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苦蕒是一種水生植物,出生於車前科婆婆納屬,它與苦蕒菜聽起來似乎有些瓜葛,其實是兩種完全沒有關聯的植物,苦蕒菜是菊科苦蕒菜屬的草本植物,只要粗略一看就能將它們區分開來。而真正容易混淆的是北水苦蕒,它也出生在車前科婆婆納屬,與水苦蕒是姐妹花,外表跟水苦蕒極為相似,且習性也相同,即都喜歡水邊和沼澤地。「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若要不張冠李戴,必須近距離觀察才能明察秋毫。鑑定要點:1.葉片:水苦蕒葉片有時呈條狀披針形,通常葉緣有尖鋸齒;而北水苦蕒葉片多為橢圓形或長卵形,少為卵狀矩圓形,更少為披針形,全緣或有疏而小的鋸齒。2.腺毛:水苦蕒的莖、花序軸、花萼和蒴果上均有大頭針狀腺毛;而北水苦蕒通常全枝無毛,極少在花序軸、花梗、花萼和蒴果上有幾根腺毛。3. 花梗與花序的角度:水苦蕒的花梗在果期挺直,橫叉開,與花序軸幾乎成直角,因而花序寬過1釐米,可達1.5釐米;而北水苦蕒的花梗與花序軸成銳角,果期彎曲向上,使蒴果靠近花序軸。
釐清了這些關係後,我們來看看水苦蕒到底長啥樣?為什麼被譽為水中「冬蟲夏草」。
本文水苦蕒圖片於2019年6月拍自昌平雞冠山附近水源
水苦蕒俗稱水菠菜、水萵苣、芒種草等,喜歡水邊和沼澤地,莖直立,高20-90釐米。葉片對生,無柄,上部的半抱莖,多為橢圓形或長卵形,有時為條狀披針形,通常葉緣有尖鋸齒;總狀花序腋生,5-15釐米;花冠淡紫色或白色,具淡紫色的線條;雄蕊2枚,突出,雌蕊1枚,柱頭頭狀;蒴果近圓形,頂端微凹。花果期4-9月。
其貌不揚的水苦蕒又怎樣攀附上名貴藥材冬蟲夏草了呢?原來它們都是因蟲癭而顯貴。
何為蟲癭?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蟲癭是指植物體受到害蟲或真菌的刺激,一部分組織畸形發育而形成的瘤狀物,也叫癭。水苦蕒果實因昆蟲寄生而異常腫脹,在昆蟲未逸出之前便將其全草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這種帶蟲癭的植株便是中藥材水苦蕒。根據中醫百科介紹,帶蟲癭的水苦蕒味苦性涼,歸肺、肝、腎經,有清熱解毒、活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感冒、咽痛、勞傷咯血、痢疾、血淋、月經不調、瘡腫、跌打損傷等疾。水苦蕒不僅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嫩草還能作蔬菜食用,是民間常見野菜之一。
而著名滋補品冬蟲夏草正是由植物與昆蟲或真菌結合發育形成的,與水苦蕒蟲癭形成原理相同,又因水苦蕒傍水而生,所以人們形象地把水苦蕒比喻為水中「冬蟲夏草」。
補充一句,北水苦蕒與水苦蕒都是中藥材,兩者藥效相同。千萬別小覷它們,一棵尋常卻不平凡的小草。