒變翻譯機
    打開語音助手,進入錄音頁面開始說話,在說出的中文末尾加上日文翻譯幾個字,就可以將中文快速的翻譯為日文,是不是很簡單。二:掃一掃翻譯如果我們面對一段圖片上的文字,那麼怎麼把它翻譯為日語呢?在語音翻譯模式中,我們選擇語言,源語言選擇中文,目標語言選擇日文,開始準備翻譯。2:點擊最下角的中文翻譯按鈕,進入錄音頁面說出中文,點擊完成按鈕開始進行中文翻譯日文。如果你在和日本人交流,點擊右下角的日文標誌按鈕,進入錄音頁面,錄入日文語音後點擊完成按鈕,便可將日文翻譯成中文。
  • 幻龍戰記-2011探險新作!首服2月19日榮譽登場
    首服2月19日榮譽登場 來源:37遊戲平臺 日期:2011-02-17        37《幻龍戰記》是一款勇士探險網頁遊戲新作,獨特的地圖探險模式,七大職業的傭兵養成,回合制策略化競技戰鬥,讓你體驗網頁遊戲2011年革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