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國文明停滯1000年是怎麼回事?

2020-10-09 東南亞e生活

一提到東南亞,人們就會想到肥沃潮溼的熱帶森林。很多人想像不到在東南亞這片廣闊的土地上,曾經經歷過一場大乾旱,從而導致東南亞文明的消失。20年前,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家喬伊斯·懷特就意外地發現這場大乾旱。

工作照

賓大考古學家喬伊斯·懷特講訴這場東南亞的大乾旱帶來的影響。

賓大考古學家喬伊斯·懷特從2001年就在寮國的琅勃拉邦省工作,2008年亨利·盧斯基金會(Henry Luce Foundation)的撥款讓喬伊斯·懷特的研究開始擴展,他們在2010年成立了一個古氣候研究小組,其中包括最新論文的共同主要作者威廉·帕特森(William Paterson)的麥可·格裡菲斯(Michael Griffiths)和UCI的凱薩琳·詹森(Kathleen Johnson)。他們的工作包括從甌江(ou river)沿岸的泰兜麥(Tham Doun Mai)洞穴中採集石筍樣本。

「就像樹木的年輪一樣,石筍的年輪也包含著氣候變化的可追溯跡象。雨水從洞穴頂部的裂縫中滴落下來,與一種叫做方解石的礦物相互作用,在洞穴頂部形成鐘乳石。當水-礦物混合物從鐘乳石滴下時,石筍在下面的地板上形成,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層一層地形成。從這些環中,我們可以解釋各種氣候事件的發生,」懷特說。在這種情況下,有兩顆石筍停止生長几百年,然後又開始生長。化學分析證實,持續1000多年的乾旱導致了這一現象的停止。

結合氣候模型,洞穴證據似乎與在撒哈拉從森林變成沙漠的時候發生在北非的植被和沙塵的變化有關,該模型還顯示了北非的這種變化如何影響整個東南亞的降雨。

這項研究的主要發現是什麼?

發生在全新世中期,持續了1000多年的乾旱。這本身就很神奇其他研究都沒有預料到。這是氣候變化影響社會的突出證據,有什麼植物,什麼動物。所有的生物都必須適應這種非常不同的氣候。從考古學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個遊戲規則的改變,在我們如何試圖理解和重建這一時期。


全新世中期指的是什麼?

全新世一般被認為始於大約1萬1千年前,而中全新世大約是6000到4000年前。


在此之前,我們對全新世了解多少

我們很清楚在全新世早期主要是狩獵和採集,全新世晚期是一個農業時期。兩者之間的聯繫仍然是個謎,神秘的部分原因是在東南亞內陸的考古學記錄中有一個全新世中期的空白,我稱之為缺失的千年。

在越南和寮國所在的湄公河流域之間有一條山脈。在越南那邊,有很多全新世中期遺址,但我想在西部即寮國那邊的湄公河流域找到。你不可能去到一個地區就知道你會為你的假設找到證據,但是我們相信全新世一定在某個地方,我們需要精力和時間去記錄發現的任何東西,才能了解它。


寮國的考古工作是如何開始的?

和東南亞的許多國家一樣,寮國直到90年代才開始進行研究。

上世紀90年代末,賓大博物館的館長敦促我在寮國建立一個項目。在那個年代,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我到那裡的時候,我被指派了一個搭檔。我們租了一輛卡車,先在首都萬象附近轉了一圈,然後去了前皇家首都琅勃拉邦。在琅勃拉邦大約兩天半的時間裡,我看到了人類居住了一萬年的證據,這對考古學家來說不是每天都能發生的事。這是令人興奮的。


琅勃拉邦處於三河交匯之處

促使了琅勃拉邦的研究

我發現琅勃拉邦處於三河交匯之處,並從琅勃拉邦流入湄公河,因此我決定做一個地區性的調查,調查所有三條河流,而不僅僅是一條,因為你可能會選錯一條。我們將使用移動GIS,這在當時是最先進的,並且有三個獨立的團隊去探索每條河流。然後我們整理數據。為了讓寮國政府同意我的計劃,我又去了一趟,花了一兩年的時間籌集資金。

2005年,在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和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的資助下,我們對湄公河中部考古項目進行了首次正式調查。在大約三周的時間裡,我們發現了近60處遺址,這表明這是一個考古豐富的地區。我們發現了石器時代的證據,各種各樣的陶瓷,你可以在遺址表面和洞穴裡找到的那種東西。

我們從2007年開始對洞穴遺址進行測試挖掘。今天發表的研究是2010年的,也是古氣候學家加入我們的第一個季節。他們還參觀了許多其他景點,但甌江和泰兜麥(Tham Doun Mai)洞穴的那個是最突出的。


團隊是怎麼發現大乾旱的

當雨水從鐘乳石滴下,石筍形成下面。根據它們的生長和化學性質,可以確定地層的年代。其中兩顆鐘乳石的滴水停止了,初步數據顯示這種現象持續了1000年至2000年。這表明這是一個較長的乾旱期。

這種類型的氣候變化必然會對生物生命產生影響,但我們還沒有真正了解細節。話雖如此,我認為這將改變整個歐亞大陸和東南亞關於那段時期的討論。事實上,在全新世的時間框架內,在大陸尺度上存在著深刻的氣候現象,這在考古學家的學術對話中是相當新的。這種研究,當你把考古學、古氣候學和建模結合在一起時,會更有效地發現這種類型的東西。


團隊的下一步工作是什麼?

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們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能重新開始現場工作。我們沒有完成對甌江的調查,所以下一步就是調查甌江。

但是,為了使故事中人類的部分更加充實,我們需要從挖掘的證據的各個方面來看,包括我們從四個測試地點收集到的不同種類的貝殼。一旦你知道了貝殼適應了什麼,你就能得到人類尺度的證據,說明生存和環境的變化。在過去的1月份,我們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我們也有其他動物的遺體要研究。你可以得到一些關於人類維度與大規模氣候變化的緊密數據。


持續千年的大乾旱,迫使人們到處尋找水源,造成了東南亞文明「空白」了將近一千年,這一發現也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東南亞。

相關焦點

  • 印度鐵路每年撞死1000多頭大象,究竟怎麼回事?
    印度鐵路每年撞死1000多頭大象,究竟怎麼回事?大象在印度擁有很高的地位,但大象意外死亡率最高的地區卻也是在印度,喪命於大象」死亡鐵路「,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所以道路成了大象非常喜愛的覓食路徑,象群的遷徙也要頻繁穿越這條鐵路,自1949年通車以來,該鐵路每年都會有1000多頭大象,遭遇火車的撞擊,大象被撞後,大多傷勢太重無法救治。當地的村民會自發的圍在被撞的大象身邊,對其遭遇表示遺憾和哀悼。之後會把死去的大象轉移到墓坑中埋葬,儘管當地政府規定,經過這片森林,火車的時速不得高於25英裡每小時。
  • 科學家:2050年人類文明或會停滯!
    科學家:並非好事,2050年人類文明停滯?全球變暖這個詞語在近幾年的時間裡面經常會聽到,導致這種現象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人類工業生產,生活的不斷加劇,導致大氣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步的增多,尤其是在過去的100年時間裡面,這種現象尤為明顯。
  • 可能與外星文明有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可能與外星文明有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常常會幻想外太空中的模樣。從古至今,人們對於外太空就有著獨特的喜愛之情。古時候的人由於缺乏科學經驗,大多都會把天空中出現的異象,當作是神明的指示。到了現在,在科技力量的支撐下,我們也有了不一樣的見解。
  • 寮國新物種
    寮國黑鰻藤:驚險一刻2018 年 3 月 25 日,豔陽高照,我們選擇了一座離道路不遠的石灰山作為探索目標。爬過石灰山的人都知道,那刀鋒般的石頭對任何「尋寶者」都是巨大的挑戰。尤其危險的是,若有鬆動的石頭滾落,砸到人可就危險了。「啊,小心!
  • 通古斯大爆炸是怎麼回事?爆炸威力相當於1000顆原子彈
    通古斯大爆炸是怎麼回事?爆炸威力相當於1000顆原子彈!1908年6月30日上午7時17分,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埃文基自治區上空,一個巨大的火球划過天空,其亮度和太陽一樣。1965年,有科學家提出通古斯大爆炸可能是由降落在地球上的反物質造成的。
  • 人類的基礎物理停滯近100年,真被三體文明的「智子」鎖死了嗎?
    人類基礎物理停滯近100年,真被三體文明的「智子」鎖死了嗎?電工劉慈欣再發警言:新冠疫情跟外星人降臨有相似之處,人類30年的平穩發展容易造成一種假象,危險跟重大意外才是歷史常態,直線思維要不得,外星文明被發現時,地球文明很可能迎來一場浩劫。
  • 1000年之後,人類文明會有什麼樣的變化?科學家給出可能的答案
    冷兵器時代,人類文明再怎麼發展,也不會出現質的飛躍。可是走進科技時代之後,不要說一百年,一千年,即使僅僅是十年的差距,科技都會出現很大的變化。100年前,人類的科技是什麼樣子,100年後的人類科技是什麼樣子,相信朋友們都明白那是天壤之別。這就是科技帶來人類的無限可能,於是有朋友提出這樣一個問題:1000年之後,人類文明會發展到哪一步?
  • 科學發展出現停滯了?科學家的答案令人深思,人類未來會怎樣?
    在科學發展的數百年間誕生了數百位科學家,這些科學家帶領我們認識到了宇宙的奧秘,如今人類的科技水平似乎已經達到了巔峰,甚至有很多人認為人類的基礎科學已經出現了停滯,這樣的說法有依據嗎?人類科學停滯了?因此有人認為,人類的科學已經出現了停滯狀態,這樣的說法在我們看來似乎非常悲觀。1000個人心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有人認為科學發展的過程並沒有盡頭,目前也沒有達到瓶頸期,只不過不會再出現迸髮式的增長了。
  • 寮國黑鰻藤,寮國植物一新種
    2018年3月,應寮國科技部生物技術與生態研究所邀請,版納植物園方向三團隊在對寮國北部琅南塔一處石灰山森林考察時,發現1種黑鰻藤屬(Jasminanthes
  • 寮國黑鰻藤:寮國植物一新種
    2018年3月,應寮國科技部生物技術與生態研究所邀請,版納植物園方向三團隊在對寮國北部琅南塔(Nam Ha National Bio-Diversity
  • 138年前在寮國被歐洲人抓走的那個「野人女孩」,最後命運如何?
    寮國通微信號: laowotong寮國通,通寮國。寮國最大的中文平臺,平臺用戶17萬+;我們旨在為想了解寮國和在寮國的華人服務。網站:www.laowotong.com(寮國通拼音)地球上的大多數地區早已經步入了文明社會,但是總有那麼一些偏遠村落至今依舊過著「野人」般都生活,他們以天為被,平日裡吃的是野果,烤肉,其中一個顯著的特徵是體表的毛髮很茂盛,這樣的人往往被我們稱作是「野人」。
  • 2050年人類文明將停滯?科學家警告:必須採取「緊急行動」對抗氣候
    過去這十年是現代氣候中最熱的十年,2015-2019年的五年也是人類所經歷的最熱五年,2020年1月又是有記錄以來地球最熱的一月,這些都意味著一個噩夢般的氣候變化趨勢。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全球海平面已經處於有記錄以來的最高位置,對此聯合國專家警告稱:人類必須採取「緊急行動」來對抗氣候變化的影響。
  • 傳統神學科學是怎麼回事
    [傳統神學科技是怎麼回事?]希望本文為科技進點力電腦它有各種功能,儲存、記憶、計算、照像唱歌等等,可是這些功能人體都有。那人體這臺機器到底有多少種功能,電腦所有功能人腦都有,那人體有多少電腦沒有的功能?簡直太多了。比如電腦零件壞了它不能自己修補,可人體機器卻能,哪受傷或零件老化自己會換,先進不先進?
  • 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助力寮國經濟發展 造福寮國人民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徐德霖):2016年,在中國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雲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國駐寮國大使館、南方測繪集團、寮國內政部國家測繪局的支持下,寮國天眼公司將中國北鬥衛星系統引入寮國並開展了北鬥地面增強系統,也就是CORS 的建設。經過了數年的發展,北鬥系統已經在寮國多領域實現應用。
  • 科學家擔憂:2050年人類文明或停滯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全球變暖這個詞相信現在已經是婦孺皆知了,在人類工業化的影響下,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過去的100年裡連年激增,這被認為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21世紀的前10年記錄得到的全球平均大氣溫度有逐漸趨於平穩的趨勢,與20世紀末全球的快速變暖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那地球已接近平衡狀態了嗎?
  • 中國-東協電力互聯下的寮國電力市場
    自2004年南方電網投建的中越跨境電網開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截至2018年,中國已與東協(主要是瀾湄區域)國家累計電量交換達567億千瓦時。中國-東協電力互聯互通不僅符合雙方電力互濟的客觀事實,也同時為推動區域內能源安全,促進區域內能源的優化配置,實現經濟社會的共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東協電力互聯互通中,寮國由於地理位置、國家關係等方面的原因成為關鍵的支點。
  • 人類基礎物理停滯近100年,真的被三體文明的「智子」鎖死了嗎?
    人類基礎物理停滯近100年,真的被三體文明的「智子」鎖死了?一個電工的警告振聾發聵,地外文明被發現時,地球文明很可能迎來末日浩劫。電工劉慈欣,既不是宇宙學家,也不是物理學家,為什麼他的話在科學界會這麼有分量?
  • 寮國天空中最亮的「星」 中國衛星助寮國圓通信夢
    本報記者 孫廣勇攝  在寮國北部烏多姆賽省山村,頌吉一家圍在飯桌前,興致勃勃地收看寮國國家電視臺的歷史紀錄片;在萬象市民攀迪的家中,孩子們正在收看中國中央電視臺漢語大賽……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給寮國一個個普通家庭帶來了歡笑,打開了了解外界的窗口。這一切,得益於中國為寮國開發研製的「寮國一號」通信衛星。
  • 人類疑似進入科技停滯時代
    縱觀人類六千年的歷史,技術停滯是一種極常見的現象;文明停滯的時間遠遠超過工業革命以來的200年大飛躍的歲月。過去40年中,IT是唯一取得巨大飛躍的技術領域,人類的科技正處於一個瓶頸期。就像在一個果園裡,所謂「低垂的果實」都已經摘完了,剩下的全是難摘的果子,未來是一個科技發展的停滯時期。
  • 科技大停滯,人類被囚禁,我們何時才能突破技術困境飛出地球?
    然而,隨著蘇聯的解體,冷戰局勢不再,按理說,科技應該迅速發展,但是,不幸的是,很多科技反而停滯了。可控核聚變、更具殺傷力的武器等等,近幾十年來,不再有大的突破。如今已是2020年,如果你問距離實現可控核聚變,還需要多少年,很多人會告訴你還需要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